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Situations and Development Ideas of Buckwheat Tea Industry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Fayong GONG Shiming XIAO Jing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6期40-42,共3页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current situations of buckwheat tea industry in Liangshan Prefecture,current situatio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of buckwheat tea in whole China,and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buckw...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current situations of buckwheat tea industry in Liangshan Prefecture,current situatio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of buckwheat tea in whole China,and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buckwheat tea. On the basis of these current situations,it analyzes drawbacks of buckwheat tea sold in the market. Finally,it presents development ideas of buckwheat tea industry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shan buckwheat tea CURRENT SITUATIONS Develop
下载PDF
黑苦荞壳风味奶茶配方优化与品质分析
2
作者 杨萍 赵晨阳 +6 位作者 邱叶 于文娟 马嫄 曾姗姗 许青莲 陈剑雄 邢亚阁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以烘烤工艺制得的黑苦荞壳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黑苦荞壳风味奶茶最优配方为黑苦荞壳提取液40%、冲调牛乳40%和白砂糖添加量3%,除添加剂外其余成分为矿泉水。该条件下制得的黑苦荞壳风味奶茶香味醇厚、口感细腻。... 以烘烤工艺制得的黑苦荞壳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黑苦荞壳风味奶茶最优配方为黑苦荞壳提取液40%、冲调牛乳40%和白砂糖添加量3%,除添加剂外其余成分为矿泉水。该条件下制得的黑苦荞壳风味奶茶香味醇厚、口感细腻。在贮藏期间黑苦荞壳风味奶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显著,在较短的周期内稳定性良好且均匀无沉淀。奶茶经高温灭菌后贮藏至30天时菌落总数未超过国标要求,感官评分较好。本研究可为黑苦荞壳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苦荞壳 风味奶茶 配方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ACCP in Producting Process of Tartary Buckwheat
3
作者 Yongping SONG keyong ZHANG +1 位作者 Pengyan XIE Min GU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Food safel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consumer's attention since the successful accession of China to the WTO ,and many Chinese f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have transformed from small workshop into a large-scale m... Food safel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consumer's attention since the successful accession of China to the WTO ,and many Chinese f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have transformed from small workshop into a large-scale modern enterprises capable of processing continuously ,which requires us to constantly update and improve a series of food safety control system,In this paper,we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HACCP system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artary buchwheat tea and analyzed hazards in the process of bitter buckwheat tea,and concluded that purchase of raw material,screening and grading ,soaking,cooking ,drying and sterilization ,shelling,packaging and storage of ginished product are eight links a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Based on this,corrective measures were proposed,and a detailed HACCP plan was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tary buckwheat tea Food safety HACCP APPLICATION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的黄苦荞和黑苦荞茶汤差异成分比较
4
作者 赵驰 李青 +3 位作者 董玲 张凤菊 李治华 阿木布哈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3期179-183,195,共6页
本研究以黄苦荞和黑苦荞茶汤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两者之间代谢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茶汤样品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得到139和103种物质。基于PLS-DA模型分析,发现黄苦荞和黑苦荞茶汤在代谢水平... 本研究以黄苦荞和黑苦荞茶汤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系统分析两者之间代谢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茶汤样品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得到139和103种物质。基于PLS-DA模型分析,发现黄苦荞和黑苦荞茶汤在代谢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并通过VIP值筛选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代谢物104个。此外,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代谢物富集在氨基酰-tRNA的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和木质素、亚木质素和蜡的生物合成等多条代谢通路上。本研究可为明晰黑苦荞和黄苦荞功能成分的差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苦荞茶 黄苦荞茶 代谢组 KEGG富集分析
下载PDF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苦荞颗粒茶的制备工艺
5
作者 刘均晶 雷苛露 +3 位作者 刘雨诗 郭力 李美凤 叶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9-24,80,共7页
目的:优化苦荞颗粒茶的制备工艺,提高苦荞颗粒茶的品质,扩大苦荞的生产应用。方法: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以苦荞颗粒茶的外观、颜色、香气和口感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苦荞颗粒茶的制备工艺。结果:苦荞颗粒茶的最佳... 目的:优化苦荞颗粒茶的制备工艺,提高苦荞颗粒茶的品质,扩大苦荞的生产应用。方法: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以苦荞颗粒茶的外观、颜色、香气和口感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苦荞颗粒茶的制备工艺。结果:苦荞颗粒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苦荞20 g,复合藿香秘方30 g,瓜尔豆胶1.5 g,水70 mL,烤制温度175℃、时间5 min。结论:此工艺下制得的茶为黄褐色颗粒,外观饱满均匀、香气纯正、颜色明亮、滋味醇和,各指标符合标准限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颗粒茶 模糊评价 感官评价 总黄酮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基于新型磁性固相萃取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碱性橙Ⅱ和柠檬黄
6
作者 沈唐文 张毅 +1 位作者 严恒 谢卫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92-199,共8页
目的以Fe_(3)O_(4)/P[St-4-乙烯基吡啶(4-vinylpyridine,4-VP)]为磁性固相萃取材料,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腐竹中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柠檬黄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方式、吸附剂用量和材料组成配比5个因素,优化了Fe... 目的以Fe_(3)O_(4)/P[St-4-乙烯基吡啶(4-vinylpyridine,4-VP)]为磁性固相萃取材料,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腐竹中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柠檬黄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方式、吸附剂用量和材料组成配比5个因素,优化了Fe_(3)O_(4)/P(St-4-VP)对色素的最佳吸附条件。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探究了Fe_(3)O_(4)/P(St-4-VP)的吸附模型。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腐竹中的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的柠檬黄。结果Fe_(3)O_(4)/P(St-4-VP)对色素的最佳吸附pH:碱性橙Ⅱ为pH 7.0,柠檬黄为pH 3.0;最佳吸附时间、吸附方式、吸附剂用量和材料组成配比分别为5 min、振荡吸附、1.0 mg和Fe_(3)O_(4):P(St-4-VP)=2:1(m:m)。Fe_(3)O_(4)/P(St-4-VP)对碱性橙Ⅱ和柠檬黄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载量分别为116.5μg/mg和183.8μg/mg。将该材料应用于腐竹中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柠檬黄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4.26%~10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12%~3.35%(n=6)。结论Fe_(3)O_(4)/P(St-4-VP)对碱性橙Ⅱ和柠檬黄色素有较好的吸附性,可快速将色素从样品中分离,洗脱方便可回收,可用于腐竹中碱性橙Ⅱ和苦荞茶中柠檬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散固相萃取 4-乙烯基吡啶 碱性橙Ⅱ 柠檬黄 腐竹 苦荞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红茶菌菠萝苦荞果醋在发酵过程中的营养价值分析
7
作者 潘玉婷 肖沙 +3 位作者 李心怡 唐艺文 曹扬 徐敏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期214-217,共4页
鉴于目前市面上果醋产品同质化相对严重,本文以菠萝和苦荞为原料,通过红茶菌发酵开发一种新型红茶菌菠萝苦荞果醋,对其发酵过程中基本理化指标(微生物活菌数、pH、总酸、维生素C)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红茶菌菠萝苦荞果醋... 鉴于目前市面上果醋产品同质化相对严重,本文以菠萝和苦荞为原料,通过红茶菌发酵开发一种新型红茶菌菠萝苦荞果醋,对其发酵过程中基本理化指标(微生物活菌数、pH、总酸、维生素C)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红茶菌菠萝苦荞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下果醋中醋酸菌、酵母菌及乳酸菌总活菌数为137.5×10^(3)CFU·mL^(-1),pH为2.75,总酸含量为4.52 g CH_(3)COOH/L,维生素C浓度为0.17 mg·mL^(-1),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7.22%和55.51%。综合表明红茶菌菠萝苦荞果醋具有风味独特、维生素C含量丰富以及抗氧化活性强的特点,是一种适于大众的健康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苦荞 果醋 发酵 抗氧化 菠萝
下载PDF
荞麦和商品苦荞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0
8
作者 王静霞 黄艳菲 +4 位作者 赵小燕 孙美 许云章 彭镰心 刘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测定荞麦不同栽培种、植株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商品苦荞茶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回流法提取,NaNO3-Al(NO3)3法显色测定样品吸光度,以芦丁为标准溶液计算求得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0.003006~0.1503m... 目的:测定荞麦不同栽培种、植株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商品苦荞茶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回流法提取,NaNO3-Al(NO3)3法显色测定样品吸光度,以芦丁为标准溶液计算求得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0.003006~0.1503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RSD为1.95%。结论:不同栽培种荞麦总黄酮含量测定中,苦荞的总黄酮含量在13.67~21.56mg/g之间,甜荞总黄酮含量在5.79~7.23mg/g之间,苦荞总黄酮含量总体高于甜荞;荞麦植株不同部位中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最高达到68.30mg/g;商品苦荞茶中,所测商品总黄酮含量在6.96~16.78mg/g之间,较苦荞种子中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程度减少。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荞麦和商品苦荞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苦荞茶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荞麦和商品苦荞茶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9
9
作者 黄艳菲 彭镰心 +4 位作者 丁玲 李艳丹 左旭 刘圆 赵钢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9-1222,共4页
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种荞麦、不同商品苦荞茶中芦丁的含量。以回流法提取,采用DIKMA diamonsil(4.6 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柱温2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5 nm,在该色谱条件下,芦丁分离效果好,... 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种荞麦、不同商品苦荞茶中芦丁的含量。以回流法提取,采用DIKMA diamonsil(4.6 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柱温2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5 nm,在该色谱条件下,芦丁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为0.003976~0.5964 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3%(n=6),RSD为2.72%。结果表明:苦荞中芦丁含量远远高于甜荞;不同生产地的苦荞茶中芦丁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原料产地及制作工艺不同有关;不同类型苦荞茶商品中以全胚茶中芦丁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芦丁 苦荞茶
下载PDF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苦荞茶新配方 被引量:15
10
作者 隋秀芳 李祥 +2 位作者 秦礼康 赵宇 林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6-229,234,共5页
针对当前苦荞茶产品种类单一,风味营养功能成分缺失的技术难题,优选风味保健功能俱佳的紫鹃茶、苦丁茶、明日叶提取物配制成混合溶液,以喷雾方式对热苦荞粒进行强化,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筛选出三种新型苦荞茶最优配方。结果表明:1... 针对当前苦荞茶产品种类单一,风味营养功能成分缺失的技术难题,优选风味保健功能俱佳的紫鹃茶、苦丁茶、明日叶提取物配制成混合溶液,以喷雾方式对热苦荞粒进行强化,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筛选出三种新型苦荞茶最优配方。结果表明:1号苦荞茶新产品的最优配方为紫鹃茶、苦丁茶和明日叶提取物三者混合比例4∶1∶2,混合液浓度1%,喷雾量与物料比0.5∶1;2号苦荞茶新产品的最优配方为紫鹃茶和苦丁茶提取物的混合比例3∶2,混合液浓度0.5%,喷雾量与物料比2∶1;3号苦荞茶新产品的最优配方为明日叶和苦丁茶提取物的混合比例2∶1,混合液浓度0.5%,喷雾量与物料比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评价 苦荞茶 配方 筛选
下载PDF
苦荞茶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红燕 赵志壮 +3 位作者 商庆超 吴洁 杨兴斌 董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探讨超声波辅助对苦荞茶多糖(tartary buckwheat tea polysaccharide,TBTP)提取时间、液固比、温度和提取率的影响。文中采用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 design,BBD)优化TBTP提取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TBTP单糖组成。实验结果... 探讨超声波辅助对苦荞茶多糖(tartary buckwheat tea polysaccharide,TBTP)提取时间、液固比、温度和提取率的影响。文中采用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 design,BBD)优化TBTP提取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TBTP单糖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300 W时,提取3次,TBTP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59.21℃、液固比24.72∶1(m L∶g)、提取时间74.30 min,且此时TBTP提取率为8.26%。HPLC结果表明,TBTP单糖组成分别为D-甘露糖、D-核糖、L-鼠李糖、D-葡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木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相对摩尔百分比分别为4.47%、3.09%、8.55%、2.52%、6.28%、22.08%、12.49%、26.88%、13.64%。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作为TBTP提取改良技术,显著提高TBTP提取率、降低工艺成本,是一种良好的TBTP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多糖 中心组合实验(BBD)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下载PDF
苦荞茶和荞麦面条中芦丁及槲皮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贾洪锋 唐宇 +1 位作者 孙俊秀 钟志惠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苦荞茶和荞麦面条中的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结果表明:造粒型和非造粒型(全麦和全胚)苦荞茶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具有明显差异,非造粒型苦荞茶中芦丁的质量分数较高(0.518 3%~0.850 6%),槲皮素的质量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苦荞茶和荞麦面条中的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结果表明:造粒型和非造粒型(全麦和全胚)苦荞茶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具有明显差异,非造粒型苦荞茶中芦丁的质量分数较高(0.518 3%~0.850 6%),槲皮素的质量分数较低(0.057 3%~0.252 1%);而造粒型苦荞茶和荞麦面条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较高(0.481 6%~1.022 2%,0.034 9%~0.072 0%),芦丁的质量分数较低(0.029 7%~0.031 4%,0.008 1%~0.024 4%),这可能是由于荞麦中存在的芦丁降解酶分解芦丁产生槲皮素的缘故。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苦荞茶和荞麦面条都是以芦丁作为主要的黄酮类物质,单纯以芦丁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来评价荞麦制品的品质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荞麦 面条 芦丁 槲皮素 黄酮 芦丁降解酶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商品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清 黄艳菲 +2 位作者 杨正明 李波 刘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0-204,共5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商品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方法:回流提取法,色谱柱为DIKM A diamonsil(4.6 mm ×250 mm ,5μm),检测波长260 nm ,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 /min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商品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方法:回流提取法,色谱柱为DIKM A diamonsil(4.6 mm ×250 mm ,5μm),检测波长260 nm ,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 /min .结果:不同类型苦荞茶中黑苦荞全胚茶的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最低(0.704~1.089 mg/g),不同生产地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试验可为苦荞茶的研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槲皮素 山柰酚 HPLC
下载PDF
蒸煮和焙炒整米苦荞茶香气成分分析及生产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去向 被引量:14
14
作者 隋秀芳 李祥 +2 位作者 秦礼康 赵宇 林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69-273,共5页
为探索焙炒、蒸煮与重组造粒加工工艺对苦荞茶香气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跟踪检测3种工艺中各组分主要营养成分的流向分布,并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苦荞茶产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所得产物的营养功... 为探索焙炒、蒸煮与重组造粒加工工艺对苦荞茶香气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跟踪检测3种工艺中各组分主要营养成分的流向分布,并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苦荞茶产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所得产物的营养功效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按蒸煮米工艺生产苦荞茶,蛋白质主要集中分布在黄粉中,含量为27.51g/100g;还原性糖含量从原料的0.69%降为产品的0.28%;功能性成分总黄酮主要分布在抛光粉和黄粉中,含量分别为4.98%和4.63%;由于总黄酮的流向分布使得苦荞茶成品的含量降为1.38%,按焙炒、造粒工艺生产苦荞茶,其中焙炒荞粒总黄酮仅为1.29%,用富含黄酮(4.56%)的苦荞皮粉重组的含茶荞粒,其总黄酮含量高达6.87%,两者混合后成品品质与风味显著优于按蒸煮米工艺生产的苦荞茶。从挥发性香气物质看,蒸煮米工艺苦荞茶以烷烃和烯类为主,而焙炒工艺苦荞茶则以醛类和烷烃为主,且还富含苯酚、醇类、醚类、酮类和酯类,这是焙炒苦荞茶风味优于蒸煮米苦荞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香气 营养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苦荞糊和苦荞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余丽 王灼琛 +2 位作者 程江华 谢宁宁 黄晶晶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0期67-71,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苦荞茶和苦荞糊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分析。从苦荞茶和苦荞糊中分别检测出30种和41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同成分有15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烃类、醛类和杂环类,三者在...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苦荞茶和苦荞糊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分析。从苦荞茶和苦荞糊中分别检测出30种和41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同成分有15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烃类、醛类和杂环类,三者在苦荞茶和苦荞糊中含量分别为24.56%、35.04%、18.42%和46.97%、21.22%、7.22%。研究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和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可以很好的分析苦荞产品中挥发性物质,并说明不同加工工艺制得的苦荞产品其挥发性物质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苦荞糊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苦荞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分离纯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红燕 严楠楠 +1 位作者 姜艳红 杨兴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99,共6页
对苦荞茶多糖(tartary buckwheat tea polysaccharide,TBTP)进行分离纯化和活性分析,为苦荞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TBTP,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多糖中的糖含量,通过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研究TBTP对DPPH自由... 对苦荞茶多糖(tartary buckwheat tea polysaccharide,TBTP)进行分离纯化和活性分析,为苦荞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TBTP,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多糖中的糖含量,通过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研究TBTP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活性以及TBTP的总还原能力,并利用DEAE-52纤维素和G-150葡聚糖凝胶柱对获得的粗多糖进行纯化、分组。结果表明:TBTP的多糖含量为58.75%;在质量浓度为8.0 mg/m 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94.16%,对·OH的清除率为82.25%;在质量浓度为4.0 mg/m L时,对O2-·的清除率为98.05%。同时经DEAE-52纤维素和G-150葡聚糖凝胶柱对TBTP进行分离纯化后,将TBTP分为3个成分均一的组分,分别为TBTP-1、TBTP-2、TBTP-3。苦荞茶作为食源性物质,其多糖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DEAE-52纤维素和G-150葡聚糖凝胶柱对该多糖有很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多糖 体外抗氧化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发芽苦荞绿茶复合饮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元新 孙沛然 +1 位作者 李凤霞 叶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71-273,共3页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和正交实验方法,对发芽苦荞汁和绿茶汁的浸提以及调配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与配比。结果表明:苦荞麦芽汁浸提的最佳浸提条件为100℃下温火煮制2h;绿茶汁浸提最佳条件为茶水比1:60,80℃下浸提15min;发...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和正交实验方法,对发芽苦荞汁和绿茶汁的浸提以及调配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与配比。结果表明:苦荞麦芽汁浸提的最佳浸提条件为100℃下温火煮制2h;绿茶汁浸提最佳条件为茶水比1:60,80℃下浸提15min;发芽苦荞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发芽苦荞汁和绿茶汁的比率为1:1,加糖量为2.5%,VC添加量为0.015%,柠檬酸添加量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苦荞 绿茶 复合饮料 工艺
下载PDF
不同量黑苦荞茶对小鼠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德川 徐家钰 +1 位作者 陈思 阴文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6,共3页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高血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黑苦荞茶组和高剂量黑苦荞茶组,连续30d灌胃,观察试验前后各组动物空腹血糖值变化及糖耐量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动物的空腹血糖值及血糖上升百...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高血糖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黑苦荞茶组和高剂量黑苦荞茶组,连续30d灌胃,观察试验前后各组动物空腹血糖值变化及糖耐量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动物的空腹血糖值及血糖上升百分率较有显著性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也有降低的趋势。结论认为,黑苦荞茶具有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苦荞茶 血糖 糖耐性
下载PDF
双螺杆挤压苦荞茶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琳 黄润庭 +2 位作者 蔡鲁峰 吴硕 李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9,共6页
以苦荞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模头温度、水分含量、螺杆转速3个因素,以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进行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挤压苦荞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是模头温度79℃、螺杆转速1... 以苦荞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模头温度、水分含量、螺杆转速3个因素,以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进行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挤压苦荞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是模头温度79℃、螺杆转速150 r/min、水分含量24%,该条件下生产挤压苦荞茶产品的综合评分预测值为7.47,验证实验所得实际值为7.39,实测结果与预测值吻合良好。该工艺生产的苦荞茶冲泡稳定性好,茶汤清澈,为双螺杆挤压技术加工新型功能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挤压技术 响应面法
下载PDF
GC-ECD检测苦荞茶中的31种农药残留不同前处理方法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邱世婷 侯雪 +2 位作者 杨晓凤 韩梅 赵郭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542,共7页
【目的】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技术为基础,建立了适合苦荞茶中31种农药残留分析的4种前处理方法:SPE(florisil柱)法、SPE(NH_2-Carb柱)法、GPC法、d-SPE(PSA+C18)法。【方法】以苦荞茶中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共31种... 【目的】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技术为基础,建立了适合苦荞茶中31种农药残留分析的4种前处理方法:SPE(florisil柱)法、SPE(NH_2-Carb柱)法、GPC法、d-SPE(PSA+C18)法。【方法】以苦荞茶中的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共31种农药为研究对象,从空白基质净化效果、基质效应、不同浓度添加回收率方面对4种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florisil柱)法得到的空白基质干扰最少,基质效应最弱,稳定性最好,能保证大部分目标物的回收率在70%~120%,但对氟虫腈及代谢物回收率较差;SPE(NH_2-Carb柱)法能保证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和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适合于多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但对环境不友好;GPC法稳定性略差;d-SPE(PSA+C18)法方法简便快捷,但回收率偏高,应配合内标法或对分散固相萃取剂用量进一步优化后使用。【结论】本研究可为苦荞茶中31种农药残留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固相小柱萃取 凝胶渗透法 分散固相萃取 GC—ECD 农药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