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荸荠皮棕色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中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性研究
1
作者 朱香澔 龚钰雯 +4 位作者 方美甜 赖金连 李丽华 伍淑婕 罗杨合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探讨荸荠皮棕色素在马蹄糕、油炸薯条加工与米醋贮藏中的稳定性及相同条件模拟处理下的抗氧化活性变化。将自制的荸荠皮棕色素提取物应用于马蹄糕(蒸煮)、薯条(油炸)、米醋(低pH贮藏)等典型食品加工或贮藏中,以色价及其变化率、总色差... 探讨荸荠皮棕色素在马蹄糕、油炸薯条加工与米醋贮藏中的稳定性及相同条件模拟处理下的抗氧化活性变化。将自制的荸荠皮棕色素提取物应用于马蹄糕(蒸煮)、薯条(油炸)、米醋(低pH贮藏)等典型食品加工或贮藏中,以色价及其变化率、总色差及其变化率为指标探讨其稳定性,并通过模拟加工条件处理后,研究荸荠皮棕色素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表明,荸荠皮棕色素适用于马蹄糕蒸煮加工,蒸煮时间20 min为宜;荸荠皮棕色素可用于油炸薯条加工,以190℃下油炸60 s最佳;荸荠皮棕色素不适用于35℃下紫外光照及低pH (2.45)的米醋贮藏。经模拟条件处理后的荸荠皮棕色素ASTS、DPPH清除能力均下降,抗氧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皮棕色素 食品加工 食品贮藏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自橡子壳中提取橡子壳棕色素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鹿林 张程凯 张慧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0期179-186,共8页
从橡子壳中提取橡子壳棕色素的实验研究分别从橡子壳棕色素提取、分离纯化、稳定性和成分研究四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橡子壳棕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 从橡子壳中提取橡子壳棕色素的实验研究分别从橡子壳棕色素提取、分离纯化、稳定性和成分研究四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确定橡子壳棕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35。分离纯化采用柱层析法,通过柱层析法结果分析得出:橡子壳内壳进行分离纯化最佳,初始色价更高且节省成本,经过柱层析法洗脱后,洗脱液的色价更高于初始色价,达到了分离纯化的目的。对于纯化后的橡子壳棕色素分别从光照、温度以及pH值等三个方面进行稳定性研究,橡子壳棕色素热稳定很好,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同样出色,保存时需要避光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橡子壳棕色素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橡子壳棕色素中含有单宁酸,不含有儿茶酚等成分,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橡子壳棕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跟焦糖色素类似。本文的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橡子壳棕色素提供了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壳棕 提取 分离纯化 稳定性 成分研究
下载PDF
食品王国大讲堂——“颜”之有理
3
作者 方思敏 吴红 +4 位作者 盛思哲 李玲玲 王钰熙 李红春 蒋俊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9期177-182,共6页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运用生动有趣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引导人们透过植物性食品色彩丰富的外表以及常见的变色现象探寻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从而帮助人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植物性食品中主要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运用生动有趣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引导人们透过植物性食品色彩丰富的外表以及常见的变色现象探寻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从而帮助人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植物性食品中主要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结构与性质(溶解性与稳定性)的认识,增强对酶促褐变的原理以及阻褐方法的了解,建立对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性质 酶促褐变 植物性食品 着色剂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下干辣椒颜色劣变的主要途径
4
作者 杨晶 沙迪昕 +4 位作者 张月 麦迪乃·尤努斯 沙黑兰·尼亚孜 杨海燕 黄文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四平头”辣椒作为新疆特色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在其长期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研究鲜见。为探究不同贮藏条件下干辣椒颜色劣变主要途径及反应类型,将干辣椒置于25℃避光、37℃避光、37℃光照、45℃避光4种条件下贮藏70 d,分析褐变度、5-... “四平头”辣椒作为新疆特色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在其长期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研究鲜见。为探究不同贮藏条件下干辣椒颜色劣变主要途径及反应类型,将干辣椒置于25℃避光、37℃避光、37℃光照、45℃避光4种条件下贮藏70 d,分析褐变度、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类胡萝卜素、总酚、抗坏血酸、还原糖含量等指标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贮藏条件下褐变度与其他指标呈极显著相关(P<0.01),褐变是类胡萝卜素降解、美拉德反应、抗坏血酸自降解及多酚自氧化反应共同作用导致,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5℃避光条件下,抗坏血酸含量对褐变度有最大直接作用,氨基酸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交互作用是褐变度的首要决定因素;37℃避光、37℃光照、45℃避光贮藏条件下,5-HMF含量均对褐变度有最大直接作用,3种贮藏条件的褐变度首要决定因素分别为5-HMF含量、氨基酸含量和5-HMF含量的交互作用及5-HMF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辣椒 贮藏 颜色变化 非酶褐变 通径分析 色素降解
下载PDF
Habitual khat chewing and oral melanoacanthoma: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5
作者 Hamad Albagieh Ashwag Aloyouny +5 位作者 Rana Alshagroud Abdulaziz Alwakeel Shahad Alkait Fatimah Almufarji Ghadeer Almutairi Rana Alkhalaf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期449-455,共7页
BACKGROUND Habitual khat(Catha edulis) chewing has been proven to cause numerous oral tissue changes. However, oral melanoacanthoma triggered by chronic khat chewing is rare. Oral melanoacanthoma is an uncommon, sudde... BACKGROUND Habitual khat(Catha edulis) chewing has been proven to cause numerous oral tissue changes. However, oral melanoacanthoma triggered by chronic khat chewing is rare. Oral melanoacanthoma is an uncommon, sudden, asymptomatic, benign pigmentation of the oral cavity.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epithelial layer of the oral mucosa showed dendritic mela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acanthosis. The study aimed to highlight chronic khat chewing as a trigger for oral melanoacanthoma.CASE SUMMARY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report a case of a 26-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 rare presentation of oral melanoacanthoma triggered by regular khat chewing. Many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can cause oral pigmentation. Chewing khat is an extrinsic factor that can cause several diseases, including oral pigmentation. In this case, the definitive diagnosis was oral melanoacanthoma. This diagnosis was made based on the patient’s history, clinical lesion presentation, and microscopic biopsy results.CONCLUSION Habitual khat(Catha edulis) chewing causes many oral tissue changes including oral melanoacanthoma. The study aimed to highlight chronic khat chewing as a trigger for oral melanoacanth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melanoacanthoma Oral lesion Qaat chewing Oral pigmentation brown pigmentation Benign les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分析五彩糙米挥发性成分差异
6
作者 金文刚 刘俊霞 +1 位作者 王金泽 耿敬章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2-391,共10页
研究不同色泽糙米的挥发性气味成分差异,明确彩色糙米的风味品质特性。以汉中市洋县产五彩糙米(黑、红、紫、黄和绿)为试材,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方法(GC-IMS)比较不同色泽糙米挥发性气味成分差异。结果:从五彩米样品中共鉴定出62种挥... 研究不同色泽糙米的挥发性气味成分差异,明确彩色糙米的风味品质特性。以汉中市洋县产五彩糙米(黑、红、紫、黄和绿)为试材,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方法(GC-IMS)比较不同色泽糙米挥发性气味成分差异。结果:从五彩米样品中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气味成分,包括醛类30种(占63.48%~70.39%)、醇类10种(占8.47%~16.81%)、酮类10种(占10.13%~15.09%)、酯类6种(占1.64%~6.15%)、呋喃类2种(占2.39%~4.94%)、酸类2种(占0.35%~1.34%)和醚类2种(占0.35%~0.79%)。黑色糙米的醛类含量相对较高,紫色糙米醇类和呋喃类含量相对较高,绿色糙米酮类含量相对较高,黄色糙米的酯类、醚类和酸类含量均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2.2%,说明GC-IMS数据可区分五彩糙米原料挥发性成分。结论:通过建立洋县五彩糙米气味指纹图谱,可视化呈现不同色泽糙米挥发性风味轮廓,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稻 糙米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气味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挖掘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僵虫颜色变化相关基因
7
作者 邓小书 谭发银 +4 位作者 卫秋阳 郭连安 贺元川 黄俊丽 陈仕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探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颜色较野生冬虫夏草更黑的原因,以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僵虫和野生冬虫夏草僵虫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DESeq筛选获得8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 为探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颜色较野生冬虫夏草更黑的原因,以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僵虫和野生冬虫夏草僵虫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DESeq筛选获得8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479个,下调表达基因411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单一生物过程、生物调节、生物过程调节、响应刺激等二级单元;在细胞组成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细胞器、膜、大分子复合物等二级单元;在分子功能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结合、催化活性、运输活性等二级单元。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氨基酸代谢、折叠-分选-降解、翻译、糖代谢、脂代谢、转运和分解代谢等途径。筛选到49个与活性氧代谢、酚氧化酶类、氧化还原酶类、过氧化物酶类、黑化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tyr1可能是冬虫夏草僵虫颜色变化的关键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僵虫 色素沉积 褐变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对面部褐青色斑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性色素沉着的影响
8
作者 黄明辉 郭春燕 林苑津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对面部褐青色斑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性色素沉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面部褐青色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将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0例患...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对面部褐青色斑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性色素沉着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面部褐青色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将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其强脉冲光治疗,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其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皮损面积及颜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面部美观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7.50%、100.00%,对照组分别为45.00%、90.00%,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及颜色评分均出现降低,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发生情况、色素沉着、色素减退以及色素脱失病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面部美观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面部美观满意率为8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d:YAG激光治疗对面部褐青色斑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皮损面积,淡化色斑颜色,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面部褐青色斑 效果 炎症性色素沉着
下载PDF
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的提取及性质测试 被引量:41
9
作者 吕俊芳 张美丽 +3 位作者 刘启瑞 刘晓红 李丽萍 刘江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7-390,共4页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晾干的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柠檬酸、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乙醇有增色效应。但易被H2 O2 氧化逐渐脱色。提取该色...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晾干的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柠檬酸、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乙醇有增色效应。但易被H2 O2 氧化逐渐脱色。提取该色素工艺简单、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萃取 核桃外果皮 棕褐色色素 稳定性 性质 提取 天然色素 食用色素
下载PDF
从板栗壳中提取棕色素及棕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忻 陈纯馨 +1 位作者 张俊敏 陈梅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2-54,共3页
研究了从板栗壳中提取一种新的食用棕色素,用65%的乙醇溶液提取时,提取率为18.7%。该棕色素的理化性质实验表明:板栗壳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并有一定的耐光性及耐热性;K+、Cu2+、Mg2+、Zn2+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研究了从板栗壳中提取一种新的食用棕色素,用65%的乙醇溶液提取时,提取率为18.7%。该棕色素的理化性质实验表明:板栗壳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并有一定的耐光性及耐热性;K+、Cu2+、Mg2+、Zn2+对色素无不良影响,Fe3+、Al3+使色素变色;葡萄糖使色素颜色稍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 板栗壳 提取 棕色素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核桃壳棕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维莉 马银海 +1 位作者 刘增康 马庆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9-341,共3页
以核桃壳为原料,研究树脂法纯化核桃壳棕色素的方法。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核桃壳棕色素有较高的吸附量,用50%乙醇为洗脱剂得到产品质量好,色价高的核桃壳棕色素;该色素水溶性好,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耐光性,在适当温度... 以核桃壳为原料,研究树脂法纯化核桃壳棕色素的方法。结果表明AB-8树脂对核桃壳棕色素有较高的吸附量,用50%乙醇为洗脱剂得到产品质量好,色价高的核桃壳棕色素;该色素水溶性好,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耐光性,在适当温度下对热稳定性较好,对低浓度的常用食品添加剂较稳定,是一种价廉宜得、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天然植物色素,在食品工业中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棕色素 树脂 性能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荸荠皮天然棕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罗杨合 黄皓妍 +2 位作者 韦飞梅 刘玉清 毛献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999-1001,1005,共4页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荸荠皮天然棕色素的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50%的食用酒精为溶剂,料液比为1∶10(g/mL),超声频率为20 kHz、超声功率为80 W,超声时间为40 min,浸提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荸荠皮棕色素的浸提率为2...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荸荠皮天然棕色素的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50%的食用酒精为溶剂,料液比为1∶10(g/mL),超声频率为20 kHz、超声功率为80 W,超声时间为40 min,浸提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荸荠皮棕色素的浸提率为22.79%,较之常规浸提法提高了16.99个百分点,而且超声波没有改变荸荠皮棕色素的性状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皮 天然棕色素 超声波 提取
下载PDF
荸荠皮棕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文 王宁 +2 位作者 刁海鹏 杨正平 曹晓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9,共3页
研究了荸荠皮中棕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蔗糖、磷酸钠、苯甲酸钠、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对荸荠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5%的乙醇作为浸提液,调pH值为2,80℃,提取率为80%;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的存... 研究了荸荠皮中棕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蔗糖、磷酸钠、苯甲酸钠、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对荸荠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65%的乙醇作为浸提液,调pH值为2,80℃,提取率为80%;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的存在对荸荠皮棕色素几乎没有影响,而磷酸钠、亚硫酸钠的加入使色素颜色加深。通过实验为荸荠皮棕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皮棕色素 提取 稳定性
下载PDF
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金黎明 陈苛蒙 +4 位作者 王宁 候熙彦 王茹 吴渊 岳玉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对板栗壳棕色素进行提取。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且对棕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对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 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对板栗壳棕色素进行提取。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且对棕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对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考察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萃取板栗壳棕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5℃,料液比1∶20(g/m L),乙醇浓度45%,萃取时间15 min,此时得率为7.05%。板栗壳棕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Na+,K+,Ca2+,Zn2+,Mg2+,Ba2+对板栗壳棕色素的颜色无明显影响,但Fe3+,Pb2+,Cu2+会与板栗壳棕色素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并使色素褪色。在实验设置的0.25 mg/m L^2.0 mg/m L浓度范围内,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抗氧化能力略低于VC。2.0 mg/m L的板栗壳棕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5.9%和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棕色素 正交试验 性质
下载PDF
板栗壳棕色素抗氧化性研究与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莉 顾欣 +3 位作者 崔洁 孟阿会 侯亚坤 王建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5,共5页
研究了不同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并比较2种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图。用质量分数1%的NaOH溶液和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用总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4种评价方式,比较... 研究了不同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性并比较2种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图。用质量分数1%的NaOH溶液和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用总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清除超氧阴离子4种评价方式,比较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抗氧化能力并与通用抗氧化剂VC和BHT做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VC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醇提板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的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接近;清除DPPH自由基时,VC清除效果最强,以后依次是醇提栗壳棕色素,碱提栗壳棕色素和BHT,醇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2 mg/mL,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09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OH)时,随着样品浓度增大对.OH的清除作用增强,碱提栗壳棕色素,醇提栗壳棕色素,BHT和VC的清除效果比较接近;清除超氧阴离子(O2-)时,碱提栗壳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71 mg/mL,醇提棕色素的IC50值约为0.83 mg/mL,清除效果弱于VC和BHT。对2种溶液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的红外光谱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棕色素 抗氧化性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马蹄皮棕色素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罗杨合 陈振林 +1 位作者 谢复青 于秋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4,99,共4页
以马蹄皮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棕色素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马蹄皮棕色素属于黄酮类色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30%(V/V)食用酒精为溶剂、料液比为1∶20(g/mL)、微波功率为240 W、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在... 以马蹄皮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棕色素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马蹄皮棕色素属于黄酮类色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30%(V/V)食用酒精为溶剂、料液比为1∶20(g/mL)、微波功率为240 W、微波辐射时间为5 min。在此条件下,马蹄皮棕色素的浸提率为23.52%,较之常规浸提法提高了17.72%,而且微波辐射没有改变马蹄皮棕色素的性状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皮 棕色素 微波辅助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核桃外果皮的开发利用研究(Ⅰ)——不同采样点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的稳定性测试与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俊芳 陈小利 +3 位作者 高桂枝 刘启瑞 薛斌 马瑞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52-55,58,共5页
对不同地方采集的核桃外果皮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干燥后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氧化一还原性能较强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 对不同地方采集的核桃外果皮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干燥后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氧化一还原性能较强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水提取率高、工艺简单、无污染且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外果皮 开发利用 采样点 棕褐色色素 萃取 稳定性测试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板栗壳棕色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浩然 魏福祥 +1 位作者 马晓珍 雷立改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0年第6期458-461,共4页
主要介绍了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方法、特点及其性质,并对板栗壳提取色素、制备栲胶和活性炭以及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等综合利用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板栗壳棕色素 提取方法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榛子壳棕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陶希婧 苏明升 +2 位作者 刘言佳 芦明春 田晶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以榛子壳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研究了榛子壳中棕色素水提法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采用正交法对榛子壳棕色素水提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5℃,时间140min,料液比1∶30,提取效果是优化前的3.5... 以榛子壳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研究了榛子壳中棕色素水提法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采用正交法对榛子壳棕色素水提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5℃,时间140min,料液比1∶30,提取效果是优化前的3.54倍。在最佳条件下所得榛子壳棕色素在蒸馏水中的色价为73.22。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m。采用芬顿法对所提取的榛子壳棕色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0mg/mL时榛子壳棕色素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较好,能够达到99.13%。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抗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约达到抗坏血酸的20%。对榛子壳棕色素的抑菌性试验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性,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05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壳 棕色素 提取 抗氧化活性 抑菌性
下载PDF
核桃外果皮棕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海霞 包晓玮 +2 位作者 傅力 车凤斌 房越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3-87,共5页
提取、纯化核桃外果皮棕色素,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得到棕色素粗品,利用盐酸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纯化棕色素粗品,并且研究了pH、氧化剂、还原剂、温度、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纯化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外果皮... 提取、纯化核桃外果皮棕色素,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得到棕色素粗品,利用盐酸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纯化棕色素粗品,并且研究了pH、氧化剂、还原剂、温度、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纯化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外果皮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水,不溶于非极性溶剂,通过盐酸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纯化后分别制得色素Ⅰ和色素Ⅱ,色素Ⅰ提取率为6.2%;色素Ⅱ提取率为5.3%。色素Ⅰ和色素Ⅱ性质相近,最大吸收波长均为570 nm和670 nm,两种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均有沉淀产生,碱性条件下颜色加深。双氧水使其褪色,而亚硫酸钠不影响其稳定性;色素Ⅰ耐高温,色素Ⅱ在80℃下较稳定;金属离子Na+、Ca2+、Cu2+、Zn2+、Mg2+对色素色泽无明显影响,而Fe3+、Al3+、Pb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食品添加剂柠檬酸、维生素C、山梨酸钾、氯化钠、苯甲酸钠对色素无不良影响,而蔗糖会影响两种色素的稳定性。首次提取纯化制得核桃外果皮棕色素,并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因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并可用于工业化生产,所以核桃外果皮棕色素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天然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外果皮 棕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