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冉宇 白春晓 +7 位作者 刘楚吟 赵学千 龙水文 覃昌龙 李忠泽 张超 贾育松 陈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97-4303,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脊髓型或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Mobi-C间盘组和ROI-C融合组。所有患者均完成半年以上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1±5.0)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行目测类比评分、颈椎JOA评分以及拍摄X射线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C_(2-7)Cobb角、C_(0-2)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颈椎斜率、T_(1)倾斜角、C_(7)倾斜角、胸廓入口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分析两组患者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颈椎JOA评分显著增高(P<0.05)。②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的随访间盘组C_(2-7)Cobb、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_(1)倾斜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_(0-2)Cobb角、高T_(1)倾斜角减小(P<0.05),脊柱功能单位角增大(P<0.05);融合组C_(2-7)Cobb、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_(1)倾斜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脊柱功能单位角和C_(7)倾斜角增高(P<0.05);间盘组比融合组脊柱功能单位角增高(P<0.05)。③患者术后矢状位参数,融合组C_(2-7)Cobb与C_(7)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颈椎斜率与胸廓入口角呈显著正相关;T_(1)倾斜角与C_(7)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C_(7)倾斜角与C_(0-2)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置换组C_(2-7)Cobb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和T_(1)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_(0-2)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颈椎斜率与胸廓入口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T_(1)倾斜角和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负相关;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T_(1)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T_(1)S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正相关,C_(7)倾斜角与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正相关。④间盘组中,高T_(1)倾斜角型患者术后胸廓入口角、T_(1)倾斜角和C_(0-2)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脊柱功能单位角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融合组未发现显著变化。⑤结论:Mobi-C间盘和ROI-C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显著,与ROI-C融合器相比,Mobi-C间盘主要通过重建颈椎局部前凸角和上颈椎前凸角来恢复生理曲度,并且在高T_(1)倾斜角患者群体中仍然保持这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 Mobi-C人工 ROI-C融合器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前颈椎退变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相关性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非非 李舒扬 +3 位作者 赵衍斌 张凤山 潘胜发 孙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945-949,共5页
目的通过10年以上随访资料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术前患者适应证选择相关因素及参考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由同一组医生采用单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44例患者的资料。纳入研究的所有患... 目的通过10年以上随访资料分析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术前患者适应证选择相关因素及参考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由同一组医生采用单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44例患者的资料。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具备10年以上随访。影像学采用McAfee分级对术后异位骨化(HO)形成进行评估;采用“9分法”颈椎退变评分系统,在颈椎X线片上对术前手术节段退变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量化参考值。结果患者术后HO的总体发生率为61.4%(27/44)。单因素分析显示HO发病组与HO未发病组之间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椎体前缘骨赘形成和终板硬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终板硬化是术后HO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CI)为10.801(1.202~97.064)、37.870(1.581~907.237),均P<0.05],ROC曲线分析中,二者的AUC分别为0.822与0.792,基于“9分法”,二者边界值均为1.5。结论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HO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术前手术节段退变程度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人工置换术 异位骨化 适应证 退变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光煦 刘启圣 陈雄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336-337,共2页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30例,分型:神经根型10例,脊髓型14例,混合型6例。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 目的观察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30例,分型:神经根型10例,脊髓型14例,混合型6例。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脊髓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9±1.0),末次随访JOA评分(15.6±1.1)显著高于术前、颈痛视觉评分(VAS)、颈肩障碍疼痛指数(ND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神经根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置换节段出现后凸,余未发现假体下沉、移位等。结论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规范手术操作和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 人工置换术 颈椎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慧 贾象元 +4 位作者 杨浩田 袁林 李亚锋 赵学千 贾育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18-5822,共5页
背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可以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能够有效改善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症状。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行人工间盘置换... 背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可以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能够有效改善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症状。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行人工间盘置换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56例。观察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包括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手术节段角度、C_(2)-C_(7)Cobb角、C_(2)-C_(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1倾斜角,并分析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术后伴交感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矢状位参数比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手术前后变化值与手术节段角度、C2-7Cobb手术前后变化值具有相关性(P<0.05);(4)结果说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良好,有利于恢复颈椎矢状位参数,减轻患者交感神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人工置换术 交感神经症状 矢状位参数 颈椎 人工假体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苏利国 刘志翔 +3 位作者 冯文博 李鹏 王宪斌 张佩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n=38)和观察组(实施Br...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n=38)和观察组(实施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n=40),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颈椎活动度、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较,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比值、脊柱功能单位(FSU)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JOA评分明显升高,NDI评分明显降低,且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颈椎活动度和颈椎运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bryan人工置换术 颈椎运动功能 疗效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耀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天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跳跃型颈椎病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颈椎 bryan人工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丛梦琳 马鹤成 +2 位作者 侯勇 司萌 聂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 目的:对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长期观察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2月行连续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8.8岁。C3/4、C4/5间盘置换5例,C4/5、C5/6间盘置换14例,C5/6、C6/7间盘置换2例。随访时间96~156个月,平均随访116.5±19.6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末次随访时在颈椎动力位X线片中测量人工颈椎间盘活动度,颈椎侧位X线片中测量颈椎曲度,采用McAfee分级法在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上对人工颈椎间盘的异位骨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前mJOA评分14.0±2.0分。术后3个月时mJOA评分15.2±1.8分,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16.8±1.2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VAS评分5.1±1.7分。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1.9±1.4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9±0.8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颈椎曲度为平均16.7°±6.6°,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15.7°±7.3°,无统计学差异(P=0.25)。上位节段活动度为6.23°±10.13°,下位节段活动度为3.76°±4.81°,有统计学差异(P=0.025)。至末次随访时16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76.2%。根据McAfee分级,21例患者42个节段中,Ⅰ级5个节段,Ⅱ级5个节段,Ⅲ级14个节段,Ⅳ级7个节段,发生Ⅲ级以上HO的概率为50%,上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38.0%,下位节段发生Ⅲ级和Ⅳ级HO的概率为61.9%。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行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且下位节段发生严重HO的概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 颈椎 异位骨化 长期观察
下载PDF
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卿鹏 田伟 +3 位作者 何达 韩骁 李祖昌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15例,均行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1~169个月。分别于术前及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计算JOA评分改善率;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观察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15例,均行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1~169个月。分别于术前及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计算JOA评分改善率;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部疼痛造成的功能障碍,计算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比例(NDI%);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MRI检查。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升高(P<0.05),JOA改善率为59.4%,优良率为66.7%;NDI%降低(P<0.05)。各时间点颈椎整体活动度、中立位前凸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间盘置换后上方、下方相邻节段末次随访Pfirrmann椎间盘分级升高(P均<0.05)。结论双节段Bryan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有效保留了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长期疗效满意;且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并不影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人工置换术 长期疗效 bryan颈椎人工间盘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运动功能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晓磊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50-851,共2页
临床上颈椎退行性疾病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其中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为颈椎病治疗金标准,能有效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但长时间随访发现该术式会引发邻近节段退变、生理活动减弱或丧失等并发症[1]。本研究行对照试验,通过与颈前路减... 临床上颈椎退行性疾病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其中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为颈椎病治疗金标准,能有效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但长时间随访发现该术式会引发邻近节段退变、生理活动减弱或丧失等并发症[1]。本研究行对照试验,通过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分析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颈椎运动功能、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yan人工置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运动功能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Bryan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中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晋玉 贾育松 +6 位作者 郑晨颖 孙旗 陈江 白春晓 杜丽 马晟 徐林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8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中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5岁;神经根型21例,脊髓型16例... 目的:探讨Bryan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中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5岁;神经根型21例,脊髓型16例,混合型12例;单节段置换21例,双节段置换28例。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状况;通过颈椎正侧屈伸位X线测量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生理前凸曲度,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曲度,置换及邻近节段活动度,FSU活动度变化;采用Odom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5~37.3个月,平均33.1个月。VAS、JOA、NDI评分术前分别为7.08±1.55、5.2±1.9、39.96±7.06,术后3个月分别为3.76±2.33、13.2±1.2、25.20±6.64,末次随访分别为2.80±1.50、14.3±1.6、24.24±7.89,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生理前凸曲度由术前的(10.64±4.26)°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3.68±4.56)°,FSU曲度由术前的(5.40±0.41)°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92±2.00)°(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为(70.84±6.17)°、(60.00±6.58)°、(71.48±4.61)°,FSU活动度为(12.00±0.49)°、(9.36±0.26)°、(12.52±0.33)°,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0.48±0.67)°、(7.24±0.34)°、(9.28±0.36)°,置换上位节段活动度为(10.52±0.60)°、(8.60±0.30)°、(10.44±0.43)°,置换下位节段活动度为(8.48±0.40)°、(6.56±0.36)°、(9.60±0.39)°,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5例,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发现异位骨化1例,术后12个月发现假体移位1例。按照Odom评定标准,优20例,良27例,一般2例。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仅有良好临床疗效,同时重建了颈椎和FSU前凸曲度,保留了颈椎置换节段活动度,恢复了颈椎整体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bryan假体 人工置换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斌 赵文志 +3 位作者 陈秉智 苏晋 何盛为 方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椎间盘应力改变。方法将接触问题引入生物建模,建立正常全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C5/6椎间植骨融合和C5/6人工间盘植入,分析两种状态下其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椎间盘的应力改变。结果(1)所... 目的研究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椎间盘应力改变。方法将接触问题引入生物建模,建立正常全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C5/6椎间植骨融合和C5/6人工间盘植入,分析两种状态下其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椎间盘的应力改变。结果(1)所建立模型包含了韧带、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结构,而且真实细腻,准确度高;(2)椎间植骨融合术后邻近椎间隙运动范围增加,相应椎间盘应力明显增大,上位节段髓核与纤维环的应力约增加70%,而下位节段髓核与纤维环应力约增加40%;(3)人工间盘植入后颈椎运动范围除仅后伸受限(P(0.05)外,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不超过10%。结论植入的颈椎人工间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邻椎体节段的应力,且有利于改善颈椎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 植骨融合 人工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1-800,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e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应用ACDR与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及队列研究(cohortstudy)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MINORS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时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SF-36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再手术率、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570例患者,随访时间24~60个月.ACDR组1601例,ACDF组969例。纳入文献改良Jadad评4分3篇,3分4篇;MINORS评分18分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随访时,ACDR组的NDI[SMD=0.52;95%CI:(0.43,0.62),P〈0.000011、颈痛VAS[SMD=0.19;95%CI:(0.10,0.29),P〈0.00011、上肢痛VAS[SMD=O.15;95%CI:(0.06,0.25),P=0.0021、SF-36生理健康评分(PCS)[SMD=0.35;95%CI:(0.25,0.44),P〈0.000011改善均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改善率[RR=1.0l;95%CI:(0.97,1.05),P=0.5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上位椎间盘退变[RR=0.43;95%CI:(0.37,0.51),P〈0.00001]、下位椎间盘退变[RR=0.35;95%CI:(0.19,0.66),P=0.001]、再手术率[RR=0.30;95%CI:(0.23,0.40),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RR=0.72;95%CI:(0.58,0.89),P=0.003]、满意度fRR=I.08;95%CI:(1.04,1.11),P〈0.0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R组均优于ACDF组。结论:ACDR和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一致,但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人工置换术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 颈椎 双节段 随访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Bryan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骁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马驰 王晋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Bryan间盘置换后节段活动度、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椎旁骨化(PO)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间盘置换患者76例(手术节段90个),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0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拍射X线光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重建CT图像上测量假体偏移程度及假体的倾斜角度,并采用Mc Afee分型判断末次随访时PO分级。回顾性分析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的影响因素,假体偏移程度及倾斜角度与PO分级及节段活动度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2°±4.7°、8.2°±4.8°、8.7±5.1°,各时间段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节段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时节段活动度呈正相关(r=0.572,P<0.01)。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的中位数为0.61(0~7.08)mm,假体倾斜角度的中位数为0.84°(0.01°~9.79°);末次随访时假体偏移程度与末次随访置换节段活动度呈负相关(r=-0.379,P=0.001)。末次随访时发生4级PO共17个节段(15例)、0~3级PO共73个节段(63例),PO 4级患者手术时年龄大于0~3级患者(P<0.05),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均低于0~3级患者(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偏移程度≤3 mm患者比较,>3 mm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1)。与冠状位假体倾斜角度≤5°患者比较,>5°患者置换节段末次随访PO分级更高、节段活动度更低(P均<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术后患者保持早期置换节段活动度,可有效避免4级PO的发生;假体安放偏离中心或在冠状位发生倾斜均会造成远期随访时PO分级更高,并对远期活动度产生影响,尤其避免偏移程度超过3 mm或倾斜程度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颈椎人工置换术 节段活动度 假体位置 异位骨化 椎旁骨化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硕 朱震奇 +4 位作者 钱亚龙 王凯丰 刘辰君 徐帅 刘海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4-1012,共9页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在我科行ACDF及Hybrid手术...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在我科行ACDF及Hybrid手术治疗的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完整且随访时间>60个月者共68例,其中ACDF 39例(ACDF组),Hybrid手术29例(Hybrid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随访时间、手术节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颈椎曲度、相邻节段活动度、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的JOA、NDI及VA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Odom标准,Hybrid组的优良率为93.1%,ACDF组为92.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2-C7曲度较术前均有所恢复,Hybrid组较ACDF组改善更好(P<0.05);Hybrid组整体颈椎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ACDF组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相邻节段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颈椎X线片评估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Hybrid组17.2%vs ACDF组20.5%,P>0.05);末次随访时Hybrid组人工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4.5%(10/29),其中Mobi-C假体发生率为41.2%(5/12),Pro Disc-C假体发生率为29.4%(5/17)。结论 :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5年以上随访临床疗效及安全有效性与ACDF相当,但Hybrid手术可以更好地重建颈椎曲度,减少邻近节段代偿性活动的同时保持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双节段 融合术 人工置换 Hybrid手术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柳达 贾长青 +3 位作者 许晓军 梁峰 巴根 付勤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 目的:探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传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9例,年龄30-62岁,平均46.7岁。其中12例采用CADR治疗(CADR组),15例采用ACDF治疗(ACDF组)。所有患者有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病程1~13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价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应用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记录疼痛级别,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7例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6-30个月)。术后1周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5例,良1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75,P=0.019);末次随访时CADR组优10例,良2例,ACDF组优12例,良3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49,P=1.000)。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肢VAS评分均明显缓解(P〈0.05)。术后1周:CADR组颈部VAS评分由术前的3.58±0.79下降至0.58±0.51(P〈0.05),NDI指数由术前的(23.42±6.36)分下降至(5.42±1.68)分(P〈0.05),而ACDF组下降不明显。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及SF-36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obi—C CADR保留了减压节段的运动,允许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的活动,术后早期即可显示明显疗效,且疗效稳定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移位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比较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帅 朱震奇 +4 位作者 钱亚龙 王凯丰 刘辰君 段硕 刘海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6-304,共9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邻近节段病(ad...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发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通过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检索2002年1月~2016年6月之间关于TDR和ACDF术后出现ASDeg、ASDi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章。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偏倚风险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进行评价,提取数据包括ASDeg、ASDis以及再手术率的相关信息,研究结果以ASDeg和ASDis的发生作为直接结果,以邻近节段再手术率作为间接结果评估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并根据随访时间和研究地点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最终对整篇Meta分析通过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the 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进行质量评估。结果 :共纳入了11篇RCTs,包括2632名研究对象。对于整体的ASD(包括直接和间接结果),TD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OR=0.6;95%CI[0.38,0.7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eg和再手术率方面,TDR相对于ACDF具有明显优势(分别为OR=0.58,95%CI[0.46,0.72],P<0.00001和OR=0.52,95%CI[0.30,0.87],P=0.01)。以随访时间5年为分界点,不论随访<5年还是≥5年,在ASDeg发生率上,TDR的优势都比ACDF显著(分别为OR=0.63,P=0.001;OR=0.49,P=0.0002),并且这种优势可能随时间延长有扩大趋势。以研究地点分层,不论在美国(7篇RCTs)还是中国(4篇RCTs),TDR在邻近节段退变(ASDeg)发生率上均有优势(P<0.0001,P=0.03)。根据GRADE评分,该Meta分析的质量级别为中等质量。结论:与ACDF相比,TDR在降低ASDeg和再手术率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颈前路椎切除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邻近节段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双节段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江 李晋玉 +8 位作者 郑晨颖 白春晓 张帆 刘楚吟 赵学千 袁巧妹 邸学士 康晟乾 贾育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41-2346,共6页
背景:颈椎生物力学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可以更加优化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双节段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对颈椎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 背景:颈椎生物力学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可以更加优化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双节段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对颈椎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90例相邻两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45例接受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置换组),另45例接受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融合组)。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手术节段角度、C2-C7 Cobb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和T1倾斜角等颈椎矢状位参数,对比手术前后差异与组间差异。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试验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置换组术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角度、C2-C7 Cobb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和T1倾斜角均较术前增加(P<0.05),融合组术后末次随访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置换组术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角度、C2-C7 Cobb角大于融合组(P<0.05);②术前,置换组的T1倾斜角与手术节段角度、C2-C7 Cobb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呈正相关(P<0.05),C2-C7 Cobb角与手术节段角度呈正相关(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T1倾斜角与手术节段角度、C2-C7 Cobb角呈正相关(P<0.05),手术节段角度与C2-C7 Cobb角呈正相关(P<0.05);③术前(或术后),融合组的T1倾斜角与手术节段角度、C2-C7 Cobb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呈正相关(P<0.05),C2-C7 Cobb角与手术节段角度呈正相关(P<0.05);④结果表明,与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相比,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在恢复颈椎病患者置换节段角度及矢状位参数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颈椎 人工置换 脊柱融合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相邻节段的影响:3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达 韩骁 +1 位作者 刘波 田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5033-5037,共5页
背景:尽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短期临床效果已经完全得到了肯定,但是中长期临床效果,尤其是避免相邻节段的病变,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有待观察。目的:观察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中期效果及对相邻节段间盘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 背景:尽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短期临床效果已经完全得到了肯定,但是中长期临床效果,尤其是避免相邻节段的病变,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有待观察。目的:观察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中期效果及对相邻节段间盘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3-12/2005-03北京积水潭医院。对象:对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33例患者进行了超过3年的随访。单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25例,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8例。随访时年龄35-73岁。方法:对比分析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JOA评分,NDI指数,Odom's评分,SF-36评分。②影像学指标:Kellgren X-ray颈椎退变分级,X-ray相邻节段颈椎高度和颈椎活动度,Pfirrmann椎间盘分级,脊髓矢状径,脊髓前后方压迫分级。结果:JOA评分置换前13.62±2.31,置换后15.75±1.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Kellgren X-ray颈椎退变分级发现,在人工间盘置换后的上方相邻节段,置换后10个节段出现了一定程度退变,约占33%(P=0.004)。在人工间盘置换后的下方相邻节段,置换后9个节段出现了一定程度退变,约占32%(P=0.011)。其余影像学指标置换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中期随访临床效果优良。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相邻节段可能出现退变,这种退变在中期主要表现为相邻节段椎体前缘的新生骨赘。③相邻节段的退变不影响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节段 颈椎人工置换 退变
下载PDF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竹林 韩慧 董荣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进行Oswestry颈项部功能异常指标(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置换术 颈椎突出 Odom功能评分
下载PDF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伟炎 刘海鹰 +1 位作者 王波 王会民 《中国医药》 2013年第9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24例行单节段ACDF,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 目的分析比较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24例行单节段ACDF,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SF-36健康调查评分。运用McAfee分级法评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情况,动态x线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结果Prodisc.C组和ACDF组患者术前颈痛VAS分别为(7.0±1.0)、(6.6±1.4)分,术后5年随访颈痛VAS分别为(2.1-t-O.9)、(2.9±0.9)分,2组患者术后VAS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disc.C组患者术前NDI为(54±13)分,ACDF组为(54±11)分;术后5年随访NDl分别为(20±8)、(23±6)分,2组患者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5年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Prodisc.C组术前、术后5年ROM分别为(8.4±0.6)。、(8.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前为(7.8±0.6)。,术后5年为(1.1±0.3)。,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disc.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5年随访临床效果优良,为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术式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置换 前路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