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orecasting models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stol)in Zhejiang Provence
1
作者 HUANG Ciwei,FENG Bingcan,and CHEN Janming,Inst of Plant Protection,Zhejinag Acad of Agri Sci,Hangzhou 310021,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5年第3期6-7,共2页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ver 15 years from fivecounties including Xiaoshan,Longyou,Pujiang,Wenling,and Huangyan,Zhejiang Province,a se-ries of forecasting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These mod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ver 15 years from fivecounties including Xiaoshan,Longyou,Pujiang,Wenling,and Huangyan,Zhejiang Province,a se-ries of forecasting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These models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the level of the main en-dangering generation of brown planthopper(BPH)on late-season rice.After eight years validation,73models were established from 469 ones as a series ofmodels used as long,medium,and short term fore-ca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forecasting models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ol)in Zhejiang Provence BPH
下载PDF
Insight to the Mode of Action of <i>Allium sativum</i>Leaf Agglutinin (ASAL) Expressing in T<sub>3</sub>Rice Lines on Brown Planthopper
2
作者 Arpita Bala Amit Roy +2 位作者 Niranjana Behura Daniel Hess Sampa Das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2期400-407,共8页
Brown planthopper, the sap sucking hemipteran pest,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yield loss of rice through the world. To combat the situation researchers are interested identifying genes from plant origin ... Brown planthopper, the sap sucking hemipteran pest,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yield loss of rice through the world. To combat the situation researchers are interested identifying genes from plant origin having potentiality to develop hemipteran pest resistance. Interestingly, it was observed that rice plants expressing ASAL, a monocot mannose binding lectin, showed significant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 and green leafhopper. Additionally, antibiotic resistant marker gene free ASAL expressing rice lines were developed to overcome the biosafety issues. However, the basis behind the resistance against planthoppers is still not clearly understood. Ligand blot assay was performed with total BBMV protein from BPH and a ~56 kDa receptor protein was detected. LC MS/M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eceptor protein is NAD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NQO), a key player in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insect defense response and male/female gametogenesis. Presumably interaction of ASAL with NQO may lead to toxicity and loss of fecundity among BPH feeding on ASAL expressing transgenic rice plant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stabl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sidering these transgenic ASAL expressing rice plants as significant product for combating BPH attack associated yield loss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ium sativum LEAF AGGLUTININ (ASAL) Hemipteran Pest management brown planthopper NAD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NQO) Fecundity Transgenic RICE Brush BOARDER Membrane Vesicle (BBMV) Protein
下载PDF
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融合预测模型及其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飞 许晓风 +1 位作者 张夕林 程遐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97-1301,共5页
针对混沌时间序列 ,建立了相空间重构和 BP神经网络融合预测模型。经实例验证 ,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 ,避免了一般混沌预测要求较长时间序列的缺陷 。
关键词 相空间重构 神经网络融合 预测模型 害虫测报 应用
下载PDF
褐飞虱发生的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许晓风 马飞 +1 位作者 丁宗泽 程遐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8-551,共4页
基于混沌理论 ,通过对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褐飞虱发生时间序列资料的分析 ,组建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时间序列的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7次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2 2 91% ,转化为发生等级 ,预测准确率为 10 ... 基于混沌理论 ,通过对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褐飞虱发生时间序列资料的分析 ,组建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时间序列的相空间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7次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2 2 91% ,转化为发生等级 ,预测准确率为 1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发生 相空间线性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褐飞虱种群生命系统管理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綦立正 黄方能 +1 位作者 黄建义 李汝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14-220,共7页
本文引用太湖稻区单季晚稻褐飞虱种群动态和为害损失研究的结果,以车厢法(boxcar train)原理为基本框架,建立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并结合Bellman的动态规划最优化原理组建褐飞虱种群生命系统管理模型。经川沙县1984—1989年预测圃资... 本文引用太湖稻区单季晚稻褐飞虱种群动态和为害损失研究的结果,以车厢法(boxcar train)原理为基本框架,建立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并结合Bellman的动态规划最优化原理组建褐飞虱种群生命系统管理模型。经川沙县1984—1989年预测圃资料验证,模型模拟值与田间实查值相当吻合,累积虫量误差在1.4%—16.3%之间,平均11.4%;种群管理的模型决策与实际经验决策的准则不同,造成两种决策结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种群生命系统 管理模型
下载PDF
稻田多种蜘蛛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及关联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汤进龙 吴进才 +1 位作者 李国生 韩谷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12-1215,共4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 4种蜘蛛 (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 )与褐飞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此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不同数量或者密度与褐飞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飞虱捕食量的影响。应用该模型还可以预测...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 4种蜘蛛 (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 )与褐飞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此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不同数量或者密度与褐飞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飞虱捕食量的影响。应用该模型还可以预测相应时期的捕食量大小 ,所得预测值与实际值几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褐飞虱复合种群 灰色系统 捕食量模型 关联度 稻田
下载PDF
有机稻田内不同生态措施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广文 钟平生 曾玲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4,共5页
应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和方法,以抗性品种、施用有机肥、种植对天敌具有助迁或保护作用的植物为基础,将稻田放鸭、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乙醇提取物、现代苦楝油(MeliaazedarachL.)等各项生态措施,科学、合理地组配成褐稻虱Nilap... 应用害虫生态控制理论和方法,以抗性品种、施用有机肥、种植对天敌具有助迁或保护作用的植物为基础,将稻田放鸭、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乙醇提取物、现代苦楝油(MeliaazedarachL.)等各项生态措施,科学、合理地组配成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l)种群生态控制系统,研究其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田放鸭对褐稻虱若虫具有60.92%的控制效果,现代苦楝油200倍对褐稻虱种群的作用优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1gDW·100mL-1,不同生态措施组合对褐稻虱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但其联合作用效果与组合组分不成正比例增长。所组建的生态措施组合可将褐稻虱种群数量降至经济阈值以下,完全可达到持续控制褐稻虱种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耕作 褐稻虱 生态控制 植物次生物质 自然种群 生态措施 控制作用 稻田放鸭 褐稻虱 有机肥 乙醇提取物 生态控制系统 控制理论
下载PDF
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综合客观预报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军 蒋耀培 +1 位作者 杨秋珍 王志雄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 ,用地面气象因子、5 0 0hPa高空环流因子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因子 ,在挑选了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又好的预报因子后 ,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基础上 ,集成建立... 以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 ,用地面气象因子、5 0 0hPa高空环流因子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因子 ,在挑选了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又好的预报因子后 ,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基础上 ,集成建立了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的长、中、短期客观预报模式。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报模式的起报时间分别为当年的 1月、3月和 8月中旬。这 3种预报模式对 1 985~1 998年的历史拟合和 1 999~ 2 0 0 2年的预报误差均在 1级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预报模式 发生程度 褐飞虱 单季晚稻
下载PDF
草间小黑蛛对褐稻虱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 被引量:25
9
作者 严英俊 吴中孚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在大试管内研究了草间小黑蛛对褐稻虱的捕食反应,测定了褐稻虱虫龄及温度对功能反应的影响,并建立了同时考虑这2个因子影响的 Holling 圆盘方程.还研究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反应,并建立草间小黑蛛对猎物密度和自身密度的共同反应模型.
关键词 褐稻虱 草间小黑蛛 捕食 模型
下载PDF
多物种复合种群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及在褐稻虱数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进才 庞雄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4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与褐稻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捕食量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类群间的相互作用和各类天敌不同数量与褐稻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稻...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4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与褐稻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捕食量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类群间的相互作用和各类天敌不同数量与褐稻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稻虱捕食量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各类天敌在田间数量增长的亚模型,应用现代控制论的状态空间分析法建立了褐稻虱的状态方程,用以研究褐稻虱种群数量预测和数量控制。其中系数矩阵以褐稻虱田间生命表数据作为基础,以各虫期数量作为输入向量,以微蛛、狼蛛、管巢蛛、跳蛛4类天敌和褐稻虱数量所建立的捕食量模型构成控制矩阵和控制向量。应用该模型预测褐稻虱数量变化,结果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增减趋势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褐稻虱 捕食量模型 数量预测
下载PDF
褐飞虱治理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家安 陈闽桂 祝增荣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本文描述了褐飞虱治理的决策过程、决策所需信息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决策分析和使用说明四部份组成。数据库可用于贮存和查询有关褐飞虱迁入量、气温、发生期和发生量、种群动态、临近地区历年发生情况... 本文描述了褐飞虱治理的决策过程、决策所需信息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决策分析和使用说明四部份组成。数据库可用于贮存和查询有关褐飞虱迁入量、气温、发生期和发生量、种群动态、临近地区历年发生情况、生态学特性及农药方面的资料。模型库包括可用于预测发生期、发生量、为害程度和种群动态的四个模型,决策分析学系统包括决策分析模型和专家系统。系统综合了数据库、模拟模型和专家系统的特点,为支持和改善褐飞虱治理的决策提供了一种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治理 计算机 支持系统 决策
下载PDF
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中孚 严英俊 赵士熙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根据田间调查与室内研究,组建了1986和1987两年褐稻虱田间第6代种群平均生命表.通过重要生态因子的作用效果分析,进一步表明影响第6代种群变动的重要因子为自然天敌,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表的资料,把矩阵模型与差分方程结合起来,构造了... 根据田间调查与室内研究,组建了1986和1987两年褐稻虱田间第6代种群平均生命表.通过重要生态因子的作用效果分析,进一步表明影响第6代种群变动的重要因子为自然天敌,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表的资料,把矩阵模型与差分方程结合起来,构造了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的模拟模型,在计算机上逐日模拟褐稻虱的种群动态,其结果与田间实测值基本一致;同时又探讨了此模型与天敌作用模型的耦联模拟情况.由此表明此模型可用于自然变温条件下褐稻虱田间种群数量和发生期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种群动态 模拟模型
下载PDF
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国堃 汪恩国 +4 位作者 罗桂楼 林凌伟 关梅萍 章中东 陈克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364-367,共4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RBCDV)近年来在台州市连作晚稻上回升迅速,发生严重面积达1.3万hm2。试验分析表明,导致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大面积的主栽品种抗性差,易感病;二是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 水稻黑条矮缩病(RBCDV)近年来在台州市连作晚稻上回升迅速,发生严重面积达1.3万hm2。试验分析表明,导致连晚杂交稻黑条矮缩病严重流行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大面积的主栽品种抗性差,易感病;二是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带毒率高,而其迁飞危害高峰与连晚杂交稻的感病生育期相吻合;三是杂交水稻自身的栽培特点有利于黑条矮缩病的侵染。根据此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狠抓适期治灰防病的综合治理,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 农业防治 RBCDV
下载PDF
水稻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及其有效性检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家安 章连观 +5 位作者 何孙忠 范泉根 Holt J. Norton G.A.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利用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文献报道资料,组建了水稻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采用生理时间、主要成分包括迁入种群的迁入时间、数量和格局;密度、生育阶段、温度、天敌和人为措施对死亡率和生殖力的影响;密度、生育阶段和短翅型比及... 利用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文献报道资料,组建了水稻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采用生理时间、主要成分包括迁入种群的迁入时间、数量和格局;密度、生育阶段、温度、天敌和人为措施对死亡率和生殖力的影响;密度、生育阶段和短翅型比及迁出率的关系.有效性检验表明,该模型模拟的种群时间和数量动态与实际观察动态相似,在对比检验的10组历史资料中,模拟预测的全部主害代高峰期和9组主害代高峰虫量与实测值相符.实测种群动态与模拟种群动态间的差异表明,深入研究秋季低温对生殖力和死亡率的持续影响,研究田间天敌作用的正确评价及水稻生长模型,将有助于理解和预测褐飞虱的种群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种群动态 模拟模型
下载PDF
基于液体饲喂模式的褐飞虱取食行为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菊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374-1377,1382,共5页
采用刺探电位图(EPG)技术监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人工取食液的取食行为,参考褐飞虱取食水稻的EPG波形,对褐飞虱取食Parafilm膜下液体状物质的EPG波形进行解析,发现褐飞虱在液体饲喂模型中产生5种典型波形,分别为非... 采用刺探电位图(EPG)技术监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人工取食液的取食行为,参考褐飞虱取食水稻的EPG波形,对褐飞虱取食Parafilm膜下液体状物质的EPG波形进行解析,发现褐飞虱在液体饲喂模型中产生5种典型波形,分别为非刺探波形(np波)、口针刺入波形(P波)、口针在液体中移动波形(M波)、主动抽吸波形(I波)和口针在液体中的未知波形(X波)。采用饲喂模式分析褐飞虱取食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刺吸行为,发现褐飞虱对2.50%-20.00%浓度范围的蔗糖溶液吸食时间较长,尤其是5.00%和20.00%蔗糖组的褐飞虱有一半左右的记录时间处于主动吸食状态。蔗糖溶液在用于褐飞虱EPG监测的液体饲喂模式时,推荐5.00%-20.00%作为候选人工取食液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液体饲喂模式 蔗糖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
下载PDF
稻田水浆管理对水稻生理代谢和褐稻虱种群的影响
16
作者 张增全 顾金炎 周爱农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92-95,共4页
研究了水浆管理对水稻氮代谢和褐稻虱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淹水状况下,稻株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代谢失调,氮代谢偏强,碳代谢偏弱,这不但影响稻株中碳水化合物的有效积累,造成减产,同时也有利于褐稻虱种群发生。
关键词 水浆管理 水稻 生理代谢 褐飞虱
下载PDF
褐飞虱危害在水稻植株光谱反射率上的表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启花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随褐飞虱虫量和虫龄的增加稻株光谱反射率呈下降趋势,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可很好地表征褐飞虱不同龄期、不同虫量及成虫产卵对稻株的危害程度。各波长处的... 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随褐飞虱虫量和虫龄的增加稻株光谱反射率呈下降趋势,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可很好地表征褐飞虱不同龄期、不同虫量及成虫产卵对稻株的危害程度。各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并且在520~570nm和700~1000nm波长范围内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褐飞虱为害后稻株光谱的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也分别与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利用虫害后稻株在可见光波长550nm处的反射率(R550)和近红外光区波长760nm处的反射率(R760)、红边参数值与未受害稻株相应值的比值建立了褐飞虱虫量的预测模型,发现在19次预测中,各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53%~79%,且R760因子对褐飞虱虫量有相对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危害程度 高光谱遥感 光谱反射率 红边参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浙江天台晚稻褐飞虱长期运动规律与ARIMA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廉伟 汪恩国 +3 位作者 丁灵伟 干才连 陈将赞 戴以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10-313,共4页
根据天台1969—2008年田间褐飞虱发生监测情况,阐述了褐飞虱长期运动规律及其运行周期,分析造成褐飞虱种群周期性变化的周期特性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褐飞虱种群数量变化符合多项式函数模型,Y(t)=C0+C1×X+C2×X2+C3×X3... 根据天台1969—2008年田间褐飞虱发生监测情况,阐述了褐飞虱长期运动规律及其运行周期,分析造成褐飞虱种群周期性变化的周期特性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褐飞虱种群数量变化符合多项式函数模型,Y(t)=C0+C1×X+C2×X2+C3×X3+…+C15×X15,X={1,2,3,……,n},并创建了褐飞虱种群数量变动的ARIMA(2,1,1)模型:Y(t+l)=0.0692+0.0711Z(t+l-2)+e(t+l)+0.3359e(t+l-1),应用此模型回测,吻合率达87.2%,具有很高的精度;模型预示今后一段时期褐飞虱仍处高位运行状态,应加大防控力度,保障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种群数量 运动周期 变化规律 动态模型
下载PDF
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春凤 龚德平 +1 位作者 蔡美仲 龚文柳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9期77-78,8,共3页
褐飞虱是中国乃至亚洲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是吸食水稻汁液、刺伤茎叶组织、传播和诱发水稻病害,大规模爆发将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分析褐飞虱生活的适宜环境、生命周期等因素,提出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可从栽培... 褐飞虱是中国乃至亚洲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是吸食水稻汁液、刺伤茎叶组织、传播和诱发水稻病害,大规模爆发将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分析褐飞虱生活的适宜环境、生命周期等因素,提出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可从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控制、化学控制、选用抗性品种等方面进行,其中生物防治包括植物多样性的利用、天敌防治和微生物杀虫剂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危害 生物学 生态学 水稻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褐稻虱为害损失测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英俊 吴中孚 游淑玲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进行盆栽单株罩笼接虫试验,测定褐稻虱三龄若虫在水稻分蘖末、孕穗和乳熟期,一龄若虫和成虫在孕穗期为害15天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根据褐稻虱的发育历期及其与累计取食量的关系,推算出每头褐稻虱在各虫龄期内的平均为害损失,由此推导出不... 进行盆栽单株罩笼接虫试验,测定褐稻虱三龄若虫在水稻分蘖末、孕穗和乳熟期,一龄若虫和成虫在孕穗期为害15天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根据褐稻虱的发育历期及其与累计取食量的关系,推算出每头褐稻虱在各虫龄期内的平均为害损失,由此推导出不同虫龄若虫和成虫的逐日为害损失率模型。探讨了一种较为准确的褐稻虱为害损失的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模拟模型 水稻 害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