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瓦·勃留索夫创作中的灾难书写
1
作者 孙雪 《语文学刊》 202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灾难书写是勃留索夫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将悲剧性的世界感受投射于文学创作中并以灾难情境的形式表现出来。勃留索夫在作品中设置了瘟疫灾难、科技灾难、生态灾难等超常情境,透过这些不同的情境思考人类的终极命运。勃留索夫的灾... 灾难书写是勃留索夫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将悲剧性的世界感受投射于文学创作中并以灾难情境的形式表现出来。勃留索夫在作品中设置了瘟疫灾难、科技灾难、生态灾难等超常情境,透过这些不同的情境思考人类的终极命运。勃留索夫的灾难文本既基于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又结合了天马行空的幻想,进而使其笔下的灾难书写极具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留索夫 灾难 科技 瘟疫 生态
下载PDF
论勃留索夫文学批评中的多面普希金
2
作者 孙雪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0-73,共4页
普希金研究在勃留索夫的文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评论界却鲜有学者提及。在研究内容上,勃留索夫的研究呈现出普希金的另一面个性特征,阐释了普希金的世界意义并重新定义了普希金的自由观。勃留索夫对普希金的探索与其文学创作... 普希金研究在勃留索夫的文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评论界却鲜有学者提及。在研究内容上,勃留索夫的研究呈现出普希金的另一面个性特征,阐释了普希金的世界意义并重新定义了普希金的自由观。勃留索夫对普希金的探索与其文学创作、哲学美学思想及俄国现实的思考密切相关。勃留索夫的普希金研究带有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初的普希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留索夫 普希金 文学批评 象征主义
下载PDF
勃留索夫诗歌中的反义词 被引量:2
3
作者 凌建侯 杨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4,共6页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反义关系和反义词的研究视域也在拓宽,围绕形态结构、语义功能、反义聚合与语境等问题出现了不少新课题。作为俄国白银时代诗艺更新者的勃留索夫,特别擅长利用词汇反义关系的各种潜能来揭示客观世界、内心情感所具...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反义关系和反义词的研究视域也在拓宽,围绕形态结构、语义功能、反义聚合与语境等问题出现了不少新课题。作为俄国白银时代诗艺更新者的勃留索夫,特别擅长利用词汇反义关系的各种潜能来揭示客观世界、内心情感所具有的种种矛盾对立。考察其诗歌创作中大量活用形态结构和语义功能丰富的反义词的规律,不但能为反义词(关系)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鲜活素材,而且也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诗人更新诗语语义、利用反义词凸显主题的诗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留索夫 反义关系 反义词 诗学
下载PDF
鲁迅与勃留索夫
4
作者 李春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9-26,共8页
勃留索夫的"情境小说"和"面具化"叙述策略,在鲁迅小说中有相似之处。他们的许多作品都着力于展现处于非正常的情境或危机状态中的特定思想意识和情感,"对性格的描写让位于对情境的呈现";都使用了"... 勃留索夫的"情境小说"和"面具化"叙述策略,在鲁迅小说中有相似之处。他们的许多作品都着力于展现处于非正常的情境或危机状态中的特定思想意识和情感,"对性格的描写让位于对情境的呈现";都使用了"双层次的第一人称"的叙说方式,创作了"小说中的小说",作家本人的思想与情怀掩藏在面具之后,使得作品具有了阐发的多义性和持续性,从而获得了更为久远的生命力。但鲁迅并未受有勃留索夫之明显影响。他的"情境小说"的创造,主要是他自己在多方面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果。甚至他的某些作品要比勃留索夫的一些创作更符合"情境小说"的本义。鲁迅与勃留索夫有着艺术上的某种同源关系,他们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爱伦·坡感兴趣。并受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勃留索夫 情境小说 面具化 小说中的小说
下载PDF
勃留索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重对话
5
作者 吴起芳 《俄罗斯文艺》 2023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对灵魂深层的关注和对双重世界的特殊感受,使勃留索夫有意识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诗学层面上的对话。在对话中,勃留索夫不仅延续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主题,还在“白银时代”的文化语境中努力呈现与时代相应的一种新的文学探索和新... 对灵魂深层的关注和对双重世界的特殊感受,使勃留索夫有意识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诗学层面上的对话。在对话中,勃留索夫不仅延续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主题,还在“白银时代”的文化语境中努力呈现与时代相应的一种新的文学探索和新的艺术表达。这种诗学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在“同貌人”的两副面孔中强化“自为之我”的绝对主体地位;二是将激情与人的本能和自由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地下室人”的新的生存哲学;三是以乌托邦“未来城”的幻灭来重申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新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留索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三重对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