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toplasts isolation,culture and shoots regeneration of broccoli(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
1
作者 王怀名 A.Schfer-Menuhr G.Mix-Wagner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28-34,共7页
Eight F<sub>1</sub>-hybrid cultivars of broccoli were studied.We obtained cell division,celled colonies and p-calli in 5 cultivars,roots and shoots regeneration in one cultivar.The leavesof propagated plan... Eight F<sub>1</sub>-hybrid cultivars of broccoli were studied.We obtained cell division,celled colonies and p-calli in 5 cultivars,roots and shoots regeneration in one cultivar.The leavesof propagated plantlets in vitro were cut into 1—2mm pieces,isolated with an enzyme solutioncontaining 2% cellulase and 1%macerase on a rotary shaker(50 rpm,21℃,3h,2500 lux light),and purified with a 0.5M sucrose solution.The purified protoplasts were placed on a drop of 1%agarose.2—3 ml liquid medium was added around the agarose drops,and all of the cultures wereincubated at 25℃ under light(4000 lux)for 16 hours.3—5 days after isolation the cell divisionwas found.About 7 days after incubation 4 multicellular colonies were formed.After 3—5 wksome p-calli were developed.When the p-calli were 2—3 mm in diameter it was transferred to asolidified medium.Once they were developed to 1 cm in diameter they were transferred on a re-generation medium.About 5 months after incubation some roots and shoots grown from the calliw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plasts CULTURE SHOOTS REGENERATION broccoli( 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 )
下载PD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f Brassica campestris × B.oleracea Through Ovary Culture
2
作者 ZHANGGuo-qing SONGWen-jian TANGGui-xiang ZHOUWei-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Using three varieties of Brassica campestris, Hauarad (708), Maoshan-3 (714) and Youbai (715),as the maternal plants and one variety of Brassica oleracea Jingfeng-1 (6012) as paternalplants, crosses were made to produ... Using three varieties of Brassica campestris, Hauarad (708), Maoshan-3 (714) and Youbai (715),as the maternal plants and one variety of Brassica oleracea Jingfeng-1 (6012) as paternalplants, crosses were made to produce interspecific hybrids through ovary culture techniques.The ovaries from the cross between B. campestrisB.oleracea (7086012 and 7146012) werecultured and ovary culture was more effective in terms of obtained seeds when ovaries werecultured in vitro at 9 d after pollination (DAP). While for the cross of 7156012, it wasbetter when ovaries in vitro cultured at 12 DAP. Among three cross combinations, the cross of7146012 showed the best response and 43 seeds per ovary were obtained. Among the mediastudied, the ovaries from the cross of 7086012 cultur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3.0 mgL-1 BA0.1 mg L-1 NAA showed better response, and its rate of seeds per ovary reached 44.0%.While the ovaries from the other two crosses (7146012 and 7156012) showed the best responsewhen cultured on B5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3.0 mg L-1 BA + 0.2 mg L-1 NAA, and the rates of seedsper ovary reached 72.0 and 60.0%, respectively. All seeds obtained from the three crosscombinations were cultured on the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1.0 mg L-1 BA + 0.05 mg L-1 NAA,and the seeds from the cross of 7156012 showed the best germination response and thepercentage of germinations reached 66.7%. The regenerated plantle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seseedlings after cultured on the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0.05 mg L-1 NAA. Cytological studyshowed that these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all true hybrids of B.campestrisB.olera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campestris brassica oleracea Ovary culture Plant regeneration Cy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结球甘蓝和青花菜小孢子胚植株再生 被引量:35
3
作者 袁素霞 刘玉梅 +4 位作者 方智远 杨丽梅 庄木 张扬勇 孙培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6-232,共7页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和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小孢子胚再生植株频率低是目前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有效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其小孢子胚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提高胚再生植株频率,对促进游...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和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小孢子胚再生植株频率低是目前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有效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其小孢子胚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提高胚再生植株频率,对促进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甘蓝类蔬菜育种中更好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结球甘蓝中甘11和青花菜TI-111等基因型为试材,对影响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成植株的固体培养基类型、琼脂浓度、胚的类型及胚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滞留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离小孢子培养25天的子叶胚在琼脂浓度为1%–1.25%的B5培养基上植株再生频率最高。进一步通过8个不同基因型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游离小孢子培养25天的子叶胚在1%琼脂浓度的B5培养基上植株再生频率达77.8%–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青花菜 子叶胚 游离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冬性花椰菜的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顾宏辉 唐桂香 +1 位作者 张国庆 周伟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2个冬性花椰菜F1杂交种为供体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击温度与时间组合、更新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对花椰菜小孢子培养胚发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热击组合是32℃、24h;先用17%蔗糖浓度的NLN-17培养液热击培养24h后换成10%蔗糖的NLN-10培养... 以2个冬性花椰菜F1杂交种为供体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击温度与时间组合、更新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对花椰菜小孢子培养胚发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热击组合是32℃、24h;先用17%蔗糖浓度的NLN-17培养液热击培养24h后换成10%蔗糖的NLN-10培养液,并转入24℃继续培养,能显著提高出胚产量;更换培养液和冷击预处理能明显提高胚体质量,减少愈伤状胚的形成.分离小孢子在NLN-13培养液中经32℃、24h热击暗培养后转入24℃下培养,产生了大量正常胚体.小孢子分离30d后将正常胚体移入固体MS培养基中萌发、长根,并经2次继代培养后获得了大量正常的再生植株,其多为自发双单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性花椰菜 小孢子 植株再生 胚胎发生 倍性检测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子房培养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国庆 唐桂香 周伟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09-1413,共5页
以白菜型油菜Hauarad(70 8)、茅山 3(714 )及油白 (715 )和甘蓝京丰 1号 (6 0 12 )为供体材料 ,对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对于杂交组合 70 8× 6 0 12和 714× 6 0 12 ,取授粉第 9天的子房培养获得的种子最... 以白菜型油菜Hauarad(70 8)、茅山 3(714 )及油白 (715 )和甘蓝京丰 1号 (6 0 12 )为供体材料 ,对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对于杂交组合 70 8× 6 0 12和 714× 6 0 12 ,取授粉第 9天的子房培养获得的种子最多 ,结籽率分别为 17.5 %和 95 .0 %。而杂交 715× 6 0 12 ,以取授粉第 12天的子房进行培养得到的种子最多 ,结籽率为 5 0 .0 %。不同杂交组合所获得的种子数存在明显差异 ,以杂交组合 714× 6 0 12为最好 ,结籽率达 4 3.0 %。不同培养基上进行子房培养表明 ,取 70 8× 6 0 12的杂交子房 ,采用培养基C效果最好 ,结籽率达 4 4 .0 % ;对于 714× 6 0 12的杂交子房而言 ,A、B、C、D 4种类型培养基都有一定的效果 ,其中培养基A和B最好 ,结籽率分别达到了 6 4 .0 %和72 .0 %。而B培养基也对 715× 6 0 12的杂交子房培养效果最好 ,结籽率达 6 0 .0 %。所获得的种子在分化 (萌发 )培养基上培养表明 ,来自于杂交 715× 6 0 12的种子萌发效果最好 ,种子萌发率达 6 6 .7% ,并在生根培养基上得到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初步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其单倍体的染色体数均为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甘蓝 杂交 子房培养 结籽率 授粉 细胞学鉴定 染色体数 单倍体
下载PDF
结球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贵 李必元 +3 位作者 王五宏 岳智臣 钟新民 侯喜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38-2443,共6页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5%纤维素酶R-10+0.05%果胶酶Y-23+9CPW+5mmol/L MES的混合酶液,从4d苗龄的下胚轴上分离出高产率的原生质体。在改良B5+0.5mg/L 2,4-D+0.2mg/L 6-BA+0.2mg/L NAA的液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分裂旺盛。形成愈伤组织后经芽诱导和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倍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原生质体所获得的24株再生植株中,19株为正常二倍体,4株为嵌合体,1株为四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下胚轴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甘蓝下胚轴的高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B.t.基因转化甘蓝 被引量:44
7
作者 卫志明 黄健秋 +5 位作者 徐淑平 薛红卫 钟仲贤 顾桢祥 徐悌惟 李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18,共8页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 分别对取材时间和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建立了甘蓝下胚轴外植体的高效再生系统,当选取6~7d苗龄的下胚轴,将其置于MSB+BA2.5mg/L+ZT1mg/L+IBA0.1mg/L的芽分化培养基中,并于培养基中附加AgNO37.5mg/L时,最高的芽分化频率,“夏光甘蓝”母本“103”可达81.67%,父本“60天早椰菜”可达78.56%。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影响转化频率的不同因素,即: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其浓度、预培养的有无及感染时的浓度、下胚轴外植体与农杆菌的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筛选时抗生素的加入时间进行了探讨。共获得100余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全部移栽成活,生长良好。对转基因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分析,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甘蓝植株细胞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下胚轴 再生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基因
下载PDF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翠 曾爱松 +3 位作者 严继勇 宋立晓 高兵 侯喜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4,共5页
以10份不同类型的F1代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观察、培养基类型及pH值等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胚胎诱导频率差异显著;花蕾... 以10份不同类型的F1代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观察、培养基类型及pH值等对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胚胎诱导频率差异显著;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基因型之间最适花蕾的长度也有一定的差异;1/2 NLN+130 g蔗糖是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最佳pH值为6.2;子叶胚在液体培养基中停留25 d为最佳时间;MS培养基中琼脂含量为7.0 g.L-1时胚状体苗的成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早熟花椰菜小孢子高效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9
9
作者 顾宏辉 朱丹华 +3 位作者 杨加付 饶立兵 陆艳婷 张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365-368,共4页
以7个早熟花椰菜F1杂交品种和1个中熟花椰菜杂交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早熟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绝大多数能诱导出胚,其胚状体产量与供体基因型有关,最高每花蕾胚状体产量达到112个。其中,‘... 以7个早熟花椰菜F1杂交品种和1个中熟花椰菜杂交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早熟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绝大多数能诱导出胚,其胚状体产量与供体基因型有关,最高每花蕾胚状体产量达到112个。其中,‘厦雪40天’的平均每花蕾胚产量最高,达到45.6个,而‘早花45天’未能诱导出胚。小孢子胚状体萌发率一般在30%左右,其中高的达到80%,但有未能诱导出再生苗的。小孢子再生植株间在生育期及育性上存在较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小孢子培养 早熟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体的细胞杂交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传利 杨志新 +4 位作者 桂雪梅 刘雅婷 毛孝强 厦国银 林良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3-802,共10页
为拓宽油菜育种的基因资源库,改良油菜品种,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花油3号下胚轴和芝麻菜(Eruca sativa)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当PEG浓度为35%,原生质体融合密度为5... 为拓宽油菜育种的基因资源库,改良油菜品种,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花油3号下胚轴和芝麻菜(Eruca sativa)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当PEG浓度为35%,原生质体融合密度为5×10^5个/mL时,融合25min时,融合率可达18.2%。融合后在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时,以附加1.0mg/L2,4-D+0.5mg/L6-BA+0.5mg/LNAA+200mg/L肌醇+300mg/L水解酪蛋白的改良的KM8p为融合体培养基,以0.1mol/L蔗糖+0.2mol/L葡萄糖+0.2mol/L甘露醇作渗透稳定剂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效果较好,愈伤组织再生率最高为6.8%。将融合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转移至培养基(B5无机盐+0.087mol/L蔗糖+0.2mg/L2,4-D+0.5mg/LNAA+0.2mg/L6-BA+0.5%Agar,pH5.8)上增殖培养,待愈伤组织长至直径为3-5mm时,及时将其转至分化培养基(MS无机盐+0.087mol/L蔗糖+0.1mg/LIAA+0.8mg/L6-BA+0.8%Agar,pH5.8)中诱导不定芽再生,芽分化率为35.7%。当不定芽长为2-3cm时,将其切下转入附加0.5mg/LIBA+0.2mg/L6-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左右即可形成再生植株,生根率可达88%。同时,以紫外线(60μW/cm^2)照射芝麻菜原生质体,进行不对称融合,照射2min的获得了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照射4min的只获得愈伤组织,而照射5min以上的没有获得愈伤组织,但其愈伤组织再生、增殖及植株再生均不如对称融合。从细胞学鉴定的21块杂种愈伤组织上再生出16株杂种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芝麻菜 原生质体融合 不对称融合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子房培养再生苗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国庆 顾宏辉 +2 位作者 许玲 何云 周伟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9-723,共5页
以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子房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为供体材料,研究影响再生苗生根和成活率的因素.试验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 mg/L的BA和0.1 mg/L的NAA对再生苗生根效果最好,其中杂交组合715×6012再生苗的平均根数和根长分别... 以白菜型油菜和甘蓝杂交子房培养获得的再生苗为供体材料,研究影响再生苗生根和成活率的因素.试验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 mg/L的BA和0.1 mg/L的NAA对再生苗生根效果最好,其中杂交组合715×6012再生苗的平均根数和根长分别达到了9.51条和4.7 cm,优于杂交组合714×6012和708×6012.再生苗培养14 d后,其根数和根长显著优于培养7 d的再生苗,当培养时间超过14 d,根数与根长则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试验表明,不同基因型和培养时间的再生苗其叶片数和最大叶宽差异不显著.将再生苗转移到炼苗室进行锻炼,炼苗8 d,再生苗的成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优于炼苗4 d再生苗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甘蓝(B.oleracea L.) 再生苗 生根 成活率
下载PDF
羽衣甘蓝的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28
12
作者 姜凤英 冯辉 王超楠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5-727,共3页
以羽衣甘蓝10个品种的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其胚状体及其再生植株诱导方法的结果表明,琼脂糖和活性炭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及发育有促进作用;改良MS培养基中添加0.01%的活性炭可促进植株再生;确定1/2MS+NAA0.1mg·L-1是优化生根的培养基... 以羽衣甘蓝10个品种的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其胚状体及其再生植株诱导方法的结果表明,琼脂糖和活性炭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及发育有促进作用;改良MS培养基中添加0.01%的活性炭可促进植株再生;确定1/2MS+NAA0.1mg·L-1是优化生根的培养基;小孢子再生植株成活率可达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小孢子 胚状体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基因组对芸苔属作物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世君 孟征 李德葆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本文以包心菜、芜菁油菜、浙油601的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浅层培养,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增殖后,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均获得了再生植株。本文着重研究了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 本文以包心菜、芜菁油菜、浙油601的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浅层培养,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增殖后,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均获得了再生植株。本文着重研究了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分裂频率的影响随原生质体培养基的不同而异;(2)植物基因组对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影响显著,芜菁油菜的A基因组不利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包心菜的C基因组有利于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 芸苔属 原生质体培养
下载PDF
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高效成株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1
14
作者 薛红卫 卫志明 许智宏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本文采用萌发六天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下胚轴材料游离原生质体,经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产量为1.45×10~6g^(-1)FW,于含有1.5mg/L BA,0.5mg/L NAA和0.5mg/L 2,4-D的KM 8p的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原生质体培养3—4天后出现一... 本文采用萌发六天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下胚轴材料游离原生质体,经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产量为1.45×10~6g^(-1)FW,于含有1.5mg/L BA,0.5mg/L NAA和0.5mg/L 2,4-D的KM 8p的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原生质体培养3—4天后出现一次分裂,七天时统计分裂频率为50.3%,培养15天左右可形成细胞团,3—4周后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统计形成愈伤组织的植板率为1.25%。将愈伤组织转至含有1.5mg/L BA和0.2mg/L 2,4-D的MS固体扩增培养基上进行扩增,其后可在含有2mg/L BA和0.5mg/L ZT的MS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其分化率为54.17%,分化芽可于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移栽后,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良好。在试验过程中,对取材的不同时间,酶解液的不同配比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密度、不同的激素配比和不同培养方法等方面对原生质体的再生和持续分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通过PEG法转化甘蓝获得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12
15
作者 薛红卫 卫志明 许智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期28-33,共6页
通过PEG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下胚轴原生质体。以潮霉素和卡那霉素进行筛选,均成功地得到了抗性愈伤组织。对于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其绝对和相对转化频率分别为4.1×10^(-4)和1%~3%,在分化培养基上,抗性... 通过PEG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下胚轴原生质体。以潮霉素和卡那霉素进行筛选,均成功地得到了抗性愈伤组织。对于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其绝对和相对转化频率分别为4.1×10^(-4)和1%~3%,在分化培养基上,抗性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出芽。诱导生根后进行移栽,生长状况良好。Southem blotting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插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原生质体 PEG转化 转基因植株 基因工程
下载PDF
皱叶甘蓝的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晓佳 陈世儒 宋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皱叶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subauda)“SA61”(SV)的叶及下胚轴分离的原生质体在 MS_1(修改的MS)培养基上细胞壁再生和分裂启动较快。叶原生质体在 DPD_1(修改的 DPD)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分裂率和植板率;下胚轴原生质体在MS_... 皱叶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subauda)“SA61”(SV)的叶及下胚轴分离的原生质体在 MS_1(修改的MS)培养基上细胞壁再生和分裂启动较快。叶原生质体在 DPD_1(修改的 DPD)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分裂率和植板率;下胚轴原生质体在MS_1上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叶原生质体培养3—4天后见到一次分裂;下胚轴原生质体在48小时左右即可发生一次分裂。原生质体培养 20—30天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颗粒,40天左右即可达1mm大小。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增殖微愈伤组织,MB_2、MB_3表现了优良的效果。在MS_2培养基上的芽分化效果最为理想。在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2周后得到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叶甘蓝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慧慧 闫晓红 +1 位作者 叶永忠 魏文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以甘蓝型油菜中双6号子叶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采用固液结合培养,探讨了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与再生的优化条件,获得了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混合酶液(0.5%纤维素酶+0.1%果胶酶+0.2 mol/L甘露醇+80 mmol/L CaCl2)与SCM溶液按3∶7的比例混合... 以甘蓝型油菜中双6号子叶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采用固液结合培养,探讨了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与再生的优化条件,获得了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混合酶液(0.5%纤维素酶+0.1%果胶酶+0.2 mol/L甘露醇+80 mmol/L CaCl2)与SCM溶液按3∶7的比例混合,酶解14 h可获得高产率中双6号子叶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前人设计的B、C固液相结合培养基上培养效果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E培养基+1.0 g/L 6-BA+0.1 g/L NAA+0.02 g/L GA3+30μmol/L AgNO3;所有再生芽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根。研究结果为建立成熟的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再生体系提供了新的配方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子叶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菜心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兰英 李耿光 +1 位作者 陈如珠 李开莲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以萌发3—4 天(长约4 cm )的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var.parachinesis)无菌苗苍白下胚轴为材料,酶解分离原生质体。经纯化的原生质体,在含0.5 m g/LZT、0.5 m g/L2... 以萌发3—4 天(长约4 cm )的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var.parachinesis)无菌苗苍白下胚轴为材料,酶解分离原生质体。经纯化的原生质体,在含0.5 m g/LZT、0.5 m g/L2,4-D、1.0 m g/LNAA 和0.4 m ol/L葡萄糖的K8p 培养基中,进行微滴培养。在起始培养14—18小时,原生质体再生新的细胞壁。36 小时再生细胞开始第一次分裂。第三天分裂细胞频率可达35% 。培养第8—9 天,可见含8—16个细胞的小细胞团,植板率为15% —18% 。3 周后将发育成直径为2 m m 的白色小愈伤组织,转到含0.3 m g/L 2,4-D并用gelrite半固化的培养基上,增殖成4—5 m m 直径的愈伤组织。在MS+ 3.2(或1.6) m g/L BA+ 1.6(或0.8) m g/LZT+ 0.01 m g/L NAA+ 0.1 m g/LGA3 和0.2% 蔗糖的分化培养基上,获得芽的分化。切下约2 cm 长的芽苗,转移到含0.2 m g/LIAA 和2% 蔗糖的培养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原生质培养 植株再生 白菜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田志宏 孟金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3,共4页
从 5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的下胚轴分离得到游离原生质体 ,以改良KM 8p原生质体培养基作液体浅层暗培养。结果表明 ,低温 (15℃ )暗处理培养无菌苗的下胚轴原生质体活力达 92 .1% ,培养 7d后的细胞分裂频率达 2 6 .2 %。分化培养... 从 5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的下胚轴分离得到游离原生质体 ,以改良KM 8p原生质体培养基作液体浅层暗培养。结果表明 ,低温 (15℃ )暗处理培养无菌苗的下胚轴原生质体活力达 92 .1% ,培养 7d后的细胞分裂频率达 2 6 .2 %。分化培养基附加 5mg/L 6 -BA ,再生频率可达 17.6 %。利用这一培养体系 ,5个油菜品种均获得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原生质体培养 培养基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张华 郎春秀 +4 位作者 刘智宏 黄锐之 吴关庭 陈笑芸 陈锦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育种 下胚轴 琼脂糖包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