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Changes after Bryan Disc Arthroplasty versus ACDF: A 60-Month Follow-Up on 120 Patients
1
作者 Fujiang Cao Tao Liu +3 位作者 Yunqiang Xu Hui Han Ronghua Dong Shiqing Feng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5年第1期40-48,共9页
Background: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has become an option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 Previous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this alternative without the scientific rigor of a concurrent control p... Background: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has become an option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 Previous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this alternative without the scientific rigor of a concurrent control population in oriental patients for long-term follow-up. Objective: Therefore, we asked whether the 1) clinical and 2) radiographic outcomes of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at single site, and whether the 3) occurrences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s (HOs) were associated to the function loss in the long-term follow-up. 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c diseas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Bryan or ACDF), and 60-month follow-up is available for all the 120 patients.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ssessed using Odom’s criteria, 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 (VAS) and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Radiographs were measured to determine the radiographic outcomes and occurrences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s (HOs).?Results: The clinical outcomes are not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VAS, P = 0.7253;NDI, P = 0.5528). The radiographic outcome ofBryan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CDF group at the index level (P < 0.05). 36 (60%) patients ofBryangroup develope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But, there is not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Os and the loss of movement at the replacement level. Conclusions: The Bryan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 compares favorably to ACDF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1-level cervical disc disease. And theBryandisc may delay adjacent level degeneration by preserving preoperative kinematics at adjacent levels in oriental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 disc ACDF FOLLOW-UP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张硕 刘正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术后7d测量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负值设为后凸组,正值设为正常组,分别为32例、58例。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节段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总活动度、JOA评分等功能及影像指标,评价椎旁骨化(paravertebral ossification,PO)分级。结果90例颈椎病患者术后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为负值者32例,正值者58例,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率35.56%;两组颈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凸组的节段活动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NDI指数、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组PO分级较正常组更为严重(P<0.05)。结论Bryan CADR手术治疗颈椎病后,易发生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后凸,且影响节段活动度,容易加重椎旁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颈椎间盘角 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椎旁骨化 节段活动度
下载PDF
Mid-term outcomes of Bryan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versu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3
作者 郝定均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84-84,共1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Bryan disc replacement with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pathy.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underwent Bryan cervicaldisc r...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Bryan disc replacement with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pathy.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underwent Bryan cervicaldisc replacement (A group)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term outcomes of bryan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versu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pathy
下载PDF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宇 赵衍斌 +3 位作者 周非非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方法:我院从2003年12月开展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达到5年的患者共70例,其中57例获得57~69个月(平均60个月)随访。单节段置换47例,双节段置换9例,3节段置换1例。C3/4 5例、... 目的:观察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方法:我院从2003年12月开展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达到5年的患者共70例,其中57例获得57~69个月(平均60个月)随访。单节段置换47例,双节段置换9例,3节段置换1例。C3/4 5例、C4/5 10例、C5/6 45例、C6/7 8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mJOA、VAS、N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s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情况,在MRI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在MRI中矢状位T2加权像上测量相邻节段突出椎间盘对椎管的侵占率。结果:(1)mJOA评分术前为13.4±1.9分,末次随访时16.1±1.1分,平均改善率为75.0%;上肢痛VAS评分术前为3.3±1.9分,末次随访时0.9±1.2分;颈肩痛VAS评分术前为3.0±1.5分,末次随访时1.6±1.4分;NDI评分术前为14.8±8.6分,末次随访时5.7±4.2分;以上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优21例,良27例,可7例,差2例。(2)28例患者获得X线随访,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6.9°±3.0°,末次随访时为7.2°±3.7°,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0个手术节段中12个(40%)出现异位骨化,其中3个(10%)节段丧失活动度。(3)25例患者获得MRI随访,末次随访时50个相邻节段中7个(14%)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相邻节段突出椎间盘对椎管侵占率的年度平均增幅为0.3%~0.5%。结论: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平均5年随访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较好保留,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无相邻节段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人工椎间盘 随访 疗效 磁共振成像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韩骁 田伟 +5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何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50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存在创伤诱因5例),比较有、无创伤诱因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创伤与无外伤组在术前及末次随访置...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50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存在创伤诱因5例),比较有、无创伤诱因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创伤与无外伤组在术前及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创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置换节段均无不稳定;创伤组JOA术前值及末次随访值均较无创伤组低,两组在JOA改善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患者,当压迫节段局限、无病变节段不稳定,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颈椎病 假体和植入物 置换
下载PDF
Bryan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中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晋玉 贾育松 +6 位作者 郑晨颖 孙旗 陈江 白春晓 杜丽 马晟 徐林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8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中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5岁;神经根型21例,脊髓型16例...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中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5岁;神经根型21例,脊髓型16例,混合型12例;单节段置换21例,双节段置换28例。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状况;通过颈椎正侧屈伸位X线测量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生理前凸曲度,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曲度,置换及邻近节段活动度,FSU活动度变化;采用Odom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5~37.3个月,平均33.1个月。VAS、JOA、NDI评分术前分别为7.08±1.55、5.2±1.9、39.96±7.06,术后3个月分别为3.76±2.33、13.2±1.2、25.20±6.64,末次随访分别为2.80±1.50、14.3±1.6、24.24±7.89,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生理前凸曲度由术前的(10.64±4.26)°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3.68±4.56)°,FSU曲度由术前的(5.40±0.41)°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92±2.00)°(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为(70.84±6.17)°、(60.00±6.58)°、(71.48±4.61)°,FSU活动度为(12.00±0.49)°、(9.36±0.26)°、(12.52±0.33)°,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0.48±0.67)°、(7.24±0.34)°、(9.28±0.36)°,置换上位节段活动度为(10.52±0.60)°、(8.60±0.30)°、(10.44±0.43)°,置换下位节段活动度为(8.48±0.40)°、(6.56±0.36)°、(9.60±0.39)°,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5例,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发现异位骨化1例,术后12个月发现假体移位1例。按照Odom评定标准,优20例,良27例,一般2例。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仅有良好临床疗效,同时重建了颈椎和FSU前凸曲度,保留了颈椎置换节段活动度,恢复了颈椎整体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bryan假体 人工间盘置换 治疗结果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国辉 张鹏 +7 位作者 杨述华 杜靖远 郑启新 傅德皓 邵增务 陈东 朱建福 肖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手术操作要点并分析有关并发症。方法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进行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常规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预防异位骨化。结果所有患者术...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手术操作要点并分析有关并发症。方法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进行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常规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预防异位骨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前和术后第1、12个月行JOA评分;摄术前和术后正侧、屈伸、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随访12~28个月,术后治疗效果Odom评级: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2%;JOA评分:术前平均7.9分(6—12分),术后第1个月平均14.1分(9—16分),第12个月平均15.7分(10~17分)。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第1、12个月活动范围分别平均是:术前7.7°(5.8°-9.1°),术后1个月5.5°(3.9°~7.8°),术后12个月5.5°(4.0°~7.8°)。末次随访未发现异位骨化、假体松动、脱落、下沉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维持颈椎近期正常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但远期疗效还需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颈椎间盘假体
下载PDF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冰 王沛 +3 位作者 李晖 刘保华 冯世庆 马信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7-501,共5页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 目的:收集并分析SCI收录的关于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疗效比较的文献,对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和ACDF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入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各研究的干预组(治疗组)术式为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对照组术式为ACDF;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不小于10;术后疗效评价包括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相应节段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等常见指标。结果:共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纳入人数共588人,干预组303例,对照组285例;术后2年内NDI合并权重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0.39(95%CI,-1.56~0.78),P>0.05。术后2年内相应颈椎节段运动范围(ROM)合并WMD值为8.95(95%CI,7.01~10.89),P<0.05。结论:Bryan间盘置换术在术后2年内保留颈椎节段活动方面优于ACDF,尚没有足够证据表明Bryan间盘置换术术后2年内NDI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斌 冯万立 +1 位作者 郭志民 刘庆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估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分析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完成25例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5~51岁,平均42.4岁。脊髓型颈椎病1... 目的评估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分析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完成25例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5~51岁,平均42.4岁。脊髓型颈椎病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混合型5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9~22个月,平均15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为(8.5±1.0)分,末次随访时为(15.5±1.0)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颈痛视觉评分、颈肩障碍疼痛指数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所有病例未见假体下沉、移位以及症状加重者。1例患者术后11个月随访时发现假体周围有异位骨化形成,2例术后置换节段出现后凸。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其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存在特有的并发症,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规范的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病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与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昆 蔡惠民 陈荣滋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系统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70例(70个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将70例(70个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CDF组(35例)及Bryan组(35例)。通过分析术前及术后随访12个月的Odom's标准评分、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观察指标的差异,同时对随访12个月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比较两者疗效,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点及他们产生的问题。结果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取得明确疗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P<0.05),两种术式在创伤、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性不显著(P>0.05);JOA评分及SF-36评分两者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在12个月随访ROM评估及NDI比较有差异,Bryan组数据优于AC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yan组在Odom's评分中因减压不彻底及异位骨化,有2例等级为差,ACDF组则为0例。结论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在减少颈椎临近节段退变上优于ACDF,短中期疗效优于ACDF,但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同时存在减压不彻底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远期疗效不如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减压 融合 bryan人工颈椎间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11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1 位作者 潘隆盛 尚爱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 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并作统计学检验。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与椎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假体所在椎间隙的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病人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2分。术后随访未见有假体松动、下沉和周围骨化融合,置换间隙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为(4.8±1.7)°。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部分的活动度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bryan假体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伊隆 汤呈宣 杨国敬 《骨科》 CAS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37例(37个椎间盘)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其中脊髓型颈...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37例(37个椎间盘)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颈椎活动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症状、JOA评分及X线分析,对Bryan人工颈椎间盘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37例(37个椎间盘)获随访12~19个月,平均随访12.5个月,术后患者颈椎活动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JOA评分从术前(10.5±2.6)分提高到最后随访的(15.4±2.5)分(t=8.26,P<0.01)。X线片示颈椎稳定性好,人工椎间隙高度与邻近椎间盘高度相同,假体位置良好。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病人恢复快;其能更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同时还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防止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其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颈椎间盘 置换术 体感诱发电位 JOA评分 颈椎病
下载PDF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曹博 史永涛 张锦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情况及影响其活动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骨科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 目的探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情况及影响其活动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骨科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观察比较拟置换节段不同椎间隙高度、不同活动度、脊柱功能单位与上位椎体不同高度比值及脊柱功能单位不同后凸角度间其置换节段术后的活动度,且分析其活动度与上述变量间的关系。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大,且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0.80的患者活动度增大程度大于比值≤0.80的患者,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6°患者术后活动度增大程度大于≤6°患者,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术前/术后)<0.05患者其活动度增大程度明显大于≥0.05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置换节段FSU不同角度(术后/术前)患者间期术后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椎间隙高度比值(>0.80)、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6°)及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术前/术后<0.05)为增大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明显改善置换节段活动度,且椎间隙高度比值、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及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为影响其术后活动度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置换节段 活动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影响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因素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衍斌 周非非 +3 位作者 孙宇 刘忠军 张凤山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变化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活动度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57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正侧位和伸屈位X线检查,分析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拟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和FSU后凸角度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1)术前拟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0.8的患者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7.1°,≥0.8的患者平均为9.2°,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拟置换节段活动度<6°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为6.8°,≥6°的患者平均为9.7°,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置换节段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下降≥0.05的患者术后活动度平均增加0.19°,<0.05的患者平均增加2.13°,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术后FSU后凸角度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0.73°,后凸角度无增加者活动度平均增加1.9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FSU高度下降影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和(或)屈伸活动度之和<6°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疾患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活动度 脊柱功能单位
下载PDF
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丛梦琳 马鹤成 +2 位作者 侯勇 司萌 聂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换5例,C4/5、C5/6间盘置换14例,C5/6、C6/7间盘置换2例。随访时间96~156个月,平均随访116.5±19.6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末次随访时在颈椎动力位X线片中测量人工颈椎间盘活动度,颈椎侧位X线片中测量颈椎曲度,采用McAfee分级法在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对人工颈椎间盘的异位骨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前mJOA评分14.0±2.0分。术后3个月时mJOA评分15.2±1.8分,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16.8±1.2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5.1±1.7分。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1.9±1.4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9±0.8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颈椎曲度为平均16.7°±6.6°,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15.7°±7.3°,无统计学差异(P=0.25)。上位节段活动度为6.23°±10.13°,下位节段活动度为3.76°±4.81°,有统计学差异(P=0.025)。至末次随访时16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76.2%。根据McAfee分级,21例患者42个节段中,Ⅰ级5个节段,Ⅱ级5个节段,Ⅲ级14个节段,Ⅳ级7个节段,发生Ⅲ级以上HO的概率为50%,上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38.0%,下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61.9%。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行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且下位节段发生严重HO的概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间盘 颈椎病 异位骨化 长期观察
下载PDF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健峰 李锋 +2 位作者 廖晖 熊伟 方忠 《骨科》 CAS 2017年第5期337-343,共7页
目的评估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于我院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85±3.70)岁,其中单节段9例,双节段11例,C_(3/4)2例、C_(4/5)... 目的评估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于我院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85±3.70)岁,其中单节段9例,双节段11例,C_(3/4)2例、C_(4/5)9例、C_(5/6)15例、C_(6/7)5例。(1)收集并比较其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 JOA)评估治疗分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Odoms分级。(2)通过其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侧位片及颈椎过屈过伸位片,评估其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ROM)。(3)MRI T2加权像上根据Miyazaki分级标准评估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4)通过X线片及CT片根据Mc Afee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m JOA评分分别为(13.30±2.83)分、(15.25±2.07)分,VAS评分分别为(4.10±3.81)分、(1.55±1.53)分,NDI分别为(11.45±9.52)分、(6.00±4.78)分,所有评价指标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为优8例,良8例,可2例,差2例。(2)脊柱功能单位(FSU)曲度及C_2~C_7曲度:术前分别为2.33°±4.08°、18.78°±6.68°,术后早期为4.12°±6.43°、20.00°±9.9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21°±6.56°、15.61°±6.73°。FSU ROM及C_2~C_7ROM:术前分别为9.15°±2.80°、47.28°±9.75°,术后早期为9.27°±3.83°、40.81°±14.66°,末次随访分别为9.37°±3.97°、42.03°±10.97°。3个时间点的FSU曲度及FSU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_2~C_7ROM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与邻近节段ROM变化趋势一致。末次随访时,43个邻近节段中46.5%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以C_(5/6)最为常见,但均无临床表现;末次随访时31个手术节段中有23例(74.2%)发生异位骨化,其中严重异位骨化(Ⅲ、Ⅳ级)发生率为22.6%,C_(5/6)最为常见。结论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可以取得持久稳定的临床效果,尽管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同时邻近节段仍可见退变,但均无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椎间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手术疗效比较
17
作者 张涛 王弘 +1 位作者 徐宏光 李从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CDA)与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颈椎病50例,... 目的:比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CDA)与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DF)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颈椎病50例,随机给予CDA(n=23),或者ACDF(n=27)治疗,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两组术前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及JOA(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无统计学差异,CDA组比ACDF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1),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两组手术节段RO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CDA组ROM较术前得以维持,ACDF组降低。两组JOA及VA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A较ACDF能维持手术节段的活动度,CDA有望取代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减压融合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 颈椎病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王晋超 李祖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 目的 :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7年12月17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年龄37~76岁(平均57.2±8.9岁),男13例,女4例。手术节段:C4/5 3例,C5/6 9例,C6/7 5例。依据术前CT及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7例,合并骨赘形成组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与高等级(3~4级)椎旁骨化;临床功能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s评定。比较两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差异及组内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等级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6.1±11.7岁,男5例,女2例,C5/6节段3例,C6/7节段4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8.18°±3.70°,末次随访时为9.07°±4.76°,1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2.78°±14.89°,末次随访时为47.34°±6.93°;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77°±1.08°,末次随访时为2.37°±1.48°;各影像学评估指标(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14.3%)出现局部后凸,1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手术时年龄57.9±7.0岁,男8例,女2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6例,C6/7节段1例,手术节段ROM术前为11.46°±5.19°,末次随访时为6.41°±4.87°,3例出现ROM丧失;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53°±11.89°,末次随访时为41.60°±13.45°;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4°±1.35°,末次随访时为1.29°±1.33°,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1例出现局部后凸,4例出现高等级椎旁骨化。末次随访时,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76.73±25.53)%,NDI%下降(12.29±6.26)%,Odom′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0%;合并骨赘形成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82.90±19.03)%,NDI%下降(10.00±4.32)%,Odom′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0%。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JOA评分、NDI%及Odoms评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单纯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手术节段ROM的维持优于合并骨赘形成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脊髓型颈椎病 bryan人工椎间盘 长期随访
下载PDF
单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长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4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张宁 李祖昌 王晋超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85-388,398,共5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86例患者101个节段行单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86例患者101个节段行单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5例;平均年龄(53.9±9.3)岁。按手术节段数患者分为两组:单节段组71个节段,双节段组30个节段。评估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Odom's标准;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手术节段ROM、手术节段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功能与影像学评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单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5.90±15.18)°,末次随访时为(46.31±13.03)°;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67±4.54)°,末次随访时为(8.63±5.34)°;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2.13±1.32)°,末次随访时为(1.23±1.92)°。双节段组颈椎整体ROM术前为(40.14±11.59)°,末次随访时为(38.33±12.31)°;手术节段ROM术前为(9.10±4.00)°,末次随访时为(6.51±4.61)°,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为(3.09±2.15)°,末次随访时为(0.44±4.62)°。单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69.40±36.80)%,NDI下降(12.06±8.20)%,Odom's标准优良率为91.5%。双节段组患者JOA改善率为(59.44±59.80)%,NDI下降(12.53±9.47)%,Odom's标准优良率为80.0%。单节段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双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为满意的长期疗效,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颈椎整体活动度优于双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bryan人工间盘 单节段 双节段 长期随访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术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传鸿 俞兴 +3 位作者 熊洋 杨永栋 王逢贤 赵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95-604,共10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影像结果及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节段的在体运动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相邻双节段Hybrid手术的患者,置换节段采用Bryan...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术式治疗相邻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影像结果及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节段的在体运动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相邻双节段Hybrid手术的患者,置换节段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融合节段采用MC+椎间融合器,纳入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5°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9.1±5.6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11例。术后随访84~119个月(95.43±8.21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dom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收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中立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整体ROM及曲度(C2-C7)、手术节段曲度、置换节段屈伸旋转中心(flexion and extension-center of rotation,FE-COR)及ROM、手术相邻节段ROM;末次随访时,观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融合节段融合情况,测量置换节段平移距离与关节突关节解剖参数:上关节突高度(height of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HSAP)、关节突关节间隙倾斜度(orientation of zygapophyseal joint spaces,OZJS)和上关节突关节面长度(length of superior articular surface,LSAS),分析置换节段FE-COR与各项随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性升高(9.26±3.38 vs 15.21±1.42,P<0.05),改善率为(80.23±13.80)%,NDI、颈痛VAS评分及双上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34.12±8.96 vs 7.21±4.32,P<0.05;5.77±2.28 vs 1.72±0.96,P<0.05;5.26±2.67 vs 1.14±0.83,P<0.05),改善率分别为(80.03±10.52)%、(69.85±13.44)%和(78.84±15.89)%。Odom分级优24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83.72%。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分别由术前的14.76°±8.04°、4.78°±5.86°增加至末次随访的20.62°±9.06°、6.75°±4.65°(P<0.05),颈椎整体ROM、置换节段FE-COR及ROM、手术相邻节段ROM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1个纳入研究的手术相邻节段(上位43个、下位38个)7个节段发生ASD(8.64%),分属于7例患者(7/43,16.28%),1例患者融合节段未获得骨性融合,但处于稳定状态(ROM<2°),其余患者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与FE-COR横坐标(X)相关的随访指标(|r|<0.5或P>0.05),FE-COR纵坐标(Y)与同节段ROM、平移距离呈负相关(r=-0.674,P<0.05;r=-0.792,P<0.05),与HSAP呈正相关(r=0.754,P<0.05),与其他随访指标无显著相关性(|r|<0.5或P>0.05)。结论:颈椎前路相邻双节段Hybrid手术患者7年以上随访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满意,无证据显示融合节段对置换节段运动功能状态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 bryan人工颈椎间盘 关节突关节 旋转中心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