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Three-Layer Intelligent pH-Sensing Indicator Based on Bromocresol Green(BCG)for Monitoring Fish Freshness
1
作者 WEN Haiying OU Changrong +3 位作者 TANG Haiqing SANG Shangyuan DU Yingqi CHEN Jingy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65-575,共11页
As a novel food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intelligent freshness indicator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However,its poor safety and stability are the main problems hindering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s a novel food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intelligent freshness indicator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However,its poor safety and stability are the main problems hindering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Hence a new pH-sensing indicator based on bromocresol green(BCG)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for nondestructive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the freshness of marine fishes.The indicator was designed with a three-layer structure,using th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membrane with high hydrophobicity and air permeability as the inner layer to isolate the moisture in the package,BCG-coated filter paper as the colorchanging layer to indicate the freshness of fish,and a transparent unidirectional permeable(TUP)membrane with moisture resistance as the out layer to isolate the moisture in the environment.This contributed to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humidity and prevent dye migr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afety of the indicator.Therefore,a highly sensitive and distinguished color variation response to trimethylamine(TMA)standard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on the indicator.Additionally,the indicator showed a high color stability at different storage temperatures up to 14 days with total color differences(ΔE)less than 5.0.The indicator presented visible color variations from yellow to green then eventually to blue when applied to monitor the freshness of sea bass and salmon stored at 4℃,implying that fish was spoiled.Meanwhile,indicatorsΔE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and total viable count(TVC)in sea bass and salmon samples.Thus,the pH-sensing indicator can be applied as a cost-effective and promising intelligent indicator for monitoring fish fresh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freshness spoilage pH-sensing indicator color change bromocresol green(BCG) intelligent packaging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Bromocresol Green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被引量:2
2
作者 Zhu, K Li, KA Tong, SY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1期1029-1032,共4页
The protein assay with bromocresol green (BCG) method is commonly ed because of itsconvenience, but it is not well understood on a molecular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n thereaction between BCG and bovine serum ... The protein assay with bromocresol green (BCG) method is commonly ed because of itsconvenience, but it is not well understood on a molecular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n thereaction between BCG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is reported The binding numbers and thebinding conStants are given at different pH by using three methods with relevant comparison. It wasProv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sorts of binding siteS of BSA to react with BCG and BCG transformedinto its boo form in the presence of B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ON MECHANISM the BOVINE Green bromocresol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Reduced Glutathione a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Poly(bromocresol green)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3
作者 HOU Ju-ying AI Shi-yu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934-938,共5页
A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poly(bromocresol green) mod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WNTs-PBG/GC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reduced glutathione(GSH). GSH showed an irreversible oxida... A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poly(bromocresol green) mod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WNTs-PBG/GC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reduced glutathione(GSH). GSH showed an irreversible oxidation process on MWNTs-PBG/GCE with an oxidation peak at 0.77 V(vs. SCE) in a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H=4.0).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GSH on MWNTs-PBG/GCE were calculat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and with the help of amperometric method, a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oxidation peak current and GSH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from 2×10-7 mol/L to 5×10-6 mol/L 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as 1×10-8 mol/L(signal-to-noise ratio of 3). The current reached the steady-state current within about 5 s. The modified electrode surface had very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bromocresol green) GLUTATHIONE ELECTROD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下载PDF
ION TRANSFER OF BROMOCRESOL PURPLE ACROSS THE LIQUID/LIQUID INTERFACES
4
作者 汪尔康 孙志胜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89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In this paper, the ion transfer process of bromocresol purple(BCP) across the liquid/liquid interface has been described. The effects of the supporting eletrolyte in two phases and solvent on the transfer behavior of ... In this paper, the ion transfer process of bromocresol purple(BCP) across the liquid/liquid interface has been described. The effects of the supporting eletrolyte in two phases and solvent on the transfer behavior of bromocresol purpl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on transfer and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lytes in the organic phase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dissociation of TBA^+ anti TPB^- in the organic phase. The proposed transfer mechanism for BCP has been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by UV-spectroscopy of the products of the electrolysis in aqueous phase. The standard potential differences △_0~wφ~0 and standard Gibbs energies △_0~WG^0 of BCP transfer from water to some organic solvents are calculated.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BCP obtained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literature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mocresol PURPLE ion TRANSFER liquid/liquid interface CYCLIC voltammetry.
原文传递
溴甲酚绿法与免疫比浊法联合应用避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假阴性结果
5
作者 陈素芸 冯艳 李朝贵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 预防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因发生钩状效应导致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对发生钩状效应的标本使用溴甲酚绿法联合检测,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3年1月—2023年5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检验科的20份新鲜高白蛋白尿液标本,根据免... 目的 预防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因发生钩状效应导致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对发生钩状效应的标本使用溴甲酚绿法联合检测,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3年1月—2023年5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检验科的20份新鲜高白蛋白尿液标本,根据免疫比浊法按原倍或稀释模式确定理论浓度;考虑到溴甲酚绿法的检测低限和检测线性范围上限,将溴甲酚绿法样本增量5倍定位浓度梯度。将免疫比浊法标准样本量测定白蛋白的结果与理论浓度绘制曲线,评估钩状效应。同时采用溴甲酚绿法取样本增量5倍检测,每份样本检测3次,计算均值、变异系数(CV)以及与已知理论浓度的偏移(Bias)。评估发生钩状效应的标本使用溴甲酚绿法检测的可行性。结果 当尿mALB浓度大于1 082 mg/L时,免疫比浊法出现钩状效应,直接测定结果与临床不相符。而溴甲酚绿法在尿mALB浓度达到412 mg/L时,样本增量5倍测定结果可满足临床要求。结论 在尿mALB浓度达到412 mg/L时,可用溴甲酚绿法样本增量5倍测定替代免疫比浊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避免尿mALB检测结果因发生钩状效应导致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钩状效应 免疫比浊法 溴甲酚绿法
下载PDF
利用血清指数比较溴甲酚绿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清蛋白的抗干扰能力
6
作者 李慧 蔡栋昊 +1 位作者 刘启波 谭俊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3期1604-1608,共5页
目的利用血清指数(SI)作为量化指标,探讨内源性干扰物血红蛋白(Hb)、结合胆红素(Bil-C)、游离胆红素(Bil-F)和乳糜微粒(CM)对溴甲酚绿(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清蛋白(ALB)的影响。方法统计临床生化标本SI波动范围。配制含不同水平... 目的利用血清指数(SI)作为量化指标,探讨内源性干扰物血红蛋白(Hb)、结合胆红素(Bil-C)、游离胆红素(Bil-F)和乳糜微粒(CM)对溴甲酚绿(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清蛋白(ALB)的影响。方法统计临床生化标本SI波动范围。配制含不同水平干扰物的干扰标本和对照标本。分别采用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计算干扰标本与对照标本血清ALB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以1/2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3%)作为临床可接受标准。结果SI波动范围:溶血指数、黄疸指数、脂浊指数的P2.5和P97.5分别为0和24、0和2、1和27。不同水平Hb、Bil-C、CM对两种方法检测血清ALB均无干扰,所有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Bil-F对BCG法检测血清ALB正常值、低值标本均产生正干扰。低值标本的检测中,当黄疸指数≥6(Bil-F≥72.04μmol/L)时,偏倚超出允许范围,正常值标本的检测中,则黄疸指数≥17(Bil-F≥324.18μmol/L)时,偏倚超出允许偏倚范围,而且随着Bil-F水平升高,干扰逐步增加。Bil-F对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正常值、低值标本产生正干扰,两个水平标本,均在黄疸指数≥19(Bil-F≥360.2μmol/L)时,检测偏倚超出允许范围。临床常见水平的Bil-F对结果的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SI可以对干扰程度进行量化,便于临床实验室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干扰物的影响或据此建立标本退检界值。BCG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LB具有相似的抗干扰能力,临床常见的溶血、黄疸、脂浊不会影响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指数 干扰 血清清蛋白 溴甲酚绿法 免疫比浊法
下载PDF
聚溴甲酚紫修饰丝网印刷电极对重金属铅的检测
7
作者 高洪福 王书红 +3 位作者 张云杰 赵志宇 胡建新 崔继文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54-158,共5页
建立了基于聚溴甲酚紫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循环伏安法检测水体中Pb2+的方法,讨论了影响Pb^(2+)检测的因素,确立了最佳检测条件:富集时间为120 s、富集电压为-1.2 V,扫速为0.1 V·s-1。Pb^(2+)在BCP/SPE电极上在1.0×10^(-7)至1.1... 建立了基于聚溴甲酚紫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循环伏安法检测水体中Pb2+的方法,讨论了影响Pb^(2+)检测的因素,确立了最佳检测条件:富集时间为120 s、富集电压为-1.2 V,扫速为0.1 V·s-1。Pb^(2+)在BCP/SPE电极上在1.0×10^(-7)至1.1×10^(-4)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μA)=0.786c(μg·L^(-1))+5.794,R^(2)=0.9984,检出限为1×10^(-8)g·L^(-1)。用加标法对四种水样中的Pb^(2+)进行了检测,四种样品回收率在91%-11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酚紫 丝网印刷电极 循环伏安法 加标法
下载PDF
用甲基橙与溴甲酚绿-甲基红作指示剂标定盐酸溶液的差异分析
8
作者 黄婷 马朋朋 +1 位作者 姜明 刘铖 《山西化工》 2023年第4期57-58,共2页
实验发现在使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时,用甲基橙与溴甲酚绿-甲基红作为指示剂标定的盐酸溶液浓度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用以上2种指示剂,标定0.3、0.5、0.8、1.0 mol/L盐酸溶液浓度结果的比对分析,探索其结果差异及对甲基丙烯酸丁酯纯... 实验发现在使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时,用甲基橙与溴甲酚绿-甲基红作为指示剂标定的盐酸溶液浓度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用以上2种指示剂,标定0.3、0.5、0.8、1.0 mol/L盐酸溶液浓度结果的比对分析,探索其结果差异及对甲基丙烯酸丁酯纯度分析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碳酸钠 甲基橙指示剂 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 盐酸溶液 甲基丙烯酸丁酯 浓度 纯度
下载PDF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甲醛 被引量:29
9
作者 徐茂田 瞿鹏 +1 位作者 马淮凌 丁秀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2,共2页
基于磷酸介质中甲醛催化溴酸钾氧化溴甲酚紫的褪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痕量甲醛的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 1.0× 10 - 5g·L- 1,线性范围为 0 .0 2 0~ 0 .4 8μg·ml- 1,方法简便 ,用于空气中测定痕量甲醛 ,结果满意。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甲醛 溴甲酚紫 测定 痕量分析 褪色反应 空气
下载PDF
溴甲酚绿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被引量:51
10
作者 魏永巨 李克安 童沈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溴甲酚绿(PC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认为BCG与BSA主要由于静电引力而结合,疏水作用力对结合反应也有影响。讨论了反应过程中的平衡关系,推导了求算表现结合常数,最大结合数及摩尔吸光...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溴甲酚绿(PC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认为BCG与BSA主要由于静电引力而结合,疏水作用力对结合反应也有影响。讨论了反应过程中的平衡关系,推导了求算表现结合常数,最大结合数及摩尔吸光系数的线性回归公式,考察了影响染色反应灵敏度的因素,发现溶液酸度、离子强度对染色反应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酚绿 血清白蛋白 结合常数 光度法
下载PDF
S、Al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固相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性能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少友 冯庆革 +1 位作者 唐文华 蒋天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3-681,共9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合成了硫掺杂二氧化钛(S-TiO2)、铝掺杂二氧化钛(Al-TiO2)及硫和铝共掺杂二氧化钛(S-Al-TiO2)纳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RD、SEM、UV-Vis、XPS、Raman、N2吸附-脱附等物相织构表征,同时研究了材料对溴甲酚绿(BCG)的可... 采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合成了硫掺杂二氧化钛(S-TiO2)、铝掺杂二氧化钛(Al-TiO2)及硫和铝共掺杂二氧化钛(S-Al-TiO2)纳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RD、SEM、UV-Vis、XPS、Raman、N2吸附-脱附等物相织构表征,同时研究了材料对溴甲酚绿(BCG)的可见光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在S-Al-TiO2纳米材料中,硫以阳离子S6+进入二氧化钛晶格,铝以同晶取代方式占据TiO2晶格中Ti的位置,其晶型为锐钛矿型。S、Al共掺杂能有效地抑制TiO2晶粒的生长,其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涵盖了可见光区并延伸到近红外区域。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决定于掺杂元素及其掺杂量。在25℃、pH=6.5下,S-Al-TiO2纳米材料对溴甲酚绿的可见光降解具有很高的活性,并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当S与Al投料物质的量的比为1∶9时,S-Al-TiO2(1S-9Al)纳米材料对BCG的可见光降解速率常数为0.03286 min-1,分别是纯TiO2、S-TiO2及Al-TiO2的5.46、2.62和4.63倍。50 min内,S-Al-TiO2(1S-9Al)纳米材料对BCG的可见光降解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共掺杂 二氧化钛 固相反应 可见光降解 溴甲酚绿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峰 王新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以溴甲酚绿作指示剂 ,氯仿为油相 ,水、被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标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Na3PO4 -Na2 HPO4 缓冲剂组成水相 ,当体系总体积和两相体积比固定时 ,过量的阳离子与溴甲酚绿形成蓝绿色复合物溶于氯仿相 ,在 6 30nm处产生最大... 以溴甲酚绿作指示剂 ,氯仿为油相 ,水、被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标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Na3PO4 -Na2 HPO4 缓冲剂组成水相 ,当体系总体积和两相体积比固定时 ,过量的阳离子与溴甲酚绿形成蓝绿色复合物溶于氯仿相 ,在 6 30nm处产生最大吸收。当阳离子浓度固定不变时 ,氯仿层吸光度随阴离子浓度增加线性下降。据此可作出工作曲线 ,用于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微量分析。应用于 1× 10 -6mol/L~2× 10 -5mol/L (约 0 5mg/L~ 10mg/L)重烷基苯磺酸盐和羧酸盐 (肥皂 )浓度的测定 ,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 0 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微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 溴甲酚绿 吸光度 活性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铒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慧芝 周长利 +1 位作者 罗川南 许崇娟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研究了在氨水 氯化铵缓冲溶液中痕量铒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溴甲酚紫褪色的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 ,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铒的方法 ,该方法的灵敏度为 1 46× 10 -10 g/ml,测定线性范围为 0~ 0 4μg/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 光度法 溴甲酚紫 测定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钾浮选液中十八胺含量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刁祥瑞 张洪满 +1 位作者 张君 程芳琴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328,共6页
在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过程中,十八胺用量是影响浮选效率的因素.以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钾浮选液中十八胺(ODA)含量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十八胺-溴甲酚绿(BCG)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14 nm,摩尔吸光系数为1.4×... 在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过程中,十八胺用量是影响浮选效率的因素.以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钾浮选液中十八胺(ODA)含量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十八胺-溴甲酚绿(BCG)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14 nm,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4L/(mol.com),在1×10-5~10×10-5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合适的测定方法,测得氯化钾浮选液中十八胺浓度的相对误差为-1.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该法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所用试剂价廉易得、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为微量十八胺的测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浮选液 十八胺 分光光度法 溴甲酚绿
下载PDF
高碘酸钾氧化溴甲酚紫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间苯二酚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术皓 牛学丽 +1 位作者 杜凌云 贾丽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2-414,共3页
在碱性和沸水浴条件下,微量的间苯二酚对高碘酸钾氧化溴甲酚紫褪色的反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间苯二酚的新动力学光度法。该方法测定间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0.10~5.0μg/mL,检出限为0.041μg/mL,对于2.0μg/mL的间苯二酚1... 在碱性和沸水浴条件下,微量的间苯二酚对高碘酸钾氧化溴甲酚紫褪色的反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间苯二酚的新动力学光度法。该方法测定间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0.10~5.0μg/mL,检出限为0.041μg/mL,对于2.0μg/mL的间苯二酚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是1.94%。方法用于皮炎宁酊及水样中间苯二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光度法 间苯二酚 溴甲酚紫
下载PDF
溴酸钾-溴甲酚紫催化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亚硝酸根 被引量:27
16
作者 白林山 池至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26-929,共4页
基于在 0 .45mol mLH3PO4 中NO-2 对KBrO3氧化溴甲酚紫的催化褪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NO-2的新方法。发现温度仅对反应初速有较大影响 ,但在 1 0~ 2 2min及 2 0~ 2 8℃范围内ΔA趋于恒定 ,温度及时间几乎无影响。在反应 1 2min后于 43 4n... 基于在 0 .45mol mLH3PO4 中NO-2 对KBrO3氧化溴甲酚紫的催化褪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NO-2的新方法。发现温度仅对反应初速有较大影响 ,但在 1 0~ 2 2min及 2 0~ 2 8℃范围内ΔA趋于恒定 ,温度及时间几乎无影响。在反应 1 2min后于 43 4nm测定NO-2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分别为 0 .0 1~ 0 .4mg L及9μg L。多数常见离子无干扰。Fe 可用NaF掩蔽 ,V 及基体干扰可加尿素制备空白样予以扣除。本法简便 ,灵敏度及选择性较高 ,用于水中痕量NO2- 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根 溴甲酚紫 催化光度法 痕量分析 溴酸钾
下载PDF
以Triton X-100作增敏剂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志芬 郑肇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6-329,共4页
基于存在活化剂α,α′-联吡啶和增敏剂TritonX-100,银(Ⅰ)催化过硫酸钠氧化溴甲酚绿的反应,拟定了测定痕量银的新催化光度法,讨论了有关的反应机理。本法由于添加了TritonX-100,灵敏度提高了5倍,测定银含量线性范围为0.2~4.... 基于存在活化剂α,α′-联吡啶和增敏剂TritonX-100,银(Ⅰ)催化过硫酸钠氧化溴甲酚绿的反应,拟定了测定痕量银的新催化光度法,讨论了有关的反应机理。本法由于添加了TritonX-100,灵敏度提高了5倍,测定银含量线性范围为0.2~4.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1%(n=11),检出限为6×10-11g/mL。可用于照相纸中银含量和AgCI溶度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光度法 溴甲酚绿 照相纸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光度法测定微量铁(Ⅲ)——基于其对溴甲酚绿与溴酸钾氧化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雪花 柴红梅 +2 位作者 马红燕 刘珍叶 惠会青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345,共3页
在0.2mol·L-1磷酸介质中,铁(Ⅲ)对溴酸钾氧化溴甲酚绿指示剂褪色具有强的催化作用,从而建立了一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铁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440nm最大吸收波长处,沸水浴条件下,时间控制在12rain时,△A(△A=A0-A)... 在0.2mol·L-1磷酸介质中,铁(Ⅲ)对溴酸钾氧化溴甲酚绿指示剂褪色具有强的催化作用,从而建立了一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铁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440nm最大吸收波长处,沸水浴条件下,时间控制在12rain时,△A(△A=A0-A)趋于稳定且最大。铁(Ⅲ)的线性范围在7.2~1800弘g·L叫内吸光度△A与铁(Ⅲ)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8μg·L-1。用于测定几种不同水样中微量铁(UI),所得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一致。方法的回收率在95.5%~10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8%~4.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催化褪色 溴甲酚绿
下载PDF
苦参药材中总碱含量的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淼 韩丽 +4 位作者 谢兴亮 赵强强 熊永爱 陈璐 杨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77-1878,共2页
目的建立苦参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取苦参的酸水提取液,调节pH值至7.00左右,加入pH3.6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溴甲酚绿试液,振摇后用氯仿萃取,静置后分取氯仿层,于417.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 苦参碱检测浓度在0... 目的建立苦参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取苦参的酸水提取液,调节pH值至7.00左右,加入pH3.6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溴甲酚绿试液,振摇后用氯仿萃取,静置后分取氯仿层,于417.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 苦参碱检测浓度在0.029 6~0.103 6 mg.m l-1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1%(RSD=2.00%),并对实际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苦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酚绿 酸性染料比色法 氧化苦参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附桂骨痛复方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来丽 田平芳 +3 位作者 李永生 乔溪莹 王蓉 葛喜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3,共4页
探讨了附桂骨痛复方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质量浓度测定方法。依据乌头类总生物碱与溴甲酚绿在pH=3.5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反应生成离子对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利用分光光度法于412.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并计算含量。结果表... 探讨了附桂骨痛复方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质量浓度测定方法。依据乌头类总生物碱与溴甲酚绿在pH=3.5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反应生成离子对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利用分光光度法于412.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并计算含量。结果表明,乌头碱含量在10.12~22.77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6),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7%。该法用于测定附桂骨痛复方提取液中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准确可靠、简便易行、专属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溴甲酚绿 附桂骨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