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in evaluating the size of early-stage breast neoplasms
1
作者 Zheng Wang Hongzhi Chen +3 位作者 Xiaobin Ma Zhijun Dai Shuai Lin Huafeng Kang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6年第4期169-173,共5页
Objective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frequently diagnosed cancer in wome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size and extent of the tumor is crucial in selecting a suitable surgical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Bot... Objective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frequently diagnosed cancer in wome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size and extent of the tumor is crucial in selecting a suitable surgical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Both overestimation and underestimation have important adverse effects on patient car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bre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and ultrasound(US) examination for measuring the size and extent of early-stage breast neoplasms.Methods The longest diameter of breast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T_(1–2)N_(0–1)M_0 invasive breast cancer preparing fo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 was measured preoperatively by using both MRI and US and their accuracy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If the diameter difference was within 2 mm, it was consider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pathologic examination.Result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were imaged using both MRI and US. The mean longest diameter of the tumors on MRI, U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was 20.86 mm ± 4.09 mm(range: 11–27 mm), 16.14 mm ± 4.91 mm(range: 6–26 mm), and 18.36 mm ± 3.88 mm(range: 9–24 mm). US examination underestimated the size of the tumor compared to that determined using pathologic examination(t = 3.49, P < 0.01), while MRI overestimated it(t =-6.35, P < 0.01).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image measurements and pathologic tumor size were r = 0.826(P < 0.01) for MRI and r = 0.645(P < 0.01) for US. The rate of consistency of MRI and US compared to that with pathologic examination was 88.89% and 80.65%,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χ~2 = 0.80, P > 0.05).Conclusion MRI and US are both effective methods to assess the size of breast tumors, and they maintain good consistency with pathologic examination. MRI has a better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y. However, we should be careful about the risk of inaccurate size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ultrasound pathology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biops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Tao Zhang Baoning Zhang +6 位作者 Hong Wang Baoping Chen Xiliang Wei Ying Fu Lin Liu HongyingYang Shengzu Ghen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if the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biopsy is able to reflect the status of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c in clinic. Methods: Using^ 99mTc-signed dextran, SLN-biop... Objective: To discuss if the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biopsy is able to reflect the status of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c in clinic. Methods: Using^ 99mTc-signed dextran, SLN-biopsy (SLNB) was carried out in 182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during May 1999 to September 2006. During the operation, y-detector was used for orientation. After the SLNB, a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o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were carried out to the patients, then a particular separat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LN was made. Results: 178 cases of SLNB wer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97.8%, the out-checked SLN of each case ranged from 1 to 4, with an average of 2.5. All SLN was located at the first level of axilla, sensitivity of the SLN B was 93.4%, specificity was 100%,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6.6%,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0, accuracy was 97.8%,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100.0%,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6.7%, and Youden's index was 0.934.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59 cases of SLN, and 14 cases showed the existences of micro-metastasis, however, metastasis had not been found in non-SLN of these cases. Conclusion: SLN is able to reflect the metastasis of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and this can suggest the necessity of the axillary dissection in clinic. The SLNB using the isotope-tracer technic is simple and acc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s / surgery radionuclide imaging sentinel lymph node
下载PDF
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乳腺影像表现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妍 林青 +4 位作者 崔春晓 苏晓慧 边甜甜 张琦 周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1-467,共7页
目的分析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与乳腺影像特征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同时性双侧乳腺癌81例,其中80例接受X线检查,38例接受MRI检查。影像学特征参照第5版乳腺影... 目的分析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与乳腺影像特征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同时性双侧乳腺癌81例,其中80例接受X线检查,38例接受MRI检查。影像学特征参照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子分型参照2013年St.Gallen国际专家共识。比较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中首发癌与对侧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差异以及首发癌、对侧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影像表现差异。结果首发癌与对侧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子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2、12.23,P<0.05)。X线示首发癌多为单纯肿块(51.9%,40/77),对侧癌多为单纯钙化(38.4%,28/73);首发癌多为多形性钙化(68.8%,22/32),对侧癌多为无定形钙化(45.2%,19/42)(χ^(2)=33.15、10.47,P<0.05)。MRI示首发癌与对侧癌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5)。对侧癌X线示4种分子分型表现形式、肿块密度以及MRI示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程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癌X线luminalA型多为肿块(51.3%,20/39),luminalB型(36.4%,8/22)、HER-2过表达型(50%,5/10)多为钙化,TNBC型为肿块伴钙化(χ^(2)=26.72、7.49、8.95、13.44、12.85,P<0.05)。首发癌X线示4种分子分型钙化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5)。结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部分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部分影像学特征可为预测分子分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梦莹 刘金瑞 +4 位作者 李健 张攀 李志豪 洪子涵 陈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161,共8页
目的探讨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疑诊乳腺癌患者122例,根据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7例和非转移组65例。所有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两... 目的探讨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疑诊乳腺癌患者122例,根据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7例和非转移组65例。所有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两组接受合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乳腺病灶合成磁共振参数[T1、T2、质子密度(PD)]、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参数差异,并筛选出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Ki-67(OR=2.971,95%CI 1.306~6.762,P=0.009)、病灶大小(OR=1.652,95%CI 1.067~2.556,P=0.024)、ADCratio(OR=1.685,95%CI 1.014~2.801,P=0.044)、T2ratio(OR=3.015,95%CI 1.433~6.340,P=0.003)、PDratio(OR=2.782,95%CI 1.471~5.262,P=0.002)是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5种模型比较显示逻辑回归模型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 0.621~0.789),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0.65%、62.79%、77.55%。对列线图模型准确性进行检验,得出C-index=0.844,即本次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准确性良好,其截断风险为0.468,截断分数为143.50,当总分大于143.50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将高于46.8%。结论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列线图表 淋巴转移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MRI术前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5
作者 施益洁 陈青青 +1 位作者 何杰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参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制订有效预测模型,以降低SLN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0例c N0乳腺癌的术前MRI影像...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参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制订有效预测模型,以降低SLN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0例c N0乳腺癌的术前MRI影像资料,根据SLN有无转移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乳腺病变的影像特征,比较两组参数差异,并筛选独立预测因子构建模型、评估诊断效能。结果SLN阳性组乳腺病变位于外上象限(χ^(2)=14.94)、非单发(χ^(2)=9.29)、环形强化(χ^(2)=9.23)及邻近血管增多征象阳性比例(χ^(2)=9.91)均高于阴性组,阳性组病变更大(Z=-2.97、-2.73)、早期强化率更高(t=-3.48)、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病变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腺体表观扩散系数)更低(Z=-7.33、-10.74),(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变部位(OR=4.17,95%CI 1.86~9.35,P=0.001)、早期强化率(OR=1.01,95%CI 1.00~1.02,P=0.019)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OR=54.67,95%CI 23.72~126.02,P<0.001)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病变部位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其阴性预测值为96.5%,可降低46.1%的不必要活检率。结论基于常规MRI特征参数的SLN术前预测模型(病变部位、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具有可靠的阴性预测价值,有望降低近半数c N0期乳腺癌的不必要活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预测
下载PDF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淋巴显像分期与脂肪抽吸术联合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疗效的相关性
6
作者 蔺楠 任超 +1 位作者 童冠圣 文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治疗前淋巴显像分期与脂肪抽吸术联合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脂肪抽吸术并于术后3个月接受LVA的BCRL患者,依据治疗前淋巴显像分为患侧上肢淋巴部分梗阻(P期)与完... 目的观察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治疗前淋巴显像分期与脂肪抽吸术联合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接受脂肪抽吸术并于术后3个月接受LVA的BCRL患者,依据治疗前淋巴显像分为患侧上肢淋巴部分梗阻(P期)与完全梗阻(T期)组;记录联合治疗后3及6个月双上肢淋巴水肿指数(UELi)、患侧UELi超额百分比(UPE)、治疗后与治疗前患侧UPE比值(rUPE)及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功能、残疾与健康问卷调查表(Lymph-ICF-UL)评分,对比不同分期患者治疗后临床参数及上肢淋巴水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淋巴显像显示P期组29例、T期组38例。组间治疗前蜂窝织炎发生率、术中吸出脂肪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后3及6个月,67例患侧UELi、UPE及Lymph-ICF-U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CRL治疗前淋巴显像分期与脂肪抽吸术联合LVA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甲状腺^(99m)Tc-MIBI显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8
7
作者 邹德环 莫耀溥 +3 位作者 余立群 李竹 焦晓凤 周秀卿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对16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99mTc-甲氧基异了基异腈(MIBI)显像,以探讨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静脉注射99mTc-MIBI370MBq后5~15分钟和1~1.5小时分别采集早、晚期前位图像各1帧.计算早、晚... 对16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99mTc-甲氧基异了基异腈(MIBI)显像,以探讨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静脉注射99mTc-MIBI370MBq后5~15分钟和1~1.5小时分别采集早、晚期前位图像各1帧.计算早、晚期摄取比值(UR)和储留指数(RI).结果:16个甲状腺癌原发灶中15个有放射性填充,而31个甲状腺良性原发灶仅7个有放射性填充;7例有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者显像均呈阳性.以晚期UR>0.80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下限值,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93.5%和91.5%,而肉眼观察仅分别为71.4%、77.4%和75.6%.结论:甲状腺99mTc-MIBIE显像对诊断甲状腺癌有临床意义,晚期UR值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锝99M MIBI 诊断
下载PDF
乳腺肿物^(99)Tc-MIBI显像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徐玉秀 潘中允 +2 位作者 朱玫 茹仙 田红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寻找有效的、无创伤性诊断乳腺癌的方法。方法:对单发、可触及乳腺肿物的78例患者进行了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睛(MIBI)显像。78例全部经手术治疗,获得病理结果。结果:78例中42例为乳腺癌,其中99mTc... 目的:寻找有效的、无创伤性诊断乳腺癌的方法。方法:对单发、可触及乳腺肿物的78例患者进行了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睛(MIBI)显像。78例全部经手术治疗,获得病理结果。结果:78例中42例为乳腺癌,其中99mTc-MIBI阳性者35例,肿物最小者为1.5cm×1.5cm×1.2cm。36例乳腺良性疾患中99mTc-MIBI阴性者30例;6例阳性者中有5例为较大的乳腺腺瘤,1例为浆细胞乳腺炎。99mTc-MIBI检出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83.3%。结论:99mTc-MIBI对乳腺癌诊断有辅助作用,但不能鉴别较大腺瘤与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放射性核素 显像 锝99M
下载PDF
乳腺肿块^(99m)Tc-MIBI显像规律与其组织病理学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6
9
作者 杜勇 任长征 龙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5,共3页
为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显像规律,对84例乳腺肿块患者行99mTcMIBI显像检查。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MIBI740~925MB... 为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显像规律,对84例乳腺肿块患者行99mTcMIBI显像检查。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MIBI740~925MBq,动态采集血流相、血池相、5分钟早期摄取相及60、120分钟延迟相图像,并计算病变的早、晚期摄取比值。结果表明:乳腺病变显像特点随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而有明显差别。43例乳腺癌中37例诊断为阳性,6例假阴性;41例良性病变中3例有放射性浓集。此法检出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605%和9268%。因此,99mTcMIBI显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对癌细胞密度低的恶性肿瘤,如硬癌及有多发性坏死而血供不良的恶性肿瘤诊断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织病理学 ^99MTC MIBI
下载PDF
^(99m)Tc-MIBI平面显像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 被引量:12
10
作者 岳明纲 高伯山 +5 位作者 齐桂英 万里明 王玉 张彩群 乔新民 张嘉庆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8-239,共2页
为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脯(MIBI)对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临床价值,对125例患乳腺肿物的病人进行^(99m)Tc-MIBI 平面显像及半定量分析,均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部分病例与红外线、钼靶及针吸活组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此方法鉴别乳... 为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脯(MIBI)对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临床价值,对125例患乳腺肿物的病人进行^(99m)Tc-MIBI 平面显像及半定量分析,均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部分病例与红外线、钼靶及针吸活组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此方法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0%与87%,明显高于红外线(76%与57%)、钼靶(74%与82%)及针吸(66%与100%)。故^(99m)Tc-MIBI 平面显像半定量分析是术前筛选和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 锝99M
下载PDF
1500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43
11
作者 张莉华 谢文晖 俞志昌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1500例肺癌患者进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分段骨显像。骨显像剂为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①1500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1500例肺癌患者进行前后及后前位全身分段骨显像。骨显像剂为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①1500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628例,其中中央型肺癌279例,周围型肺癌349例,总阳性率42%。②腺癌345例,鳞癌122例,小细胞癌75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其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③肺癌骨转移部位以肋骨为最多见(205例),其次为脊柱(133例),多发性128例,再者为骨盆、股骨、肩胛骨等。结论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肺癌的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转移瘤 诊断
下载PDF
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与病理对照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赫 姜玉新 +3 位作者 刘吉斌 朱庆莉 孙强 常晓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对10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观察乳腺病变的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区主要是原位癌、浸润癌生长旺盛区、导管内乳头状瘤、...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对10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观察乳腺病变的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区主要是原位癌、浸润癌生长旺盛区、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的小叶增生明显区、纤维腺瘤的生长活跃区、富含血管的间质;未增强区或增强不明显区主要是纤维组织、黏液变、导管扩张。结论乳腺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可以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微血管显像 病理学
下载PDF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朱庆莉 姜玉新 +1 位作者 孙强 周炜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104例121个乳腺癌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分析血流特征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21个乳腺癌中周边型血流62个(51.2%),内部型血流31个(...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104例121个乳腺癌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分析血流特征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21个乳腺癌中周边型血流62个(51.2%),内部型血流31个(25.6%),穿入型血流23个(19.0%),5个(4.1%)无血流。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高、中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流多位于肿块的周边;而低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以穿入和内部血流为主(P=0.010);特殊类型浸润癌以内部血流为主(P=0.009)。肿瘤表现为内部血流者,多血流丰富(P=0.003)。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分布部位是乳腺癌新生血管的一个重要特征。血流分布类型与乳腺癌生长、分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高、中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流多位于肿块的周边,分化差的浸润性导管癌以及特殊类型浸润癌则以穿入型和内部型血流为主。血流分布类型与血流数量有一定的关系,穿入型和内部型血流往往血流比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量乳腺病变大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赫 姜玉新 +3 位作者 刘吉斌 朱庆莉 孙强 常晓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在乳腺病变大小测量中的价值。方法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104例患者共104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将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得的病灶大小与常规超声及病理测得的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超声造影...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在乳腺病变大小测量中的价值。方法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104例患者共104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将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得的病灶大小与常规超声及病理测得的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与常规超声测值差异的病理组织学基础。结果62.7%(27/43)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较常规超声测值增大,仅1例乳腺良性病变(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较常规超声测值增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6.16×10^(-12))。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测值增大区病理主要为导管内癌或浸润癌伴导管内癌成分。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测值增大区病理为炎症。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大小测值较常规超声增大多见于乳腺癌,测值增大区病理以恶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造影剂 微血管显像 病理
下载PDF
实时超声造影对提高乳腺肿瘤BI-RADS分类准确性的价值 被引量:36
15
作者 刘健 高云华 +3 位作者 苟凌云 石红 赵晓波 何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1-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提高乳腺肿瘤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准确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151个乳腺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根据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类;并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病灶造影增强扫描特点重新进行分类,与...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提高乳腺肿瘤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准确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151个乳腺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根据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类;并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病灶造影增强扫描特点重新进行分类,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常规超声BI-RADS分类与结合超声造影的BI-RADS分类对乳腺肿物恶性风险分层的评估能力。结果结合超声造影增强扫描特点后,BI-RADS分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3类和4A类,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评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2%、52.1%、72.8%、80.5%、75.7%;结合超声造影图像特点后的BI-RADS分类,其诊断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分别提高至72.9%、86.8%、83.3%,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评估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与结合超声造影后的曲线下面积0.8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超声BI-RADS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提高超声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恶性风险分层的评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 图像增强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99m)Tc-MIBI脑显像诊断脑肿瘤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星敏 刘保平 +5 位作者 孙红卫 孟玉葆 孙秉奇 常建东 杜晓光 焦建国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脑显像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正常对照者和31例脑肿瘤患者分别行99mTcMIBI脑血流显像和断层显像。脑血流显像观察病变部位血液供应情况;断层显像分别于注射后...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脑显像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正常对照者和31例脑肿瘤患者分别行99mTcMIBI脑血流显像和断层显像。脑血流显像观察病变部位血液供应情况;断层显像分别于注射后15~30分钟(早期相)和2~3小时(延迟相)进行,观察病变部位摄取99mTcMIBI的情况,并在横断面或冠状面图像上,分别计算早期相和延迟相肿瘤部位(T)与对侧(C)和脉络丛(CP)单位象素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C和T/CP),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血流显像脑肿瘤组12例异常。断层显像所有受检者早期相和晚期相均可见CP部位放射性浓集,正常对照组脑实质内无放射性浓集;脑肿瘤组20例显像阳性,肿瘤部位放射性异常浓集,T/C及T/CP较对照组高。99mTcMIBI检出脑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45%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锝99M MIBI
下载PDF
MR扩散峰度成像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及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成芳 所世腾 +5 位作者 康记文 华小兰 耿小川 张科蓓 张庆 华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64-169,共6页
目的评价MR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经病理及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3例,其中男1例,女52例,病理组织学... 目的评价MR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经病理及临床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53例,其中男1例,女52例,病理组织学分级:5例(9.4%)为1级,26例(49.1%)为2级,22例(41.5%)为3级。所有患者进行包括DKI序列的乳腺磁共振扫描。通过Matlab2011b软件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和扩散峰度平均值(mean kurtosis,MK)值,对照病理结果,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上述参数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及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 ADC、MD和MK值在不同级别浸润性乳腺癌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表达水平的ER、PR、HER-2及Ki-67统计学中发现,仅仅ADC和MD值对ER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K值对不同乳腺癌Ki-67高、低表达分组间的统计差异P=0.055,相较ADC、MD值已非常接近于0.05。ADC、MD和MK值在PR、HER-2等其余乳腺癌相关预后因素分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I在术前评估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的价值有限,但在评估肿瘤增殖活性方面有一定帮助,为肿瘤的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它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显像剂^(99)Tc^m-IT-Rituximab的制备及其定位性能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雪鹃 杨志 +3 位作者 林保和 徐冰 张岩 张梅颖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6-230,共5页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LN)显像剂 ^(99)Tc^m-亚氨基噻吩(IT)-美罗华(Rituximab)的标记方法及其定位效应。方法采用2-IT 作为双功能连接剂,制备 ^(99)Tc^m-IT-Rituxinlab,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评价标记抗体分子完整性及生物活性。观察比较 ^(...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LN)显像剂 ^(99)Tc^m-亚氨基噻吩(IT)-美罗华(Rituximab)的标记方法及其定位效应。方法采用2-IT 作为双功能连接剂,制备 ^(99)Tc^m-IT-Rituxinlab,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评价标记抗体分子完整性及生物活性。观察比较 ^(99)Tc^m-IT-Rituximab 及 ^(99)Tc^m-硫胶体(SC)2种示踪剂在小鼠淋巴结中的定位性能。将 ^(99)Tc^m-IT-Rituximab 作为显像剂,对10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 SLN动态显像。结果 2-IT 与 Rituximab 连接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0:1,4℃反应45 min 后,每分子抗体螯合上的游离巯基数平均为2.1个。IT-Rituximab 分子保持完整、免疫活性保留完全。^(99)Tc^m-IT-Ritux-imab 的标记率>90%,其与 B 淋巴瘤细胞株 Raji 细胞的结合率为69.4%。动物显像结果显示 ^(99)Tc^m-IT-Rituximab 可清晰定位小鼠 SLN,注射后30 min~24 h SLN 均可显影,2 h 后 SLN 显影清晰,至24 h未见次级淋巴结显影。动物体内分布数据显示 ^(99)Tc^m-IT-Rituximab 定位性能明显优于 ^(99)Tc^m-SC,24 h时 SLN 百分注射剂量率(%ID)为4.49%,次级及第3级淋巴结基本无摄取,24 h 注射点滞留率为22.14% 结论该标记方法简单,标记率高;^(99)Tc^m-IT-Rituximab 在 SLN 中定位性能良好,是一种潜在的新型 SLN 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ituximab 同位素标记 动物 实验 乳腺肿瘤 淋巴结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乳腺癌增强MRI特征与病理、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青 王振常 +2 位作者 鲜军舫 燕飞 李书玲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增强MRI特征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增强MRI特征。患者年龄25.0~71.0岁,平均为(50.9±10.6)岁。2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2.7%),9例为非浸润性导... 目的探讨乳腺癌增强MRI特征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增强MRI特征。患者年龄25.0~71.0岁,平均为(50.9±10.6)岁。2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2.7%),9例为非浸润性导管癌(27.3%)。11例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所有标本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抑癌基因、CD34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每例患者的MRI形态学表现、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资料行Fisher检验。结果 18例肿块长径≥2.0cm,15例<2.0cm。MRI表现分为两种类型:结节型26例;囊状型7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中4例为Ⅰ型单相型,24例为Ⅱ型平台型,5例为Ⅲ型流出型。统计结果显示,将MRI上病灶长径分为≥2.0cm及<2.0cm两组,病灶长径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p53具有相关性,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也与p53具有相关性(P值均<0.01);将MRI曲线分为平台型及其他型,将MRI所见淋巴结分为长径≥1.0cm及<1.0cm两组,MRI曲线类型与MRI所见淋巴结大小具有相关性(P<0.01);乳腺癌病理类型与CD34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的早期动态增强MRI特征与其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蓝色染料和核素方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向阳 王林波 +7 位作者 楼岑 陈亮 陈文军 潘滔 秦川 谢树夺 金梅 吴金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蓝色染料和核素方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中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异硫蓝或99Tc硫胶体结合术中γ探头或联合两种方法对6 1例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结果 前哨淋巴结... 目的 探讨蓝色染料和核素方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中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异硫蓝或99Tc硫胶体结合术中γ探头或联合两种方法对6 1例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结果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总成功率为95 .1% (5 8/ 6 1) ,2例假阴性,假阴性率7.7% ,敏感性92 .3% ,前哨淋巴结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96 .6 % ,特异性10 0 .0 %。单用蓝色染料方法的成功率88.2 % ,假阴性率12 .5 % ,敏感性87.5 % ,准确率93.3% ;单用放射核素结合术中γ探头,成功率为95 .2 % ,假阴性率11.1% ,敏感性88.9% ,准确率95 .0 % ;两种方法联合,成功率10 0 .0 % ,无假阴性,敏感性10 0 .0 % ,准确率10 0 .0 %。结论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乳腺癌中能很好反映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指导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蓝色染料和核素探测两者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染色法 锝/诊断应用 淋巴造影术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