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穷观问题的研究(Ⅱ)—从Hausdorff的直觉和Poincaré的名言到Brouwer剧场现象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梧槚 肖奚安 +1 位作者 宋方敏 顾红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本组系列论文 ( )~ ( )从数学和认识论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无穷观问题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确立了无穷观背景世界的三分法原则 ,指出了两种无穷观相互排斥的局限性 ,形成了统一两种无穷于同一框架中的基本观点 ,并建立了一个统一实无限... 本组系列论文 ( )~ ( )从数学和认识论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无穷观问题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确立了无穷观背景世界的三分法原则 ,指出了两种无穷观相互排斥的局限性 ,形成了统一两种无穷于同一框架中的基本观点 ,并建立了一个统一实无限与潜无限于同一框架中的公理集合论系统 A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穷观问题 brouwer剧场现象 潜无穷 实无穷 公理集合论 自然数系统 对角线方法 直觉主义 数学基础
下载PDF
民族志文本生产与话语剧场创造——格尔茨《作品与生活》的文本现象学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清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72,共9页
在西方现代学科体系和知识论的话语系统中,民族志文本与文学文本分别从属于科学和艺术两个学科范畴。尽管存在着这种严格划分,但其实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格尔茨的文本现象学,就对这种渊源关系进行了极富深度的阐发:卓越的民族... 在西方现代学科体系和知识论的话语系统中,民族志文本与文学文本分别从属于科学和艺术两个学科范畴。尽管存在着这种严格划分,但其实二者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格尔茨的文本现象学,就对这种渊源关系进行了极富深度的阐发:卓越的民族志文本和文学文本,都是作者极具个性的创造力的产物,都对文本进行了风格鲜明的署名,都创造了一座座灿烂辉煌的话语剧场。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大量的民族志文本和文学文本得以从这一话语剧场中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文本 话语剧场 格尔茨 《作品与生活》 文本现象
下载PDF
基于演艺现象刍议我国剧场发展
3
作者 王乐天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2期31-32,共2页
现代舞台的演出形式正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突破传统舞台的主要概念,通过分析演艺现象来分析我国剧场发展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演艺现象 我国剧场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一个值得重视的创作现象──谈小剧场戏剧的内容与形式
4
作者 曹树钧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6期53-23,共2页
关键词 剧场戏剧 创作现象 内容与形式 话剧艺术 中国话剧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形式 人物性格 五里雾中 叙事结构
下载PDF
当代小说家话剧创作现象简析
5
作者 王万顺 《戏剧丛刊》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话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比如在剧作生产、剧场建设、演出活动、商业投资及宣传推广等方面,一派繁忙与繁荣。曾有媒体将话剧比喻为一个“大磁场”,其无穷的艺术魅力让人迷恋,不仅吸引了众多影视明星加入.演... 新世纪以来,中国话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比如在剧作生产、剧场建设、演出活动、商业投资及宣传推广等方面,一派繁忙与繁荣。曾有媒体将话剧比喻为一个“大磁场”,其无穷的艺术魅力让人迷恋,不仅吸引了众多影视明星加入.演绎了许多国内外的优秀剧目,赢得了广大观众。而且调动了各方面的有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当代小说家 创作现象 剧场建设 演出活动 商业投资 艺术魅力 影视明星
下载PDF
“剧场政治”中的角色互动与效果评判
6
作者 李海容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4,共2页
"剧场政治"作为政治生活的一种"表演秀",一种日趋频繁出现的政治"活剧",已日益演化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政治现象。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在"剧场政治"中都有哪些角色参与,参与角色的人各自起什么作用以及是如何互动的?互... "剧场政治"作为政治生活的一种"表演秀",一种日趋频繁出现的政治"活剧",已日益演化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政治现象。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在"剧场政治"中都有哪些角色参与,参与角色的人各自起什么作用以及是如何互动的?互动的效果如何影响官员晋升,并把这种晋升演变成一种各方"心照不宣"的"台前""台后"的激烈博弈?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加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活 角色互动 剧场 评判 政治现象 常态化 成一 官员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的周期解与沙漠植被周期现象
7
作者 李春利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22-124,共3页
主要利用半群理论与Brouw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一类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模型周期解的存在性,该结论给出了在周期性降雨的情况下沙漠植被密度周期性现象的数学理论证明,并进一步阐释了沙漠植被密度所特有的周期性现象。
关键词 植被格局 半群理论 brouwer不动点定理 周期性现象
下载PDF
走进剧场说“戏剧”
8
作者 胡斌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0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戏剧演出 剧场 观众群体 文化现象 博物馆 研究者 念白 唱腔
下载PDF
我能与我不能:从现象学视角看残障剧场审美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可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66,共17页
本文对残障剧场的关键美学机制进行分析。在残障—健全、技巧主义—本真性、社会性艺术—审美主义艺术等概念矩阵构成的复杂语境中,本文探讨残障剧场对戏剧美学机制和社会范式的挑战。以加利的残障剧场训练为主要案例,以戏剧现象学家斯... 本文对残障剧场的关键美学机制进行分析。在残障—健全、技巧主义—本真性、社会性艺术—审美主义艺术等概念矩阵构成的复杂语境中,本文探讨残障剧场对戏剧美学机制和社会范式的挑战。以加利的残障剧场训练为主要案例,以戏剧现象学家斯坦顿·戛纳对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基础,对残障剧场的美学意义进行阐释。本文认为残障剧场的深层美学机制,催生出一种残障—健全、技巧主义—反美学主义互不取消的多模态性美学。此机制对广义的艺术创作也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剧场 戏剧现象 艺术技巧本真性
原文传递
视野、观念与范式转变:中国剧场史研究刍议
10
作者 陈恬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7,共14页
对于戏剧演出空间演进历史的研究,是现代戏剧观念产生和现代戏剧学科建立后出现的研究分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剧场史研究成果集中在文物研究领域,尤其对神庙剧场、茶园剧场和晚清民国的新式剧场考证颇详。几部代表性通史的撰写体例隐... 对于戏剧演出空间演进历史的研究,是现代戏剧观念产生和现代戏剧学科建立后出现的研究分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剧场史研究成果集中在文物研究领域,尤其对神庙剧场、茶园剧场和晚清民国的新式剧场考证颇详。几部代表性通史的撰写体例隐含两个支配性假设:一是不断进化的艺术史观,二是空间与演出的二分法。中国剧场史研究的深入,亟待研究范式的转变:从文物研究转向空间研究,从考古学、建筑学方法转向符号学、现象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 文物研究 空间研究 符号学 现象
原文传递
数字化剧场艺术身体画面的理论溯源与现象读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晓蓉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6,共8页
当代数字化剧场艺术实践在科技推动下全面展开。作为一种较为年轻的艺术形态,解读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并追溯其理论渊源,对当代数字化剧场艺术创作有重要理论价值。"身体"作为数字化剧场艺术语言要素的重要内容,在后戏剧时代以... 当代数字化剧场艺术实践在科技推动下全面展开。作为一种较为年轻的艺术形态,解读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并追溯其理论渊源,对当代数字化剧场艺术创作有重要理论价值。"身体"作为数字化剧场艺术语言要素的重要内容,在后戏剧时代以多重面貌出现。通过对数字化剧场中身体要素的理论溯源,揭开身体与技术相融合的理论渊源。通过数字化剧场中身体画面的现象性解读,呈现身体画面背后丰富而多元的精神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剧场 身体画面 理论溯源 现象读解
原文传递
身体的舞台呈现:迈向剧场现象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斯坦顿·加纳 夏纪雪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5,共10页
现象学对于戏剧研究有何意义?美国著名戏剧现象学家斯坦顿·加纳认为:现象学可以处理戏剧研究的一些前提性问题或元问题,比如戏剧的虚幻性与真实性问题、戏剧产生的根据问题等;现象学有助于我们面向戏剧本身,比如剧场中的黑暗、戏... 现象学对于戏剧研究有何意义?美国著名戏剧现象学家斯坦顿·加纳认为:现象学可以处理戏剧研究的一些前提性问题或元问题,比如戏剧的虚幻性与真实性问题、戏剧产生的根据问题等;现象学有助于我们面向戏剧本身,比如剧场中的黑暗、戏剧身体中主客交融的事实等;现象学可以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者不仅是看戏剧的现象,还要从戏剧的呈现模式、戏剧对知觉产生的影响、观演交互等多角度进行观照,而无论是哪一种角度,都是由现象洞察本质。尤为重要的是,现象学视角可开显出戏剧复杂的二元性—这种二元性不仅体现在作为整体的戏剧中,也体现在戏剧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正因其复杂多变,传统的二元对立法已无法满足我们认识戏剧本质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剧场现象学来指引我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现象 前提性问题 主客交融 二元整体
原文传递
极简主义物性追求的意识现象学内涵及其剧场化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伟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引言极简主义为了最终促成“特定”物体的产生,制造出仅仅展示自身的三维物体,为此一方面要尽量剔除所有关系和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永远聚焦于眼睛所见的当下之物,这样它们才能不仅准确而且稳定。如此一来,没有了内在性,没有了时间的潜... 引言极简主义为了最终促成“特定”物体的产生,制造出仅仅展示自身的三维物体,为此一方面要尽量剔除所有关系和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永远聚焦于眼睛所见的当下之物,这样它们才能不仅准确而且稳定。如此一来,没有了内在性,没有了时间的潜在性,也就没有了隐晦,也就失去了审美,失去了光晕,它们一目了然全无隐讳,就连自己腹内空空也和盘托出,它们是透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简主义 三维物体 剧场 现象 内在性 潜在性
原文传递
“剧场性”的绵延:迈克尔·弗雷德极少主义艺术批评的知觉现象学介入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橙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0,共6页
20世纪60年代。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批评主导着晚期现代主义艺术阐释。面对在70年代蔚然成风的极少主义艺术。以格林伯格学生迈克尔·弗雷德为代表的批评家在认清格林伯格现代主义还原论的本质之后,果断放弃了后者的... 20世纪60年代。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批评主导着晚期现代主义艺术阐释。面对在70年代蔚然成风的极少主义艺术。以格林伯格学生迈克尔·弗雷德为代表的批评家在认清格林伯格现代主义还原论的本质之后,果断放弃了后者的形式主义批评方法。转而从梅洛·庞蒂早期有关知觉和身体的现象学哲学出发,将这种艺术的阐释延伸到了艺术本体之外的作品与观者的关系层面,从而造就了极少主义艺术批评的现象学转向,形成了学界今天对于极少主义艺术的主流认知。本期青年学者朱橙的文章即是对弗雷德极少主义艺术批评的知觉现象学本质的梳理和研究。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问世至今已80余年,通过被不断展出、阐释、复制、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现象 艺术批评 极少主义 弗雷德 迈克尔 剧场 现代主义艺术 形式主义批评
原文传递
当代身体理论视域下陶身体剧场作品《4》《6》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键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文章以当代哲学的身体理论话语,对陶身体剧场代表作品《4》《6》加以分析,破译其艺术实践蕴含的智性之思。经由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视角,可以看到《4》呈现日常生活之下更为纯粹的空间经验,通过对原初身体在运动中的感知弥散、空间投... 文章以当代哲学的身体理论话语,对陶身体剧场代表作品《4》《6》加以分析,破译其艺术实践蕴含的智性之思。经由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视角,可以看到《4》呈现日常生活之下更为纯粹的空间经验,通过对原初身体在运动中的感知弥散、空间投射与场域组织的艺术表现,呈现了身体与空间之间的互融、互构与互相归属。《6》化繁为简地摒弃了器官的分化与枝蔓,而专注于躯干、脊柱、肉身的运动表现,呈现出更为深层本源的身体层次,即德勒兹所言的无器官的身体。总体而言,陶身体剧场将身体的概念纯粹性与具身体验的实在性糅合在一起,以其艺术实践为新的剧场性赋义,打开一个充满力与强度的情动空间,在其中身体打破日常生活中的隔绝状态,在整个剧场空间所构成的“舞池”之中互渗与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身体剧场 现象学身体 无器官身体 《4》 《6》
原文传递
“我真de好累”
16
作者 奚美娟 《上海戏剧》 1999年第8期14-14,共1页
我演李辛 我认为话剧《幸福的日子》中这位女主人公,她不是概念化的人物。她是一个很现代的人,一个单身贵族,守着自己情感原则和生活伦理。当她知道小孩要保护,但又觉得自己不能担任这件十分沉重的任务后,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她慢慢开始... 我演李辛 我认为话剧《幸福的日子》中这位女主人公,她不是概念化的人物。她是一个很现代的人,一个单身贵族,守着自己情感原则和生活伦理。当她知道小孩要保护,但又觉得自己不能担任这件十分沉重的任务后,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她慢慢开始接触孩子之后,才知道真情是无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生活伦理 情感原则 反差现象 剧场 女主人公 概念化 留守女 心劲 演员
下载PDF
灰色之上的灰色:黑格尔的影子戏剧
17
作者 丽贝卡·科迈 王曦(译)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19年第1期210-219,243,共11页
关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有以下的常规解读方式:步步攀升的精神在历史演进中依次以象征的方式、形象的方式,以及最终的概念方式把握绝对,艺术被哲学取代,即要求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将艺术的整个发展史把握在概念里。针对这种解读,加拿大... 关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有以下的常规解读方式:步步攀升的精神在历史演进中依次以象征的方式、形象的方式,以及最终的概念方式把握绝对,艺术被哲学取代,即要求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将艺术的整个发展史把握在概念里。针对这种解读,加拿大学者丽贝卡·科迈重读《精神现象学》,她融合了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思想资源,批判解读黑格尔的"右翼版本",尝试提供一种解读黑格尔的"左翼版本"。《精神现象学》中的精神发展史被科迈解读为一处"回忆剧场",精神发展的最后环节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对于在历史车轮的加速迈进中错失了的"时机"的铭记,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命题也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下获得了全新的解读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现象 回忆剧场 艺术终结论
下载PDF
突破与提高——我对当前小剧场戏剧发展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冰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5,共2页
近年来,国内小剧场戏剧发展势头很猛,北京、上海等地均有大量小剧场戏剧上演,许多热爱戏剧的戏剧人、戏剧爱好者纷纷投入其中,许多年轻观众走进小剧场观看演出,丰富和活跃了当下戏剧演出市场。“小剧场戏剧热”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 剧场戏剧 戏剧发展 演出市场 戏剧爱好者 文化现象
原文传递
中国形式主义戏剧实验潮的终结——简评’93中国小剧场热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鉴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4-6,共3页
’93下半年,中国话剧剧场掀起了一股小剧场热。这是以年终的“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在北京举行为标志的,其时参展的小剧场剧目达14场之多。作为一种艺术现象,’93小剧场热表现出如下特点:
关键词 剧场戏剧 中国话剧 艺术现象 剧文学 留守女士 中国戏剧 演出剧目 当代戏剧 艺术工作者 林兆华
原文传递
具身的融入与存在的隐喻——迈克尔·弗雷德艺术史研究的现象学维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橙 《世界美术》 2021年第2期110-118,共9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理论等方法的介入下,艺术史由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走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其中,现象学对于艺术史研究的"方法性"介入构成了一个重要现象,它为艺术史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理论等方法的介入下,艺术史由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走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其中,现象学对于艺术史研究的"方法性"介入构成了一个重要现象,它为艺术史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迈克尔·弗雷德的艺术史研究正是受惠于现象学思想的结果,无论是他选择切入的"作品与观者"这个整体视角,还是他对库尔贝、门采尔和埃金斯等画家的个案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源自现象学尤其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思想的启迪。本文尝试以他的艺术史研究尤其是针对库尔贝作品的分析为例,梳理和思考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如何为艺术史研究带来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与观者 专注性与剧场 现象 具身性 存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