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英国小说家庭女教师的婚姻宿命
1
作者 陈珍 陈海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步,许多低层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介入了家庭教师这个职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社会地位卑微的家庭女教师以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游离于主仆之间的微妙身份,经常卷入错综复杂的情感风波,演绎出许多充满波...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步,许多低层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介入了家庭教师这个职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社会地位卑微的家庭女教师以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游离于主仆之间的微妙身份,经常卷入错综复杂的情感风波,演绎出许多充满波折的婚姻故事,成为当时小说书写的一个主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家庭女教师的历史语境、身份处境、婚姻诉求与婚姻归宿四个层面探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中家庭女教师的婚姻命运和人生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英国小说 家庭女教师 历史语境 身份处境 婚姻宿命
下载PDF
18-19世纪中、英、法三国货币在工程中的购买力初探
2
作者 陈斯亮 王新文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0期59-61,共3页
文章通过将英镑、法郎、库平银折算为白银获得18—19世纪三国货币的理论兑换率,结合各国货币的工程物料购买力和工资支付水准,计算出兼顾物价及工资时英镑、法郎、库平银在工程活动中的综合购买力,并通过案例进行了工程经费对比.
关键词 货币购买力 18-19世纪 工程活动 库平银 英镑 法郎
下载PDF
十七至十八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度与废奴运动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69,共13页
17-18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表现出很强的跨地区特征。它是英国强迫无业游民劳动的高压政策和对强制劳工的鄙视、西非将奴隶视为财富的习俗、以及白人对黑人的种族主义歧视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无论是黑人的反抗运动还是白人的废... 17-18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表现出很强的跨地区特征。它是英国强迫无业游民劳动的高压政策和对强制劳工的鄙视、西非将奴隶视为财富的习俗、以及白人对黑人的种族主义歧视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无论是黑人的反抗运动还是白人的废奴运动,都无法废除奴隶制,只有通过跨种族的合作,进行世界范围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废奴目标。对于这样从诞生、发展到灭亡都表现出强烈跨国、跨地区和跨种族色彩的制度,也许通过地区史的视角才能对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英属大西洋世界 奴隶制 废奴运动
下载PDF
1783~1793年英国海军舰船和人员领域的策略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桑奕 《海洋史研究》 2021年第1期92-104,共13页
1783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第一帝国的正式解体①。此后,英国社会各界开始对第一帝国解体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并思考英国未来的命运。尽管未能保全在北美的优势,但战线的延伸和海疆的急遽膨胀,仍促使英国人将目光投向更为遥... 1783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第一帝国的正式解体①。此后,英国社会各界开始对第一帝国解体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并思考英国未来的命运。尽管未能保全在北美的优势,但战线的延伸和海疆的急遽膨胀,仍促使英国人将目光投向更为遥远的大洋深处,英军舰船的任务也不再是拱卫本土、海峡和北海海域,对于海疆的认知和管控模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 18th century british Navy Maritime Techniques Seamen Recruitment and Management Reform and Upgrad
下载PDF
“中国来源”伪译《僧侣》与18世纪英国国教拯救观
5
作者 张执遥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6-248,共23页
出版于1769年的《僧侣》是一部以李明《中国近事报道》英译本为中国知识来源的伪译。小说以灵魂转世为叙事框架,重申行善获救的英国国教拯救观。小说一面借重剑桥柏拉图主义的“灵魂先在论”,认为人类的苦难植根于灵魂在先在境界所犯罪... 出版于1769年的《僧侣》是一部以李明《中国近事报道》英译本为中国知识来源的伪译。小说以灵魂转世为叙事框架,重申行善获救的英国国教拯救观。小说一面借重剑桥柏拉图主义的“灵魂先在论”,认为人类的苦难植根于灵魂在先在境界所犯罪恶,解释了“恶的起源”问题;另一面吸纳《中国近事报道》所载佛教“灵魂转世论”,指明灵魂获救的途径在于行善。小说表明,英国国教在与中国佛教的对话中进一步明确了区分于其他新教传统的独特教义,其伪译形式亦展现了18世纪中英文学、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侣》 伪译 18世纪英国 中英文学关系 汉学 东方小说
原文传递
曼彻斯特时期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初步确立的理论贡献——基于《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洪波 程宇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3年第8期44-53,共10页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是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唯物史观初步确立过程中的重要文献。通过这一文本,可以看出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初步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工业革命视角认定“物质利益”是现代世界...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是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唯物史观初步确立过程中的重要文献。通过这一文本,可以看出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初步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工业革命视角认定“物质利益”是现代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从“物”的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颠倒关系;从社会发展视角阐发人的自由实现。可见,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已经对唯物史观有了初步的表达,由此出发,青年恩格斯与青年马克思的紧密合作具备了坚实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唯物史观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 初步确立
原文传递
如何“张大其词以自炫其奇巧”?——论新发现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礼品清单中译本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宏志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4期58-79,共22页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毫无疑问是中英交往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影响极其深远。使团以祝寿为名,带来丰厚礼品,但乾隆在阅读其礼品清单后,却大加批评,认为英国人"夷性见小""张大其词以自炫其奇巧"。本文借助...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毫无疑问是中英交往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影响极其深远。使团以祝寿为名,带来丰厚礼品,但乾隆在阅读其礼品清单后,却大加批评,认为英国人"夷性见小""张大其词以自炫其奇巧"。本文借助新发现的使团自己准备的清单中译本,探究导致乾隆不满的原因,并对比收藏于清宫档案的抄本,分析经由中方删减的部分,说明清廷对使团礼品以至整个遣使活动的关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戛尔尼使团 18-19世纪中英关系 翻译史研究
原文传递
作者的“复活”——读克拉克的《寒士霜毫:格拉布街的奥利弗·高士密》 被引量:1
8
作者 龚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174,共12页
诺玛·克拉克的《寒士霜毫》着眼于奥利弗·高士密在格拉布街的交际圈,详考他与寒士同胞间的人情往来与文学影响,提出"爱尔兰身份"是深刻理解高士密其人其作的钥匙。该作对"18世纪爱尔兰作家高士密"的想象... 诺玛·克拉克的《寒士霜毫》着眼于奥利弗·高士密在格拉布街的交际圈,详考他与寒士同胞间的人情往来与文学影响,提出"爱尔兰身份"是深刻理解高士密其人其作的钥匙。该作对"18世纪爱尔兰作家高士密"的想象性重构,以高度的批评自觉艺术性地处理了作家与时代、个体与社群、作者主体与作品文本、审美者(传记家)与审美对象(传主)、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当代传记批评对作者主体性的重新肯定,为继续探讨传记写作如何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丰富文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克 高士密 18世纪英爱关系 传记文学 传记批评 作者主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