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初英属槟榔屿极乐寺与中国文人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燕鹏 《海交史研究》 2020年第3期13-22,共10页
19世纪末,来自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妙莲禅师在英属槟榔屿创建了极乐寺。但是一座寺院创修的出发点和建成后的社会形象,却并不完全一致。极乐寺创始之初,着眼于一座佛教寺院,且为福州鼓山涌泉寺下院,初创募捐也以弘扬佛法为名。建成以后,在... 19世纪末,来自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妙莲禅师在英属槟榔屿创建了极乐寺。但是一座寺院创修的出发点和建成后的社会形象,却并不完全一致。极乐寺创始之初,着眼于一座佛教寺院,且为福州鼓山涌泉寺下院,初创募捐也以弘扬佛法为名。建成以后,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极乐寺则不仅仅是槟榔屿岛的风景名胜之一。在南洋英、荷殖民统治地区,在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族群混居的状态下,极乐寺以汉传佛教来填补华人的精神空间,也因其具有中华文化的因素,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槟榔屿 极乐寺 中国文人 文化象征
下载PDF
宗族、方言与地缘认同——19世纪英属槟榔屿闽南社群的形塑途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燕鹏 《海洋史研究》 2020年第2期290-309,共20页
1786年槟榔屿开埠,属于英属东印度公司管辖之下,1826年和马六甲、新加坡组成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隶属英属印度马德拉斯省。1867年,海峡殖民地才改为皇家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由英国殖民地部直接管理。伴随着槟榔屿开... 1786年槟榔屿开埠,属于英属东印度公司管辖之下,1826年和马六甲、新加坡组成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隶属英属印度马德拉斯省。1867年,海峡殖民地才改为皇家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由英国殖民地部直接管理。伴随着槟榔屿开埠,华人迅速涌入,在19世纪初就在乔治市东南沿海处形成聚居区,这些建筑成为今日槟城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里的华人就成为马来西亚华人史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所描述的大背景,就是19世纪的槟榔屿乔治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公司 英国殖民地 马来西亚华人 槟榔屿 东南沿海 世界文化遗产 英属印度 乔治市
下载PDF
衍变与分异--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槟榔屿华埠住屋类型和文化取向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龙 张燕来 李渊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采用建筑类型学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的槟榔屿乔治市海峡华埠住屋类型进行归类与文化取向分析,研究目的在于解读推动华埠住屋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背景,剖析华人住屋的功能性、文化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 采用建筑类型学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的槟榔屿乔治市海峡华埠住屋类型进行归类与文化取向分析,研究目的在于解读推动华埠住屋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背景,剖析华人住屋的功能性、文化性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住屋反映出华人社会的阶级差异对住屋的形塑作用;第二,东西方文化此消彼长的拉力作用对住屋的形成和演变起到全方位的影响,这也促成了住屋建造者对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取向。研究丰富了住屋建筑的类型学内涵,也探讨了文化生产与空间表征的哲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海峡殖民地 槟榔屿 殖民聚落 华埠住屋类型 文化取舍
下载PDF
由槟城“分离运动”到新加坡会议——战后初期英国对马来亚华人决策轨迹分析(1945-1949)
4
作者 孙志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74-80,共7页
二战结束后英国重返东南亚,马来亚华人这一联系中英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群体开始逐渐引起英国的注意。槟城"分离运动"促使英国改变忽视马来亚华人的政策,在反思此前政策的同时,开始关注华人因素并制订对马来亚华人的新政策。新... 二战结束后英国重返东南亚,马来亚华人这一联系中英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群体开始逐渐引起英国的注意。槟城"分离运动"促使英国改变忽视马来亚华人的政策,在反思此前政策的同时,开始关注华人因素并制订对马来亚华人的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马来亚华人更加受到英国当局的重视。在此期间,马来亚自治道路进程、华人为争取自身合法权利的诸多努力、新中国成立对英国东南亚政策的影响等多重因素,共同促成了英国对马来亚华人政策的渐进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华人 槟城“分离运动” 马华公会 英国政府
下载PDF
英属海峡殖民地华埠聚落斑块形成及街区动态延展轨迹——槟城华侨聚落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
5
作者 赵龙 李渊 《都市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75-100,共26页
本文从殖民地社会单一族群的微观视角切入到殖民地宏观社会结构的底层视角来研究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华埠的聚落斑块形成及街区扩展轨迹。基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探讨,研究以槟榔屿乔治市华侨聚落为例,从“社群—聚落—规制”三个维度勾勒... 本文从殖民地社会单一族群的微观视角切入到殖民地宏观社会结构的底层视角来研究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华埠的聚落斑块形成及街区扩展轨迹。基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探讨,研究以槟榔屿乔治市华侨聚落为例,从“社群—聚落—规制”三个维度勾勒出槟榔屿华侨聚落演变的具体驱动因素和街区动态延展轨迹。本文具体剖析了以下四个方面:(1)殖民地、流动性语境下的人口跨境迁移及殖民地底层社会集团的客观形成;(2)殖民地聚落斑块形成;(3)殖民制度下的城市规划与华侨聚落建设;(4)华侨聚落街区扩展轨迹。通过对历史文本、历史测绘图、历史图像资料的分析、解读、互证,归纳殖民地、流动性语境下华埠聚落斑块形成及街区动态延展的轨迹,地域空间分布、原因与过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海峡殖民地 聚落斑块 街区扩展轨迹 华侨聚落 槟榔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