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racy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ultrason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redicting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被引量:12
1
作者 CHEN Man ZHAN Wei-wei +6 位作者 HAN Bao-san FEI Xiao-chun JIN Xiao-long CHAI Wei-min WANG Deng-bing SHEN Kun-wei WANG Wen-p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862-1866,共5页
Backgrou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response following chemotherapy treatment is essential for surgical decision making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odaliti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monitor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 Backgrou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response following chemotherapy treatment is essential for surgical decision making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odaliti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monitor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include physical examination (PE), ultrasound (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PE, US, and MRI in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to NAC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guidelines, the largest unidimensional measurement of the tumor diameter evaluated by PE, US, and MRI before and after NAC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grades, including 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clinical partial response, clinical progressive disease, clinical stable disease, and compared with the final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64 patients who received NAC, the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 was shown in 13 of 64 patients (20%). The sensitivity of PE, US, and MRI in predicting the 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 was 73%, 75%, and 80%, respectively,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45%, 50%, and 50% respectively. For predicting a pCR, the sensitivity of PE, US, and MRI was 46%, 46%, and 39%, respectively,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65%, 98%, and 9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final pathologic findings, all these three clinical and imaging modalities tended to obviously underestimate the pCR rate. A more appropriate, universal, and practical standard by clinical and imaging modalities in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vivo is ess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hysical examination ultrason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原文传递
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巍 张祥宏 +3 位作者 张志刚 王晓玲 王俊灵 严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浸润性乳腺癌、26例癌旁原位癌成分、63例癌旁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不典型增生20例、单纯性增生43例)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浸润性乳腺癌、26例癌旁原位癌成分、63例癌旁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不典型增生20例、单纯性增生43例)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ER、PR、c-erbB-2、Cath-D、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aspin蛋白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细胞核,所有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核均呈高表达(++~+++,100%),乳腺上皮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细胞核Maspi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6.7%、65.0%、69.2%,和49.0%。从正常乳腺上皮到癌旁不典型增生细胞核Maspin蛋白高表达率呈渐趋下降趋势,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浸润性乳腺癌表达最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组织细胞核Maspin蛋白高表达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细胞浆Maspi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51.2%、85.0%、69.2%和63.5%,正常乳腺上皮未见细胞浆表达。不同组织Maspin蛋白的细胞浆表达同样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癌旁不典型增生较乳腺癌有更高的细胞浆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浸润性乳腺癌细胞核Maspin蛋白表达与乳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aspin蛋白 免疫组化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Masp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丁耘峰 冯一中 +2 位作者 平金良 王晓红 李锋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6-39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82例浸润性乳腺癌、16例导管内癌、20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Maspin在正常乳腺...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82例浸润性乳腺癌、16例导管内癌、20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Maspin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00%、90%、75%、45.1%,呈逐级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并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Maspin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aspin蛋白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Masp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巍 张祥宏 +3 位作者 张志刚 王晓玲 王俊灵 严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CAF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Masp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38例行CAF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组)和同期173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对照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Maspin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CAF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Masp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38例行CAF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组)和同期173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对照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Maspin蛋白表达。同时对化疗组化疗疗效进行病理形态学评价,并分析Maspin蛋白表达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病例癌细胞胞浆的Maspin蛋白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93.6%,97.4%)。化疗组胞核Maspin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40.5%,P<0.05),其中,化疗组强阳性表达率7.9%,而对照组仅为0.6%(P<0.05)。化疗后部分缓解(Ⅱ级)病例细胞核Masp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效者(Ⅲ级)(P<0.01)。结论:采用CAF方案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明显,可部分恢复乳腺癌细胞核Maspin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免疫组化 maspin蛋白
下载PDF
CA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巍 张祥宏 +3 位作者 张志刚 王晓玲 王俊灵 严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CAF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行CAF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患者(新辅助化疗组)和同期11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对照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CAF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行CAF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患者(新辅助化疗组)和同期11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对照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的表达。同时对新辅助化疗组疗效进行病理形态学评价,并分析BCSG1蛋白表达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化疗总有效率为79.4%。新辅助化疗组BCSG1蛋白高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4%比64.5%,P<0.01),化疗后部分缓解(Ⅱ级)病例BCSG1蛋白高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效(Ⅲ级)病例(P=0.002)。结论:采用CAF方案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明显,可抑制乳腺癌BCSG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免疫组化 BCSG1蛋白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宏军 沈丹华 +7 位作者 刘鹏 王殊 曹迎明 周波 佟富中 杨德启 乔新民 张嘉庆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旨在观察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病理学改变。方法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4 0例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 ,并作免疫组化进行ER、PR、cerb -B2、p5 3、Ps2、nm2 3、CathD等项目检测 ,新辅助化疗采用TA化疗方... 目的 旨在观察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病理学改变。方法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4 0例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 ,并作免疫组化进行ER、PR、cerb -B2、p5 3、Ps2、nm2 3、CathD等项目检测 ,新辅助化疗采用TA化疗方案 ,3周为一个周期 ,完成 2~ 6周期不等进行临床评价疗效。对术后标本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 (RR)为 90 0 % (36 / 4 0 ) ,13例 (32 5 % )临床完全缓解 (cCR) ,2 3例 (5 7 5 % )部分缓解 (PR) ,4例 (10 0 % )无变化 (NC) ,无进展病例。其中 9例(2 2 5 % )病理完全缓解 (pCR)。行保乳手术 10例 (10 / 4 0 )。与术前病理检验标本比较 ,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 ,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玻璃样变性、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改变 ;相应病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亦有上述改变 ,而且淋巴结无论有无转移均可见结构改变 ,淋巴细胞松散 ,正常滤泡结构消失 ,甚至于出现正常淋巴结不见的充血现象 ,有大量噬细胞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未见P5 3、cerb -B2、CathD蛋白阳性表达变化 ,ER、PR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TA新辅助化疗对多数乳腺癌的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均不同程度变性坏死 ,增加了保乳手术机会 ,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改变 PR 临床病理学 保乳手术 局部进展期 完全缓解 腋窝淋巴结转移 正常
下载PDF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和Topo-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艳霞 马东华 +3 位作者 孙冬霞 李军澎 骆向利 石晓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2643-2645,265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和Topo-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15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on二步法检测不同分型患者GST-π和Topo-Ⅱ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HER2过表达型...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和Topo-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15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on二步法检测不同分型患者GST-π和Topo-Ⅱ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GST-π表达率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P均<0.05)。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Topo-Ⅱ表达率低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分型患者GST-π表达情况与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分型患者Topo-Ⅱ表达情况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GST-π的表达情况与化疗药物作用无明显相关性,而Topo-Ⅱ表达量的高低与化疗药物作用成正相关性,Topo-Ⅱ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为用药提供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新辅助化疗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丽萍 罗庆丰 +2 位作者 吴毓东 孙正魁 樊帆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1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阳性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Max Vin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CDK2表达情况。结果 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K2阳性表...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yclin dependent kinase 2,CDK2)阳性表达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Max Vin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CDK2表达情况。结果 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K2阳性表达率为70.9%,CDK2阳性表达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并且CDK2阳性表达率与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细胞表皮生长因子2(cel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Cer Bb-2)水平也无相关性,CDK2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39例CDK2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为61.5%,16例CDK2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总缓解率为25.0%,两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DK2表达可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CDK2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童华章 魏文嵩 +2 位作者 何青松 张锡泉 万会平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CyclinD1蛋白表达与化疗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Ⅱb-Ⅲb期女性乳腺癌患者80例,分为CyclinD1阳性46例,阴性34例。术前先行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或紫杉类药物化疗2-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体...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CyclinD1蛋白表达与化疗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Ⅱb-Ⅲb期女性乳腺癌患者80例,分为CyclinD1阳性46例,阴性34例。术前先行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或紫杉类药物化疗2-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体检和B超测量肿瘤原发灶体积,评估近期疗效。结果 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绝经情况、肿瘤的大小、腋窝淋巴结的受累情况、临床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CyclinD1表达阳性者,化疗疗效优于CyclinD1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 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可能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CyclinD1蛋白表达有助于预测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免疫组化法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对TNBC患者的疗效及TNBC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华 杜培先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342-1344,1397,共4页
目的探究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对TNBC患者的疗效及TNBC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TNBC患者(研究组)和非TNBC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等差异... 目的探究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对TNBC患者的疗效及TNBC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TNBC患者(研究组)和非TNBC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等差异。结果新辅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穿刺免疫组化相关指标表达情况比较发现研究组中CK5/6及EGFR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cadhenrin的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 <0.05);新辅助化疗后研究组的完全缓解率(CR)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OPN及VEGF-C水平均降低(P <0. 05);而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OPN及VEGF-C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 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于TNBC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其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三阴性乳腺癌 血清学指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Miller/Payne分级病理疗效相关预测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诚 张亚囡 +1 位作者 张雅婷 郝福荣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后Miller/Payne(MP)分级病理疗效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75例行NACT前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方法获取ER、PR、HER-2及Ki-67完整表达结果,应用SPSS... 目的探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后Miller/Payne(MP)分级病理疗效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75例行NACT前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方法获取ER、PR、HER-2及Ki-67完整表达结果,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75例乳腺癌NACT患者,15例(20.0%)达到MP G5分级;NACT后MP分级达G5患者与G1-4患者间HER-2状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ER-2阳性是乳腺癌NACT后MP分级(G5)的预测因子(单因素:P=0.019,OR=0.242,95%CI为0.074-0.790;多因素:P=0.034,OR=0.149,95%CI为0.025-0.870)。结论 HER-2阳性可以作为乳腺癌NACT后MP分级(G5)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免疫组化 Miller/Payne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