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癌术后方”抗高转移小鼠乳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万华 吴雪卿 +5 位作者 董佳容 于小鲲 冯佳梅 李欣荣 陆泳 陆德铭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1-693,70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方法:采用4T1乳腺癌小鼠为实验模型,口服中药"乳癌术后方",观察其抑瘤及抗肺转移作用,并对荷瘤小鼠T细胞增殖功能、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IL-10、IL-12、IFNγ-... 目的:初步探讨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方法:采用4T1乳腺癌小鼠为实验模型,口服中药"乳癌术后方",观察其抑瘤及抗肺转移作用,并对荷瘤小鼠T细胞增殖功能、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IL-10、IL-12、IFNγ-等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显示"乳癌术后方"对荷瘤小鼠瘤体积抑制率及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42.70%、13.14%,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中药与CTX同时使用还能将CTX的抑瘤率再提高13%(P<0.01),肺转移抑制率再提高近10%。与模型组相比,"乳腺癌术后方"能明显上调荷瘤小鼠T细胞和B细胞活性,下调巨噬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并能抑制荷瘤小鼠淋巴细胞IL-10的生成,增强IFNγ-及IL-12的产生,使之更接近正常小鼠水平。结论:"乳癌术后方"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荷瘤宿主的免疫抑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中药疗法 肿瘤转移 免疫因子类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MDA-MB-231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让娟 翟艳华 +2 位作者 卿旭 刘雅文 朱筱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3-406,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建立可量化评估的自发性肺转移和实验性肺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乳腺癌的转移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病毒包装体系,获得稳定表达GFP的细胞系MDA-MB-231-GFP,通... 目的:探讨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建立可量化评估的自发性肺转移和实验性肺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乳腺癌的转移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病毒包装体系,获得稳定表达GFP的细胞系MDA-MB-231-GFP,通过皮下注射方式将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建立自发性肺转移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将细胞接种到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建立实验性肺转移模型,分别于8周和5周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自发性肺转移小鼠接种细胞8周后,原位形成直径约为15 mm的肿瘤块;处死小鼠后肺部大体标本未见结节状转移灶,但488 nm激发光下见转移灶呈绿色点状分布。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接种细胞5周后处死小鼠,肺部形成的转移灶肉眼不可见,但在488 nm激发光波长下同样呈现绿色点状分布。肺转移灶易于观察和统计。结论:成功建立了可以量化的MDA-MB-231细胞肺转移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慢病毒体系 肺转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干预雌性SD大鼠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治 耿翠芝 +2 位作者 程树杰 崔娜 吴祥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SOY)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ncene,DMBA)诱导的不同生理阶段的SD大鼠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分成幼鼠DMBA组、幼鼠DMBA+SOY组、成年鼠DMBA组和成年鼠DM...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SOY)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ncene,DMBA)诱导的不同生理阶段的SD大鼠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分成幼鼠DMBA组、幼鼠DMBA+SOY组、成年鼠DMBA组和成年鼠DMBA+SOY组,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癌的发病率、潜伏期和肿瘤大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乳腺癌组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silver-stainning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NOR)阳性细胞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C-erbB-2的表达。结果:幼鼠DMBA组和成年鼠DMBA组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80.0%和40.0%(P<0.05);幼鼠DMBA+SOY组乳腺癌发生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幼鼠DMBA组(P=0.036);各组大鼠乳腺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幼鼠DMBA组AgNOR计数、PCNA和C-erbB-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幼鼠DMBA+SOY组和成年鼠DMBA组(P<0.05)。成年鼠DMBA组和成年鼠DMBA+SOY组间的乳腺癌发病率、肿瘤大小以及肿瘤组织的AgNOR计数、PCNA和C-erbB-2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BA对幼鼠的致癌作用明显强于成年鼠。食用SOY对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对幼鼠的作用大于成年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物实验 大豆异黄酮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显像剂^(99)Tc^m-IT-Rituximab的制备及其定位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雪鹃 杨志 +3 位作者 林保和 徐冰 张岩 张梅颖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6-230,共5页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LN)显像剂 ^(99)Tc^m-亚氨基噻吩(IT)-美罗华(Rituximab)的标记方法及其定位效应。方法采用2-IT 作为双功能连接剂,制备 ^(99)Tc^m-IT-Rituxinlab,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评价标记抗体分子完整性及生物活性。观察比较 ^(...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LN)显像剂 ^(99)Tc^m-亚氨基噻吩(IT)-美罗华(Rituximab)的标记方法及其定位效应。方法采用2-IT 作为双功能连接剂,制备 ^(99)Tc^m-IT-Rituxinlab,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评价标记抗体分子完整性及生物活性。观察比较 ^(99)Tc^m-IT-Rituximab 及 ^(99)Tc^m-硫胶体(SC)2种示踪剂在小鼠淋巴结中的定位性能。将 ^(99)Tc^m-IT-Rituximab 作为显像剂,对10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 SLN动态显像。结果 2-IT 与 Rituximab 连接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0:1,4℃反应45 min 后,每分子抗体螯合上的游离巯基数平均为2.1个。IT-Rituximab 分子保持完整、免疫活性保留完全。^(99)Tc^m-IT-Ritux-imab 的标记率>90%,其与 B 淋巴瘤细胞株 Raji 细胞的结合率为69.4%。动物显像结果显示 ^(99)Tc^m-IT-Rituximab 可清晰定位小鼠 SLN,注射后30 min~24 h SLN 均可显影,2 h 后 SLN 显影清晰,至24 h未见次级淋巴结显影。动物体内分布数据显示 ^(99)Tc^m-IT-Rituximab 定位性能明显优于 ^(99)Tc^m-SC,24 h时 SLN 百分注射剂量率(%ID)为4.49%,次级及第3级淋巴结基本无摄取,24 h 注射点滞留率为22.14% 结论该标记方法简单,标记率高;^(99)Tc^m-IT-Rituximab 在 SLN 中定位性能良好,是一种潜在的新型 SLN 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ituximab 同位素标记 动物 实验 乳腺肿瘤 淋巴结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通过活体动物光学成像系统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艳 张海燕 +1 位作者 王喆 张必良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光学成像系统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用脂质体包裹带有neo抗性基因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GL4.17[luc2/neo],体外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将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细胞... 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光学成像系统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用脂质体包裹带有neo抗性基因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GL4.17[luc2/neo],体外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将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luc)进行皮下接种BALB/c裸鼠及尾静脉接种SCID小鼠,建立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和SCID小鼠尾静脉移植瘤模型,通过活体成像系统监测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得到1个能够用于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SCID小鼠尾静脉移植瘤模型的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细胞株,并成功建立了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SCID小鼠尾静脉移植瘤模型。结论:通过活体动物光学成像系统成功获得的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皮下移植瘤和尾静脉移植瘤模型,为人乳腺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直观、方便、灵敏和可靠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模型 动物 荧光素酶类 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系统 移植瘤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TA2小鼠乳腺癌MA-891移植瘤生长及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谷俊朝 余微波 +2 位作者 王宇 张忠涛 屈翔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在复制津白二号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黄芪多糖干预,观测肿瘤生长免疫情况、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热休克蛋白... 目的:在复制津白二号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黄芪多糖干预,观测肿瘤生长免疫情况、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热休克蛋白在乳腺肿瘤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黄芪多糖对乳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细胞MA891接种于TA2小鼠皮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A组)和黄芪多糖组(B组),黄芪多糖组小鼠自接种后第2天,给予成人用量6倍的黄芪多糖粉针剂溶于生理盐水中皮下注射(200mg/kg),而生理盐水组则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治疗23d活杀,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活性,对比肿瘤瘤质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VEGF和Bcl-2表达。结果:治疗组小鼠瘤质量有所减轻(抑瘤率为13·56%),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2±1·96vs2·87±1·65,P>0·05),而治疗组淋巴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吸光度OD570值分别为1·941±0·025vs1·985±0·023,P<0·05),肿瘤组织HSP70、VEGF和Bcl-2表达均有显著降低(光密度分别为0·28±0·37vs0·21±0·22,P<0·05;0·31±0·41vs0·23±0·15,P<0·05;0·26±0·11vs0·22±0·16,P<0·05)。结论:黄芪多糖提高了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并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抑瘤作用,而热休克蛋白70亦参与了乳腺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存在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理学 多糖类/药理学 乳腺肿瘤 乳房肿瘤 实验性 细胞系 热休克蛋白质70 肿瘤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耐药乳腺癌裸鼠模型免疫治疗初探 被引量:7
7
作者 庞华 司玉玲 +3 位作者 綦振家 王英娟 王亮 李世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观察负载耐药乳腺癌细胞抗原的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养后,用于治疗耐药乳腺癌裸鼠模型的抑瘤效果。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 目的:观察负载耐药乳腺癌细胞抗原的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养后,用于治疗耐药乳腺癌裸鼠模型的抑瘤效果。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接种裸鼠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利用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DC(AP-DC),然后将AP-DC和抗原未冲击DC分别与CIK细胞共培养(AP-DC+CIK、DC+CIK),并设立CIK细胞单独培养组(CIK)和生理盐水组,将上述4组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荷瘤裸鼠体内,观察裸鼠肿瘤体积变化,根据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和CIK细胞成熟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CIK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2的水平。结果: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2种细胞成熟表型均增高,共培养后的CIK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IL-2的能力亦得到提高,以上均以AP-DC+CIK组增高最为明显;荷瘤裸鼠经上述4组效应细胞治疗后,对照组肿瘤进一步增大,治疗组生长受到抑制,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肿瘤质量亦存在差异,以AP-DC+CIK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瘤体质量最小,抑瘤率最高。结论:经耐药肿瘤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同作用后,对同种耐药肿瘤的裸鼠抑瘤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乳腺肿瘤 P糖蛋白 杀伤细胞 肿瘤 实验性 小鼠 SCID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骨高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M3及其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琼 刘胜 杨顺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建立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M3及其免疫缺陷小鼠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改良后,接种于免疫缺陷小鼠左心室形成肿瘤骨转移,在放射性核素示踪下找到裸鼠骨转移病灶,然后切取病变骨组织进行体外培... 目的:建立骨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M3及其免疫缺陷小鼠骨转移动物模型。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改良后,接种于免疫缺陷小鼠左心室形成肿瘤骨转移,在放射性核素示踪下找到裸鼠骨转移病灶,然后切取病变骨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获得人乳腺癌骨转移细胞,用上述细胞重复以上体外-体内-体外循环3次,获得骨高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M3)及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并将MDA-MB-231BM3与国外建株的人乳腺癌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BO在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建立效率上进行比较。结果:获得以骨转移为主,兼以肺、肾上腺等组织转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M3及其裸鼠骨转移动物模型。结论:MDA-MB-231BM3是以骨转移为主的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株,该细胞株及其骨转移动物模型为乳腺癌转移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细胞 培养的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改良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的制备及超声表现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玉玺 孙业全 +3 位作者 王苗苗 张明 贺浩 刘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现行方法建立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多用于观察其生物学表现,不适于探索新的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改良制作方法建立新型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组织块包埋法将VX2传代瘤... 目的现行方法建立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多用于观察其生物学表现,不适于探索新的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改良制作方法建立新型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组织块包埋法将VX2传代瘤株种植于30只雌性兔左侧第3只乳头的乳垫内,每周采用触诊法和常规超声查看肿瘤及淋巴结生长情况。待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后切除乳腺癌组织。第4周随机摘取15枚淋巴结,采用病理学观察淋巴结形态及组织学改变。将游标卡尺与超声测量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其差异。结果 2周后,26只实验兔可触及乳腺内质韧的类圆形结节;超声呈低回声,边界欠清,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约3周后,23只实验兔的左侧腋窝处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88.5%,造模成功率为76.7%。超声与病理两种方法测量淋巴结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建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周期短、成功率高、方法简单,能够为研究新疗法提供动物模型;常规超声能够实时监测肿瘤的生长状况,操作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乳房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经皮超声造影观察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文 张丹丹 +4 位作者 王秋程 王玉君 荆慧 韩雪 韩继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CEUS检测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MSLN)的价值。方法建立28只兔VX2乳腺癌模型,建模3周后对其行CEUS检查、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检测SLN,观察是否存在转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对SLN... 目的探讨经皮CEUS检测荷瘤兔乳腺癌转移前哨淋巴结(MSLN)的价值。方法建立28只兔VX2乳腺癌模型,建模3周后对其行CEUS检查、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检测SLN,观察是否存在转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对SLN的检出率,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CEUS、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对SLN检出率分别为80.56%(29/36)、86.11%(31/36)和77.78%(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诊断MSLN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48%(19/21)、75.00%(6/8)、86.21%(25/29),92.31%(24/26)、40.00%(2/5)、83.87%(26/31)和87.50%(21/24)、75.00%(3/4)、85.71%(24/2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EUS检测MSLN效能与99 Tcm-SC淋巴闪烁照像和亚甲蓝示踪成像无明显差异,且无创、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临床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125)I植入治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玉玺 孙业全 +4 位作者 刘峰 蹇兆成 王苗苗 贺浩 林明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该疗法进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建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型,22只建模成功,随机选取3只摘除肿大的淋巴结行病...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该疗法进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建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型,22只建模成功,随机选取3只摘除肿大的淋巴结行病理学检查,证实其性质;将剩余19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9),实验组淋巴结内植入具有放射性的125I粒子,对照组淋巴结内植入无放射性的空粒子,每周利用常规超声观察并测量腋窝淋巴结的最大直径。以对照组实验动物全部死亡作为实验终点,对实验动物进行尸检。结果 3枚淋巴结病理结果证实全部为转移性淋巴结。粒子植入第12周,实验组10只实验兔9只转移淋巴结直径减小,治疗有效(P<0.05);1只治疗失败,第8周时长径为3.28 cm,但增长较对照组缓慢(P<0.05),病理解剖发现粒子聚集。对照组实验兔全部死亡,肿大的淋巴结出现破溃,尸检鉴定肺转移5例、肺合并肝转移1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1例。两组淋巴结直径从第3周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个实验过程除1例乳腺原位移植瘤复发行第2次切除后未再复发外,其他实验兔均未出现患侧上肢水肿、皮下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淋巴结内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安全、有效,有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峰 马忠兵 +5 位作者 方允治 李亮 张强 李玉阳 高德宗 余之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提出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信、可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空白对照组,6只;Ⅱ组: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 目的: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提出效果良好的预防措施提供可信、可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空白对照组,6只;Ⅱ组: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雌孕激素序贯5d组,8只;Ⅲ组:DMBA+雌孕激素序贯30d组8只;Ⅳ组:DMBA单独用药组,8只。60d后处死,记录乳腺大体形态变化和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改变,对照分析各组的状况。结果:Ⅱ、Ⅲ、Ⅳ组的乳腺组织经病理诊断癌前病变率分别为66.67%、42.86%、28.57%,Ⅱ组癌前病变发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BA+雌孕激素序贯5d方法优于DMBA+雌孕激素序贯30d方法和单纯DMBA方法,是建立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癌前病变 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y DMBA 雌激素类 孕激素类
下载PDF
兔VX2乳腺癌T2^*首过MR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蕾 朱斌 +2 位作者 张冰 李茗 樊祥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59-1862,共4页
目的应用MR灌注成像动态观察兔VX2移植型乳腺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评价MR灌注成像(PWI)在反映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乳腺VX2瘤模型,随机排列成A、B、C、D4组,分别于肿瘤种植后9、14、21、28天进行T2*WI... 目的应用MR灌注成像动态观察兔VX2移植型乳腺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评价MR灌注成像(PWI)在反映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乳腺VX2瘤模型,随机排列成A、B、C、D4组,分别于肿瘤种植后9、14、21、28天进行T2*WI的PWI,根据MRT2*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对肿瘤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和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作为参数用于肿瘤灌注的定量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取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CD31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将MR灌注参数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组VX2移植型乳腺癌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明显高于A、C、D组(F=5.93,P<0.05)。结论MR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相关,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物 实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甲基亚硝脲快速诱导大鼠乳腺原位癌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中扬 李文萍 王颀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657-659,共3页
目的:通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亚硝脲(MNU)快速诱导SD大鼠乳腺原位癌模型。方法:选取SD大鼠135只,腹部皮下注射MNU,加量组隔周注射MNU共2次,单量组注射MNU1次,剂量50mg/kg,每隔1~2周处死动物,研究周期12周,取大鼠乳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 目的:通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亚硝脲(MNU)快速诱导SD大鼠乳腺原位癌模型。方法:选取SD大鼠135只,腹部皮下注射MNU,加量组隔周注射MNU共2次,单量组注射MNU1次,剂量50mg/kg,每隔1~2周处死动物,研究周期12周,取大鼠乳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测定VEGF的表达。结果:加量组乳腺原位癌发生率达60.0%,形成高峰在实验第5~6周,原位癌的VEGF表达率为60.0%。结论:隔周腹部皮下2次注射MNU可快速构建SD大鼠乳腺原位癌动物模型,其富含血管生成表达,可作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预防乳腺癌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 甲基亚硝脲 疾病模型 动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下载PDF
小鼠可移植性乳腺梭形细胞癌模型(SCC891)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泓 曲绪友 罗南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59-462,共4页
作者选择性地利用BALB/c小鼠建立了一株病理形态特殊的可移植性乳腺梭形细胞癌模型SCC891。经过2.5年48代的移植,瘤株的生长特性已经稳定。移植瘤的发生率100%,生长速度快,不出现肿瘤自然消退现象,宿主存活时间为35.2±7.3 d,在BAL... 作者选择性地利用BALB/c小鼠建立了一株病理形态特殊的可移植性乳腺梭形细胞癌模型SCC891。经过2.5年48代的移植,瘤株的生长特性已经稳定。移植瘤的发生率100%,生长速度快,不出现肿瘤自然消退现象,宿主存活时间为35.2±7.3 d,在BALB/c小鼠同系内移植不受性别及年龄的限制。瘤株对抗癌药的敏感性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癌 疾病模型 乳腺癌
下载PDF
高表达人源Her2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娟 蒋小红 +2 位作者 高广春 闵锐 黄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高表达人源Her2乳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构建pMD18T-MMTV-huHER2-EGFP转基因构件,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质粒pMD18T-MMTV-huHER2-EGFP注射入C57BL/6J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 目的构建并鉴定高表达人源Her2乳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构建pMD18T-MMTV-huHER2-EGFP转基因构件,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质粒pMD18T-MMTV-huHER2-EGFP注射入C57BL/6J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输卵管内,获得子代小鼠。采用PCR鉴定子代小鼠尾部组织基因组DNA,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乳腺组织Her2蛋白的表达,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转基因小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经PCR方法检测得到转基因阳性小鼠。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F2代阳性小鼠的乳腺组织中Her2蛋白高表达。病理组织切片表明25周龄阳性小鼠的乳腺组织已经出现明显的癌变倾向。结论高表达人源Her2乳腺癌小鼠模型成功建立并能稳定遗传,可自发形成乳腺癌,其生物学特性和病理学改变与人乳腺癌相近,可作为研究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基因小鼠 动物模型 Her2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聂建云 陈杨萍 黄云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9-192,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饲养Balb/c-nu/nu雌性裸鼠,细胞悬液皮下注射法构建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组...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饲养Balb/c-nu/nu雌性裸鼠,细胞悬液皮下注射法构建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组、紫杉醇组、阿霉素组、紫杉醇加SAHA组、阿霉素加SAHA组),经尾静脉注射,获取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脂(胆固醇)、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胆红素)、肾功能(尿素氮、肌酐)、裸鼠体重、瘤重等数据,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移植瘤的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各治疗组均显示出肿瘤体积的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在治疗组间两两相比,紫杉醇加SAHA组显示出最大程度的肿瘤体积的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在含有化疗药物紫杉醇或者阿霉素的治疗组中,均出现裸鼠体重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在单一的紫杉醇(或者阿霉素)组与紫杉醇(或者阿霉素)联合SAHA的比较中,这四项指标均未显示出差异(P>0.05)。结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SAHA与化疗药物紫杉醇(或者阿霉素)联合治疗乳腺癌能协同增效且未增加副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治疗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紫杉醇 阿霉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建立人乳腺癌小鼠移植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嵇健 刘民锋 +3 位作者 杨翼鹏 郭昭泽 董建宇 叶长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6-619,共4页
目的:将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但受抑制状态的小鼠,以期建立乳腺癌小鼠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BALB/c随机平均分成4组,按环磷酰胺和强的松用量多少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将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小鼠背部... 目的:将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但受抑制状态的小鼠,以期建立乳腺癌小鼠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BALB/c随机平均分成4组,按环磷酰胺和强的松用量多少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将人乳腺癌细胞接种于小鼠背部,观察小鼠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的影像、病理学表现及其重要内脏器官转移情况等。结果:高剂量组成瘤率高,成瘤时间早,且内脏器官转移多,小鼠死亡率高。中剂量组成瘤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内脏器官转移少,小鼠死亡率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未见成瘤和小鼠死亡。结论:本实验成功用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在免疫正常的小鼠中建立人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较好的模仿乳腺癌在免疫正常的机体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强的松 免疫抑制 乳腺癌 小鼠 PET/CT
下载PDF
耐药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司玉玲 庞华 +3 位作者 綦振家 乔丽葵 王英娟 李世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2,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耐药乳腺癌抗原负载的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养后对同种乳腺癌荷瘤小鼠的可能治疗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 目的:探讨耐药乳腺癌抗原负载的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养后对同种乳腺癌荷瘤小鼠的可能治疗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DC(AP-DC),分别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AP-DC+CIK组、DC+CIK组),将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观察不同组荷瘤标本中MDR1的表达、肿瘤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AP-DC+CIK组、DC+CIK组、CIK组及生理盐水组MDR1/β-actin比值分别为0.14、0.57、0.81及0.98。生理盐水组、CIK组、DC+CIK组和AP-DC+CIK组平均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Bax值AP-DC+CIK组<DC+CIK组<CIK组<生理盐水组。结论:经耐药乳腺癌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同作用后,诱导同种乳腺癌细胞凋亡强于单纯DC与CIK共同作用后及单独CIK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杀伤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 BCL-2相关X蛋白质 乳腺肿瘤 抗药性 肿瘤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miR-487a增加MCF-7/MX荷瘤鼠对米托蒽醌敏感性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舒 于鑫淼 +3 位作者 毛晓韵 魏敏杰 金锋 何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研究miR-487a调控米托蒽醌(MX)耐药的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MX荷瘤鼠对MX敏感性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裸鼠腋窝皮下接种MCF-7/MX细胞构建荷瘤鼠模型;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荷瘤鼠瘤体内注射miR-487aagmir后对移... 目的:研究miR-487a调控米托蒽醌(MX)耐药的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MX荷瘤鼠对MX敏感性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裸鼠腋窝皮下接种MCF-7/MX细胞构建荷瘤鼠模型;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荷瘤鼠瘤体内注射miR-487aagmir后对移植瘤内miR-487a及BCRP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对荷瘤鼠尾静脉注射MX后移植瘤体积和瘤重的检测,研究miR-487a对MCF-7/MX荷瘤鼠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在MCF-7/MX细胞荷瘤鼠瘤体内注射miR-487aagmir诱导miR-487a表达增高约7倍;降低了移植瘤内的BCRP的mRNA和蛋白表达约30%;且显著降低了MX处理的MCF-7/MX细胞荷瘤鼠移植瘤的重量,即增加了对MX的敏感性。结论:miR-487a抑制了MCF-7/MX细胞荷瘤鼠的BCRP表达,增加其对米托蒽醌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icrornas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