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李笠翁曲话》英译看汉语典籍英译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1,共4页
本文以《李笠翁曲话》主要章节的标题英译为例。借鉴中外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归纳、阐释了汉语典籍英译的基本步骤,以期在这一领域探索出具有指导性的基本规律。以便在此类翻译实践中具有更大的自觉性与目的性。
关键词 汉语典籍英译 《李笠翁曲话》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 翻译理论
下载PDF
体验经济时代旅行社产品的创新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梅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5-20,共6页
旅游业是体验经济的大舞台。在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的旅行社产品在新的环境下必须实行创新。应在分析体验经济中旅行社产品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借用“拟剧理论”的思想方法,探索旅行社产品体验化创新的新思路。
关键词 体验经济 旅行社产品 拟剧理论
下载PDF
论李渔戏剧理论的“陌生化”思维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精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 "陌生化"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定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基础。李渔是中国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初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体系。李渔提出来的剧作立意追求新奇、戏剧情节强调虚构、戏剧语言突出机趣等观念,具有明显的陌生化思维特征。探讨李渔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思维,在全面把握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推动中西艺术观念的深入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剧理论 陌生化 布莱希特 机趣
下载PDF
简论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影响——以《四川好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永明 杨扬 《唐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2-73,77,共3页
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形成及其戏剧创作均有较大影响。他借鉴和吸收中国戏剧的营养,创立了"史诗叙事戏剧理论"和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表、导演方法。以剧作《四川好人》为例,对以上观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 《四川好人》
下载PDF
论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与中国戏剧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扬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2-44,共3页
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的形成和确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布莱希特借鉴和吸收中国戏剧的有益成分,完善和发展了他的"叙述派"戏剧理论。同时,他的戏剧理论也对中国戏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过重... 中国戏剧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的形成和确立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布莱希特借鉴和吸收中国戏剧的有益成分,完善和发展了他的"叙述派"戏剧理论。同时,他的戏剧理论也对中国戏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给中国戏剧的发展输入了新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中国戏剧 戏剧理论
下载PDF
演员已死?--布莱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
6
作者 舒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29,共7页
戏剧接受理论在剧场理论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特别注意布莱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中,观众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布莱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反对共鸣"和"批判性参与&qu... 戏剧接受理论在剧场理论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特别注意布莱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在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中,观众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布莱希特的批判接受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反对共鸣"和"批判性参与"。在布莱希特的理论中,不但作者已经死亡,甚至连演员也已经死亡,我们看到的是高扬的受众主体性。布莱希特倡导受众的批判性参与,比接受美学的倡导者们要更早,在这个意义上,布莱希特无疑是批判接受理论的先驱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戏剧 布莱希特 演员 受众
下载PDF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三种中译本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5-98,共4页
我们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视角来研究梁实秋、朱生豪及方平三位译者的《仲夏夜之梦》中译本,旨在探讨当翻译莎士比亚剧作时,面对戏剧语言特色和作品丰富文化内涵发生冲突该如何做出取舍以呈现出最理想的译文。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莎士比亚戏剧 《仲夏夜之梦》 翻译
下载PDF
布莱希特与中国戏曲简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复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对中国戏曲情有独钟,因为他认为中国戏曲的表现方法及程式惯例与他的所谓"陌生化"及"间离"效果理论是一致的。不过他认为中国戏曲演员的表演是"冷静"的、不需要运用感情的以及演员与...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对中国戏曲情有独钟,因为他认为中国戏曲的表现方法及程式惯例与他的所谓"陌生化"及"间离"效果理论是一致的。不过他认为中国戏曲演员的表演是"冷静"的、不需要运用感情的以及演员与角色是"间离"的艺术观点则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 中国戏曲 程式 陌生化 间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下载PDF
试析黄佐临对布莱希特戏剧及其理论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夫国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5,共11页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在我国传播与接受与黄佐临的提倡有很大关联。1962年黄佐临介绍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文章《漫谈"戏剧观"》发表后,引起反响并在新时期被重新解读和编码引起热烈讨论。佐临对布莱希特戏剧及其理论的传播与接受,...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在我国传播与接受与黄佐临的提倡有很大关联。1962年黄佐临介绍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文章《漫谈"戏剧观"》发表后,引起反响并在新时期被重新解读和编码引起热烈讨论。佐临对布莱希特戏剧及其理论的传播与接受,经历了由执导布氏剧作、阐释其戏剧理论,到受到启发提出了"写意戏剧观"的过程,与意识形态、时代背景和个人审美等均有密切关联,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我所用",打破斯坦尼戏剧表演方法,从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中汲取营养,为戏剧注入新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 传播 接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