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永宁公社”摩梭人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1974—1976)
1
作者 李金莲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8-95,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宁蒗县永宁公社对摩梭人的传统婚姻家庭制度进行了新一轮的试点改革。这次改革持续了近两年时间,试图彻底改变摩梭人的母系家庭和走婚制度,让他们实行一夫一妻结婚共居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初期侧重于强调积极宣传和... 20世纪70年代中期,宁蒗县永宁公社对摩梭人的传统婚姻家庭制度进行了新一轮的试点改革。这次改革持续了近两年时间,试图彻底改变摩梭人的母系家庭和走婚制度,让他们实行一夫一妻结婚共居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初期侧重于强调积极宣传和正面引导,要求实施慎重而细致的措施。当发现通过单纯的思想教育不能有效推进改革时,便开始加大执行政策的力度和速度,在短时间内就使摩梭人的结婚登记率达到了较高的比例,并实现了一夫一妻结婚共居。改革结束后不久,大多数登记结婚的摩梭人就散伙了,他们恢复了母系大家庭和走婚生活,部分摩梭人出于各种原因保持了一夫一妻结婚共居的婚姻家庭形式。虽然这次改革的巩固率并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摩梭人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宁公社 摩梭人 婚姻家庭制度 一夫一妻结婚共居(异居)
下载PDF
人口流动与居住分离:经济理性抑或制度制约? 被引量:40
2
作者 杨菊华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40,共15页
国际移民家庭成员的居住分离多被看作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在中国,流动和留守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经济理性的范畴。本文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制度和结构视角出发,突出户籍制度的"双二元性"... 国际移民家庭成员的居住分离多被看作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在中国,流动和留守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经济理性的范畴。本文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制度和结构视角出发,突出户籍制度的"双二元性",综合考虑个体、家庭和社区因素,分析了在业流动人口核心家庭成员居住分离的基本特征和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大约四成流动人口未能实现与家庭团聚。他们大多来自农村,跨越省界,缺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居住在雇主提供的免费住房中,流动人口居住社区的政治准入门槛较高,流动人口生活在东部或西部城市。尽管东部和西部地区家庭分离的概率几乎相同,但机制有别:前者主要是被选择的结果,因为团聚的门槛较高;后者主要是自选择的结果,因为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资源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缺乏吸引力。故此,推进家庭团聚需因地制宜,针对重点人群,实现"从流动到留住"的转变,为流入地积累人力资源,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家庭团聚 居住分离 户籍制度 经济结构
下载PDF
从小说《紫荆树》到小戏《打灶王》——一个古老题材演变中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玫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2期46-52,共7页
紫荆树故事最早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之后不断被改写,到了清代,从故事情节到所表现的主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代小戏《打灶王》在紫荆树故事中加入了灶神,把原故事中反对分家的主旨改变为主张分家。灶神的加入是因为灶神在... 紫荆树故事最早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之后不断被改写,到了清代,从故事情节到所表现的主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代小戏《打灶王》在紫荆树故事中加入了灶神,把原故事中反对分家的主旨改变为主张分家。灶神的加入是因为灶神在民间被看做"一家之主"。《打灶王》里女主人公对灶神的调笑态度,与民间祭灶习俗的演变有关。而变反对分家为支持分家,则反映了传统家庭观念的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荆树 故事 兄弟 分家 灶王 祭灶 供品
下载PDF
清代东北地区大家庭实态考察
4
作者 赵英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4-80,共7页
有清一代,东北地区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各种因素,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家庭存在。这些大家庭尽管家庭形式与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但大多仍恪守传统模式,实行家长制管理,保持着父权、夫权的绝对话语权。随着晚清新政的实行,欧风美雨的影响,聚族而... 有清一代,东北地区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各种因素,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家庭存在。这些大家庭尽管家庭形式与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但大多仍恪守传统模式,实行家长制管理,保持着父权、夫权的绝对话语权。随着晚清新政的实行,欧风美雨的影响,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出现了分家而治的趋向,导致了家庭经济实力的涣散与家族势力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东北地区 大家庭 聚族而居 分家而治 社会史
下载PDF
安庆市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的设计探索
5
作者 叶鹏 李雪 《华中建筑》 2011年第2期54-57,共4页
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公寓的建设方兴未艾。该文以安庆市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的方案设计为例,以满足老人心理及行为需求为目标,引入"家"的概念,提出了老年公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老年公寓 心理行为模式 家庭化生活单元 私密性 交往 空间结构
下载PDF
门诊药房路在何方
6
作者 陈彪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7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前国家对引用的补偿机制不到位,各种相应的配制改革措施尚不健全,完全剥离门诊药房的条件尚未具备,对门诊药房实行托管经营作为实现药房与引用完全分离过程中的过渡形式是一种可以借鉴和探索的经营方式。门诊药房托管经营的做法有利有... 目前国家对引用的补偿机制不到位,各种相应的配制改革措施尚不健全,完全剥离门诊药房的条件尚未具备,对门诊药房实行托管经营作为实现药房与引用完全分离过程中的过渡形式是一种可以借鉴和探索的经营方式。门诊药房托管经营的做法有利有弊,在现阶段实行托管经营需要三思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分家 零售药店 门诊药房脱离 托管经营
下载PDF
关于我国养老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的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孟庆哲 《科技和产业》 2009年第4期75-77,共3页
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化养老方式,本文对两种基本养老方式各自的发展趋势、保证措施等问题加以分析与探讨,并分别对国内外两种养老方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养老方式 老年公寓 居家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体系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分家文书的形成及其伦理价值体现 被引量:2
8
作者 韦笑宇 《阴山学刊》 2019年第2期91-95,共5页
个人私有财产的丰富以及家庭内部矛盾、冲突等原因导致了分家现象的产生,为了防止家庭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保证公正的财产分配,分家文书应运而生。分家文书中不仅体现出以孝义为中心、兼顾个体价值实现、家庭认同与一体性的传统家庭伦理价... 个人私有财产的丰富以及家庭内部矛盾、冲突等原因导致了分家现象的产生,为了防止家庭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保证公正的财产分配,分家文书应运而生。分家文书中不仅体现出以孝义为中心、兼顾个体价值实现、家庭认同与一体性的传统家庭伦理价值,还体现出传统家族伦理价值,即宗族组织对宗族内部事务的参与与管理及族人的凝聚与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家 分家文书 形成 伦理价值
下载PDF
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戚务念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家庭及其生活秩序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基础环境。当前的“留守”研究中,多从群体视角出发,且多持结构论预设及少量的能动性假说。本研究试图回归“家庭”视角,提出“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这一分析性概念。二元社会结构下,一种制度性乡城拆... 家庭及其生活秩序是留守儿童成长的基础环境。当前的“留守”研究中,多从群体视角出发,且多持结构论预设及少量的能动性假说。本研究试图回归“家庭”视角,提出“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这一分析性概念。二元社会结构下,一种制度性乡城拆分型家庭已占据庞大规模。“出门”,是农村留守家庭的大事。“为了这个家”“依靠这个家”是拆分型家庭生活的决策动机和基础。在家户制度传统、包括手机在内的全球化技术、信任与思念效应组成的“制度+技术+人心”三大条件的合力下,分隔两地甚至多地的留守家庭成员能动性地克服时空分离之痛,往往通过汇款、礼物、电话、大事协商、假期往返等方式,客观地维系着亲密共同体的生活,进而实现儿童养育功能。“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这一概念有利于理解处境不利家庭的社会行为,但这一生活规则的辩证法揭示,时空距离也可能增加彼此的异质性,从而导致共同体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 农村留守家庭 家户制度 时空分离 全球化技术 思念效应
原文传递
论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的完善
10
作者 李毅阳 丁达人 《现代法治研究》 2018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通过了《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对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进行了重构。从历史上看,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经历了从概括式认定规则到时间推定认定规则再到概括式认定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通过了《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对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进行了重构。从历史上看,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经历了从概括式认定规则到时间推定认定规则再到概括式认定规则的变迁过程,这也预示着未来民法典中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之走向。现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尚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必要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 家庭共同生活需要 分居债务认定规则 家事代理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