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细菌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1
作者 马颖欣 李静 +5 位作者 赵梦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程实 张越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开颅治疗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脑脊液培养阳性的121例患者资料,汇总分析全部患者脑脊液感染的致...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开颅治疗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脑脊液培养阳性的121例患者资料,汇总分析全部患者脑脊液感染的致病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21例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8株,革兰阴性菌41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27.30%,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34.15%。在革兰阳性菌中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唑啉、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的敏感率最高为100%,苯唑西林对肠球菌及链球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在革兰阴性菌中,复方磺胺嘧啶对克雷伯菌属敏感率最高为77.78%,多粘菌素对不动杆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对肠杆菌属敏感率最高为100%,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其他菌属的敏感率最高为60.00%。结论开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较为常见。通过分析研究数据结合国内外其他研究进展,在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以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为首选经验性用药,对于耐药菌群,需要联合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必要时需要静脉用药联合鞘内、脑室内用药为基本策略,同时建议合理控制某种抗生素的使用时长,根据后续具体细菌培养与药敏特征优化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颅脑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细菌分布 抗生素
下载PDF
颅脑手术时异丙酚脑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敏 白令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1-212,共2页
目的研究脑瘤手术期间静脉麻醉剂异丙酚体内的抗氧化特性及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脑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异丙酚组,A组n=10)和对照组(异氟醚组,B组n=10)。以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血浆OFR及... 目的研究脑瘤手术期间静脉麻醉剂异丙酚体内的抗氧化特性及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脑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异丙酚组,A组n=10)和对照组(异氟醚组,B组n=10)。以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测定血浆OFR及用化学方法测定LPO含量。所有数据均行t检验。结果两组手术前OFR、LPO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开颅手术120分钟后两组OFR、LPO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开颅手术240分后观察组OFR、LPO较术前及2小时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而对照组则较2小时前有显著性升高(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瘤患者术前存在OFR代谢紊乱,开颅手术可加重脑的再灌注损伤。本研究结果发现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对体内过量的OFR有直接清除作用。开颅手术期间持续静脉点滴可减轻继发性脑损害而具有脑保护作用。异丙酚是颅脑手术麻醉、NICU镇静的理想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外科手术 异丙酚 麻醉 脑保护
下载PDF
脑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芃昊 王裕 马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共7页
脑肿瘤预后差且治疗困难,为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最大范围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尽管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独立性和肿瘤微环境的特殊性,脑肿瘤免疫治疗仍是亟待研究的重要... 脑肿瘤预后差且治疗困难,为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最大范围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尽管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独立性和肿瘤微环境的特殊性,脑肿瘤免疫治疗仍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近期出版并翻译的《脑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进行概述,全面展示近年该领域的重要成果,在吸取研究经验的同时总结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探索脑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疗法 转化医学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国产抗肿瘤药替尼泊甙临床研究报告
4
作者 徐兵河 周际昌 +9 位作者 朱允中 方绍明 丁育基 杨武威 鲍云华 周美珍 张永强 勇威本 张伟京 俞受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评价替尼泊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协作研究 ,观察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15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 (SCLC)、恶性淋巴瘤与脑瘤的疗效与毒性反应。结果 替尼泊甙单药组对SCLC及恶性淋巴瘤的有效率分别为 4 3 8%与 4 2 8% ,主要... 目的 评价替尼泊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协作研究 ,观察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15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 (SCLC)、恶性淋巴瘤与脑瘤的疗效与毒性反应。结果 替尼泊甙单药组对SCLC及恶性淋巴瘤的有效率分别为 4 3 8%与 4 2 8% ,主要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等。联合化疗组又分为研究组 (用国产替尼泊甙 )与对照组 (用威猛作对照 )、对SCLC与淋巴瘤的有效率分别为 77 4 %及 6 8 3% (P >0 0 5)。替尼泊甙联合化疗对脑瘤的有效率为 4 6 2 % ,其中对脑胶质瘤的有效率为 52 6 %。结论 国产替尼泊甙与进口威猛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相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泊甙 肺肿瘤 恶性淋巴瘤 抗癌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期间的瘤床体积变化及摆位误差的研究
5
作者 陈昊 王凡 《安徽医学》 201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期间瘤床体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记录放疗期间的摆位误差。方法在18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的计划CT中勾画出瘤床边界(GTV-tb)并记录瘤床体积,根据首次计划CT中可测量的瘤床最长径及水肿程度分组进行... 目的观察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期间瘤床体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记录放疗期间的摆位误差。方法在18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的计划CT中勾画出瘤床边界(GTV-tb)并记录瘤床体积,根据首次计划CT中可测量的瘤床最长径及水肿程度分组进行对比。每周行1次锥形束CT(CBCT)扫描,并记录摆位误差:左右方向(X1),上下方向(Y1),头脚方向(Z1)。结果共获得18组瘤床体积变化的数据,瘤床较大(可测量的最长径>4 cm)和/或水肿程度较重(需日常脱水治疗)的患者的瘤床体积变化幅度比瘤床较小(最长径≤4 cm)且水肿较轻的患者大。CBCT扫描获得的108组共324个数据中,≤3 mm 281次,3 mm<摆位误差≤4 mm 22次,4 mm<摆位误差≤5 mm 15次,>5 mm 6次。结论瘤床较大和/或水肿较重的患者的瘤床体积变化幅度较大,绝大部分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期间最大的摆位误差<5 mm,其中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位误差 脑胶质瘤 瘤床体积 术后放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