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on rice brown plant 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Stal)
1
作者 WANG Qiang,HAN Lijuan,HUANG Qianglin,GU Zhonyan,and XU Xiaolong,Inst of Plant Protection,Jiangsu Acad of Agri Sci,Nanjing 210014,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5年第4期6-7,共2页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 which occurs 4 generations within one yea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come a serious pest and causes loss of yield on rice every year in this region. The contact...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 which occurs 4 generations within one yea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come a serious pest and causes loss of yield on rice every year in this region. The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and methamidophos to rice BPH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immerse topical application method and a field trial from 1993 to 1994. A randomized complete design was laid out in 6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on rice brown plant hopper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on the tolerance of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to ad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被引量:16
2
作者 ZHONG-XIANLU KONG-LUENHEONG +1 位作者 XIAO-PINGYU CUIH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The effect of nitrogen content in rice plants on the tolerance of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to high temperature, starvation and insecticide, was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at International Rice R... The effect of nitrogen content in rice plants on the tolerance of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to high temperature, starvation and insecticide, was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at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Philippines. Survival of nymphs and adults, fecundity and egg hatch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content in host plants at 38℃. Moreover, the survival of nymphs,fecundity and egg hatch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PH populations on rice plants with a high nitrogen regimen than those on rice plants with a low nitrogen regimen.Meanwhile, the tolerance of female adults to starvation and nymphs to growth regulator buprofezin on rice plants with a high nitrogen regimen were slightly increase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tolerances of BPH to adverse environmental stresses were positively increa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The outbreak potential of BPH induced by the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in rice fields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NITROGEN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INSECTICIDE STARVATION
原文传递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抗稻褐飞虱新基因的鉴定与利用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容柏 李丽淑 +10 位作者 韦素美 韦燕萍 陈英之 白德朗 杨朗 黄凤宽 吕维莉 张向军 李小勇 杨新庆 魏源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 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生物型的抗性鉴定,获得了30份抗性资源,其中6份对分布于世界主要稻区的稻褐飞虱生物型1和2、孟加拉、湄公河(越南)、九龙江(越南)、潘特纳加(印度)等6种生物型或其中5种具有广谱高抗性。遗传分析证明了这些种质对BPH生物型2和九龙江生物型的抗性受2对重复作用隐性基因控制,对潘特纳加生物型的抗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明抗源对不同褐飞虱生物型具有不同的遗传机制。普通野生稻材料2183存在的2对隐性基因很可能是新发现的基因,因为在这些染色体区域还没报道有BPH抗性基因,这两对基因暂命名为bph18(t)和bph19(t)。研究总共培育出143份抗性创新种质和6份抗性品系或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这些优良的抗性创新种质为培育抗性新品种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水稻 稻褐飞虱 抗性品种 基因标记 bph18(t) bph19(t)
下载PDF
低空急流对中国褐飞虱重大北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包云轩 谢杰 +2 位作者 向勇 徐希燕 刘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73-5782,共10页
低空急流是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理想空中通道之一,为了揭示低空急流对褐飞虱北迁的动力作用机制,在全面分析2007年中国褐飞虱虫情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背景资料,对低空急流在褐飞虱北迁中的动力影响进行了系统的... 低空急流是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理想空中通道之一,为了揭示低空急流对褐飞虱北迁的动力作用机制,在全面分析2007年中国褐飞虱虫情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背景资料,对低空急流在褐飞虱北迁中的动力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低空急流作为一种大尺度天气系统,对2007年中国褐飞虱的重大北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虫源输送和降虫上;(2)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和强度变化对褐飞虱降虫时段、降虫范围、降虫量多少和主降虫区位置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3)逆推轨迹计算的结果显示:迁入主降区的褐飞虱是由低空急流输送的,这与其动力作用相吻合;(4)低空急流中的下沉气流对降虫区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低空急流 北迁 特征参数 迁飞轨迹
下载PDF
2006年褐飞虱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背景模拟--个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包云轩 李金建 +2 位作者 缪启龙 申双和 王建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3期347-352,共6页
为了探明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大气动力学机制,根据2006年全国逐日褐飞虱灯诱资料和逐日北半球气象再分析资料,在Arc-GIS9.0中对2006年8月26-28日发生在中国东部稻区的一次褐飞虱重大迁入过程进行了空间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高时空分辨... 为了探明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大气动力学机制,根据2006年全国逐日褐飞虱灯诱资料和逐日北半球气象再分析资料,在Arc-GIS9.0中对2006年8月26-28日发生在中国东部稻区的一次褐飞虱重大迁入过程进行了空间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对这次迁飞过程的大气背景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模拟输出的大气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大气动力特征的4个物理量场:水平流场、K指数场、A指数场和涡度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850hPa高度的水平流场能够准确地反映褐飞虱空中种群的主要迁飞方向。(2)在主要降虫时段内,K指数、A指数在表征大气不稳定程度的同时,也可以定性地反映出褐飞虱降虫的主要区域。当K≥35℃或A≥10℃,或者两个指标同时满足时,有利于区内大气垂直运动的发展,对褐飞虱的升降十分有利。(3)褐飞虱种群大量迁入前,降虫区850hPa等压面上或强或弱地表现为一致的负涡度区,表明有一定强度的下沉气流存在,这对降虫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迁入 WRF模式 大气动力背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1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苏远萍 杨长举 +2 位作者 华红霞 蔡万伦 林拥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8-202,共5页
【研究目的】筛选出一些对褐飞虱有较好生物活性的植物提取物,为深入开发用于褐飞虱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方法】用冷浸法提取1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在室内对褐飞虱的成虫进行产卵忌避活性试验,对若虫进行触杀毒力试验。【主要结... 【研究目的】筛选出一些对褐飞虱有较好生物活性的植物提取物,为深入开发用于褐飞虱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方法】用冷浸法提取1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在室内对褐飞虱的成虫进行产卵忌避活性试验,对若虫进行触杀毒力试验。【主要结果】水菖蒲乙醇提取物的产卵忌避作用最好,24h的产卵忌避率可达99.16%;肉豆蔻乙醇提取物次之,24h的产卵忌避率为83.40%;紫芥乙醇提取物第三,24h的产卵忌避率为71.90%。在13种植物提取物中,花椒,石菖蒲,胡芦巴,水菖蒲和肉豆蔻5种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的触杀作用明显。在83.70μg/cm2的剂量处理下,24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80%以上。LD50值分别为37.95μg/cm2、41.84μg/cm2、43.71μg/cm2、46.33μg/cm2和61.48μg/cm2。【结论】这5种植物提取物对褐飞虱若虫有很好的触杀毒力,可利用开发研制成植物源杀虫剂。其中,水菖蒲,肉豆蔻对褐飞虱成虫的产卵还有很好的产卵忌避活性,还可考虑利用开发成昆虫趋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褐飞虱 产卵忌避活性 触杀毒力
下载PDF
褐飞虱在适应抗性水稻品种“IR26”过程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徐红星 吕仲贤 +2 位作者 陈建明 郑许松 俞晓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25-928,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在适应抗性水稻品种"IR26"过程中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R26"植株的叶鞘和伤流液中氨基酸总量分别比感虫水稻品种"TN1"植株的低3.78%和3.05%。除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外... 本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在适应抗性水稻品种"IR26"过程中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R26"植株的叶鞘和伤流液中氨基酸总量分别比感虫水稻品种"TN1"植株的低3.78%和3.05%。除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外,褐飞虱在"IR26"上取食第2代时体内其他氨基酸含量均升高,从第3代开始下降。饲养在"TN1"上的褐飞虱转移到"IR26"上取食后,其蜜露中氨基酸除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胱氨酸外,其他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上升。而在"IR26"上取食3代的褐飞虱转移到"TN1"上取食,其蜜露中的苏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下降,但氨基酸总量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抗性品种 适应性 氨基酸
下载PDF
有机稻田内不同生态措施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广文 钟平生 曾玲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4,共5页
应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和方法,以抗性品种、施用有机肥、种植对天敌具有助迁或保护作用的植物为基础,将稻田放鸭、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乙醇提取物、现代苦楝油(MeliaazedarachL.)等各项生态措施,科学、合理地组配成褐稻虱Nilap... 应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和方法,以抗性品种、施用有机肥、种植对天敌具有助迁或保护作用的植物为基础,将稻田放鸭、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乙醇提取物、现代苦楝油(MeliaazedarachL.)等各项生态措施,科学、合理地组配成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l)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研究其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田放鸭对褐稻虱若虫具有60.92%的控制效果,现代苦楝油200倍对褐稻虱种群的作用优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1gDW·100mL-1,不同生态措施组合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但其联合作用效果与组合组分不成正比例增长。所组建的生态措施组合可将褐稻虱种群数量降至经济阈值以下,完全可达到持续控制褐稻虱种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耕作 褐稻虱 生态控制 植物次生物质 自然种群 生态措施 控制作用 稻田放鸭 褐稻虱 有机肥 乙醇提取物 生态控制系统 控制理论
下载PDF
褐飞虱田间致害型监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吕亮 陈其志 +2 位作者 张舒 杨小林 常向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7-1368,共2页
对田间褐飞虱主害代的混合种群进行了致害性的测定。结果表明,2008年田间褐飞虱致害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以生物Ⅰ、Ⅱ型混合发生向强致害性的生物Ⅲ型转变,且生物Ⅲ型个体所占比例较高。
关键词 褐飞虱 致害型 监测
下载PDF
褐飞虱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海林 柏连阳 +1 位作者 周小毛 黄灿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阐述了褐飞虱对各类药剂的抗性水平,抗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 褐飞虱 抗药性 抗性机理 治理
下载PDF
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及其迁飞路径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广田 包云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2,共9页
利用1991-2012年广西龙州、玉林、来宾、永福、兴安植保站褐飞虱灯诱虫情资料,对近22a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褐飞虱迁入高峰日后向轨迹,研究广西褐飞虱的主要迁入路径。结果表明:(1)近22a来,广西5个代表站... 利用1991-2012年广西龙州、玉林、来宾、永福、兴安植保站褐飞虱灯诱虫情资料,对近22a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褐飞虱迁入高峰日后向轨迹,研究广西褐飞虱的主要迁入路径。结果表明:(1)近22a来,广西5个代表站褐飞虱的迁入始见期、首次迁入高峰期均呈偏早趋势,提前率分别为1.1d·10a-1和1.8d·10a-1;而迁入终见期呈推迟趋势,5站平均推迟率为2.6d·10a-1。(2)偏南路径(包括西南、正南、东南)是广西各稻区褐飞虱春、夏季迁入的主要路径,占春夏季总迁入过程数的94%以上;偏北路径只发生在桂北地区,不到总数的6%;中南半岛、海南岛和广东省是广西褐飞虱春、夏季迁入的主要虫源地。(3)秋季褐飞虱回迁以东北路径为主,兴安站褐飞虱回迁路径中,东北路径占89%,从广东迁入的路径占11%;而龙州站东北和偏东路径共占83%,偏南路径占17%;玉林、来宾、永福3站秋季迁入峰期不明显;江西、湖南、广东等地的稻区是广西褐飞虱秋季迁入的主要虫源地。(4)当7月850h Pa高空以偏南气流为主时,会引发广西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当7月850h Pa高空以偏北气流为主时,褐飞虱发生偏轻。当9月925h Pa高空以偏北气流为主时,利于褐飞虱从湖南、江西等地南迁至广西,广西褐飞虱发生偏重,而以偏南气流为主时,发生则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始见期 高峰期 终见期 迁入路径 后向轨迹模拟
下载PDF
19种植物提取物及活性组分对褐飞虱的产卵忌避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覃柳燕 郭成林 +3 位作者 曾涛 缪剑华 陈海珊 黎柳锋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634-636,共3页
测试了19种植物提取物及活性组分对褐飞虱的产卵忌避活性。结果表明,在10mg/mL浓度下处理24h,对褐飞虱产卵忌避达70%以上的有断肠草(枝叶)、红楝子(枝叶)和鸦胆子(果实);其余16种植物提取物对褐飞虱的产卵忌避率均在70%以下。活性组分24... 测试了19种植物提取物及活性组分对褐飞虱的产卵忌避活性。结果表明,在10mg/mL浓度下处理24h,对褐飞虱产卵忌避达70%以上的有断肠草(枝叶)、红楝子(枝叶)和鸦胆子(果实);其余16种植物提取物对褐飞虱的产卵忌避率均在70%以下。活性组分24h生测结果显示,红楝子的氯仿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产卵忌避率分别达98.17%和88.70%;断肠草的氯仿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产卵忌避率分别为90.26%和63.19%;鸦胆子的脂溶部分产卵忌避率达86.00%,其他活性组分的产卵忌避率均低于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活性组分 褐飞虱 产卵忌避活性
下载PDF
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对褐飞虱的毒力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明 王丽华 陆廷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72,共6页
采用生物活性法对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其对褐飞虱的毒力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 ,1 8%沙黄乳油 1 0 0 0倍液经须根内吸向上输导 2 4hr后 ,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6 5 6 %和 93 1 0 % ,它们的LC5 0 和回归方程分别... 采用生物活性法对植物源农药沙黄乳油在稻株内的输导及其对褐飞虱的毒力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 ,1 8%沙黄乳油 1 0 0 0倍液经须根内吸向上输导 2 4hr后 ,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96 5 6 %和 93 1 0 % ,它们的LC5 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41 3 82 6 0± 1 0 931 μg/ml,Y =- 8 1 1 0 4+ 5 0 1 0 1X和 485 70 78± 1 0 1 33μg/ml、Y =- 7 6 40 5 + 4 70 5 4X ,两者的LT5 0 与回归方程分别为 7 8996± 1 0 86 9h、Y =2 76 1 3+ 2 4938X和 1 2 0 848± 1 1 0 0 0h、Y =3 2 1 6 7+ 1 6 479X。同时 ,该剂还能经叶片内吸向下输导 ,1 0 0 0倍液处理叶片 5 2hr后 ,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74 5 5 %和 6 7 79% ,它们的LC5 0 与回归方程分别为 6 1 4 0 72 6± 1 2 1 80 μg/ml、Y =- 2 5 999+ 2 72 5 7X和 6 43 5 0 77± 1 0 82 7μg/ml、Y =- 0 5 40 5 + 1 972 7X ,两者的LT5 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1 5 946 6± 1 31 98hr、Y =3 2 1 42 + 1 4848X和2 0 6 46 1± 1 1 998hr、Y =3 0 6 81 + 1 46 93X。可见 ,该剂具有良好的内吸双向输导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农药 沙黄乳油 内吸输导 褐飞虱 毒力
下载PDF
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建华 阳任峰 +2 位作者 杨迎青 兰波 李湘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89-91,共3页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效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60~120 g/hm^2基本相当,优于50%吡蚜酮SG 300~60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300~600 g/hm^2的防效。田间施用20%呋虫胺SG推荐剂量为6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 笼罩试验 防效
下载PDF
湘桂走廊褐飞虱灾变性迁入路径及虫源地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广田 邹丽霞 +1 位作者 谭宗琨 何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4期126-131,共6页
为研究湘桂走廊褐飞虱的迁飞特点,以期为褐飞虱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地处湘桂走廊要冲的3个植保站1990—2014年共25年褐飞虱灯诱数据,挑取灾变性迁飞高峰日,通过HYSPLIT软件模拟其后向轨迹,在个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糊... 为研究湘桂走廊褐飞虱的迁飞特点,以期为褐飞虱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地处湘桂走廊要冲的3个植保站1990—2014年共25年褐飞虱灯诱数据,挑取灾变性迁飞高峰日,通过HYSPLIT软件模拟其后向轨迹,在个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糊空间聚类分析,分别从个性及共性角度研究湘桂走廊褐飞虱主要迁入路径及虫源地。结果表明:偏南路径(西南、正南、东南)是春、夏季节褐飞虱迁入湘桂走廊的主要路径,占总迁入路径的91%以上,偏北路径少于9%,主要虫源地为越南、老挝北部,其次是海南及广东南部。东北路径是湘桂走廊秋季褐飞虱迁入的主要路径,其中全州站虫源是湖南及江西中南部的占61%,虫源地为湘、赣北部及湖北南部地区的占39%;而永福站秋季迁入虫源中,19%来自广东北部及江西南部,其余的81%来自湖南大部及江西北部、湖北南部。综上所述,湘桂走廊春、夏季虫源主要来自偏南方向的中南半岛及海南稻区,而秋季虫源则主要来自偏北方向的湖南及江西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桂走廊 褐飞虱 迁入路径 后向轨迹模拟
下载PDF
中国水稻褐飞虱研究的文献计量及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玉冲 冯锐 +2 位作者 郭辉 陈灿 温国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5-9,14,共6页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8—2019年国内发表的水稻褐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①褐飞虱研究从200...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8—2019年国内发表的水稻褐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①褐飞虱研究从2004年以后进入大幅增长阶段,每年发文量均超过100篇;②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水稻品种、翅型、生物型和抗药性等;③近10年来,RNA干扰(RNAi)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也频繁出现在褐飞虱研究文献中;④在褐飞虱研究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黄凤宽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傅强发文量最大,各发表褐飞虱研究论文94篇;⑤《昆虫知识》《昆虫学报》《植物保护》《浙江农业科学》和《中国水稻科学》等期刊是发表该研究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每个刊物的褐飞虱论文载文量均在100篇以上。随着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推进,水稻抗虫育种已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已在水稻抗褐飞虱育种中大量使用;RNAi技术既是昆虫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又是水稻抗虫新策略的首选,已成为褐飞虱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高频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液体饲喂模式的褐飞虱取食行为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菊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374-1377,1382,共5页
采用刺探电位图(EPG)技术监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人工取食液的取食行为,参考褐飞虱取食水稻的EPG波形,对褐飞虱取食Parafilm膜下液体状物质的EPG波形进行解析,发现褐飞虱在液体饲喂模型中产生5种典型波形,分别为非... 采用刺探电位图(EPG)技术监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人工取食液的取食行为,参考褐飞虱取食水稻的EPG波形,对褐飞虱取食Parafilm膜下液体状物质的EPG波形进行解析,发现褐飞虱在液体饲喂模型中产生5种典型波形,分别为非刺探波形(np波)、口针刺入波形(P波)、口针在液体中移动波形(M波)、主动抽吸波形(I波)和口针在液体中的未知波形(X波)。采用饲喂模式分析褐飞虱取食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刺吸行为,发现褐飞虱对2.50%-20.00%浓度范围的蔗糖溶液吸食时间较长,尤其是5.00%和20.00%蔗糖组的褐飞虱有一半左右的记录时间处于主动吸食状态。蔗糖溶液在用于褐飞虱EPG监测的液体饲喂模式时,推荐5.00%-20.00%作为候选人工取食液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液体饲喂模式 蔗糖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
下载PDF
褐飞虱近似种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的寄主植物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亚丽 何佳春 +2 位作者 罗举 赖凤香 傅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通过室内笼罩饲养法观察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两种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muiri China)和拟褐飞虱[N.bakeri(Muir)]在水稻、游草[Leersia hexandra(李氏禾)]、秕谷草(L.sayanuka)等禾本科常见作物或杂草上的成虫繁殖力... 通过室内笼罩饲养法观察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两种同属近似种伪褐飞虱(N.muiri China)和拟褐飞虱[N.bakeri(Muir)]在水稻、游草[Leersia hexandra(李氏禾)]、秕谷草(L.sayanuka)等禾本科常见作物或杂草上的成虫繁殖力、卵和若虫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伪褐飞虱、拟褐飞虱的适宜寄主不同于褐飞虱,前两者为游草和秕谷草,褐飞虱则为水稻。水稻上的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但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仅0.2和0.02,不能持续繁衍。3种褐飞虱的繁衍能力有明显差别,褐飞虱明显高于伪褐飞虱和拟褐飞虱,三者的最高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水稻上褐飞虱的333.82、秕谷草上伪褐飞虱的82.06和游草上拟褐飞虱的3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褐飞虱 拟褐飞虱 寄主植物 种群趋势指数
下载PDF
贵州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对三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祥盛 李明 赵文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4-336,共3页
为明确贵州省不同地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异丙威的抗性,采用点滴法测定了贵州省黄平县、开阳县和桐梓县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地褐飞虱种群对供试杀虫剂的敏感性存... 为明确贵州省不同地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异丙威的抗性,采用点滴法测定了贵州省黄平县、开阳县和桐梓县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地褐飞虱种群对供试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桐梓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敏感度高;开阳种群对吡虫啉和异丙威敏感度低;黄平种群对异丙威的敏感度高,而对噻虫嗪的敏感度低。与敏感品系相比,黄平种群、开阳种群和桐梓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8.7、25.7和13.9,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对异丙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2、9.4和7.5,表现出低水平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吡虫啉 噻虫嗪 异丙威 敏感性 贵州省
下载PDF
浙江省天台县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分析与逐步回归预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廉伟 王会福 +3 位作者 陈将赞 丁灵伟 戴以太 干才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7-232,共6页
运用浙江省天台县病虫观测站1969—2009年的测报历史资料进行了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筛选与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主要是上一代褐飞虱的发生量、2~3代灯下诱虫量、水稻前期的田间发生率。逐步回... 运用浙江省天台县病虫观测站1969—2009年的测报历史资料进行了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筛选与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主要是上一代褐飞虱的发生量、2~3代灯下诱虫量、水稻前期的田间发生率。逐步回归研究结果,连作晚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1)逐步回归方程Y1=-8.9742-0.2484X1+0.5705X3-0.4806X4+0.0309X9+0.24205X10;连作晚稻10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2)逐步回归方程Y2=0.74638+0.3303X1-0.28X2-1.3136X3+1.7233X4-0.2762X10+0.7946X11;单季稻8月下旬褐飞虱田间发生量(Y3)逐步回归方程Y3=4.1037+0.64817X2-1.564X4+1.4128X6+0.1762X7-0.0238X8+0.0752X9;单季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4)逐步回归方程Y4=2.2717+0.3217X1-0.4132X2+0.3418X4+0.3458X5+0.6962X10;逐步回归方程可作为褐飞虱发生趋势中短期预报应用,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水稻当家品种的抗虫性变化和主治药剂防治效果与抗药性变化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关键因子 逐步回归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