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oiserie’s Many Chinas in British Modernism:A Book Review on British Modernism and Chinoiserie Edited by Anne Witchard
1
作者 Lidan Lin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2期344-350,共7页
In 2016 European Romantic Review published a special issue on China in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culture.The four articles in this issue examine China’s impact on such British cultural domains as gardening,periodicals,... In 2016 European Romantic Review published a special issue on China in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culture.The four articles in this issue examine China’s impact on such British cultural domains as gardening,periodicals,folktale,and tourism.In his introduction to this issue,Kitson argues that literary studies in the 21st century should renew their attention to China:"With the increasing presence...of China on the global stage,imminently about to assume the status of the world’s lar gest economy,it might now be argued that in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our critical focus might be attuned to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british modernISM Chinoiserie
下载PDF
近代英美来华人士中国研究著作出版概况(1894 - 1901)
2
作者 宋博 《国际汉学》 2024年第4期61-77,156,157,共19页
中日甲午战争至庚子事变期间,英美两国对华政策从摇摆到逐步成形。英美来华人士作为连接中英文世界的群体之一,他们对中国的观察成为英文世界构建中国形象、探讨中国问题的重要信息来源。这一时期英美来华人士以西人视角,带着不同的目... 中日甲午战争至庚子事变期间,英美两国对华政策从摇摆到逐步成形。英美来华人士作为连接中英文世界的群体之一,他们对中国的观察成为英文世界构建中国形象、探讨中国问题的重要信息来源。这一时期英美来华人士以西人视角,带着不同的目的记录着变化中的中国,向英文世界传递着他们对相关中国问题的观察与理解。因此梳理这一群体讨论中国问题的著作,可在政府文件之外,丰富英文世界中的中国形象。根据当时英美两国主流出版业刊物和在中国出版的英文著作目录的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英文世界共出版相关著作约116种。这些著作讨论内容涵盖英美来华人士对中国人性格、宗教、社会风土人情、资源、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观察与评价。这些著作在英文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特定利益群体建构符合自身利益的相关舆论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梳理此类书籍所展现的内容,可以管窥当时英美来华人士所关注的中国问题及英文世界中多元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来华人士 英文著作 中国问题
下载PDF
近现代西方知识精英涉藏活动探析——以黎吉生为例
3
作者 于雪哲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自18世纪末英国侵略中国西藏以来,一直企图将西藏置于自己的控制下。英国驻拉萨代表团便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代表团成员在西方学界统称为“西藏官员”,其中黎吉生是第一位英国驻拉萨代表团团长,也是最后一位撤出拉萨的“西藏官员”。... 自18世纪末英国侵略中国西藏以来,一直企图将西藏置于自己的控制下。英国驻拉萨代表团便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代表团成员在西方学界统称为“西藏官员”,其中黎吉生是第一位英国驻拉萨代表团团长,也是最后一位撤出拉萨的“西藏官员”。他初次入藏就承担重大使命,阻挠九世班禅返藏,离间国民政府与噶厦政府的关系;再次入藏他便鼓动噶厦政府以独立国家身份参加“泛亚洲会议”,教唆噶厦政府挑起“驱汉事件”。他离开西藏后继续大放厥词,污蔑中国解放西藏的缘由,毁谤1950年前后西藏的变化。通过对他的分析有助于认清一些西方反华知识精英鼓吹“西藏独立”谬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边疆安全问题 黎吉生 涉藏活动 中英关系
下载PDF
西方各主要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类型及其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露茜 《终身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西方各主要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以民族主义与专制霸权扩张为特征的德法模式、以政教合一与慈善济贫为特征的英国模式和以工业化与社会控制为特征的美国模式,进而形成西方教育现代化诸多制度表征——民主化、技术化、法... 在西方各主要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以民族主义与专制霸权扩张为特征的德法模式、以政教合一与慈善济贫为特征的英国模式和以工业化与社会控制为特征的美国模式,进而形成西方教育现代化诸多制度表征——民主化、技术化、法制化、标准化、平等性等等。而究其实质,在浅表性特征背后所彰显的内在逻辑体现为:第一,在西方教育现代化生成的实现路径上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原则,而是具有显著的“民族—国家”框架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特征;第二,在西方各主要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进程中,国民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发生的实践场域,与社会控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避免地扮演着“分类机制”与社会阶级再生产的社会角色;第三,在西方教育现代化诸多类型模式背后,彰显出不同民族国家运作教育文化机制以塑造“共识”、达成一致化认同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德法模式 英国模式 美国模式
下载PDF
比较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冬英 王少泉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12,共10页
与欧美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起步较晚,但演进快速,具有明显迭代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能够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所拥有的共同特征与独有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的本质要求,关注现代... 与欧美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起步较晚,但演进快速,具有明显迭代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能够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所拥有的共同特征与独有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的本质要求,关注现代化步骤,遵循一些原则,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人民至上和共利型的现代化。照搬欧美式现代化模式的亚非拉大量国家除了极少数之外,绝大多数没有获得成功。欧美式现代化并不具有普适性,中国式现代化则具有光明前景,它契合中国实际,并且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欧美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中国样本 光明前景
下载PDF
“他者化”的陷阱:英美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崛起(1990—2019)
6
作者 董军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1期143-157,共1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崛起的他者化书写,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完成:(一)浪漫化他者。浪漫化他者,生成于对他者的异域化想象,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报道中,这种浪漫化书写主要表现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崛起的他者化书写,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完成:(一)浪漫化他者。浪漫化他者,生成于对他者的异域化想象,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报道中,这种浪漫化书写主要表现为,将中国崛起描绘为一个超越性的新生力量或帮助自身摆脱困境的希望所在。(二)刻板化他者。相比对他者的“浪漫化”改造,“刻板化他者”充斥着明显的“他者嫌恶”情结。在这个过程中,刻板印象发挥了重要的形塑作用。在报道中,重新激活西方历史上有关东方和中国的固有成见,是其最为惯用的伎俩。(三)异己化他者。出于稳固自我身份的需求,他者被故意建构为一个具有威胁与挑战意象的“异己”存在。面对上述书写,我们既要看到这些叙事背后折射出来的西方想象,更要看到其背后的合作机制与利益选择,我们的自我认知以及与西方现代性的对话才不会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他者化 英美主流媒体
下载PDF
民国烟画中的中外烟企广告竞争——基于佛山市博物馆馆藏烟画的思考
7
作者 许晓静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9-106,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烟画作为香烟的衍生产品,因制作精美、题材丰富、营销策略巧妙而深受民众喜爱。在竞争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中外烟草企业在烟画这一小广告媒介上大展身手,施展宣传策略。中国烟企在烟画上发挥“主场”优势,强化身份意识,号召... 20世纪上半叶,烟画作为香烟的衍生产品,因制作精美、题材丰富、营销策略巧妙而深受民众喜爱。在竞争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中外烟草企业在烟画这一小广告媒介上大展身手,施展宣传策略。中国烟企在烟画上发挥“主场”优势,强化身份意识,号召“挽回利权”,激发爱国热情,稳固消费市场;而外国烟企一方面用异域文化迎合烟民猎奇心态,另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研,在烟画发行上采取语言转变、捕捉热点、民俗渗透等策略,烟画广告宣传呈现逐步“本土化”的过程。佛山市博物馆馆藏的8000余枚民国烟画,体现着民国时期中外烟企各具特色的商业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烟画 广告竞争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英美烟公司
下载PDF
中国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化取向
8
作者 罗仁杰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11期39-46,共8页
自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颁行而起的“高师改大”运动是我国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事件,一般认为其具有典型的国际化特征,其核心议题即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开放还是独立”之争至今仍为学界的热点议题。基于对“壬... 自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颁行而起的“高师改大”运动是我国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事件,一般认为其具有典型的国际化特征,其核心议题即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开放还是独立”之争至今仍为学界的热点议题。基于对“壬戌学制”颁行前后学界关于教师教育体系“开放派”与“独立派”核心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高师为何非升大不可”、“高师升为综合性大学”以及“高师升为师范大学”此三类观点中的国际化特征,由此提出需科学审慎对待国际经验、开放体系需满足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科需练好内功等可供我国新一轮教师教育改革参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师教育现代化 “壬戌学制”百年 高师改大 国际化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劳伦斯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洪涛 姜天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0,共6页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自80年代起走向繁荣。在80年代,劳伦斯笔下的性描写是学者关注的中心,也鼓舞和启发了中国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探索。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劳伦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创作中的工业文明与大自...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自80年代起走向繁荣。在80年代,劳伦斯笔下的性描写是学者关注的中心,也鼓舞和启发了中国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探索。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劳伦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创作中的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的冲突主题、两性关系主题、死亡与再生主题,非理性心理描写、原始主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究,也对其作品中的象征隐喻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精神分析、生态批评、比较文学,以及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叙事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方法,都应用于劳伦斯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的劳伦斯作品翻译良莠不齐,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缺乏学术规范现象也十分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现代主义 英国现代文学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
下载PDF
英属北美殖民地法律的早期现代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80,共20页
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属何种性质的讨论,涉及到对当时法律制度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价的问题,美国学术界在这些方面至今还存在很多争议。从美国学者的学术交锋来看,尽管英属北美殖民地是否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仍有待商榷,但当时市... 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属何种性质的讨论,涉及到对当时法律制度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价的问题,美国学术界在这些方面至今还存在很多争议。从美国学者的学术交锋来看,尽管英属北美殖民地是否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仍有待商榷,但当时市场经济的扩张确实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从而使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出现了早期现代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陪审团在民事审判中的初步式微、从事实性答辩向法律性答辩的转变、普通法令状制度的逐步健全、专业律师队伍的出现和仲裁的正规化或边缘化。因此,英属北美殖民地法律在美国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殖民地时期绝不是美国法律的“黑暗时代”,当然也不可和19世纪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英属北美殖民地 现代化 美国法律史
下载PDF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燕姣 曾洁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3-145,150,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各大高校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许多英语专业走上了"应用英语专业"的道路,本应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英美文学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存在被边缘...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各大高校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许多英语专业走上了"应用英语专业"的道路,本应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英美文学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文章从文学课的功能入手,分析了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后,结合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教学改革 反思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下载PDF
中国近代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的原因及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立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中国近代大量移植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并最终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国家。这个原因长期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并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大量移植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并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原因的研究。中国近... 中国近代大量移植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并最终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国家。这个原因长期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并进一步推进中国近代大量移植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并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原因的研究。中国近代虽被英、美等西方列强入侵,也被迫签订过不平等条约,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并没有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国家,逃脱了被强制移植英国法并成为英美法系国家的命运。近代中国的香港、威海卫租借地和英、美租界等一些被英、美入侵的区域也被移植过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但这只存在于部分区域,没有改变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性质。与中国近代大量移植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并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相关,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这其中有:中国近代移植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是一种非强制性移植;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比大陆法系法律复杂成为其被强制性移植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移植后的生命力都很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法制近代化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英国殖民地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龙海 张英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63,共9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英美社会后现代性的产物,"精英文学边缘化"与"大众文学市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学发展潮流中,"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英美社会后现代性的产物,"精英文学边缘化"与"大众文学市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学发展潮流中,"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打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和英美文学大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以及作品可以看出,非主流意识叙事、小说体裁的通俗性、文学跨界现象、不确定性的故事叙事策略等特征颠覆了既有的文学传统,助推了当代英美文学的通俗化发展。从英美当代通俗文学这些后现代主义特征观之,其通俗性特征仅是文学作品的外部表征而已,深刻的思想内涵仍是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只不过其作品改换了文学反思的方式,把文本世界的完美性与现实生活中的非完美性连接起来,从而赋予了当代人理想的完美性以确定的应然性意义。因此,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虽然在形式上看似"通俗",但思想内涵上却并不"庸俗",其通俗性实质上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类终极价值追求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后现代主义思潮 通俗性 形式与内容
下载PDF
日伪时期的南京英美侨民及其活动 被引量:5
14
作者 经盛鸿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93,共7页
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对继续留驻在南京的英美侨民,采取表面的礼遇、利用与事实上的限制、打击的两面态度与两手政策;而英美侨民则在艰难的条件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侵华日军当局在南京大屠杀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基于其外交政策的需要,对继续留驻在南京的英美侨民,采取表面的礼遇、利用与事实上的限制、打击的两面态度与两手政策;而英美侨民则在艰难的条件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南京抗战史与中国抗战史的一项重要内容,呈现出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特点。这段过去被长期忽视的抗战史内容,应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华日军 英美侨民 两手政策
下载PDF
论美国柔性教育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8
15
作者 梁文明 訚金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6-20,共5页
柔性教育是美国为适应全球信息化的社会对人才的柔性需求所倡导的一种大学教育理念.本文以分析美国大学柔性教育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及原因为起点,试图探讨美国大学柔性教育给我国大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多层面启示,包... 柔性教育是美国为适应全球信息化的社会对人才的柔性需求所倡导的一种大学教育理念.本文以分析美国大学柔性教育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及原因为起点,试图探讨美国大学柔性教育给我国大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多层面启示,包括:响应时代要求,与工商业界建立起"产--学--研--人才培养"的互动互利的双赢关系,以实现大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性功能,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适应知识社会的实践能力的路径,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倡导学生评价新方法,关心学生就业的具体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柔性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国 人才 大学教育 实践能力 效率
下载PDF
消除文化霸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上海美英电影公司的监管与清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佩玉 庞思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电影市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上海市军管会通过电影审查和经营监管等直接、间接方式,逐渐缩减美英电影放映市场份额,限制美英电影公司的业务,进而减少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消除文化霸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电影市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上海市军管会通过电影审查和经营监管等直接、间接方式,逐渐缩减美英电影放映市场份额,限制美英电影公司的业务,进而减少西方意识形态传播和渗透,消除文化霸权。朝鲜战争爆发后,为彻底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上海市军管会军管美英电影公司,这些电影公司陆续以自主歇业的方式退出上海电影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美英电影公司 文化霸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下载PDF
美国在华农学家与中国农业科技近代化(1898—1948)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慧 王思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17,共7页
近代美国农学家来华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变革和美国社会的资本主义扩张等历史因素相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来华的美国农学家参与了农科学院学科建设、农业科学研究、农村社会调查、乡村建设服务、农业科技合作等活动。客观上协助创建... 近代美国农学家来华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变革和美国社会的资本主义扩张等历史因素相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来华的美国农学家参与了农科学院学科建设、农业科学研究、农村社会调查、乡村建设服务、农业科技合作等活动。客观上协助创建了中国近代农林科技体系,培养了近代农林科技人才,完善了中国近代农业理论研究,推动了农业科技和生产发展,形成了科、教、推农业发展体系,奠定了中美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农学家 农业科技教育 中美农业交流 农业近代化
下载PDF
关于中国英语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中站 李沙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近年来,研究中国英语的文章显著地增多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有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如中国英语的定位;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如什么是标准英语;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文章逐一讨论了上述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近年来,研究中国英语的文章显著地增多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有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如中国英语的定位;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如什么是标准英语;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文章逐一讨论了上述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中国英语的研究深入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英语 英美英语 语篇
下载PDF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和焰 《北方论丛》 2021年第2期39-49,共11页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成果。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离不开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需要吸取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经验。本文考察了国家审计立法型模式、司法型模式和独...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成果。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离不开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需要吸取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经验。本文考察了国家审计立法型模式、司法型模式和独立型模式的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三国国家审计发展过程及其政治意义、国家审计的制度环境与运作机制,从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经验总结其对中国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作为中国政府财政责任控制工具的国家审计,应当适应中国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制度环境协调,形成审计协同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审计 德国审计 法国审计 中国国家审计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再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成因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建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4-19,共6页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它是美苏冷战、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的国际大背景下的产物 ,是中共对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和敌视中国革命的对华政策所作出的必然回应 ,也是中共全面总结近代中外关系所得出的...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它是美苏冷战、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的国际大背景下的产物 ,是中共对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和敌视中国革命的对华政策所作出的必然回应 ,也是中共全面总结近代中外关系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但这决不意味着仅仅是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中共对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考虑。但“一边倒”外交政策毕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中国从 5 0年代起就逐渐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积极提倡各国人民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实行和平共处 ,最终摆脱了美苏两极的制约和影响 ,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活跃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边倒"外交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 两大阵营 近代中外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