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ation Therapy of Capecitabine with Cyclophosphamide as a Second-Line Treatment after Failure of Paclitaxel plus Bevacizumab Treatment in a Huma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Xenograft Model
1
作者 Mieko Yanagisawa Keigo Yorozu +2 位作者 Mitsue Kurasawa Yoichiro Moriya Naoki Harada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3年第7期1236-1241,共6页
We examined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the capecitabine (CAPE) plus cyclophosphamide (CPA) combination as a 2nd-line therapy after paclitaxel (PTX) plus bevacizumab (BEV) treatment in a xenograft model of human triple ... We examined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the capecitabine (CAPE) plus cyclophosphamide (CPA) combination as a 2nd-line therapy after paclitaxel (PTX) plus bevacizumab (BEV) treatment in a xenograft model of huma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cell line, MX-1. After tumor growth was confirmed, PTX (20 mg/kg;i.v.) + BEV (5 mg/kg;i.p.) treatment was started (Day 1). Each agent was administered once a week for 5 weeks and tumor regression was observed for at least the first 3 weeks. For 2nd-line treatment, we selected mice in which the tumor volume had increased from day 29 to day 36 and was within 130 - 250 mm3 on day 36. After randomization of mice selected on day 36, CPA (10 mg/kg;p.o.) and CAPE (539 mg/kg;p.o.) were administered daily for 14 days (days 36 - 49), followed by cessation of the drugs for 1 week. The tumor growth on day 57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n the CPA, CAPE and CAPE + CPA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Furthermor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n day 57 of CAPE + CPA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CPA or CAPE alone (p < 0.05). The 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 level in tumor tissue was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on day 50,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PA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Upregulation of TP in tumor tissues by CPA treatment would increase the 5-FU level in tumor tissues treated with CAPE. This would explain the possible mechanism that made CAPE + CPA superior to CAPE alone in the 2nd-line treatment. Our preclin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PE + CPA combination therapy may be effective as 2nd-line therapy after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TX + BEV 1st-line treatment for TNB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APECITABINE CYCLOPHOSPHAMIDE BEVACIZUMAB PACLITAXEL xenograft Model
下载PDF
A novel orthotopic and metastatic mouse model of breast cancer in human mammary microenvironment(摘要) 被引量:4
2
作者 Wang, J Xia, TS +4 位作者 Liu, XA Ding, Q Du, Q Yin, H Wang, S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8-1198,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保健知识 细胞增殖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多糖调节CXCL12/CXCR4轴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覃妮 刘怡江 +4 位作者 王万平 黄丽银 覃文晖 胡正国 陆世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8-784,共7页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Hedyotis diffusa Willd.Polysaccharide,HD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对CXCL12/CXCR4轴的调控机制。方法将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CXCL12/CXCR4抑制剂组(AMD 3100组),HDP低、中、高剂...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Hedyotis diffusa Willd.Polysaccharide,HD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以及对CXCL12/CXCR4轴的调控机制。方法将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CXCL12/CXCR4抑制剂组(AMD 3100组),HDP低、中、高剂量组(HDP-L组、HDP-M组、HDP-H组),HDP高剂量+CXCL12组(HDP-H+CXCL12组);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CXCL12、CXCR4蛋白的表达;建立BALB/c-nu雌性裸鼠MDA-MB-231异种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D 3100组和HDP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数以及Vimentin、CXCL12、CXCR4蛋白表达显著抑制(P<0.05,P<0.01),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HDP-H组相比,HDP-H+CXCL12组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和侵袭数以及Vimentin、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被显著抑制(P<0.01)。此外,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AMD 3100组和HDP各剂量组的肿瘤重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HDP-H组相比,HDP-H+CXCL12组裸鼠肿瘤重量明显增加(P<0.01);HE染色显示,AMD 3100组和HDP各干预组肿瘤组织坏死与凋亡细胞增多。结论HDP可以通过抑制CXCL12/CXCR4轴进而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多糖 乳腺癌 异种移植瘤 CXCL12/CXCR4轴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灵菌红素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林俊标 赵嘉怡 +1 位作者 高焯巧 马艳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90,共7页
目的探讨灵菌红素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发酵粘质沙雷氏菌WA12-1-18生产灵菌红素,CCK-8测定灵菌红素的体外活性及MCF-7/ADR的耐药指数。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灵菌红素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0、2.... 目的探讨灵菌红素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发酵粘质沙雷氏菌WA12-1-18生产灵菌红素,CCK-8测定灵菌红素的体外活性及MCF-7/ADR的耐药指数。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灵菌红素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0、2.5 mg/kg灵菌红素,生理盐水对照位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4天1次,连续用药24 d,观察移植瘤的体积、质量及裸鼠体质量,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及裸鼠主要脏器的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Ki-67的表达。结果获得的灵菌红素质量分数为95.18%,对MCF-7和MCF-7/ADR的IC50分别为0.484μg/mL和0.264μg/mL。MCF-7/ADR耐药指数13,符合细胞耐药株的要求。灵菌红素处理组裸鼠移植瘤增长速度较生理盐水组慢,肿瘤细胞排列稀疏,核小且着色较浅,Ki-67染色后棕色明显减少。灵菌红素2.5 mg/kg组和灵菌红素5 mg/kg组,在荷MCF-7/ADR裸鼠中抑瘤率分别为37.23%和53.72%。另外,各组裸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脏器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灵菌红素可抑制裸鼠体内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生长,对心、肝、脾、肺和肾等主要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为灵菌红素在耐阿霉素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 灵菌红素 裸鼠 移植瘤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01573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陈红 陈俊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2-353,共12页
背景与目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呈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潜能。Circ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hsa_circ_0001573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 背景与目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呈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潜能。Circ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hsa_circ_0001573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经手术切除的4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RNA微阵列芯片分析(microarray analysis)技术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验证4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中hsa_circ_0001573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进一步检测其在细胞中的定位与表达。转染干扰质粒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采用Hoechst33342、TUNEL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CND1、CCND2和CDK4的表达。探讨hsa_circ_0001573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RNA pull down实验检测与hsa_circ_0001573相互作用的蛋白,荧光原位杂交联合免疫荧光(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fluorescence,FISH-IF)进一步检测hsa_circ_0001573与GNB4的亚细胞共定位,探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hsa_circ_0001573在乳腺癌组织(P<0.05)和乳腺癌细胞(P <0.001)中显著上调,敲低hsa_circ_0001573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降低CCND1、CCND2和CDK4的相对表达量。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sa_circ_0001573可抑制移植瘤生长。RNA pull down实验显示,hsa_circ_0001573与GNB4蛋白结合,FISH-IF表明hsa_circ_0001573与GNB4共定位于乳腺癌细胞中,且与GNB4相互作用能促进c-myc的表达。结论:环状RNA hsa_circ_000157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敲低hsa_circ_0001573对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有调控作用,并在体内抑制移植瘤生长,可通过与GNB4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可望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乳腺癌 Hsa_circ_0001573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移植瘤 GNB4
下载PDF
复方山慈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灵君 梁聪 +4 位作者 黄菊 李佳琳 黄松岭 陈祝英 何萍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山慈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组和复方山慈菇醇提物(compound cremastra ... 目的探讨复方山慈菇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组和复方山慈菇醇提物(compound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ethanol extraction,CCAEE)高剂量组(1.8 g/kg)以及低剂量组(0.9 g/kg),每组5只。按照分组连续灌胃给药21 d后,处死裸鼠并计算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和抑瘤率。采用TCMSP 2.3数据库选出复方山慈菇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 5.14、DrugBank 5.1.10、TTD数据库筛选关键靶点并利用STRING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然后筛选核心靶点,以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核心有效成分。利用Metascape 3.5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各组荷瘤裸鼠分别给药处理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DOX组和CCAEE高、低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明显减小(均P<0.05),抑瘤率分别为89.67%、67.39%和43.48%。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复方山慈菇有效成分27个,抗乳腺癌关键靶点108个,其中核心靶点23个,主要包括TP53、MAPK3、MAPK1、RELA、AKT1、FOS、ESR1、TNF、IL6、MAPK14等;核心有效成分5个,分别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2-甲氧基-9,10-二氢菲-4,5-二醇、去氧鬼臼毒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复方山慈菇主要通过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以及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结论复方山慈菇能抑制人乳腺癌移植瘤生长,其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等核心有效成分作用于TP53等核心靶点及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复方山慈菇 MDA-MB-231细胞 裸鼠移植瘤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干扰LncRNA BCYRN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运动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吉棚 赵华山 +2 位作者 王晨 刘淑荣 马建增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BCYRN1(long noncoding RNA BCYRN1,LncRNA BCYRN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运动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检测乳腺癌及... 目的探讨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BCYRN1(long noncoding RNA BCYRN1,LncRNA BCYRN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运动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BCYRN1表达,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shRNA-NC)和干扰组(sh-BCYRN1),通过试剂盒转染转入目的片段并进行RT-PCR验证,Edu法、transwell法、划痕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水平。通过裸鼠腋下注射MCF-7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待成瘤后将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干扰组,每组各20只,干扰组、空白对照组裸鼠分别给予sh-BCYRN1及其阴性对照转染干预,观察4周后移植瘤BCYRN1表达、肿瘤重量和Ki67、N-钙粘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BCYRN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比较空白对照组,干扰组Edu阳性细胞百分比、单个视野细胞侵袭数目、细胞迁移率、Vimentin阳性率降低(P<0.05),Ki67、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干扰组移植瘤BCYRN1表达降低,肿瘤质量、Ki67及N-cadherin蛋白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移植瘤(P<0.05)。结论shRNA干扰LncRNA BCYRN1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运动和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BCYRN1 MCF-7乳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 移植瘤
下载PDF
利用小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MUC1-MBP抗乳腺癌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宋献美 方芳 +3 位作者 马吉春 赵小霞 周静 台桂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探讨MUC1-MBP蛋白疫苗的抗人乳腺癌作用。方法首先通过筛选最佳条件建立小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HE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利用已经建立的乳腺癌动物模型,通过肿瘤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观察MUC... 目的建立小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探讨MUC1-MBP蛋白疫苗的抗人乳腺癌作用。方法首先通过筛选最佳条件建立小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HE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利用已经建立的乳腺癌动物模型,通过肿瘤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观察MUC1-MBP抗人乳腺癌作用。结果通过5 Gy X射线照射,皮下注射MCF-7人乳腺癌细胞3×10~6个/只,FTY720灌胃4~6 d,成功建立小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在预防乳腺癌生长实验中,PBS对照组、MBP组和MUC1-MBP组小鼠成瘤率分别为100%、83%和67%,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91.9±56.3)mm^3、(22.3±21.5)mm^3和(17.2±18.0)mm^3。与对照组相比,MUC1-MBP组显著减小(P<0.001),MBP组明显减小(P<0.05),提示MUC1-MBP能明显预防乳腺癌生长,MBP对乳腺癌生长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治疗乳腺癌生长实验中,PBS对照组、MBP组和MUC1-MBP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17%和17%,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01.7±73.6)mm^3、(56.9±56.7)mm^3和(32.6±32.3)mm^3,与对照组相比,MUC1-MBP组明显减小(P<0.05),差异显著,提示MUC1-MBP对乳腺癌具有治疗作用。MBP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MUC1-MBP对乳腺癌具有治疗作用。肿瘤组织HE染色结果发现,MUC1-MBP和MBP免疫组小鼠肿瘤组织周围及癌细胞间淋巴细胞浸润较PBS组明显增多。结论成功建立ICR小鼠皮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该模型为肿瘤疫苗活性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工具。利用该模型发现MUC1-MBP免疫明显抑制小鼠皮下人乳腺癌的生长,MBP免疫也具有一定的抗乳腺癌生长作用,其能明显增强MUC1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 异种移植肿瘤动物模型 MUC1-MBP 肿瘤疫苗
下载PDF
人乳腺癌斑马鱼移植瘤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锡强 韩利文 +6 位作者 王希敏 王荣春 侯海荣 刘可春 彭维兵 孙晨 韩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斑马鱼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相关的蛋白表达。方法分别选用MCF-7、T-47D、MDA-MB-231细胞系显微注射至斑马鱼幼鱼体内,考察不同乳腺癌细胞系在斑马鱼体内的定植迁移、细胞数量变化、细胞分布以及对斑马鱼肠下静脉丛...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斑马鱼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相关的蛋白表达。方法分别选用MCF-7、T-47D、MDA-MB-231细胞系显微注射至斑马鱼幼鱼体内,考察不同乳腺癌细胞系在斑马鱼体内的定植迁移、细胞数量变化、细胞分布以及对斑马鱼肠下静脉丛(subintestinal veins,SIVs)的影响,建立乳腺癌斑马鱼移植瘤模型;并考察JAK抑制剂对斑马鱼移植肿瘤的影响,并对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进行蛋白印迹分析。结果在接种细胞数大于每只200时,斑马鱼的肿瘤模型成功率大于比例0.90;MB-231移植瘤在斑马鱼体内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这种特征可被JAK抑制剂tofacitinib抑制(P<0.01);同时tofacitinib可明显减少移植瘤模型体内MB-231的数量(P<0.01);移植瘤可促进SIVs增生,酪氨酸抑制剂PTK787可明显地抑制移植瘤引起的SIVs的生长(P<0.01);蛋白印迹结果显示,4 d斑马鱼胚胎自身HER2有表达,T-47D斑马鱼模型组组织中HER2表达增加;MB-231斑马鱼模型组组织中VEGFa高表达;tofacitinib处理后的移植瘤其p53表达增强。结论人源肿瘤通过微量显微注射方法可成功建立斑马鱼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初步筛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移植瘤模型 乳腺癌 血管生成 抑制剂 to-facitinib
下载PDF
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筛选乳腺癌干细胞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海志 易彤波 武正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背景与目的:数量上的稀少和不断分化的能力阻碍了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现有的筛选方法只是富集了异质性的肿瘤干细胞群,无法取得更为原始的、接近源头的肿瘤干细胞。本文以肿瘤干细胞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分离、... 背景与目的:数量上的稀少和不断分化的能力阻碍了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现有的筛选方法只是富集了异质性的肿瘤干细胞群,无法取得更为原始的、接近源头的肿瘤干细胞。本文以肿瘤干细胞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小鼠乳腺癌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TM40D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24-细胞含量。选取CD44+CD24-含量最多代数的细胞,加入不同血浆峰浓度(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s,PPC)的联合化疗药物紫杉醇和表柔比星,作用24 h后继续无血清培养,Annexin-V FITC/PI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将筛选得到的细胞以不同的数量接种到BALB/C小鼠皮下,观察致瘤能力。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第10代的细胞中CD44+CD24-比例最高(77%)。接种0.35 PPC组100个细胞即可见肿瘤生成。结论:小鼠乳腺癌TM40D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筛选乳腺癌干细胞在方法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悬浮培养 化疗药物 乳腺癌 移植瘤
下载PDF
CYCLIND1/CDK4在洛伐他汀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远琼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以裸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洛伐他订(LOV)对高表达BRCA1基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生长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CDNA3-BETA-HA-HSBRCA1质粒进行扩增、鉴定后,运用脂质体转染MCF-7乳腺癌... 目的以裸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洛伐他订(LOV)对高表达BRCA1基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生长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CDNA3-BETA-HA-HSBRCA1质粒进行扩增、鉴定后,运用脂质体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经RT-PCR、WESTERN BLOTTING鉴定转染后BRCA1的表达,以2×106个MCF-7、MCF-7BRCA1细胞接种BALB/C裸鼠,建立乳腺癌细胞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4周后,皮下注射LOV[50MG/(KG.D)]10D,检测肿瘤的增殖能力和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D1、CDK4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裸鼠分别接种MCF-7、MCF-7BRCA1细胞后均能长出肿瘤,成瘤率为100%,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没有发生改变;经LOV干预10D后,MCF-7细胞和MCF-7BRCA1细胞移植瘤体积均缩小,移植瘤内CYCLIND1、CDK4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癌细胞数减少,坏死灶增多,且MCF-7BRCA1细胞移植瘤组变化更明显。结论洛伐他汀明显阻滞高表达BRCA1基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的生长、增殖,这可能与移植瘤组织内CYCLIND1、CDK4表达的降低有关,该效应提高了乳腺癌异种移植瘤对洛伐他汀的敏感性,增强了洛伐他汀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乳腺癌 异种移植瘤 增殖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下载PDF
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雪莲 姜浩 +2 位作者 曹建国 尹婵 肖集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432-435,共4页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47D细胞,溴化标记尿嘧啶(BrdU)掺入法测定细胞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平皿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锚定依赖生长能力的抑制作用;人乳腺...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47D细胞,溴化标记尿嘧啶(BrdU)掺入法测定细胞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平皿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锚定依赖生长能力的抑制作用;人乳腺癌T47D裸鼠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观察EVn-50在体内对T47D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乳腺癌组织和细胞形态改变。结果:EVn-50抑制体外培养T47D细胞核酸合成和生长,呈剂量依赖性;EVn-50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EVn-5080mg/kg实验组对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为51.4%(P<0.001);镜下观察EVn-5080mg/kg实验组肿瘤组织坏死组织较多,细胞异型性较少。结论: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乳腺癌有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47D细胞 黄荆子 移植瘤
下载PDF
Survivin与bcl-2基因反义寡核酸联合对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文武 欧阳学农 +1 位作者 张霞 姜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urvivin与bcl-2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联合对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在BALB/c裸鼠上建立MCF-7乳腺癌细胞株模型,然后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分别为脂质体survivin正义脱氧寡核苷酸(SODN)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urvivin与bcl-2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联合对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在BALB/c裸鼠上建立MCF-7乳腺癌细胞株模型,然后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分别为脂质体survivin正义脱氧寡核苷酸(SODN)组、脂质体bcl-2SODN组、脂质体survivin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组、脂质体bcl-2ASODN组、联合反义给药组]。检测裸鼠体重及肿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及肿瘤缩小率。结果给药后,联合反义给药组的肿瘤体积抑瘤率为78.4%,肿瘤重量抑瘤率为75.3%,肿瘤缩小率为41.6%。在给药后,各组裸鼠体重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urvivin与bcl-2基因反义寡核酸联合在体内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脱氧核酸 SURVIVIN BCL-2 乳腺肿瘤 移植瘤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诱导过表达HER-2的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和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丽华 李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4期1373-1377,共5页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诱导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建立HER2过表达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曲妥珠单抗组、紫杉醇组和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组,分...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诱导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建立HER2过表达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曲妥珠单抗组、紫杉醇组和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组,分别给予相对应的药物治疗21 d。统计分析各组裸鼠的肿瘤体积、瘤重和抑瘤率,并使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组的肿瘤体积增长最慢,在21 d时的体积远远小于其它各组(P<0.05);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组的瘤重最小,抑瘤率远远高于其它组(P<0.05);D组裸鼠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A、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裸鼠的Ki-67、MVD密度及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诱导过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凋亡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抑制HER2过表达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裸鼠皮下移植瘤 过表达HER-2 曲妥珠单抗 紫杉醇
下载PDF
人源性乳腺移植模型:有效提高人源性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原位成瘤率的途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添松 王珏 +4 位作者 肇毅 殷虹 傅卫 杜青 王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索解决部分人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模型中成瘤率过低问题,以稳定提高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成瘤效率。方法:在雌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的一侧胁腹皮下移植人源性正常乳腺组织,向移植组织内... 目的:探索解决部分人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模型中成瘤率过低问题,以稳定提高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成瘤效率。方法:在雌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的一侧胁腹皮下移植人源性正常乳腺组织,向移植组织内注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同时以传统的小鼠乳腺脂肪垫(MFP)注射模型作为对照,即在雌性SCID小鼠一侧腹股沟MFP内注射同等数量GFP标记的MCF-7。从活体动物荧光成像仪和病理检测两个水平评估移植模型和MFP注射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结果:人源性乳腺移植小鼠模型的原位成瘤率在大体荧光观察下为95%(19/20例),在病理检测中为100%(20/20例);MFP注射模型的原位成瘤率在大体荧光观察下为0(0/20例),在病理检测中为15%(3/20例)。人源性乳腺移植模型在大体(P<0.05)和镜下(P<0.05)两个水平的成瘤率都远高于传统的MFP注射模型。结论:人源性乳腺移植模型可显著提高人乳腺癌细胞株在小鼠模型上的原位成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 乳腺癌 小鼠模型 成瘤率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炜 赵志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乳腺癌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0、20、40、80μmol/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作用24、48、72h后,CCK-8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裸鼠皮下接种M...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乳腺癌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0、20、40、80μmol/L)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作用24、48、72h后,CCK-8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裸鼠皮下接种MCF-7细胞建立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五味子乙素组,每4d测量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32d后取肿瘤称重。Westernblot检测MCF-7细胞和肿瘤组织Notch-1及其下游分子Hes-1、Hey-1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肿瘤组织Notch-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五味子乙素显著抑制MCF-7细胞生长,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同时显著降低MCF-7细胞Notch-1及其下游分子Hes-1、Hey-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五味子乙素组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明显受抑制,且肿瘤组织Notch-1及其下游分子Hes-1、Hey-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五味子乙素可抑制乳腺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降低Notch-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细胞增殖 NOTCH-1 移植瘤 乳腺癌细胞MCF-7 小鼠
下载PDF
miR-449a在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的作用
17
作者 王红磊 肖奕 +1 位作者 武力 马大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究敲低miR-449a对裸鼠皮下乳腺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乳腺癌MCF-7细胞系建立乳腺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含有shRNA-miR-449a表达的质粒稳定转染MCF-7细胞,将筛选的稳转细胞采取多点注射的方法注入裸... 目的探究敲低miR-449a对裸鼠皮下乳腺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乳腺癌MCF-7细胞系建立乳腺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含有shRNA-miR-449a表达的质粒稳定转染MCF-7细胞,将筛选的稳转细胞采取多点注射的方法注入裸鼠皮下,采用阴性质粒为阴性对照,PBS作为空白对照;处理裸鼠后检测成瘤体积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miR-449a、Notch 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内的Notch 1、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内Notch1、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移植瘤形成过程中裸鼠未出现死亡,肿瘤体积检测后发现miR-449a敲低后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miR-449a在移植瘤组织内表达降低,同时Notch 1蛋白表达降低,β-catenin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Notch 1蛋白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敲低miR-449a可能是通过下调Notch 1、β-catenin蛋白水平,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49a 乳腺癌 裸鼠 移植瘤
下载PDF
汉黄芩素经PTEN/PI3K/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旭 郑玉 +4 位作者 彭泉 陈亮 张明金 赵成功 任桂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与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0、20、50、100μmol/L)汉黄芩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汉黄芩素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与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0、20、50、100μmol/L)汉黄芩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汉黄芩素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的影响;运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汉黄芩素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运用Western blot检测汉黄芩素对相关蛋白的影响;此外,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实验探究汉黄芩素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汉黄芩素可以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并且诱导其凋亡,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同时,汉黄芩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增殖标志性蛋白PCNA的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此外,汉黄芩素还可以调节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癌蛋白PTEN表达水平随着浓度升高逐渐增加,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浓度升高降低;同时,体内实验初步显示汉黄芩素可以抑制mcf-7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汉黄芩素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TEN/PI3K/AKT信号轴的调节有关,为汉黄芩素的抗肿瘤活性提供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乳腺癌 MCF-7 增殖 凋亡 PTEN/PI3K/AKT 裸鼠移植瘤模型
下载PDF
聚(对氧环己酮-co-l-苯丙氨酸氮芥)纳米颗粒用于乳腺癌移植瘤治疗
19
作者 蒲宇 冯成敏 +1 位作者 王冰 董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缓释功能的聚(对氧环己酮-co-l-苯丙氨酸氮芥)静电喷雾纳米颗粒(PDCM NP)对乳腺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不同l-苯丙氨酸氮芥含量的PDCM NP分别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共同培养1、3、5、7 d后观察PDCM NP对细... 目的:探讨具有缓释功能的聚(对氧环己酮-co-l-苯丙氨酸氮芥)静电喷雾纳米颗粒(PDCM NP)对乳腺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不同l-苯丙氨酸氮芥含量的PDCM NP分别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共同培养1、3、5、7 d后观察PDCM N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标记的PDCM NP与MCF-7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CF-7对PDCM NP的吞噬情况。0.1 mL 10 mg/mL的PDCM-2 NP混悬液用于治疗皮下种植MCF-7细胞的移植瘤裸鼠20 d,期间测量、记录肿瘤体积变化。20 d后处死,肿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TUNEL染色以统计瘤内细胞坏死、凋亡状况。结果:PDCM NP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其抑制能力与PDCM所含l-苯丙氨酸氮芥量成正比,另外PDCM NP可被MCF-7吞噬,单次瘤内注射PDCM NP可有效抑制MCF-7移植瘤的增殖。结论:PDCM NP可有效抑制MCF-7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氧环己酮-co-l-苯丙氨酸氮芥) 纳米颗粒 人乳腺癌MCF-7细胞 乳腺癌移植瘤
下载PDF
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子宫病理改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月姣 阮祥燕 +4 位作者 谷牧青 蔡桂举 李雪 张凌燕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经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的子宫病理改变,及孕激素治疗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生及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只裸鼠皮下植入雌二醇(estradiol,E2)缓释片(0.72 mg/60 d),并建立MCF7乳腺癌细胞荷瘤模型,记录... 目的研究经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的子宫病理改变,及孕激素治疗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生及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只裸鼠皮下植入雌二醇(estradiol,E2)缓释片(0.72 mg/60 d),并建立MCF7乳腺癌细胞荷瘤模型,记录肿瘤体积,荷瘤43 d后,将裸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慰剂组、黄体酮组、他莫昔芬组、他莫昔芬联合黄体酮组。56 d后,处死裸鼠取瘤体及子宫,进行HE染色及肿瘤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裸鼠肿瘤生长速度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单用黄体酮未促进乳腺癌的额外增生(P>0.05),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组织体积明显缩小(P<0.01)。裸鼠肿瘤HE染色可见:肿瘤组织较疏松,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坏死的肿瘤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子宫内膜HE染色结果显示,子宫腺体数目增多,腺细胞核大深染,部分出现异型性,出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改变。子宫腺体个数统计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经他莫昔芬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加明显(P<0.01),单用孕激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中,他莫昔芬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但子宫腺体明显增加,呈不典型增生病理改变;单用孕激素未促进乳腺癌细胞明显增生,子宫内膜无明显增生,孕激素的应用不能拮抗他莫昔芬导致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莫昔芬 裸鼠 乳腺癌移植瘤 激素治疗 子宫内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