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刘丹阳 李永涛 +3 位作者 张海燕 李林 刘洋 沈雷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MCF-7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正常环境下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以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BMSC为MCF-7条件培养基组,向MCF-7条件培养基组添加10 nmol/L GSK690693... 目的探讨MCF-7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正常环境下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以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BMSC为MCF-7条件培养基组,向MCF-7条件培养基组添加10 nmol/L GSK690693(Akt抑制剂)为Akt抑制剂组,向MCF-7条件培养基组添加10µmol/L Reparixin(CXCR1/2抑制剂)为CXCR1/2抑制剂组。MTT实验检测各组BMSC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各组BMSC凋亡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BMSC的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种细胞培养上清液和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IL)-8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SC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F-7条件培养基组BMSC的细胞增殖水平、迁移数目以及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MCF-7条件培养基组相比,CXCR1/2抑制剂组和Akt抑制剂组BMSC的细胞增殖水平、迁移数目以及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和MCF-7培养上清液中IL-8蛋白含量均较BMSC培养上清液中IL-8蛋白含量高(P<0.05)。结论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BMSC增殖和迁移,抑制BMSC凋亡,其中IL-8-CXCR1/2轴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运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应用俯卧位磁共振成像预测仰卧位乳腺肿瘤位置信息的可能性研究
2
作者 张玉柱 秦鑫 +4 位作者 周雪芳 陈晓宇 王传兵 李大鹏 张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0期15-18,共4页
目的:通过俯卧位和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定量评估体位改变时乳腺肿瘤的位置及形态变化,以供保乳术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7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完成标准俯卧位MRI扫描后,立即进行仰卧位Dixon序列扫描。肿瘤分割后对两种体位... 目的:通过俯卧位和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定量评估体位改变时乳腺肿瘤的位置及形态变化,以供保乳术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7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完成标准俯卧位MRI扫描后,立即进行仰卧位Dixon序列扫描。肿瘤分割后对两种体位上各肿瘤的体积和位置进行评估,测量两种体位上乳腺肿瘤的体积;以剑突中心点为原点,分析不同体位下肿瘤位置的变化;测量肿瘤中心到胸壁的距离,并评估此距离与肿瘤位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俯卧位和仰卧位肿瘤体积的平均值分别为(9.797±9.390)cm^(3)和(9.795±9.4131)cm^(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05)。从俯卧位到仰卧位,以剑突中心点为原点平均移动(63.1±26.2)mm,且与肿瘤中心至胸壁的距离密切相关(r=0.669,P<0.05)。结论:由俯卧位向仰卧位移动时,以剑突中心点为原点,在冠状面上肿瘤趋向于从身体正中矢状线向外移动;在矢状面上向身体内侧移动;在横轴位上向外、向下移动并靠近体表。俯卧位MRI预测仰卧位乳腺肿瘤位置信息有助于外科医生利用标准俯卧位MR图像定位手术时肿瘤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保乳术 乳腺肿瘤移动 俯卧位 仰卧位
下载PDF
CCL18通过整合素聚集促进乳腺癌SK-3^(rd)细胞浸润和迁移
3
作者 陈静琦 朱必胜 侯开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探讨整合素在CCL18促进乳腺癌SK-3rd细胞浸润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以阐明CCL18促进乳腺癌细胞浸润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CCL18作用下乳腺癌SK-3rd细胞表面整合素的聚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黏着斑激酶(FAK)... 目的探讨整合素在CCL18促进乳腺癌SK-3rd细胞浸润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以阐明CCL18促进乳腺癌细胞浸润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CCL18作用下乳腺癌SK-3rd细胞表面整合素的聚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黏着斑激酶(FAK)的激活;用浸润迁移实验检测乳腺癌SK-3rd细胞的浸润迁移。用siRNA转染检测沉默SK-3rd细胞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 CCL18促进乳腺癌SK-3rd细胞表面整合素的聚集;从而促进整合素介导的FAK磷酸化激活。在CCL18作用下,乳腺癌SK-3rd细胞浸润和迁移的细胞数增多10倍(P<0.01);用siRNA转染检测沉默SK-3rd细胞整合素β1的表达,可以使CCL18作用下的SK-3rd细胞浸润和迁移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CCL18通过整合素聚集可促进乳腺癌细胞浸润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CL18 肿瘤浸润 细胞运动 整合素类
下载PDF
应用MRI图像分析乳腺肿瘤在仰卧位与俯卧位上的位置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范金蕾 秦鑫 +7 位作者 周雪芳 张颖 杨颖 徐方园 刘仕露 王传兵 张玲 李大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0期67-70,86,共5页
目的通过进行患者俯卧位、仰卧位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评估体位改变时乳腺肿瘤的位置及形态变化。方法本研究以31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进行标准俯卧位MRI扫描,然后进行仰卧位Dixon序列扫描。肿瘤... 目的通过进行患者俯卧位、仰卧位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评估体位改变时乳腺肿瘤的位置及形态变化。方法本研究以31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进行标准俯卧位MRI扫描,然后进行仰卧位Dixon序列扫描。肿瘤分割后,测量两种体位上肿瘤的体积;以乳头中心点为原点,分析不同体位下肿瘤位置的变化。结果俯卧位和仰卧位肿瘤体积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9797.3±9390.6)、(9795.5±9413.1)mm3,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877)。从俯卧位到仰卧位,以乳头为原点肿瘤平均移动(27.8±3.3)mm。而且,从俯卧位至仰卧位,在冠状位上乳腺外侧区域的肿瘤倾向于沿Z轴向外和向下移动;横轴面中所有区域的肿瘤都趋向于沿Y轴向外、向下移动。结论在俯卧位MRI上位于外侧区的肿瘤,其在仰卧位的位置可以预测。本研究有助于外科医生利用标准俯卧位MR图像定位手术时肿瘤的位置进而指导手术计划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术 乳腺肿瘤移动 俯卧位 仰卧位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BT54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5
作者 王军 郑文祥 +2 位作者 周娜 高帅 侯琳 《精准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BT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对人乳腺癌BT549细胞培养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以通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和大小,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鉴定外泌体的...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乳腺癌BT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对人乳腺癌BT549细胞培养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以通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和大小,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鉴定外泌体的标志蛋白,以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外泌体对BT549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的形状为椭圆形,外包被一层磷脂膜,直径40~110 nm;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内标志蛋白TSG101以及外标志蛋白CD63均明显富集;CCK-8实验结果显示共培养24 h后,实验组的BT549细胞增殖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F=12.99~50.95,P<0.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明显促进了BT549细胞的迁移(t=8.93,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BT549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t=4.77,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表明肿瘤来源外泌体可作为交叉信号的传递平台,在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肿瘤转移方面发挥自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系 肿瘤 外泌体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肿瘤侵润 体外研究
下载PDF
MicroRNA-206可能通过调控Cx43表达调节人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被引量:6
6
作者 杜俊泽 范林军 +4 位作者 齐晓伟 孙鹏 王明浩 明佳 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通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微小RNA206(microRNA-206,miR-206)的表达,观察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以及细胞在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方法使用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正常乳腺细胞MCF-10... 目的通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微小RNA206(microRNA-206,miR-206)的表达,观察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以及细胞在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方法使用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和MCF-7、MDA-MB-231细胞中miR-206的表达水平。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转染MCF-7及MDA-MB-231细胞,分别升高和降低miR-206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Cx4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CF-7和MDA-MB-231中miR-206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细胞株;其中MCF-7细胞中miR-206表达水平较MDAMB-231中低,Cx43表达水平较MDA-MB-231中高。转染慢病毒包装靶向增强miR-206表达的shRNA载体LV-hsa-miR-206(1569-11)后,MCF-7细胞的miR-206表达明显上升,Cx43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转染慢病毒包装靶向抑制miR-206表达的shRNA载体LV-hsa-miR-206-inhibition后,MDAMB-231细胞的miR-206表达明显下降,Cx43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miR-206的表达可导致Cx43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影响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miR-206可能通过抑制Cx43的表达调节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microRNA-206 连接蛋白43 细胞运动 肿瘤侵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