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and of Shu:Where Tang Poetry Rose and Fell
1
作者 Liu Huo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2期91-106,共16页
During the Tang Dynasty,the land of Shu was composed of the Ba and Shu areas,which were adjacent to present-day Hanzho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to the north,northern Yunnan province to the south,Wushan county of Cho... During the Tang Dynasty,the land of Shu was composed of the Ba and Shu areas,which were adjacent to present-day Hanzho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to the north,northern Yunnan province to the south,Wu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to the east,and Xicha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to the west.In the nearly 300 years of rule under the dynasty,a number of poets,whether they were born or just worked and lived there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wrote many immortal poems,which constitute an integral part of Tang poetry.They range from Chen Zi’ang and Wang Bo of the early Tang to Li Shangyin,Wen Tingyun,and Wei Zhuang of the late Tang.The land of Shu is,therefore,the witness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ang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and of shu Tang poetry rise and fall
下载PDF
再论北魏均田令中的桑田——基于农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7,共11页
作为农田形态的桑田最迟在秦代已经出现。《齐民要术》的记载反映出桑粮间作是北朝桑树栽培中较为常见的做法,而北魏均田令中关于桑田的规定与《齐民要术》所记载的桑粮间作技术一致,均田令中的桑田应该也是采用桑粮间作的农田。北魏将... 作为农田形态的桑田最迟在秦代已经出现。《齐民要术》的记载反映出桑粮间作是北朝桑树栽培中较为常见的做法,而北魏均田令中关于桑田的规定与《齐民要术》所记载的桑粮间作技术一致,均田令中的桑田应该也是采用桑粮间作的农田。北魏将桑田定为世业主要因植桑给农田带来的附加价值,最初并不一定涉及土地所有权问题。但有关桑田的规定仍然夹杂有政治和社会因素的考量,它既是政府向豪强地主妥协的产物,同时也有限制大土地所有制的意图。桑田问题本身是一个农艺问题,而北魏均田令的规定在事实上造成了桑田与露田、麻田土地权利有别,可能正是在均田令实施过程中,桑田逐渐失去了其作为桑粮间作农田的最初含义。隋唐田令已废弃桑田名义,只要求民户的植桑数量达到标准,对栽种方式并不做要求,但受此前农业实践的影响,当时桑粮间作仍较普遍。宋元以后,由于要充分利用农田殖谷及桑树品种的改变,桑粮间作明显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田 均田令 《齐民要术》 桑粮间作
下载PDF
蜀道文化线路的历史学认知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子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3-27,共5页
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历史文献较早定义的"天府",为秦的崛起和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基础。秦人和蜀人合作开通蜀道这一重大的历史贡献,值得中国古代交通... 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历史文献较早定义的"天府",为秦的崛起和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基础。秦人和蜀人合作开通蜀道这一重大的历史贡献,值得中国古代交通史研究者关注。蜀道交通体系具有完备的构成,集聚着诸多伟大发明,承载了丰厚的历史信息。蜀道因此可以看作包容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交通线路。蜀道文化线路的研究,应当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天府 统一 交通 文化
下载PDF
李树青生平与伊黎、魏尔万合著之《土地经济学》的中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清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79,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李树青的生平和他翻译伊黎与魏尔万合著之《土地经济学》一书的经过。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李树青将伊黎与魏尔万合著的《土地经济学》翻译成中文,是中国土地经济学界的一大盛事。研究结论:李树青在中国土地经... 研究目的:探讨李树青的生平和他翻译伊黎与魏尔万合著之《土地经济学》一书的经过。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李树青将伊黎与魏尔万合著的《土地经济学》翻译成中文,是中国土地经济学界的一大盛事。研究结论:李树青在中国土地经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树青 《土地经济学》 伊黎 魏尔万
下载PDF
从巴蜀区域文化的角度论何其芳的人格和文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4-37,共4页
何其芳身上体现出巴蜀文人的行事风度和精神品格,具体表现为“松树性”和“柳树性”,其创作受乡土记忆影响,作品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意味。
关键词 巴蜀文人 松树性 柳树性 南方意象 乡土记忆
下载PDF
司马迁对秦蜀栈道的体验与书写 被引量:2
6
作者 梁中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60-66,共7页
秦岭南北的关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雄踞于河、渭与江、汉的上游,背靠西部辽阔雄奇的高原,面向东部坦荡如砥的平原,高屋建瓴,形势险要,是秦汉王朝统一全国的战略基地。刘邦帝业的成功、汉初三杰的智慧和汉武大帝的向西开拓、丝绸之路的开通... 秦岭南北的关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雄踞于河、渭与江、汉的上游,背靠西部辽阔雄奇的高原,面向东部坦荡如砥的平原,高屋建瓴,形势险要,是秦汉王朝统一全国的战略基地。刘邦帝业的成功、汉初三杰的智慧和汉武大帝的向西开拓、丝绸之路的开通,都不约而同地利用了秦、蜀一体化与农、牧一体化,而这两个一体化的大动脉是联系大西北与大西南的千里栈道。司马迁的栈道之旅,是他对秦蜀千里栈道的第一次系统考察和完美展示,对建构自己以栈道为轴心的西部文明生成发展体系起到了重要的印证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秦蜀栈道 天府之国 西部文明 体验 书写
下载PDF
从《明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土地交易制度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淑宇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2期241-243,共3页
众所周知,两宋从开国之初就确立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进了土地的迅速流转,到南宋时期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已经成为最大宗的交易商品。《明公书判清明集》作为南宋中后期的一本判词集,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有关涉及土地交易纠纷... 众所周知,两宋从开国之初就确立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进了土地的迅速流转,到南宋时期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已经成为最大宗的交易商品。《明公书判清明集》作为南宋中后期的一本判词集,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有关涉及土地交易纠纷的判例和信息,从而使人们能够从司法实践上进一步了解宋代土地买卖、典当、租赁的现实情况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公书判清明集》 宋代 土地交易 法律
下载PDF
三江源玉树藏族自治州寺院和居民点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8
作者 才吉卓玛 黄琦 +1 位作者 郭泺 薛达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以三江源核心区域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寺院与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年、1997年、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DEM以及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181所寺院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比... 本文以三江源核心区域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寺院与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年、1997年、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DEM以及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181所寺院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寺院和居民点周围4k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和景观指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寺院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5000m范围内,并处于斜坡地和陡坡地;在研究时段内,寺院周围土地利用类型的退化比例明显小于居民点周围土地利用类型的退化比例,并且寺院周围的景观破碎度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州藏族自治 寺院 居民点 土地利用
下载PDF
李白《蜀道难》送别主题补正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嘉敏 刘万川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6-21,共6页
古题乐府在盛唐时已成为“诗之一体”,并普遍带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社会上常将其作为一种诗体以表现送别。盛唐时送别诗较为繁荣,并出现模式化倾向,其重要特征即诗中出现了对送别地和目的地的说明、对友人将要经过的景观的想象以及对友人... 古题乐府在盛唐时已成为“诗之一体”,并普遍带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社会上常将其作为一种诗体以表现送别。盛唐时送别诗较为繁荣,并出现模式化倾向,其重要特征即诗中出现了对送别地和目的地的说明、对友人将要经过的景观的想象以及对友人前程的关心。李白《蜀道难》是古题乐府中的名篇,且完全符合盛唐送别诗模式特征,可将其主题确为“送友人入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难》 古题乐府 送别诗 补正
下载PDF
南洋浮世绘:论黎紫书《流俗地》的“地方”书写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芳 《华文文学》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突破既往写作程式与风格,以"当下"为观照时间,凸显"地方"流俗风华,绘制不一样的南洋日常生活图景。小说围绕三个童年伙伴的成长与离散,兼及各自家庭不同人物命运的迁延变故,以"锡... 黎紫书最新长篇小说《流俗地》突破既往写作程式与风格,以"当下"为观照时间,凸显"地方"流俗风华,绘制不一样的南洋日常生活图景。小说围绕三个童年伙伴的成长与离散,兼及各自家庭不同人物命运的迁延变故,以"锡都"为空间场域、以组屋"楼上楼"为叙事焦点,透过盲女银霞的独特叙事视角,展现了19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其他种族的庶民生活变迁、过往历史风华和社会政经变动。相对于其他马华作家致力的"蛮荒南洋""老南洋"的想象性建构,黎紫书再一次突破自我,创造性地书写了极具现实性的城市生活的"南洋浮世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流俗地》 地方书写 南洋浮世绘
下载PDF
竖亥与王亥再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炜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10,共6页
上世纪40年代,学者丁山提出测地神话的主角竖亥即服牛神话的主角、殷商先祖王亥,然其论证犹有未足。本文检核《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典籍,论证王亥、竖亥所处同地,并配合相关记载,提出竖亥、大章承大禹之命测地的神话实由王亥、王... 上世纪40年代,学者丁山提出测地神话的主角竖亥即服牛神话的主角、殷商先祖王亥,然其论证犹有未足。本文检核《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典籍,论证王亥、竖亥所处同地,并配合相关记载,提出竖亥、大章承大禹之命测地的神话实由王亥、王恒襄助帝泄协和诸夷之史事变化而成。通过这些论述,本文拟进一步肯定丁山先生王亥即竖亥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亥 王亥 测地神话 服牛神话 上古史
下载PDF
巴蜀大地上的闽文化
12
作者 孙晓芬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0-15,共6页
历史上的巴蜀是共处在四川盆地的,在巴蜀大地上有成百万清代前期的闽籍移民后裔,他们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闽文化,成为今天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闽文化 四川 会馆文化 宗祠民居 钟氏保家楼祠堂 方言
下载PDF
西魏北周羁縻蜀地政策述论
13
作者 尚清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24-29,共6页
侯景之乱后梁室分崩,西魏趁机尽取蜀地。蜀地入北初期,叛乱此起彼伏,严重破坏着新克之地的统治。为缓解蜀地动荡的政治局势,西魏及其后继者北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诸多羁縻、抚慰蜀民的措施。经过长时间的抚慰,蜀地的政局... 侯景之乱后梁室分崩,西魏趁机尽取蜀地。蜀地入北初期,叛乱此起彼伏,严重破坏着新克之地的统治。为缓解蜀地动荡的政治局势,西魏及其后继者北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诸多羁縻、抚慰蜀民的措施。经过长时间的抚慰,蜀地的政局渐趋稳定,北周在蜀地的统治日臻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北周 蜀地 叛乱 羁縻
下载PDF
贤妇精神与保守政治——东汉蜀中豪强婚姻对蜀中政治的影响
14
作者 王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1-39,共9页
东汉时期,豪强政治日渐形成,豪强婚姻也成为豪强政治的重要部分。蜀中豪强的婚姻表现出跨郡联姻和贤妇追求的鲜明特征,其中广汉县豪强王氏家族最为典型。王氏家族第四代王商,凭借王氏广泛的婚姻关系和其他素质,实际上成为汉末蜀中豪强... 东汉时期,豪强政治日渐形成,豪强婚姻也成为豪强政治的重要部分。蜀中豪强的婚姻表现出跨郡联姻和贤妇追求的鲜明特征,其中广汉县豪强王氏家族最为典型。王氏家族第四代王商,凭借王氏广泛的婚姻关系和其他素质,实际上成为汉末蜀中豪强的领袖。但是以王商为首的蜀中豪强却由于祖上长期功利化的"贤妇化"婚姻形式的影响,带给蜀中政治以鲜明的"贤妇精神"特质,这导致了蜀中政治的保守,为刘焉父子与刘备相继割据巴蜀提供了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蜀中豪强婚姻 王堂 王商 贤妇精神 保守政治
下载PDF
宋代土地诉讼中的恤孤幼寡老思想--以《名公书判清明集》判词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荣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恤孤幼寡老的德治仁爱思想是中国古代优秀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对孤幼寡老的生活保障和精神抚慰都具有重要意义。宋代在涉及孤幼寡老的土地诉讼中,对这些弱势群体土地权益的保护,在立法和司法中均有体现:... 恤孤幼寡老的德治仁爱思想是中国古代优秀法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对孤幼寡老的生活保障和精神抚慰都具有重要意义。宋代在涉及孤幼寡老的土地诉讼中,对这些弱势群体土地权益的保护,在立法和司法中均有体现:其一,以律典敕令等法律形式,形成了“检校”等特别保护法律规范;其二,以仁爱为指导,通过“国法”与“情理”融合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对法律进行目的扩张性解释。从历史语境分析,中国古代对孤幼寡老的特别法律保护缘起于周代,宋代相对完备的恤孤幼寡老社会保障思想制度是自古传统人道法文化的延续丰富。从社会效果分析,宋代土地诉讼中对孤幼寡老的特别保护,是地方官府通过个案实践追求德治,以实现法律的仁政教化社会功能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土地诉讼 恤孤幼 恤寡老 《名公书判清明集》
原文传递
西魏蜀地的政区建设与治理
16
作者 王兴振 胡哲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5,共13页
在萧梁末期荆益之争的趋势下,萧纪出蜀东征失败,导致蜀地势弱。宇文泰在西魏内部力排众议伐蜀,占据蜀地核心区。其后在“改置州郡及县”的方针下,以“剑阁-成都”一线为主轴,长江沿线为辅翼,大力改造、建设蜀地的政区,以削弱梁朝的影响... 在萧梁末期荆益之争的趋势下,萧纪出蜀东征失败,导致蜀地势弱。宇文泰在西魏内部力排众议伐蜀,占据蜀地核心区。其后在“改置州郡及县”的方针下,以“剑阁-成都”一线为主轴,长江沿线为辅翼,大力改造、建设蜀地的政区,以削弱梁朝的影响。平蜀与蜀地政区建设,为西魏营造了巨大的权力空间。为杜绝武川“宿将”、长安魏廷染指蜀地,同州霸府通过垄断入蜀、出蜀的征调渠道,建立对蜀地地方行政系统的掌控权。但在此过程中,同州霸府内部围绕如何治蜀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承制”治蜀的尉迟迥意图施行文治教化的路线,大概偏离了宇文泰的设想,被征还朝。资历深厚的宇文贵代镇蜀地,践行军国体制的治蜀路线。该路线的残存内容——都督治县,被《北周文王碑》保留下来,成为考察魏末周初蜀地治理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文王碑 蜀地政区 宇文泰 尉迟迥 都督治县
原文传递
“图书”一词的起源及本义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海斌 杨茉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7,共7页
"图书"一词起源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目前可以确证的是它出现于西汉初期。"图书"由单音词"图"与"书"组成,"书"的本义指"书写记录之物","图"本义指"地图档案",二者均有档案之义。本文对出现"图书"一词的早期文... "图书"一词起源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目前可以确证的是它出现于西汉初期。"图书"由单音词"图"与"书"组成,"书"的本义指"书写记录之物","图"本义指"地图档案",二者均有档案之义。本文对出现"图书"一词的早期文献及其版本进行考辩,并对其组成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图书"一词的原始含义为"图籍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 起源 图籍 档案 词义
原文传递
再论吴简“二年常限”田的含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承乾 晋文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66,共9页
对走马楼吴简“二年常限”田的含义,已有解读可分为租佃年限说、嘉禾二年说及“二年一垦”说。根据简文和传世文献考辨,嘉禾二年说或“二年一垦”说均难以成立,“二年”当为租佃年限。“二年常限”田就是在嘉禾四、五年间按固定的数额... 对走马楼吴简“二年常限”田的含义,已有解读可分为租佃年限说、嘉禾二年说及“二年一垦”说。根据简文和传世文献考辨,嘉禾二年说或“二年一垦”说均难以成立,“二年”当为租佃年限。“二年常限”田就是在嘉禾四、五年间按固定的数额或标准缴纳米、钱和布的国有土地。其中“旱田”可定义为因缺乏灌溉等条件被人为划定的低产田,而“熟田”可定义为因具备一定的灌溉等条件被人为划定的高产田。在熟田中又有租田与税田之分,租田每亩纳米0.585斛,或0.586斛,税田每亩纳米1.2斛,并有着多样化的耕种者身份。这表明“二年常限”田是国有土地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孙吴加强对劳动者人身控制的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楼吴简 二年常限 旱田 熟田 租税
原文传递
北大秦简《田书》与秦代田亩、田租问题新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博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80,57,共10页
北大藏秦简《田书》为研究秦人田亩、田租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与传世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初步得出关于秦代田亩、田租问题的一些新认识:《田书》与秦代"税田""取程"的密切联系,不仅为了解秦代"... 北大藏秦简《田书》为研究秦人田亩、田租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与传世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初步得出关于秦代田亩、田租问题的一些新认识:《田书》与秦代"税田""取程"的密切联系,不仅为了解秦代"取程"文书提供样板,更反映出江汉平原地理环境下田亩之划分似是以广、纵四十、六十及三十、八十等二百四十的整数约数来进行的;田租是通过划定"税田"的方式按亩征收的。"税田"为应纳税的总土地面积的十二分之一,其缴纳全部产量作为总土地面积应缴纳的田租。以"程"为标准,可将"税田"换算成若干程,程数与一斗之积即为需缴纳的总田租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秦简 《田书》 田亩 田租 税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