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with contralateral lymphatic skip metastasis and breast cancer: A case report
1
作者 Min Ding Ya-Hui Kong +2 位作者 Jian-Hua Gu Rong-Li Xie Jian Fe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1期3609-3614,共6页
BACKGROUND The recognized pattern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involves a stepwise route.Contralateral lymph node skip metastasis is very rare.In addition,the patient in our ca... BACKGROUND The recognized pattern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involves a stepwise route.Contralateral lymph node skip metastasis is very rare.In addition,the patient in our case report also suffered from a breast carcinoma accompanied by left supraclavicular lymphadenopathy,which made it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origin of the CLNM.Based on this case,we recommended that more detailed physical and imaging examinations are needed for patients with uncommon cervical lymphatic metastasis of primary cancer.CASE SUMMARY A 53-year-old women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a neck mass in the left cervical region that had existed for 2 mo.The neck mass was suspected to be an enlarged lateral LN originating from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of the contralateral thyroid lobe,according to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The patient underwent total thyroidectomy and radical cervical LN dissection.Postoperative pathology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with contralateral lymphatic skip metastasis.Unfortunately,a breast cancer was discovered 4 mo later,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ipsilateral supraclavicular LN metastasis.She accept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subsequent lef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treatment.The patient is currently receiving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and no local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6-mo follow-up after surgery.CONCLUSIONWe present a rare case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with contralateral lymphatic skipmetastasis and breast cancer with supraclavicular lymphatic meta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roid cancer PAPILLARY breast neoplasms lymphatic metastasis Skip metastasis Contralateral metastas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DETECTION OF MICROMETASTASES IN AXILLARY LYMPH NODES OF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2
作者 吴进冬 余子豪 +1 位作者 李国民 张宏图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6-149,共4页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ytokeratin(AE1/AE3) were applied as a prohe, using APAAP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to detect 635 lymphnodes from 45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negative lymphnodes. Micrometastases w...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ytokeratin(AE1/AE3) were applied as a prohe, using APAAP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to detect 635 lymphnodes from 45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negative lymphnodes. Micrometastases were identified in 14 lymph nodesof 9 cascs (20o/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betwecn cytokeratin staining positive group andcytokeratin staining negative group in disease-free andover-all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s. The detection ofmicromctastases had more clinical value for T1 and T2patients. One of 2 T1 cytokeratin positive cases relapsedwhile only 1 of 19 T1 negative cases relapsed within 5years; three of 5 T2 cytokeratin positive cases relapsedwhile 1 of 17 negative cases did. The prescnce ofmicromctastases had the same value in predicting local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 KERATIN lymphatic metasta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Metastatic Axillary Lymph Node in Breast Cancer: Differentiation with Dynamic MRI Examination by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
3
作者 Duzgun Yildirim Baki Ekci +1 位作者 Bengi Gurses Ahmet Kaur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1年第4期557-566,共10页
Purpose: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detecti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based on the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data of 120 p... Purpose: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detecti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based on the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data of 120 patients (benign patients, n = 91;malignant patients, n = 29) who underwent dynamic breast MRI were reviewed. The lymph nodes with the strongest criteria for malignancy (morphological-dynamic propert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 were plotted by the software. Results: Of 29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xillary lymph nodes were involved in 21 and not involved in the remaining 8.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cases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Type Ia, Type Ib and Type IV curves (p = 0.12), where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cases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Type II and III curves (p Conclusion: On dynamic MRI studies, benign and metastatic lymph nodes display different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reast neoplasms AXILLARY LYMPH Nodes lymphatic metastasis Sensitivity-Specificity
下载PDF
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假阴性的风险模型构建与评估
4
作者 林文金 林振湖 +2 位作者 梁荣喜 陈聪 薛恩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5-689,693,共6页
目的:构建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pCEUS-FNAC)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假阴性的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在降低pCEUS-FNAC假阴性率的临床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我院术前行p CEUS-FNAC的浸润... 目的:构建经皮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pCEUS-FNAC)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假阴性的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在降低pCEUS-FNAC假阴性率的临床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我院术前行p CEUS-FNAC的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261例,以腋窝淋巴结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病例分为腋窝淋巴结p CEUS-FNAC阳性组和pCEUS-FNAC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临床病理特征、超声征象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EUS-FNAC假阴性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对、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pCEUS-FNAC诊断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假阴性率为14.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d_(最大径)>5 cm、呈多灶、pCEUSⅠ/Ⅱ型为pCEUS-FNAC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687~0.893)、0.803(0.653~0.95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别为P=0.548、P=0.397,DCA显示模型曲线远离两条极端线。结论:乳腺癌d_(最大径)>5 cm、呈多灶、腋窝淋巴结pCEUSⅠ/Ⅱ型为pCEUS-FNAC假阴性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基于乳腺癌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列线图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 被引量:2
5
作者 石丽楠 曹春莉 +3 位作者 桑田 李文肖 曹玉文 李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病理指标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38例乳腺癌患者(共1099个肿块)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按检查时...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特征联合临床病理指标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38例乳腺癌患者(共1099个肿块)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按检查时间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并制作列线图,利用验证组数据及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肿块最大径(OR=1.906,95%CI 1.397~2.609,P<0.001)、纵横比(OR=0.425,95%CI 0.284~0.634,P<0.001)、边界(OR=0.373,95%CI 0.267~0.520,P<0.001)、Adler血流分级(OR=3.188,95%CI 2.049~5.107,P<0.001)、病理类型(OR=2.975,95%CI 1.759~5.267,P<0.001)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OR=1.439,95%CI 1.048~1.982,P=0.025)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6个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其训练组和验证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12和0.749,校准曲线(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019、0.014)及决策曲线均提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基于乳腺癌原发病灶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指标联合构建的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诊断、后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外科 列线图表
下载PDF
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梦莹 刘金瑞 +4 位作者 李健 张攀 李志豪 洪子涵 陈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161,共8页
目的探讨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疑诊乳腺癌患者122例,根据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7例和非转移组65例。所有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两... 目的探讨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疑诊乳腺癌患者122例,根据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57例和非转移组65例。所有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两组接受合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乳腺病灶合成磁共振参数[T1、T2、质子密度(PD)]、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参数差异,并筛选出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Ki-67(OR=2.971,95%CI 1.306~6.762,P=0.009)、病灶大小(OR=1.652,95%CI 1.067~2.556,P=0.024)、ADCratio(OR=1.685,95%CI 1.014~2.801,P=0.044)、T2ratio(OR=3.015,95%CI 1.433~6.340,P=0.003)、PDratio(OR=2.782,95%CI 1.471~5.262,P=0.002)是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5种模型比较显示逻辑回归模型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 0.621~0.789),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0.65%、62.79%、77.55%。对列线图模型准确性进行检验,得出C-index=0.844,即本次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准确性良好,其截断风险为0.468,截断分数为143.50,当总分大于143.50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将高于46.8%。结论列线图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列线图表 淋巴转移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7
作者 格桑卓嘎 韩丽飞 +2 位作者 王宝偲 张亚男 胡浩霖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目的:荟萃文献,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全乳切除术后行与未行放射治疗的预后。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 目的:荟萃文献,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全乳切除术后行与未行放射治疗的预后。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各自独立对入选研究的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结果等进行摘录,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及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相关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中位随访30~98个月。术后放射治疗组与非放射治疗组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8,95%CI:0.94~1.48,Z=1.43,P=0.15);两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R=0.51,95%CI:0.07~3.62,Z=-0.668,P=0.50);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93~1.12,Z=0.39,P=0.70)。结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T0、T1~2NmiM0)全乳切除术后予以放射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BCSS、DFS、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全乳切除术 放射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8
作者 陈丹丹 楼云龙 林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基于乳腺癌相关代谢参数建立无创性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2023年3月30日诊断为乳腺癌且术前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158例,获取乳腺癌原发灶代谢参数[最... 目的基于乳腺癌相关代谢参数建立无创性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2023年3月30日诊断为乳腺癌且术前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158例,获取乳腺癌原发灶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TLG)]、腋窝摄取最高淋巴结SUVmax(SUVmax ALN)、腋窝淋巴结短径及临床相关指标[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LNM阳性组[ALNM(+)]和ALNM阴性组[ALNM(-)],分析两组间各参数的关系,筛选出最佳影响因素,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两组间乳腺癌原发灶的TLG、代谢体积、腋窝淋巴结短径及SUVmax AL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4~-1.812,P均<0.05),而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原发灶SUVmax及SUV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原发灶的TLG及SUVmax ALN可作为乳腺癌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这两个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为Logit(P)=0.142+0.443×SUVmax ALN-0.013×TLG。以TLG及SUVmax ALN构建的ALNM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 0.691~0.841,P<0.001)。结论乳腺癌原发灶的TLG及SUVmax ALN可作为独立预测乳腺癌ALNM的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LNM,该非侵入性的方法在临床可能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淋巴转移 预测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T1期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9
作者 魏伟 冯慧俊 +5 位作者 王晔 韦天军 何丽英 张霞 张伟 江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802,808,共8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诺模图预测T1期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1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T1期乳腺癌443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310例和验证组133...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诺模图预测T1期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21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T1期乳腺癌443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310例和验证组133例。使用ITK-SNAP勾画肿瘤边缘感兴趣区,利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特征,筛选特征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及标签得分Rad-score。分别建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诊断模型,并构建联合模型的预测诺模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Logistic回归析显示,腋窝超声检查阳性、高回声晕及病灶内部血供丰富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诊断模型。通过特征筛选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临床、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训练组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大于临床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的0.765、0.723(P=0.0021、0.0018);验证组中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影像组学模型(0.846比0.686,P=0.0018),与临床模型(0.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3)。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的联合诊断模型,能够有效预测T1期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的临床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淋巴转移 影像组学 列线图表 预测
下载PDF
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0
作者 孙君梅 屈彦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6-48,65,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组织中P53、HER2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 目的:探讨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采取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组织中P53、HER2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阳性率分别为53.33%(32/60)和45%(27/60).Ⅲ期、组织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P53、HER2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织中高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关系(r>0,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多呈阳性表达.肿瘤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可能与P53、HER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 p53 肿瘤抑制蛋白质 P53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组织分化 女(雌)性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中Ezrin和钙粘素E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3
11
作者 李琼 吴明富 +4 位作者 宋安萍 魏军成 徐刚 卢运萍 马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3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Ezrin是一种细胞骨架连接蛋白,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本研究通过检测Ezrin和钙粘素E(E-cadherin)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导管... 背景与目的:Ezrin是一种细胞骨架连接蛋白,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本研究通过检测Ezrin和钙粘素E(E-cadherin)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病理组织切片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zrin在37例无转移的癌组织中19例异常表达(51.35%),23例有转移的癌组织中17例异常表达(73.91%)。E-cadherin在无转移的癌组织中15例异常表达(40.54%),而在有转移的癌组织中15例异常表达(65.22%)。Ezrin异常表达与E-cadherin异常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98,P=0.038)。结论:Ezrin和E-cadherin与乳腺导管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 E-CADHERIN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美蓝和专利蓝在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建军 任予 +3 位作者 陈武科 任宏 党诚学 常东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美蓝及专利蓝两种蓝染剂鉴别前哨淋巴结 (SLN )的成功率及预测乳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从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我科收治的乳癌病例中选取94例实施了前哨淋巴结活检 (SNB) ,其中于术中在乳腺肿块周围腺体内注... 目的 探讨美蓝及专利蓝两种蓝染剂鉴别前哨淋巴结 (SLN )的成功率及预测乳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从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4月我科收治的乳癌病例中选取94例实施了前哨淋巴结活检 (SNB) ,其中于术中在乳腺肿块周围腺体内注射 1%美蓝 32例(美蓝组 )、注射 1%专利蓝 6 2例 (专利蓝组 )、以鉴别定位SLN。全部病例都实施了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SLN鉴别的成功率美蓝组和专利蓝组分别为 6 5 .6 % (2 1/ 32 )和 88.7% (5 5 /6 2 ) (P <0 .0 1) ;预测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准确性分别为 90 .5 % (19/ 2 1)和 98.2 % (5 4/ 5 5 ) (P>0 .0 5 )。结论 与美蓝比 ,专利蓝是较理想的乳癌SNB的生物活性染料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淋巴转移 染剂 染色法 活性组织检查 乳腺癌
下载PDF
人乳腺癌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晓冬 屈淑贤 +1 位作者 郑振东 刘大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的形态特征及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density,L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术后组织石蜡标本102例,另选... 目的:探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的形态特征及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density,L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术后组织石蜡标本102例,另选取乳腺纤维腺瘤标本2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标及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2-40和CD31的表达,计数D2-40阳性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02例乳腺癌组织中D2-40阳性率为76.5%(78/102),25例对照组D2-40阳性表达率为24.0%(6/25),显著低于乳腺癌组织(χ2=24.685,P=0.000)。10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中位LMVD为21.61(19.72±5.11)个微淋巴管/100倍视野,且癌周组织中位LMVD显著高于瘤内(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和乳腺癌瘤周D2-40标记淋巴管密度有关(P<0.01,r=0.964),而与瘤内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无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D2-40可以特异性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密切相关,因此抑制癌周微淋巴管生成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管内皮细胞 转移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CD_(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彦丽 张雅洁 +2 位作者 顾莹莹 张惠球 陈国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7-109,I015,共3页
目的:探讨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 目的:探讨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D44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为706%,无转移组为452%,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CD44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CD44与PCNA表达存在平行关系,与E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44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哨兵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和癌基因及激素受体表达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申郑堂 罗沙阳 +3 位作者 王守满 邬玉辉 欧慧英 海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哨兵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原发性乳腺癌115例临床资料。行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肿瘤直径≤2cm和2.1-4cm;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erbB-2,(HER-2/neu)...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哨兵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原发性乳腺癌115例临床资料。行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肿瘤直径≤2cm和2.1-4cm;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erbB-2,(HER-2/neu)p53,nm23,ER和PR的表达状态及对哨兵淋巴结(SN)转移的影响程度。结果115例乳腺癌SN检出110例(检出率95.65%).哨兵淋巴结与腋淋巴结病理结果完全符合,同时相关资料齐全可供分析的95例。其中SN转移36例(37.89%),SN无转移59例(62.11%),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1.97枚。SN转移率在肿瘤直径≤2cm组和2.1~4cm组分别是21.43%(9/42)和50.94%(27/53),两组相比较,随着原发肿瘤的增大SN阳性率相应提高并差异显著(P〈0.01)。SN转移率C-erbB-2阴性组为24.32%(9/37).阳性组为46.55%(27/58),两组相比,随着C-erbB-2表达增强,SN转移率显著提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p53,nm23,ER和PR表达和不表达时影响SN的转移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C-erbB-2表达状态是预测SN转移状态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淋巴转移 癌基因 受体 孕酮 受体 雌激素
下载PDF
VEGF-C在淋巴管生成及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晓斌 龙捷 +4 位作者 张绘宇 王红艳 徐若冰 李书华 张雅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阻断VEGF-C/Flt-4调控系统对淋巴管生成和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胎牛胸导管内皮细胞,观察VEGF-C和抗Flt-4抗体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合成VEGF-C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DN),体外实验观察其对VEGF-C基... 目的:探讨阻断VEGF-C/Flt-4调控系统对淋巴管生成和乳腺癌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胎牛胸导管内皮细胞,观察VEGF-C和抗Flt-4抗体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合成VEGF-C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DN),体外实验观察其对VEGF-C基因表达的影响;建立乳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观察ASODN对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结果:加入前列腺癌细胞PC3(高表达VEGF-C)上清后,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加入抗Flt-4抗体后各时段细胞计数均明显少于其它各组。体外实验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ASODN作用的MCF-7细胞组VEGF-C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体内RT-PCR检测表明ASODN组移植瘤VEGF-CmRNA表达明显受抑制;5-Nase-ALPase双重酶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ASODN组移植瘤的淋巴管生成明显减少;ASODN组肿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缓慢,且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VEGF-C/Flt-4调控系统与乳腺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及肿瘤的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阻断淋巴管内皮细胞Flt-4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ASODN通过下调乳腺癌VEGF-C的表达,减少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寡核苷酸类 反义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杰 海健 +4 位作者 舒衡平 邬玉辉 欧慧英 罗沙阳 王守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2-314,334,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转移抑制蛋白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nm23的表达,分析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无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转移抑制蛋白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nm23的表达,分析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无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75%(55/80),与腋淋巴结转移呈低度正相关(r=0.263,P=0.019),与5年无病生存率呈低度负相关(r=-0.255,P=0.024);nm23阳性表达率为57.50%(46/80),与腋淋巴结转移呈低度负相关(r=-0.253,P=0.024),与5年无病生存率低度正相关(r=0.235,P=0.037)。Survivin和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SURVIVIN NM23 淋巴转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CR7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趋化与侵袭 被引量:21
18
作者 马飞 宁力 +1 位作者 张颖妹 徐兵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趋化活性与侵袭活性的促进作用 .方法 :RT PCR法测定 3株乳腺癌细胞MCF 7,MDA MB 2 31,MDA MB 36 1中CCR7的表达 ;在CCR7的配体SLC作用下 ,通过趋化小室法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的趋化活性与...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趋化活性与侵袭活性的促进作用 .方法 :RT PCR法测定 3株乳腺癌细胞MCF 7,MDA MB 2 31,MDA MB 36 1中CCR7的表达 ;在CCR7的配体SLC作用下 ,通过趋化小室法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的趋化活性与侵袭活性 ;检测CCR7的封闭对乳腺癌细胞趋化活性和侵袭活性的影响 .结果 :3株乳腺癌细胞中均存在不同程度CCR7的表达 ,其配体SLC对 3种乳腺癌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趋化活性和侵袭活性 ,CCR7的封闭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这种趋化活性和侵袭活性 .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趋化与侵袭 ,从而可能在乳腺癌细胞向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细胞因子类 CC 受体 趋化因子 CCR7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下载PDF
联合检测多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宝俊 徐惠绵 +3 位作者 李凯 王怀宇 张昊 田大彤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ER,PR,p53(突变型,下同),HER2,MDR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基因在21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随访全组病例的无病生存率和... 目的探讨ER,PR,p53(突变型,下同),HER2,MDR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基因在21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随访全组病例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结果ER,PR,p53,HER2,MDR1在全组病例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27.0%,40.5%,37.2%,37.7%;PR和p53表达增高者多伴有腋淋巴结转移(P=0.001,0.037);HER2表达增高者TNM分期相对较晚(多为III期)、腋淋巴结转移程度相对较重(常在5个以上)(P=0.012,0.037);上述基因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间无明显关系(P>0.05)。MDR1与p53,HER2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0,rs=0.159;P=0.014,rs=0.168);而ER,PR与HER2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TNM分期、腋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程度、p53和HER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和总生存率相关;而MDR1表达亦与总生存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腋淋巴结转移情况、MDR1和HER2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HER2,MDR1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诱导乳腺癌细胞耐药及对内分泌治疗反应下降所致。联合检测上述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表型和预后;p53,HE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癌基因表达 淋巴转移
下载PDF
hMAM mRNA和CK19 mRNA联合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晓春 刘运江 +1 位作者 刘现义 李中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676-679,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human mamglobin(hMAM)mRNA和CK19mRNA表达,探讨乳腺癌患者早期骨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法检测骨髓组织中hMAM mRNA和CK19mRNA的表达。结果:102例乳...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human mamglobin(hMAM)mRNA和CK19mRNA表达,探讨乳腺癌患者早期骨髓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法检测骨髓组织中hMAM mRNA和CK19mRNA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hMAM mRNA、CK19mRNA表达阳性者分别为37.3%和56.9%,均高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P=0.043,P=0.002)。两者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0、0.001、0.020、0.003、0.031和0.001;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年龄和月经状况无关,P值分别为0.101、0.255、0.111、0.110、0.492和0.187。结论:乳腺癌微转移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hMAM mRNA和CK19mRNA均可作为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标志,且两者间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骨髓/代谢 淋巴转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