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upercritical CO_(2) Brayton cycle for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Guo-Peng Yu Yong-Feng Cheng +1 位作者 Na Zhang Ping-Jian Mi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3-209,共27页
The supercritical CO_(2) Brayton cycle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for Generation IV reactors for its simple layout,compact structure,and high cycle efficiency.Mathematical models of four Brayto... The supercritical CO_(2) Brayton cycle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for Generation IV reactors for its simple layout,compact structure,and high cycle efficiency.Mathematical models of four Brayton cycle layouts ar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for different reactors to reduce the cost and increase the thermo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nuclear energy.Parametric analysis,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s,and four decision-making methods are applied to obtain each Brayton scheme’s optimal thermohydraulic and economic indexes.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same design thermal power scale of reactors,the higher the core’s exit temperature,the better the Brayton cycle’s thermo-economic performance.Among the four-cycle layouts,the recompression cycle(RC)has the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followed by the simple recuperation cycle(SR)and the intercooling cycle(IC),and the worst is the reheating cycle(RH).However,RH has the lowest total cost of investment(C_(tot))of$1619.85 million,and IC has the lowest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LCOE)of 0.012$/(kWh).The nuclear Brayton cycle system’s overall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due to optimization.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lten salt reactor combined with the intercooling cycle(MSR-IC)scheme has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with the net output power(W_(net)),thermal efficiencyη_(t),and exergy efficiency(η_(e))improved by 8.58%,8.58%,and 11.21%,respectively.The performance of the lead-cooled fast reactor combined with the simple recuperation cycle scheme was optimized to increase C_(tot) by 27.78%.In comparison,th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increased by only 7.8%,which is not friendly to investors with limited funds.For the nuclear Brayton cycle,the molten salt reactor combined with the recompression cycle scheme should receive priority,and the gas-cooled fast reactor combined with the reheating cycle scheme should be considered carefu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CO_(2)brayton cycle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Thermo-economic analysi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cision-making methods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f a space gas-cooled reactor power system with a closed Brayton cycle 被引量:3
2
作者 Chenglong WANG Ran ZHANG +4 位作者 Kailun GUO Dalin ZHANG Wenxi TIAN Suizheng QIU Guanghui SU 《Frontiers in Energy》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916-929,共14页
Space nuclear reactor power(SNRP)using a gas-cooled reactor(GCR)and a closed Brayton cycle(CBC)is the ideal choice for future high-power space missions.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 the control... Space nuclear reactor power(SNRP)using a gas-cooled reactor(GCR)and a closed Brayton cycle(CBC)is the ideal choice for future high-power space missions.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 th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gas-cooled SNRP,transient models for GCR,energy conversion unit,pipes,heat exchangers,pump and heat pipe radiator are established and a system analysis code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Then,analyses of several operation conditions are performed using this code.In full-power steady-state operation,the core hot spot of 1293 K occurs near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re.If 0.4$reactivit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re,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hat the fuel can reach is 2059 K,which is 914 K lower than the fuel melting point.The system finally has the ability to achieve a new steady-state with a higher reactor power.When the GCR is shut down in an emergency,the residual heat of the reactor can be removed through the conduction of the core and radiation heat transf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signed GCR is inherently safe owing to its negative reactivity feedback and passive decay heat removal.This paper ma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safety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gas-cooled SNRP coupled with C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cooled space nuclear reactor power closed brayton cycle system startup and shutdown positive reactivity insertion accident
原文传递
闭式Brayton循环的太阳能热动力空间发电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苏亚欣 《能源工程》 2002年第6期8-12,共5页
对闭式Brayton循环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在空间站的应用研究作了综述,着重讨论了该循环的发电原理和主要能量转换模块——涡轮发电机-压缩机,目前国际研究达到了循环效率超过30%、系统总效率超过17%的水平,与光伏电池系统相比,SD系统具有... 对闭式Brayton循环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在空间站的应用研究作了综述,着重讨论了该循环的发电原理和主要能量转换模块——涡轮发电机-压缩机,目前国际研究达到了循环效率超过30%、系统总效率超过17%的水平,与光伏电池系统相比,SD系统具有高效率,质量轻,费用少,寿命长等特点。为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减少空间环境的腐蚀,对聚能器表面和辐射散热器表面均需进行保护涂层处理。文章介绍了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brayton循环 太阳能 热动力 空间发电技术 空间站 电源系统 表面腐蚀 保护 航天器
下载PDF
空间动力装置用内可逆Brayton循环功率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倓 戈延林 +1 位作者 陈林根 冯辉君 《热力透平》 2022年第1期8-13,64,共7页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空间动力装置用内可逆闭式Brayton循环模型,导出了功率和热效率的表达式。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首先在给定高温侧和中间侧换热器有效度的情况下,分析了循环各参数对功率最优性能的影响;然后在给定整个装置...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空间动力装置用内可逆闭式Brayton循环模型,导出了功率和热效率的表达式。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首先在给定高温侧和中间侧换热器有效度的情况下,分析了循环各参数对功率最优性能的影响;然后在给定整个装置3个换热器的总热导率情况下,将功率作为优化目标,对换热器热导率分配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循环的最大功率,进一步优化低温热源温度,得到了二次功率最大值,分析了循环各参数对最大功率最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的低温热源温度和一对最佳的热导率分配,使二次功率达到最大;随着高温热源温度的增加,最大二次功率对应的最佳低温热源和最佳热导率增加;随着空间环境温度的减小和换热器总热导率的增加,最大二次功率对应的最佳低温热源和最佳热导率都减少。所得结果对实际空间动力装置的设计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用内可逆闭式brayton循环 功率 热导率分配 压比 有限时间热力学
下载PDF
空间核电源朗肯循环系统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洁炜 刘凯旋 +1 位作者 杨夷 吕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4-893,共10页
空间核电源朗肯循环具有热电转换效率高、废热辐射面积小、功率变化灵活等特点,是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以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为基础,对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工质及选择标准和原则进行分析.对不同功率等级的空间... 空间核电源朗肯循环具有热电转换效率高、废热辐射面积小、功率变化灵活等特点,是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以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为基础,对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工质及选择标准和原则进行分析.对不同功率等级的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各个系统方案的反应堆设计、各回路工质选择、朗肯循环功率设计、关键部件设计等,提出空间核电源朗肯循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质特性、朗肯循环关键部件、反应堆芯设计等,而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关键设备设计和地面集成方案等将是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结果可对中国未来空间核能朗肯循环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能 朗肯循环 液态金属 方案设计 循环优化
下载PDF
CO_2与He动力循环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段承杰 王捷 +2 位作者 杨小勇 丁铭 曹建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69,共6页
布雷顿循环是第4代核反应堆动力循环的关键技术。通过对CO2布雷顿循环进行系统分析,并与目前核能转换系统中研究得最广泛的He布雷顿循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下,由于单位质量的CO2工质吸收的热量较少,导致其循环质量流量很大;... 布雷顿循环是第4代核反应堆动力循环的关键技术。通过对CO2布雷顿循环进行系统分析,并与目前核能转换系统中研究得最广泛的He布雷顿循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功率下,由于单位质量的CO2工质吸收的热量较少,导致其循环质量流量很大;但是,由于CO2密度较大,其体积流量V反而比He循环小;在较低温度(650℃)下,布雷顿循环的效率也能达到较高水平,同时还可以减小换热及做功部件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布雷顿循环 核电厂
下载PDF
兆瓦级空间热管反应堆动力系统概念设计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文文 刘逍 +2 位作者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60-2164,共5页
针对目前航天技术发展对动力提出的要求,参考国外提出的空间核动力系统设计,提出了新型兆瓦级空间热管反应堆核动力系统概念设计。堆芯为金属锂热管冷却、石墨慢化热中子反应堆,采用转鼓控制反应性,堆芯热量通过热管导出。与国外热管反... 针对目前航天技术发展对动力提出的要求,参考国外提出的空间核动力系统设计,提出了新型兆瓦级空间热管反应堆核动力系统概念设计。堆芯为金属锂热管冷却、石墨慢化热中子反应堆,采用转鼓控制反应性,堆芯热量通过热管导出。与国外热管反应堆设计方案中燃料棒与热管相间布置方案不同,本文采用了热管-燃料复合元件,即燃料包裹于热管外壁面。能量转换采用以氦氙混合气体为工质的布雷顿动态热电转换。系统废热通过钠钾合金冷却回路传递到钾热管辐射板,通过辐射换热释放入太空。对热管反应堆堆芯物理及热工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热管辐射板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热管反应堆堆芯在设计功率下满足相应安全性要求,同时热管辐射板具有足够的能力将系统废热导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动力 热管反应堆 布雷顿转换 钾热管辐射板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核能动力系统的兴起和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彦平 刘旻昀 +9 位作者 卓文彬 叶绿 唐佳 陈尧兴 刘睿龙 刘秀婷 唐瑜 赵学斌 宫厚军 昝元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5-1680,共16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核能动力系统以S-CO_(2)为工质,通过直接或间接循环将核释热转换为电能或机械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S-CO_(2)核能动力系统的概念初创、研究重启、协同创新3个历史阶段近6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S-CO_(2)核能动力...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核能动力系统以S-CO_(2)为工质,通过直接或间接循环将核释热转换为电能或机械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S-CO_(2)核能动力系统的概念初创、研究重启、协同创新3个历史阶段近6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S-CO_(2)核能动力系统在核反应堆设计、材料工艺、热工流体力学、换热器、涡轮发电系统、系统运行、控制及安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S-CO_(2)核能动力系统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攻关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攻关方向。目前,以中美为代表的能源强国已初步完成S-CO_(2)动力转换系统的实验室级测试,预计可在5~10年内实现中等规模工程示范甚至规模化应用。S-CO_(2)核能动力系统基本具备了走向工程的前提条件,有望引领先进核能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核反应堆 核能动力系统
下载PDF
空间堆氦氙布雷顿循环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伟雄 梁铁波 +4 位作者 姜超 廖先伟 钱奕然 唐鑫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7,共12页
氦氙混合物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具有循环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适合作为空间核反应堆的能量转换系统。在深入调研空间堆氦氙布雷顿循环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的相关研究... 氦氙混合物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具有循环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适合作为空间核反应堆的能量转换系统。在深入调研空间堆氦氙布雷顿循环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氦氙混合物工质特性、氦氙布雷顿循环关键部件、循环性能提升、循环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等方面;而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不同比例氦氙工质的高精度物性及流动传热模型、高性能叶轮及高效紧凑式换热器设计及试验、不同功率等级下系统全工况优化、耦合反应堆的系统全局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等。分析结果可为推动空间堆氦氙布雷顿循环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堆 氦氙布雷顿循环 性能优化 动态特性
下载PDF
核动力船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石明珠 邵应娟 +1 位作者 钟文琪 石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1-357,共7页
为探究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O2)布雷顿循环耦合核反应堆所构成的新型船舰动力装置的系统性能,选取4种高效紧凑的S-CO2循环(再压缩、内冷、部分冷却及再热)耦合4种典型船用核反应堆(铅冷快堆、高温气冷快... 为探究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O2)布雷顿循环耦合核反应堆所构成的新型船舰动力装置的系统性能,选取4种高效紧凑的S-CO2循环(再压缩、内冷、部分冷却及再热)耦合4种典型船用核反应堆(铅冷快堆、高温气冷快堆、钠冷快堆及压水堆),构建了16种核动力船舰S-CO2循环动力系统及其热力学模型,研究分流比、透平入口压力、压缩机入口压力和循环最低温度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最佳分流比及压缩机入口压力使循环效率达到最高;各系统循环效率随透平入口压力的提高,呈先迅速增长后趋于稳定趋势;S-CO2再热循环应用于上述4种典型船用核反应堆二回路系统时效率最高,分别为46.6%、50.8%、 44.5%及32.5%;根据高温气冷快堆S-CO2再热循环系统热力性能最佳,提出了其整体系统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核动力船舰 系统建模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空间站太阳能光伏和热动力电源系统的比较
11
作者 苏亚欣 何传俊 杨翔翔 《能源工程》 2003年第6期10-14,共5页
针对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对目前可行的电源系统的技术特性做了分析比较。太阳光伏电池技术成熟,有应用经验,但其效率低,面积大,寿命不够理想,后期运行费用很高。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利用相变材料蓄热来满足阴影期循环的连续发电要求,具... 针对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对目前可行的电源系统的技术特性做了分析比较。太阳光伏电池技术成熟,有应用经验,但其效率低,面积大,寿命不够理想,后期运行费用很高。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利用相变材料蓄热来满足阴影期循环的连续发电要求,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寿命长、质量轻、可靠性好等优点,长期运行的费用低,是一种先进的太阳能电源方案,其中闭式Brayton循环系统总效率可达到17%,在技术上比Stirling循环成熟,是最有可能近期实现的电源。闭式Brayton循环可以作为空间站太阳能电源系统的首选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太阳能 热动力电源系统 比较 光伏电池 闭式brayton循环 Stirring循环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的实际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学创 朱书堂 王捷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系统(HTR-10GT)的特性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但大多是针对理论上的布雷登循环作特性研究,没有考虑系统中其他实际因素,如工质泄漏、管道摩擦等。工程中,泄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泄漏及泄漏位置的不同都... 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系统(HTR-10GT)的特性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但大多是针对理论上的布雷登循环作特性研究,没有考虑系统中其他实际因素,如工质泄漏、管道摩擦等。工程中,泄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泄漏及泄漏位置的不同都会引起系统中参数的变化。主要工作是研究HTR-10GT氦气透平直接循环系统在泄漏条件下的实际布雷登循环特性。研究目的就是在建立泄漏的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泄漏对工质的热力参数及其效率的影响,对比在考虑有无泄漏时系统循环特性曲线的不同,找出提高系统效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特性 布雷登循环 氦气透平 HTR—10GT 核电站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小型无人核动力系统可靠性分析
13
作者 钟明君 郭永晋 +2 位作者 张丹 蒋孝蔚 金杨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核动力装置十分适用于深空探测、深海作业等小型无人装备的能源供给。由于其孤岛运行的特点,如何形成平衡优化的高可靠系统设计方案是小型无人核动力装置研发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典型小型无人核动力系统构型及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构... 核动力装置十分适用于深空探测、深海作业等小型无人装备的能源供给。由于其孤岛运行的特点,如何形成平衡优化的高可靠系统设计方案是小型无人核动力装置研发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典型小型无人核动力系统构型及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系统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其系统总体可靠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系统架构下的总体可靠度演化规律,并确定了影响任务成功的关键子系统。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分析结果能够为小型无人核动力装置早期设计阶段的系统构型及可靠性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核动力系统 可靠性分析 动态贝叶斯网络 布雷顿循环
下载PDF
空间核能磁流体发电系统性能分析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鹏 吉宇 石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293,共10页
高温气冷堆结合磁流体发电是一种高效的空间电源系统,可以满足空间任务对于大功率、高效率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磁流体发电的空间核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核反应堆、磁流体发电机、回热器、压气机、热辐射器等,本文对该系统循环... 高温气冷堆结合磁流体发电是一种高效的空间电源系统,可以满足空间任务对于大功率、高效率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于磁流体发电的空间核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核反应堆、磁流体发电机、回热器、压气机、热辐射器等,本文对该系统循环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循环效率模型及质量模型开发了系统分析程序,在验证程序准确性的基础上对系统综合性能展开了分析。研究了压气机级数、循环冷端温度、循环热端温度、回热器回热度等因素对系统效率、比质量、辐射器面积、总质量的影响,并对1 MWth热功率下的动力系统进行了参数优化,实现了系统循环效率46.15%、总质量4 375 kg和比质量9.48 kg/kWe,在未来太空应用中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动力 磁流体发电 循环效率 比质量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兆瓦级空间核电源碱金属朗肯循环热电转换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震 张昊春 +1 位作者 张冬 赵广播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2期76-84,共9页
为解决火星探测任务中存在的星表供电问题,制定了以空间液态金属朗肯循环作为星表基地热电转换模块的任务规划,采用Simulink模块化建模方法对空间液态金属朗肯循环模型进行程序化描述。根据空间朗肯循环各部件的耦合标准,建立系统部件... 为解决火星探测任务中存在的星表供电问题,制定了以空间液态金属朗肯循环作为星表基地热电转换模块的任务规划,采用Simulink模块化建模方法对空间液态金属朗肯循环模型进行程序化描述。根据空间朗肯循环各部件的耦合标准,建立系统部件及总体控制仿真模型,重点研究变运行条件下循环输出功率的波动。研究表明:在本文各工况下,朗肯循环动态热电转换仿真模型最终输出功率均可达到1 MW以上,在额定工况下,热电转换效率可达到27.3%,满足火星探测背景下的系统热发电功率要求。本文采用Simulink模块化建模方法,可为空间核动力热电转换仿真技术提供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未来中国火星探测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电源 液态金属朗肯循环 SIMULINK仿真 模块化建模 动态热电转换
下载PDF
空间核能布雷顿循环系统热力学参数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维新 石凌峰 裴刚 《新能源进展》 2022年第2期87-94,共8页
在深空探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空间核能布雷顿循环系统因其能量密度高、环境适应性强、效率高等优势成为深空探测的理想方案之一。与地面发电站不同的是,空间能量转换系统要兼顾系统效率和轻量化的要求,而系统关键参数对系统的效率和质... 在深空探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空间核能布雷顿循环系统因其能量密度高、环境适应性强、效率高等优势成为深空探测的理想方案之一。与地面发电站不同的是,空间能量转换系统要兼顾系统效率和轻量化的要求,而系统关键参数对系统的效率和质量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热力学参数分析和优化对空间核能布雷顿循环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空间核能布雷顿循环的数学模型和系统部件的质量计算模型,以“质量比功率”为性能优化目标,研究压气机进口温度、压气机压比和涡轮进口温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压气机进口温度和压气机压比存在最优值使质量比功率取得最小值,涡轮进口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和降低系统质量。涡轮进口温度的最优值为1500 K,压气机进口温度的最优值范围为416~508 K,压气机压比的最优值范围为2.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能 布雷顿循环 质量比功率 性能分析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氦-氙混合气体物性对布雷顿循环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谢 石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07-1414,共8页
将对应态原理用于Chapman-Enskog理论修正,得到的半经验公式可较好地预测二元惰性混合气体物性。采用Fortran 95开发了氦-氙混合气体物性计算程序,分析了氦-氙混合气体物性随摩尔质量、温度、压力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性变化... 将对应态原理用于Chapman-Enskog理论修正,得到的半经验公式可较好地预测二元惰性混合气体物性。采用Fortran 95开发了氦-氙混合气体物性计算程序,分析了氦-氙混合气体物性随摩尔质量、温度、压力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性变化对空间布雷顿循环的绝热系数、对流换热性能、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为2.0 MPa、温度为400K时,随着摩尔质量的增加,氦-氙混合气体的绝热系数由0.40(纯氦气)增加到0.44(纯氙气);混合气体相对于纯氦气的相对对流换热系数随摩尔质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5g/mol附近取得极大值;相对压损系数则随摩尔质量的增加单调递增。分析结果可为氦-氙混合气体在空间核反应堆电源中的应用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氙混合气体物性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 布雷顿循环
下载PDF
闭式布雷顿循环核心机调控过程仿真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薛翔 杜磊 +2 位作者 王浩明 张银勇 林庆国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5期49-55,共7页
为了保证闭式布雷顿循环核心机在空间核电推进系统内能够稳定运行,需要在其调控过程中同时控制多个系统变量参数,设定合适的初始状态和调控策略。通过对整个闭式布雷顿循环的系统仿真,模拟了不同初始压力的情况下核心机在升速加载过程... 为了保证闭式布雷顿循环核心机在空间核电推进系统内能够稳定运行,需要在其调控过程中同时控制多个系统变量参数,设定合适的初始状态和调控策略。通过对整个闭式布雷顿循环的系统仿真,模拟了不同初始压力的情况下核心机在升速加载过程中的系统参数变化情况。在核心机转速与反应堆加热协同配合的调控策略下,压气机在整个升速加载过程中可以始终处于稳定运行区间内,而循环系统的初始压力会影响核心机加载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尤其是涡轮入口温度。在相对较低的系统初始压力情况下,需要在更高的涡轮入口温度条件下,才能够达到与高初始压力情况下相同的满状态电功率输出。仿真结果验证了以精确转速控制作为运行标准的核心机调控策略可行性,同时可以为循环系统不同阶段的热试车试验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布雷顿循环 空间核电推进 核心机 调控策略 系统仿真
下载PDF
空间用太阳能热动力发电装置热力参数优化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磊 张人杰 《上海航天》 1996年第2期7-11,共5页
介绍了空间用太阳能热动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并以10kW闭式布雷顿循环太阳能热动力发电装置为对象,重点对以系统总质量和总当量阻力面积最小为目标的热力参数进行优化计算。计算结果为此类发电装置提供了选取涡轮... 介绍了空间用太阳能热动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并以10kW闭式布雷顿循环太阳能热动力发电装置为对象,重点对以系统总质量和总当量阻力面积最小为目标的热力参数进行优化计算。计算结果为此类发电装置提供了选取涡轮压比、压气机入口温度等参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发电 热动力 发电 布雷顿循环 空间站
下载PDF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闭式Brayton循环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谢 石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1-826,共6页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闭式Brayton循环一般采用氦-氙混合气体作为循环工质和反应堆冷却剂,设计者为选择合适的循环工质,需研究氦-氙混合气体配比成分变化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该文建立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闭式Brayton循环热力学模型,采用Fortran...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闭式Brayton循环一般采用氦-氙混合气体作为循环工质和反应堆冷却剂,设计者为选择合适的循环工质,需研究氦-氙混合气体配比成分变化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该文建立空间核反应堆电源闭式Brayton循环热力学模型,采用Fortran 95编程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从绝热系数、回热器回热度、相对压损系数的变化分析了氦-氙混合气体摩尔质量变化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绝热系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较小;回热器回热度越大,循环效率越高;相对压损系数越大,循环效率越低。由于氦-氙混合气体摩尔质量的增加,会降低空间Brayton循环压气机和透平级数,因此选择使回热器回热度达到最大时的配比成分He-8.6%Xe作为循环工质,在给定循环冷/热端温度为403K/1 300K的条件下,可以获得29.18%的循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 闭式brayton循环 氦-氙混合气体 热力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