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灵枢·终始》中拓展探讨中医思维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遵明 黄海梅 +2 位作者 王玉妹 何科杰 赖新生 《四川中医》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根据《灵枢·终始》,扩展探讨《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研读《灵枢·终始》,参考《黄帝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探讨《黄帝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结果:该篇虽篇幅较短,但引出了《内经》的基本思想... 目的:根据《灵枢·终始》,扩展探讨《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研读《灵枢·终始》,参考《黄帝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探讨《黄帝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结果:该篇虽篇幅较短,但引出了《内经》的基本思想,记载了非常经典的中医临证思维,包括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用药思维等,结合《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更加深刻的体现这些思维对中医临床之重要性。结论:《黄帝内经》记载的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及用药思维,对现代中医临床,将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终始 人迎气口脉 脉诊 针刺 得气 四气五味
下载PDF
从“知为针者,信其左”再探针刺“押手”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诸忠良 甘霖 +1 位作者 赵逸彬 林咸明(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促使医者重视“押手”的操作技能训练,更全面掌握针刺手法基本功,提升针灸临床治疗的层次和水平。[方法]通过对古籍、近5年期刊文献和近现代书籍的学习,对“押手”在按穴触诊诊断、揣穴精准定位、辅助针刺得气等方面的意义以及临... [目的]促使医者重视“押手”的操作技能训练,更全面掌握针刺手法基本功,提升针灸临床治疗的层次和水平。[方法]通过对古籍、近5年期刊文献和近现代书籍的学习,对“押手”在按穴触诊诊断、揣穴精准定位、辅助针刺得气等方面的意义以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押手”在按穴触诊诊断、揣穴精准定位、辅助针刺得气等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特别强调“押手”在针刺治疗中的作用,而目前临床所指的针刺手法则多注重“刺手”的操作手法,往往忽视“押手”在针刺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技能训练。笔者发现“押手”在针刺治疗过程能够参与探穴触诊,协助疾病诊断,并且具有特殊的定位功能,更有利于发挥针灸的治疗效应,而且能够在针刺时发挥促进得气、控制气感的作用,并能参与补泻操作以提高针刺疗效。[结论]在针刺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押手”的作用,尤其是“押手”在按穴触诊、揣穴定位、调控针刺得气等方面的操作及应用,以便更有利地发挥针刺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手 针刺手法 腧穴定位 穴位诊断 穴位敏化 得气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得气脑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史宇 吴文 +4 位作者 张珊珊 刘自平 郭世贵 杨建明 赵红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5-450,共6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探讨针刺委中穴得气状态下的脑网络变化及针刺镇痛机制。方法:采用飞利浦3.0T 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分别采集16名健康志愿者在正常状态及针刺右委中穴得气状态下f MRI数据。利用静息态f MR...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探讨针刺委中穴得气状态下的脑网络变化及针刺镇痛机制。方法:采用飞利浦3.0T 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分别采集16名健康志愿者在正常状态及针刺右委中穴得气状态下f MRI数据。利用静息态f MRI数据处理助手软件计算受试者在正常及得气状态下脑功能连接图像,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后扣带回为种子点(ROI),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谱,比较得气与正常状态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状态下明显出现酸痛、酸感、压感、麻木等得气感觉;针刺得气状态下在默认模式网络(前额叶、后扣带回、角回),疼痛矩阵(第二躯体感觉区、岛叶、前扣带回、额叶、顶叶)产生了较强而广泛的功能连接降低,另外苍白球、豆状核、尾状核、左小脑后叶也出现功能连接降低,而后扣带回与右小脑扁桃体、左脑海马旁回区、丘脑、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增强[P<0.05,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结论:针刺委中穴产生明显得气感觉,在此状态下默认模式网络及"疼痛矩阵"产生广泛的功能连接减弱效应,推测该效应是通过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这一内在的脑功能网络发挥调节作用,这可能与针刺得气镇痛中枢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得气 默认模式网络 疼痛矩阵 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