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NEA in Brassica napus L.and Its Genetic Studies 被引量:10
1
作者 JIANG Liang-cai, PU Xiao-bin, ZHANG Qi-xing, CHEN Fang and ZHANG Jin-fang( The Crop Institute of the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Chengdu 610066 , P.R. China Sichuan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 P.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1-387,共7页
Male sterile NEA plants were identified in progenies of the radiated 92P x Aggregate-silique in Brassica napus L. in 1993. Their progeny plants from test crossing and open pollination were 100% male sterile. The doubl... Male sterile NEA plants were identified in progenies of the radiated 92P x Aggregate-silique in Brassica napus L. in 1993. Their progeny plants from test crossing and open pollination were 100% male sterile. The double-low male sterile lines JL-4 and JL-18 were bred through successive backcrossing of the double -low variety No.4 and No. 18 in Brassica napus L.to NEA. Restorer lines 6720 and 6722 with significant heterosis in F1 were developed. The results from investigating the restoring-ntaintaining relationship and inheritance of the restorer gene indicated that JL-4 and JL-18 were different from both PolCMS and Shan 2A type, and their restorer gene was controlled by a pair of dominant genie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Male sterile line Restorer line HEREDITY
下载PDF
Analysis on Combining Ability for Characters of Male Sterile Lines in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
2
作者 Huang Ze-su Laosuwan Paisan +4 位作者 Machikowa Thitipom Chen Ze-hui Dai Wen-dong Tang Rong Li De-zh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3期28-37,共10页
The male sterile lin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hybrid breeding program of rapesee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ombining ability of many characters of male sterile lines in Brassica napus L. Ten recessiv... The male sterile lin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hybrid breeding program of rapesee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ombining ability of many characters of male sterile lines in Brassica napus L. Ten recessive genetic male sterile (RGMS) lines were used as parents to produce 45 single cross hybrids by using a half diallel cross method. These 45 crosses and their 10 parents were evaluated at Guiyang during 2007-200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and specific combiing ability (SCA) effects were important for all characters, but additive gene effects were more predominant than non-additive gene effects. Qianyou 8AB and You 2894AB gave respective highly significant GCA effects of 230.94 and 127.65 kg-hm-2 for seed yield. Lines You 2894AB, QH303-4AB, You 157AB and You 2341AB gave highly significant GCA effects for oil content of 0.99, 1.62, 1.20 and 1.53%, respectively. The crosses among lines Qianyou 3AxQianyou 8B, Qianyou 8AxYou 2894B, You 2894AxQianyou 6B, Qianyou 8AxQH303-4B and Qianyou 8Ax Qianyou 6B gave high SCA effects of 616.29, 398.71,356.48, 394.24 and 303.79 kg hm-2 for seed yield, respectively. All these crosses also gave high seed yield indicating that these crosses could be used in the breeding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male sterile line combining ability CHARACTER
下载PDF
Breedi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ity restorer line of Brassica napus L.
3
作者 Junying Zhang Jianxia Jiang +6 位作者 Liyong Yang Meiyan Jiang Yanli Li Weirong Wang Chaocai Sun Jifeng Zhu Xirong Zhou 《Oil Crop Science》 2020年第2期90-95,共6页
To facilate breeding process of Brassica napus,a microspore culture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creening combined system were proposed in this research.At early flowering stage,F1 offspring of hybridized combinatio... To facilate breeding process of Brassica napus,a microspore culture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creening combined system were proposed in this research.At early flowering stage,F1 offspring of hybridized combination HY15 A×HF06 was used as donor for microspore culture to analyze effects of colchicine concentration on embryogenic and diploid rates of microspore.Treatment with 50 mg/L colchicine resulted in embryogenic rate of3.56 embryos/bud,which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control(0.78 embryos/bud).A total of 1,387 embryos and 862 single plants were obtained after induction culture.Ploidy detection was performed for the regenerated plants by flow cytometry.Diploid rates of microspores treated with 50 mg/L and 70 mg/L colchicine were 17.2%and 21.0%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10.5%).Totally 108 single plants that doubled successfull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creened using molecular marker BE10.Approximately 54 of108 plants generated a 305 bp amplification product,whereas the other 54 plants showed a 398 bp band,thereby satisfying 1:1 separation ratio(x0.052=0.0093).These coincided with field identification results.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homozygous breeding material could be obtained by microspore culture in a short time,thereby remarkably accelerat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napus L. MICROSPORES Double haploid Restorer line COLCHICINE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花叶两型系的选育 被引量:7
4
作者 庄静 周熙荣 +1 位作者 李树林 顾龙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7-19,共3页
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花叶自交系杂交 ,F1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 ,叶型为半花叶。F2 群体出现分离 ,花叶、半花叶、圆叶三种类型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2∶1,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5∶1。在F2 群体中选花叶可育株自... 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花叶自交系杂交 ,F1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 ,叶型为半花叶。F2 群体出现分离 ,花叶、半花叶、圆叶三种类型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2∶1,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5∶1。在F2 群体中选花叶可育株自交 ,同时与花叶不育株兄妹交 ,F3群体内所有单株均为花叶。这些可育株自交育性分离比例为 3∶1、相应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L. 隐性核不育 花叶 两型系 选育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 L.)无蜡粉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 被引量:7
5
作者 周熙荣 李树林 +1 位作者 庄静 顾龙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无蜡粉自交系杂交 ,F1代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 ,且茎叶表面被有蜡粉 ;F2 代群体出现有蜡粉可育、无蜡粉可育和有蜡粉不育三种类型的植株 ;在F2代群体中选无蜡粉可育株自交 ,F3代群体内所有单株都无蜡粉 ,并出... 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无蜡粉自交系杂交 ,F1代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 ,且茎叶表面被有蜡粉 ;F2 代群体出现有蜡粉可育、无蜡粉可育和有蜡粉不育三种类型的植株 ;在F2代群体中选无蜡粉可育株自交 ,F3代群体内所有单株都无蜡粉 ,并出现 15∶1、3∶1和 10 0 %可育等三种育性表现 ;从育性分离比例为 3∶1的二个F3代群体内选株自交和兄妹交 ,一部分F4代群体的育性表现为 10 0 %可育 ,相应的F3代兄妹交群体的育性也表现为 10 0 %可育 ;另一部分F4 代群体的育性表现为 3∶1,相应的F3代兄妹交群体的育性表现为 1∶1。这些可育株自交育性分离比例为 3∶1、相应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无蜡粉 两型系 隐性核不育 选育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3 位作者 赵华 王伟荣 钱小芳 李延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2118A的育性是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不育株的基因型为双隐性纯合体aabb(为了便于分析.作者把这两对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下同).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为显性.植株全部表现为可育;只要有...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2118A的育性是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不育株的基因型为双隐性纯合体aabb(为了便于分析.作者把这两对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下同).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为显性.植株全部表现为可育;只要有一对为显性纯合体AA或BB的材料都可作为恢复系,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中的可有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采用兄妹交配aabb×Aabb或aabb×aaBb,其后代育性分离稳定为1:1.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以采用二系法制种.用两型系中的可育株作父本进行测文,有望找到核质工作的保持系,从而实现三系配套,生产杂交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核不育两型系 隐性核不育
下载PDF
甘蓝型(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核杂3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熙荣 李树林 +2 位作者 周志疆 庄静 顾龙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型不育株204A与恢复系83248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方法,成功地转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48AB。然后在显性核不育三系技术基础上,用纯合两型系48AB与临保系C1按核不育二系法生产全不育系(48A&...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型不育株204A与恢复系83248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方法,成功地转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48AB。然后在显性核不育三系技术基础上,用纯合两型系48AB与临保系C1按核不育二系法生产全不育系(48A×C1)CA,再用该系与恢复系RH-5杂交选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品种核杂3号。该杂交品种不仅产量优势显著,而且双低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纯合两型系 临保系 恢复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RIL群体抗倒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扬 顾慧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7,共8页
油菜倒伏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定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抗倒伏性状相关的QTL,用抗倒伏品系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系高芥1号组合重组自交系(RIL)家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该RIL群体的F2:6和F2:7,... 油菜倒伏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定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与抗倒伏性状相关的QTL,用抗倒伏品系浙平1号和易倒伏品系高芥1号组合重组自交系(RIL)家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点试验,对该RIL群体的F2:6和F2:7,家系抗压力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并应用一年两点数据对该群体F2:6。家系结角层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试验中共检测到11个家系抗压力QTL,可解释4.41%~52.64%的表型变异,LOD值范围是2.68~26.58。其中qRP16-1可以在3个不同的试验中(南京-2012、溧水-2012和南京-2013)重复检测到,面P1、qRP4和qRP8-1同时在2个不同的试验中(溧水-2012和溧水-2013)重复检测到。qRP2-1、qRP2-2、qRP8-2、qRP8—3、qRPl6—2、qRP3和qRP8—4等7个QrL只能在特定的试验中检测到。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家系抗压力性状QTL相对同一年份不同地点间易被重复检测到。在2个试验中共检测到2个结角层厚度QTL,位于第15连锁群的qTPLl5在2个试验中重复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重组近交系 抗倒伏 抗压力 结角层 QTLS
下载PDF
显性核不育油菜(Brassica napusL.)无蜡粉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被引量:8
9
作者 周熙荣 李树林 顾龙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5-27,共3页
采用杂交、兄妹交和自交等育种方法,育成无蜡粉的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利用该两型系进行全不育系制种,无蜡粉可作为苗期育性的指示性状,能有效地区别因纯合两型系内可育株迟拔或漏拔而产生的杂株,从而提高全不育系和杂交种的纯度。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显性核不育 蜡粉 选育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3213A的遗传性
10
作者 周熙荣 李树林 +1 位作者 顾龙弟 庄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2-36,共5页
以新发现的天然不育株 32 13A为材料 ,采用正反交、自交和测交等方法 ,分析研究其后代的育性分离表现。结果表明 ,32 13A的育性不但受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 ,还受细胞质属性影响 ,属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不育株花粉虽然微量 ,但能被稳定... 以新发现的天然不育株 32 13A为材料 ,采用正反交、自交和测交等方法 ,分析研究其后代的育性分离表现。结果表明 ,32 13A的育性不但受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 ,还受细胞质属性影响 ,属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不育株花粉虽然微量 ,但能被稳定、彻底恢复可育。 32 13A的遗传性表明 ,该不育性可用于三系配套 ,生产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 不育系 3213A 遗传特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RIL群体苗期根系耐铝性鉴定及评价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晨阳 史红松 +8 位作者 徐璐 邢明礼 武晓如 白岩松 牛梦缘 高俊奇 李加纳 周清元 崔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6,共13页
为减少铵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酸雨频降引发的耕地酸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利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幼苗期根系表型筛选耐铝种质.以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亲本10D130和中双11为材料筛选苗期适宜的铝胁迫浓度,使用该浓度处理RIL内138个品种... 为减少铵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酸雨频降引发的耕地酸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利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幼苗期根系表型筛选耐铝种质.以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亲本10D130和中双11为材料筛选苗期适宜的铝胁迫浓度,使用该浓度处理RIL内138个品种(系)幼苗,对其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交叉数、根尖数和根干质量7个根系指标的铝毒单项耐性系数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系)根系的耐铝特性.结果表明:138份油菜品种(系)间各项根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甘蓝型油菜幼苗期耐铝毒品种(系)27034,27036和27007等.根据灰色关联度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认为根据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交叉数等7个关键指标,可以初步判断甘蓝型油菜种质幼苗期的耐铝毒特性.通过这些方法综合评价油菜对铝的耐受性,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重组自交系 耐铝性 苗期 根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A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蒋梁材 蒲晓斌 +1 位作者 张启行 陈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8,共7页
1993年在甘蓝型油菜92P×甘蓝型聚生角果油菜辐照后代中发现的不育材料NEA,其天然种或测交后代不育株的不育度均为100%。用性状优良的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系连续回交,育成了JL-14、JL-18两份双低不育系。研制出能恢复JL-4、JL-18不... 1993年在甘蓝型油菜92P×甘蓝型聚生角果油菜辐照后代中发现的不育材料NEA,其天然种或测交后代不育株的不育度均为100%。用性状优良的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系连续回交,育成了JL-14、JL-18两份双低不育系。研制出能恢复JL-4、JL-18不育性且F1优势强的材料6720和6722两份。经过JL-4、JL-18恢保关系测定和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表明,它们是不同于Polcms和陕2A的不育胞质类型,恢复基因为一对显性核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恢复系 遗传 选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下载PDF
通过甘蓝型油菜和白芥属间杂种后代的小孢子培养获得二体异附加系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永泰 李爱民 +3 位作者 陆莉 陈柳 惠飞虎 王幼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64-1766,共3页
对3株甘蓝型油菜-白芥单体异附加系(2n=39)进行小孢子培养,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经GISH鉴定,其中11株n=19,4株附加有一条白芥染色体(n=20)。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了二体异附加系(2n=40),这为远缘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保存、纯合和利... 对3株甘蓝型油菜-白芥单体异附加系(2n=39)进行小孢子培养,共获得15株单倍体植株。经GISH鉴定,其中11株n=19,4株附加有一条白芥染色体(n=20)。经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了二体异附加系(2n=40),这为远缘杂交后代外源基因的保存、纯合和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芥 小孢子培养 二体异附加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N196S的选育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尊文 吴平 +2 位作者 袁卫红 周贱根 周小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甘蓝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N196S是利用杂交育种与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3年6个世代选育而成。N196S的育性随着温度升高、光照延长,由可育→部分不育→全不育,适宜南繁北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 育种 特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533S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董军刚 董振生 +2 位作者 刘绚霞 刘创社 李红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66,共6页
 对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533S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533S的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不能形成正常的孢原细胞进而分化出花粉囊,属无花粉囊型不育系。在败育过程中,花药的大小一直在增加...  对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533S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533S的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不能形成正常的孢原细胞进而分化出花粉囊,属无花粉囊型不育系。在败育过程中,花药的大小一直在增加,但始终无花粉囊的分化。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533S的部分花药可分化出1~2个花粉囊,产生少量可育花粉粒。最终,随着生态条件的进一步变化,花药的发育完全正常,产生大量正常可育花粉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不育系 花药发育 细胞学
下载PDF
油菜DH株系主要性状与收获指数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符明联 张云云 +3 位作者 原小燕 何晓莹 铁朝良 李淑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79-2184,共6页
【目的】明确DH株系收获指数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利用小孢子培养创制油菜高收获指数育种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收获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的纯合自交系杂交、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株系为材料,用DPS7.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8个性状... 【目的】明确DH株系收获指数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利用小孢子培养创制油菜高收获指数育种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收获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的纯合自交系杂交、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株系为材料,用DPS7.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8个性状与产量收获指数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得到各性状因子对DH株系收获指数的直接影响及其通过其他性状因子对DH株系收获指数的间接影响大小,找出直接影响DH株系收获指数的主要性状因子。【结果】油菜DH群体主要性状基本满足正态分布趋势,且出现较大的分离,都存在较大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收获指数与单株经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植株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分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对收获指数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每角粒数>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高度>植株高度,每角粒数、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千粒重的直接效应对收获指数有正向作用,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高度、植株高度的直接效应对产量有负向作用。【结论】油菜收获指数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亲本间杂交可筛选出高收获指数的品系和育种材料,提高油菜收获指数重点是降低植株高度和有效分枝高度,收获更多的单株商品油菜籽产量。而单株商品油菜籽产量的获得关键是通过品种选育聚合多分枝、多角、多粒的优良性状,同时需要有相应的营养体作为支撑。在栽培和育种过程中重视对每角粒数、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千粒重的选择与调控,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油菜产量和收获指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DH株系 收获指数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Ⅰ.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遗传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1 位作者 杨小牛 马朝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AB_1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系84-1与84-2杂交F_3群体中分离出的雄性不育两用系。AB_1在昆明或西宁夏播时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武昌秋播时则表现为雄性可育。AB_1雄性育性的变化是细胞质、细胞核基因(环境条件敏感基因)与环境条件(可能是温度... AB_1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系84-1与84-2杂交F_3群体中分离出的雄性不育两用系。AB_1在昆明或西宁夏播时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武昌秋播时则表现为雄性可育。AB_1雄性育性的变化是细胞质、细胞核基因(环境条件敏感基因)与环境条件(可能是温度)互作的结果。AB_1的雄性育性恢复基因为一对主效基因,当细胞核内有一个显性基因时,环境条件敏感基因的作用被掩盖。环境条件敏感基因可能是微效多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雄性不育两用系 遗传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DH群体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吉祥 汪义龙 +3 位作者 倪西源 任丽平 曹明富 赵坚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7-423,共7页
在西安与杭州两环境下,以小孢子培养产生的甘蓝型油菜SG-DH群体为材料,对油菜植株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生育特性和含油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株高、第一分枝数、荚果长度、初花... 在西安与杭州两环境下,以小孢子培养产生的甘蓝型油菜SG-DH群体为材料,对油菜植株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生育特性和含油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株高、第一分枝数、荚果长度、初花期与成熟期估计的基因对数与定位的QTL数相近,而千粒重与荚果粒数估计的基因对数少于检测到的QTL数;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的估算结果显示,株高、初花期、终花期基因间均表现为重叠作用。由各性状之间的偏相关分析得出:两环境中株高与荚果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生育期相互之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含油量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数量性状 DH群体 遗传分析 QTL定位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研究初报 被引量:28
19
作者 牛应泽 刘玉贞 +3 位作者 汪良中 袁有喜 李首成 范巧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5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从大田非控温控光条件下生长的供体植株第一朵花开后3~12d,取长度2.5~3.5mm的花蕾分离小鬼子,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薄层培养诱导成胚状体,然后用无...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5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从大田非控温控光条件下生长的供体植株第一朵花开后3~12d,取长度2.5~3.5mm的花蕾分离小鬼子,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薄层培养诱导成胚状体,然后用无激素的MS培养基诱导植株再生。对不同的供试材料、取蕾时期和培养基蔗糖浓度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供试的5个材料中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但不同材料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小孢子取样的时期以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6d左右为宜,培养基蔗糖浓度以13%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的选育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尊文 吴平 +3 位作者 张迁西 周贱根 袁卫红 周小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0-11,30,共3页
"赣两优二号"是用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恢复系"C-189"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两系杂优组合。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制种栽培要点。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两系杂交种 赣两优二号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