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赖恩·卡斯特罗:脱域的游牧舞者 被引量:5
1
作者 施云波 朱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澳大利亚华裔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的近一半作品都富有中国元素,《上海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分析工具,在解析《上海舞》叙事特点的基础上,从去领域化的脱域、游牧的杂糅和狂欢的诗学等三方面入手,分析布赖... 澳大利亚华裔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的近一半作品都富有中国元素,《上海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分析工具,在解析《上海舞》叙事特点的基础上,从去领域化的脱域、游牧的杂糅和狂欢的诗学等三方面入手,分析布赖恩·卡斯特罗如何成为一名后殖民主义视阈下脱域的游牧舞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赖恩·卡斯特罗 《上海舞》 脱域 游牧
下载PDF
身份与创造力:解读布来恩·卡斯特的《中国之后》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丽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2,共6页
《中国之后》是澳大利亚作家布来恩·卡斯特有关中国的系列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卡斯特运用了后现代的多层叙述、故事重叠法,解构了传统的东方和西方、男性和女性形象。这里,中国人不再是被东方化了的“他者”,而是被赋予新的性... 《中国之后》是澳大利亚作家布来恩·卡斯特有关中国的系列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卡斯特运用了后现代的多层叙述、故事重叠法,解构了传统的东方和西方、男性和女性形象。这里,中国人不再是被东方化了的“他者”,而是被赋予新的性别身份,从而成为创造力的源泉,传承和联结两性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载体。中国乃至亚洲文化,最终成为一个活生生地产生新的“混杂性”的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来恩·卡斯特 《中国之后》 性别身份 东西方文化
下载PDF
试论《园书》的反种族主义主题
3
作者 马丽莉 李静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95-100,共6页
布赖恩·卡斯特罗的小说《园书》取材于清代女诗人贺双卿的故事,它以澳洲华裔女主人公贺双慧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述了三代华裔的非凡经历。以后现代写法著称的卡斯特罗在这部小说中依然表达了他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揭露和鞭挞了充... 布赖恩·卡斯特罗的小说《园书》取材于清代女诗人贺双卿的故事,它以澳洲华裔女主人公贺双慧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述了三代华裔的非凡经历。以后现代写法著称的卡斯特罗在这部小说中依然表达了他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揭露和鞭挞了充斥澳大利亚近两个世纪之久的种族主义。这部小说中的几个华裔人物尽管性别不同,时代处境有异,但都无一幸免地成为澳洲种族主义的牺牲品。对他们的不幸遭遇加以探讨可以发现:种族主义者的自我仇恨、白人至上的权力关系、白澳政策的阴魂不散是种族主义的主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赖恩·卡斯特罗 《园书》 华裔 反种族主义 根源
下载PDF
迷失与孤独之舞:读布莱恩·卡斯特罗的《上海舞》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丽莉 陈宝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3-166,共4页
澳大利亚作家布莱恩·卡斯特罗以虚构自传的手法在《上海舞》中叙述了处于边缘地位的安东尼奥·卡斯特罗对于自我身份的困惑与追求。书中大量运用后现代主义的非线性手法以及形形色色的声音讲述破碎的、不连贯的故事,使得人物... 澳大利亚作家布莱恩·卡斯特罗以虚构自传的手法在《上海舞》中叙述了处于边缘地位的安东尼奥·卡斯特罗对于自我身份的困惑与追求。书中大量运用后现代主义的非线性手法以及形形色色的声音讲述破碎的、不连贯的故事,使得人物形象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流动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详细解读,试图探究主人公安东尼奥·卡斯特罗身上所体现的迷失、不确定性以及自我建构等身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恩·卡斯特罗 《上海舞》 身份特征
原文传递
阈限的跨界性和创造力:论布莱恩·卡斯特罗跨国写作中的嗅觉景观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鲁蓉 黄忠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9,共8页
在澳大利亚华裔作家中,布莱恩·卡斯特罗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跨国写作先行者。《候鸟》和《中国之后》是卡斯特罗早期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两部作品都聚焦不同时期澳大利亚中国移民的生活,揭示了主人公从民族身份向跨国身份过渡过程中的... 在澳大利亚华裔作家中,布莱恩·卡斯特罗是得到广泛认可的跨国写作先行者。《候鸟》和《中国之后》是卡斯特罗早期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两部作品都聚焦不同时期澳大利亚中国移民的生活,揭示了主人公从民族身份向跨国身份过渡过程中的挣扎。在20世纪末以来的跨国转向和跨学科转向趋势下,两部作品中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变化和主人公身份转换之间的关系值得重新思考。本文采用人类学中研究身份过渡状态的阈限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社会学中的一个感官空间概念"嗅觉景观"(嗅景)入手,通过展现这两部作品中嗅景对种族与阶级、虚构与现实、性欲和创造欲之间界限的渗透与侵蚀,探究嗅景的阈限性以及这种阈限性嗅景所暗示的跨文化身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华裔文学 布莱恩·卡斯特罗 阈限 嗅景 跨国身份
原文传递
权力的场域与颠覆:《候鸟》中气味书写的微观政治 被引量:2
6
作者 齐心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具身化是近年来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兴主题,受其影响,现代/后现代小说中写作的具身化特征也愈发明显。具身化关注感官,因此被认为是“后现代感官”的嗅觉在现代以及后现代小说中已经成为情节与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澳洲华裔作家布莱恩... 具身化是近年来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兴主题,受其影响,现代/后现代小说中写作的具身化特征也愈发明显。具身化关注感官,因此被认为是“后现代感官”的嗅觉在现代以及后现代小说中已经成为情节与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澳洲华裔作家布莱恩·卡斯特罗深受西方现代派影响,在作品《候鸟》中呈现了丰富的气味/嗅觉书写,其中既有作为时代与国别表征的烟味,也有隐性权力等级制度下的恶臭,更有情感编码后恶臭与芳香的转化。卡斯特罗巧妙地将气味与政治勾连在一起,以气味这个最有限且最隐秘的感官为载体,书写了隐匿在气味之下的各种动态变化的权力关系,并最终说明:气味不仅可以表征和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和充满歧视的社会结构,还可以挑战、破坏乃至颠覆基于气味归因而产生的压迫性霸权等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恩·卡斯特罗 《候鸟》 气味书写 微观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