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个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初步比较及生理响应
1
作者 张雅晰 孙建苗 +5 位作者 王逍冬 董康挺 刘畅 王丽宏 李会彬 孙鑫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90,共9页
为筛选抗病匍匐翦股颖材料,本实验对立枯丝核菌接菌侵染后的7个匍匐翦股颖材料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受到病原菌入侵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下降... 为筛选抗病匍匐翦股颖材料,本实验对立枯丝核菌接菌侵染后的7个匍匐翦股颖材料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受到病原菌入侵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APX)含量上升。将这10个生理指标转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计算出得分D值,评分最高的为‘光芒’。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表明:7个品种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排序为光芒>A-1>007>A4>朝阳>宣言>佳美,为后续匍匐翦股颖抗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翦股颖 褐斑病 生理响应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棘孢木霉152-42诱导多年生黑麦草抗褐斑病的机理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若怡 王柏森 +2 位作者 董纯辛 牛启尘 尹淑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4-1321,共8页
为探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诱导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抗褐斑病的机理,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为材料,通过棘孢木霉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平板对抗、盆栽多年生黑麦草木霉灌根诱导后接种玉蜀黍丝核菌,... 为探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诱导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抗褐斑病的机理,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为材料,通过棘孢木霉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平板对抗、盆栽多年生黑麦草木霉灌根诱导后接种玉蜀黍丝核菌,检测棘孢木霉菌株152-42对玉蜀黍丝核菌引起的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分析其防病机理。结果表明:共培养7 d时棘孢木霉152-42对玉蜀黍丝核菌的抑制率达到100%;棘孢木霉152-42显著降低了盆栽多年生黑麦草褐斑病的发病率;相较于未经木霉诱导的染病叶片,木霉诱导处理的染病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抗病相关基因PR-1和PR-5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因此,棘孢木霉152-42不仅能显著抑制玉蜀黍丝核菌生长,而且可以诱导多年生黑麦草通过提高抗病相关酶活性,调控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提高抗病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草坪病害生防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玉蜀黍丝核菌 多年生黑麦草 生物防治 褐斑病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对褐斑病抗性的差异 被引量:6
3
作者 董爱香 胡林 +2 位作者 赵美琦 张福锁 陈士吉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8-41,57,共5页
在田间条件下 ,1998- 2 0 0 1年研究 2 2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褐斑病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年度间病害发生程度差异显著 ,其中 2 0 0 1年发病较轻 ,1999年发病较重 ,1998和 2 0 0 0年发病程度相近。品种间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年度间表现... 在田间条件下 ,1998- 2 0 0 1年研究 2 2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褐斑病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年度间病害发生程度差异显著 ,其中 2 0 0 1年发病较轻 ,1999年发病较重 ,1998和 2 0 0 0年发病程度相近。品种间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 ,年度间表现不一致 ,但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抗病的品种有 Am erica、Baronie、Impact、Odyssey和 Midnight;相对不抗病的有 VB5 6 4 9、Baron、Alene、Abbey、Nottingham和 SR2 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褐斑病 抗病性 品种抗性 草坪草
下载PDF
草坪草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海波 刘荣堂 +1 位作者 杜广真 王代军 《草原与草坪》 CAS 2002年第3期10-14,23,共6页
较系统地总结了草坪草褐斑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物的鉴定 (包括立枯丝核菌、禾谷丝核菌、水稻丝核菌、玉米丝核菌和其他一些能产生相似症状的双核、多核真菌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 (包括发病条件和菌丝、菌核的发生发展... 较系统地总结了草坪草褐斑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物的鉴定 (包括立枯丝核菌、禾谷丝核菌、水稻丝核菌、玉米丝核菌和其他一些能产生相似症状的双核、多核真菌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 (包括发病条件和菌丝、菌核的发生发展规律 ) ,并将国内外对褐斑病的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寄主的抗病性利用等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为国内预防、治理草坪草褐斑病提供了可靠、详尽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褐斑病 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高羊茅草坪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钱振官 沈国辉 +2 位作者 张繁琴 杨烈 罗勤辉 《草原与草坪》 CAS 2003年第3期39-41,共3页
高羊茅草坪褐斑病病原菌为半知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在PDA平板上,菌落白色,后期淡褐色。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田间在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有2个发病高峰,室内和田间药剂试验表明,5种药剂均百... 高羊茅草坪褐斑病病原菌为半知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在PDA平板上,菌落白色,后期淡褐色。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田间在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有2个发病高峰,室内和田间药剂试验表明,5种药剂均百菌清(Chlorothalonil)、多菌灵(Carbendazim)、井岗霉素(Validamycin)、代森锰锌(Mancozeb)和福美双(Thiram)有一定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褐斑病 鉴定 防治
下载PDF
杜鹃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潘欣 邹立扣 +2 位作者 彭培好 陈文德 彭俊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8-200,共3页
对杜鹃褐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确定其病原菌为Phomopsis sp.。
关键词 杜鹃 褐斑病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高羊茅褐斑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严巍 徐颖 +1 位作者 李跃忠 池杏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年第B12期71-74,共4页
对高羊茅褐斑病菌的鉴定、致病性测定、发生规律的调查及室内外药效测定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高羊茅褐斑病的病原菌为Rhizoctoniasolani。在PDA培养皿上25~30℃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室外调查表明此病害发病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至... 对高羊茅褐斑病菌的鉴定、致病性测定、发生规律的调查及室内外药效测定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高羊茅褐斑病的病原菌为Rhizoctoniasolani。在PDA培养皿上25~30℃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室外调查表明此病害发病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至9月。经室内外药效试验筛选,结果表明较好的防治药剂为宝草津、力克菌、敌力脱、甲基托布津,室外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54%、90.64%、72.94%、7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褐斑病 致病性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天津地区草坪草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淑琴 刘水芳 杨秀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162,共5页
以纯化的草坪褐斑病病原RH2 Rhizoctonia solani为试验菌株.对其生长的温度、pH值、碳源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针对目前化学药剂频繁使用的现状.对生产上经常使用的生防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褐斑病菌生长适宜温... 以纯化的草坪褐斑病病原RH2 Rhizoctonia solani为试验菌株.对其生长的温度、pH值、碳源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针对目前化学药剂频繁使用的现状.对生产上经常使用的生防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褐斑病菌生长适宜温度约30℃。适宜pH值6.5~7.5.适宜碳源为蔗糖、可溶性淀粉或乳糖。室内7种生防药剂筛选表明:尼索和特立克的抑菌效果最好,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尼索1500倍处理防效为72.51%,特立克600倍防效为7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褐斑病 生物学特性 生防药剂 室内筛选
下载PDF
褐斑病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高羊茅叶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承忠 王志勇 +1 位作者 江淑平 万开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20-2721,共2页
研究了2个高羊茅品种(交战Ⅱ、阿道彼)的带菌和不带菌植株接种褐斑病原菌后叶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EI植株和EF植株的POD酶、几丁质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大致都在0~2d明显升高,之后升高趋势相对变缓,且在整个测定期内EI植株的酶活性... 研究了2个高羊茅品种(交战Ⅱ、阿道彼)的带菌和不带菌植株接种褐斑病原菌后叶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EI植株和EF植株的POD酶、几丁质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大致都在0~2d明显升高,之后升高趋势相对变缓,且在整个测定期内EI植株的酶活性均较EF植株的高;防御酶活性与内生真菌提高高羊茅抗褐斑病显著相关;内生真菌激发POD酶、几丁质酶的活性表达,从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褐班病 POD酶 几丁质酶 抗病性
下载PDF
华东地区匍匐翦股颖褐斑病杀菌剂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晓燕 王兆龙 陈雅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9-92,共4页
采用常规喷雾法,选择室内药剂筛选中抑菌效果较好的7种杀菌剂,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果岭草坪褐斑病进行了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盛期的治疗2个阶段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与克露对匍匐翦股颖褐斑病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 采用常规喷雾法,选择室内药剂筛选中抑菌效果较好的7种杀菌剂,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果岭草坪褐斑病进行了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盛期的治疗2个阶段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与克露对匍匐翦股颖褐斑病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田间预防效果可分别高达99.3%和98.5%,腈菌唑、退菌特、金雷多米尔、杀毒矾的预防效果其次,丙环唑的预防效果最差(73.0%);在草坪发病盛期,丙环唑的防治效果最好,3次防治效果均稳定在86%以上,8月21日的防治效果甚至高达95.9%;百菌清的3次防治效果也都稳定在80%以上,显著高于克露、腈菌唑、杀毒矾、金雷多米尔、退菌特等药剂。上述结果表示预防匍匐翦股颖褐斑病的药剂应选择百菌清或克露,但对已发生褐斑病的翦股颖则宜选择丙环唑或百菌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翦股颖 褐斑病 杀菌剂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新品系“沪禾”的选育和在上海自然条件与人工逆境胁迫下的草坪特性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亚丽 陈杰 +2 位作者 郭金芳 赵智燕 陆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89-195,共7页
2000年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Wabash品种的田间两年生植株为耐热生理研究材料,经过55℃0.5h的胁迫和室温下30d的干旱胁迫后,得到3株存活单株。后经田间种植保存,至2004年;通过营养分株繁殖和混合株系种子繁殖扩大成品... 2000年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Wabash品种的田间两年生植株为耐热生理研究材料,经过55℃0.5h的胁迫和室温下30d的干旱胁迫后,得到3株存活单株。后经田间种植保存,至2004年;通过营养分株繁殖和混合株系种子繁殖扩大成品系,暂定名为“沪禾”。2006~2008年在上海的自然条件、人工接种褐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tihn)和涝害胁迫条件下开展了田间种质资源比较试验,对包括“沪禾”在内的和从国内外引进的共计16个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的形态、色泽等坪用特性、抗褐斑病性和耐涝性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评价。由于“Langara”是近些年从美国引进的和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品种,特把它作为“沪禾”的对照品种加以进一步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沪禾叶色绿,质地较细腻,株高较矮,越夏性比对照“Langara”和国内品种“大青山”和“黑龙江早熟禾”都有明显提高。绿化应用(生产试验)的实际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管理条件下,例如:排水性良好的坪床、不少于每月1次的修剪、适当的肥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沪禾”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植周年常绿的绿化草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育种 褐斑病 涝害 越夏 常绿
下载PDF
中国局部地区草坪立枯丝核菌的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淮稳霞 程衬衬 +1 位作者 李东林 赵文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4期200-205,共6页
为了鉴定草坪褐斑立枯丝核病菌的融合群类型并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对11株分离自草坪草和4株分离自土壤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rDNA-ITS测序,结合Gen Bank中登录的立枯丝核菌14融合群或亚群的代表性菌株及禾谷丝核菌(R.c... 为了鉴定草坪褐斑立枯丝核病菌的融合群类型并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对11株分离自草坪草和4株分离自土壤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rDNA-ITS测序,结合Gen Bank中登录的立枯丝核菌14融合群或亚群的代表性菌株及禾谷丝核菌(R.cerealis)、玉蜀黍丝核菌(R.zeae)和水稻丝核菌(R.oryzae)3个近缘种,共45条ITS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MEGA4.1软件建立ITS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各融合群代表菌株及所有供试菌株聚为一组;该组又可细分为14个遗传聚亚类,隶属同一融合群的代表菌株聚在同一亚组,供试15株立枯丝核菌归入AG2-2和AG1-IA2个融合群。这些结果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可靠依据,并进一步验证了ITS序列分析法是区分立枯丝核菌不同融合群或亚融合群菌株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褐斑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RDNA-ITS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高羊茅叶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志勇 江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1-362,365,共3页
研究了内生真菌对草坪型高羊茅褐斑病叶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植株和未感染植株的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同,且在整个测定期内感染植株的酶活性均较未感染植株高,经相关分析得出这些酶的活性与内... 研究了内生真菌对草坪型高羊茅褐斑病叶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植株和未感染植株的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同,且在整个测定期内感染植株的酶活性均较未感染植株高,经相关分析得出这些酶的活性与内生真菌提高高羊茅抗褐斑病能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表明内生真菌激发了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防御酶活性,使植株对褐斑病原菌的侵染产生强烈而快速的反应,从而抑制了病原菌侵染。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且与植株的抗病性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叶 内生真菌 褐斑病 Β-1 3-葡聚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抗病性
下载PDF
北方草坪褐斑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平 柴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4-55,共2页
褐斑病为北方草坪常见病害 ,在了解其发病规律的前提下 ,选择最佳时期进行综合防治 ,控制病情蔓延 。
关键词 草坪 褐斑病 防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褐斑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月波 曲强 +2 位作者 魏雅冬 佟德利 孙军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6-359,共4页
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褐斑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该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5,修剪对病情指数没有明显影响。在30℃、相对湿度大于60%时,随着湿度的增加,病情指数明显升高,最高病情指数为80.90。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褐斑病 生物学特性 病情指数
下载PDF
北京地区早熟禾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春虹 江国铿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对北京地区早熟禾褐斑病分离到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进行了7个温度(12,16,20,24,28,32,36%)、两种光照条件(全黑暗和12h光暗交替)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菌核产生量比较,温度对发病的影响,10种杀菌剂... 对北京地区早熟禾褐斑病分离到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进行了7个温度(12,16,20,24,28,32,36%)、两种光照条件(全黑暗和12h光暗交替)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菌核产生量比较,温度对发病的影响,10种杀菌剂的抑菌试验和几种杀菌剂的Kt间药效试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4-32℃;12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加快;32℃下菌核产生量显著多于其他温度;20-30℃下早熟禾发病严重。多菌灵、扑海因、坪安1号和多氧霉素等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好。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扑海因、井岗霉素、坪安1号和多菌灵对褐斑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褐斑病 早熟禾
下载PDF
地锦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病害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石平 莫砚成 饶岸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70-73,共4页
为了明确地锦褐斑病的病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单孢分离、柯赫氏法则并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地锦叶片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地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地锦叶点霉(Phyllosticta partricuspidatae);... 为了明确地锦褐斑病的病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单孢分离、柯赫氏法则并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地锦叶片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地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地锦叶点霉(Phyllosticta partricuspidatae);发病特征为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3~20mm,病部植物组织坏死,病斑正面中央浅褐色至黄褐色,边缘深褐色;散生或轮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病斑背面与正面色泽一致,也能产生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形成大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 褐斑病 地锦叶点霉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内生真菌感染对高羊茅褐斑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淑平 王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345-4346,共2页
对高羊茅品种交战Ⅱ(CrossfireⅡ)和阿道比(Adobe)带菌和不带菌植株接种褐斑病病原菌,于接种后统计病情指数、发病率和抗性效果。结果表明,内生真菌能够提高高羊茅对褐斑病的抗性,抗性效果在30%以上。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高羊茅 褐斑病 抗病性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褐斑病的发生与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月波 付文涛 孙军德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系统的总结了草地早熟禾褐斑病的寄主、病症、危害及主要病原物的特征。对国内外草地早熟禾褐斑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褐斑病生物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褐斑病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能源油料植物续随子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英文)
20
作者 龚德勇 张燕 +2 位作者 欧珍贵 桑维钧 王晓敏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0年第4期9-11,27,共4页
[ Objective] The purpose was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law and control effect of brown patch of E. lathyris. [ Method ] The pathogen of brown patch in E. lathyris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 Xingyi of Guizhou Provinc... [ Objective] The purpose was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law and control effect of brown patch of E. lathyris. [ Method ] The pathogen of brown patch in E. lathyris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 Xingyi of Guizhou Province in 2008 -2009, and disease symptom observation and field fungicide efficacy test were conducted. [ Result ] The pathogen of brown patch in E. lathyris was fungus in Pseudoc ercospora sp., its suitable growth temperature was 20 -35 ℃, its occurrence peak was from June to September, and its field incidence were 30% -60%. Field efficacy test showed that 5 kinds of fungicides such as Thiophanate-methyl, Mancozeb, etc. had certain control effect on the disease, the relative control effect was 54. 3% -82.5%, in which mancozeb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 while Thiediazole copper had worse control effect. [Conclusion] The study w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E. lathyris with hiah vield and aualitv and control of brown hat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horbia lathyris L. brown patch Occurrence law Control meas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