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ged management of Budd-Chiari syndrome caused by co-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nd main hepatic veins 被引量:5
1
作者 Yu-Ling Sun Yang Fu +3 位作者 Lin Zhou Xiu-Xian Ma Zhi-Wei Wang Yan Wu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3年第3期278-285,共8页
BACKGROUND: Collateralized intraand extra-hepatic routes in patients with Budd-Chiari syndrome (BCS) were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staged management of BC... BACKGROUND: Collateralized intraand extra-hepatic routes in patients with Budd-Chiari syndrome (BCS) were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staged management of BCS based on the degree of compensation provided by intraor extra-hepatic collateral circula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103 adult patients with BCS caused by co-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 and main hepatic veins (MHVs) between March 2001 and October 2009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degree of hemodynamic compensation by collateral circulations, treatment priority for IVC hypertension was determined in the first-stage treatment. Patients were deemed eligible for second-stage treatment when the first-stage treatment failed to relieve. RESULTS: Imag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st patients had collateral circulations to different extents. Based on the degree of compensation provided by these collateral circulations, 74 patients underwent single-stage treatment for IVC hypertension, i.e., radiologic intervention (RI) for 61 patients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SPs) for 13. One patient was treated for portal hypertension. Twenty-nine patients underwent second-stage treatment (25 underwent RI and SP, and 4 only SP). The gener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all procedures were 8.3% and 1.5%, respectively.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35 months, 4 patients underwent second-stage treatment and 7 underwent recanalization of the IVC/MHVs. Two patients died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1 died of graft obstruction. CONCLUSION: Staged management produces excellent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BCS caused by co-obstruction of the IVC and MH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 syndrom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HEMODYNAMICS portal hypertension
下载PDF
多次体外膜氧合上机成功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例报告
2
作者 张晓倩 居来提 +3 位作者 王睿 李颖 郭驹 宋云林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2期131-135,138,共6页
近些年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具体的共识及指南,但对于危重型COVID-19的治疗仍较为棘手,其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凝血功能障碍、全身炎... 近些年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具体的共识及指南,但对于危重型COVID-19的治疗仍较为棘手,其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凝血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为ARDS的强有力治疗手段,但对COVID-19导致的ARDS使用ECMO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报道了1例新冠病毒肺炎使用两次ECMO,治疗长达90 d,最终抢救成功病例,旨在与大家分享危重型COVID-19救治治疗经验。本研究获得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72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氧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多次辅助循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3
作者 万婷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医院行CVR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分析CVR患...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医院行CVR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分析CVR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24例发生LCOS,72例未发生LCOS。LCOS组体质量指数≤18.5 kg/m^(2)、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电解质紊乱、体外循环时间>140 min、围手术期失血量>总血量20%的占比高于非LC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18.5 kg/m^(2)、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电解质紊乱、体外循环时间>140 min、围手术期失血量>总血量20%是CVR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CVR患者术后发生LCOS与体质量指数、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电解质紊乱、体外循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总血量20%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纽约心脏病协会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电解质紊乱 体外循环时间 合并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微小化体外循环与超滤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提运幸 孟保英 +3 位作者 王元祥 张设设 周星 丁以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对比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应用微小化体外循环(ECC)策略和超滤对术后婴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在ECC辅助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共637例,按照... 目的对比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应用微小化体外循环(ECC)策略和超滤对术后婴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在ECC辅助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共637例,按照术中是否应用微小化ECC策略或常规ECC是否使用超滤分为三组:微小化组(n=359)、超滤组(n=193)和非超滤组(n=85)。收集三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诊断、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是否无血预充、转中或停机后是否输注血制品、术中是否应用超滤或微小化ECC策略,围术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CRP,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小化组的无血预充率显著高于超滤组和非超滤组,ECC中用血率明显低于超滤组和非超滤组。停机后血制品输注率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微小化组和超滤组的术后NLR和CRP均明显低于非超滤组。超滤组术后CRP明显低于微小化组,术后NLR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小化ECC策略可以降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NLR和CRP,但降低术后CRP的效果低于超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化体外循环 超滤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一期Norwood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成斌 陈萍 +4 位作者 柯俊 章晓华 陈寄梅 陈欣欣 庄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总结一期Norwood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5例患儿诊断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平均年龄(2.3±2.8)个月,平均体重(4.2±0.9)kg。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开展一期Norwood手术,停循环期间,3例采... 目的总结一期Norwood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5例患儿诊断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平均年龄(2.3±2.8)个月,平均体重(4.2±0.9)kg。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开展一期Norwood手术,停循环期间,3例采用脑部顺行灌注,流量10~15ml/kg。使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222±10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0±35)min,平均停循环时间(53±25)min,最低肛温(19.2±1.2)℃。停机时红细胞比积为(0.37±0.02)。死亡2例,1例术后低心排、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另1例术前乳酸值大于15mmol/L,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结论深低温停循环适合一期Norwood手术,脑部顺行灌注有利于延长停循环时间,较高的红细胞比积对患儿术后组织供氧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Nonvood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小军 谈林华 +1 位作者 朱力行 范佳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本院32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发生CL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50例法洛四...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本院32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发生CL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50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未发生CLS的患儿,对可能引起CLS发生的因素采用二分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与CLS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儿术后恢复经过进行总结。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大小排序分别是:年龄≤3岁(OR=6.783)、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4.756)、MGoon指数≤1.6(OR=3.826);2CLS组术后3天内胶体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及呼吸机支持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LS组行腹膜透析8例,死亡3例。结论: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MGoon指数是术后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CLS后早期需用大量胶体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渗漏好转后应加强利尿,同时应积极进行心肺功能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外科学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病因学 回顾性研究 体外循环 危险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心脏外科手术/副作用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蛋白酶抑制剂对围术期IL-8、SIRS评分及白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石佳 张喆 +6 位作者 李军 吕红 何爱霞 薛庆华 王古岩 肖文静 李立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蛋白酶抑制剂对围术期白细胞介素-8(IL-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及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影响。方法 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蛋白酶抑制剂对围术期白细胞介素-8(IL-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及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影响。方法 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8 h(T3)、术后1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和术后72 h(T7)使用ELISA方法检验血浆IL-8浓度、评估患者SIRS评分并检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 IL-8浓度自T2即开始显著升高。在2组中的达峰时间分别为T4和T5。至术后72 h,试验组IL-8浓度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IL-8浓度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自T3至T7试验组IL-8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IRS评分自T2开始升高,至T3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T7,SIRS评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自T3至T6,试验组SIRS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自T2即显著升高,至T3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自T2即显著升高,且持续至T7未有显著下降。自T3至T6,试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自T3至T7,试验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IL-8浓度、SIRS评分及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白细胞介素-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IGF-1 IL-6 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永良 薛晶 +4 位作者 卢黎明 房大广 田雪飞 严晓丽 冯增斌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2026-203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IGF-1、IL-6、IL-10浓度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11例,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IGF-1、IL-6、IL-10浓度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11例,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2h、6h、12h、24h(记为T1-T5)采集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并于T1~T5时刻采集患者静脉血,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L-6及IL-10浓度,分析术后患者血清IGF-1、IL-6及IL-10的变化趋势及对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结果:ARDS组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GF-1、IL-6、IL-10血清浓度明显高于术前水平,且于术后24h内呈上升趋势;ARDS组患者术后12h、24h时IGF-1、IL-6、IL-10血清浓度较非ARDS组均明显升高(P<0.05)。ARDS组,将CPB下瓣膜置换术后24h时细胞因子浓度水平与术后24h时O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CPB术后24h时IGF-1浓度与术后24h时OI有相关性(r=0.808,P<0.001);CPB术后24h时IL-6浓度与术后24h时OI有相关性(r=0.737,P=0.001)。结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IGF-1、IL-6、IL-10血清浓度水平较未出现者明显升高,IGF-1、IL-6、IL-10血清浓度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预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瓣膜置换
下载PDF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健 王志农 +2 位作者 纪广玉 乔帆 肖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观察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对行体外循环术(CPB)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并评价其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及对照组,每组12例。UTI组患者于术中CPB转机前静滴UTI50... 目的观察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对行体外循环术(CPB)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并评价其对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及对照组,每组12例。UTI组患者于术中CPB转机前静滴UTI5000U/kg,术后第1~3天静脉用UTI5000U/kg,每12h一次;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麻醉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后及CPB术后4、8、24、48、72h等8个时间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BET-24A内毒素分析仪检测血浆内毒素浓度,放免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浓度。在麻醉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后及CPB术后4h、8h等4个时间点测定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HR、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结果(PaO2、FiO2),根据呼吸监测指标计算肺动态及静态顺应性(Cd和Cs)、氧合指数(OI)。结果UTI组与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UTI组血浆TNF-α、IL-1β、IL-6、IL-8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CI、SI、Cs、Cd、OI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R、MA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TI对CPB下心脏手术患者血浆内毒素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且对循环和呼吸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内毒素血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从冠脉搭桥术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侃 朱玮 +3 位作者 彭勃 李俊哲 林冬群 林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15-411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方法回顾广东省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术的患者,以是否行体外循环为标准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中医证型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方法回顾广东省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术的患者,以是否行体外循环为标准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中医证型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痰阻心脉证及心气亏虚证较非体外循环CABG组为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痰阻心脉、心气亏虚等各证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并非导致血瘀、阳虚及血虚的因素,其病机是一个虚实夹杂的过程,虚者为心气亏虚,实者为内生痰浊。至术后1周左右,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逐渐减轻,此时更应关注的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术后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中医病机 证型
下载PDF
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及术后低心排诱因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载高 刘欲团 +3 位作者 史鉴运 褚衍林 高公清 王惠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总结107例法乐氏四联症治疗经验。1例采用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分流,其余均施行一期矫正术。其中1例用带瓣导管作右心室-肺动脉重建通道,手术死亡率13%。低心排综合症发生率24%。本文对其产生低心排诱因进行分析,发现病情... 本文总结107例法乐氏四联症治疗经验。1例采用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分流,其余均施行一期矫正术。其中1例用带瓣导管作右心室-肺动脉重建通道,手术死亡率13%。低心排综合症发生率24%。本文对其产生低心排诱因进行分析,发现病情重,右室流出道改造不满意所致的右室残余高压是引起低心排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低心排综合症 并发症
下载PDF
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春营 温定国 +3 位作者 罗滨 杨超 周钧 赵萍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对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时应用含左旋精氨酸(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欲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且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 目的探讨对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时应用含左旋精氨酸(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欲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且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观察组给予含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100%。观察组术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左旋精氨酸的血管保护液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L-ARG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对体外循环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慧丽 苗齐 +2 位作者 曹丽华 罗爱伦 黄宇光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3期146-149,162,共5页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冠脉搭桥手术的安全性,及其对ECC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的ECC预充液及围术期48h容量治疗选用万汶;组Ⅱ使用琥珀酰明胶(佳...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冠脉搭桥手术的安全性,及其对ECC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的ECC预充液及围术期48h容量治疗选用万汶;组Ⅱ使用琥珀酰明胶(佳乐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容量治疗策略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情况、肝肾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采取动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P选择素(P-selection)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的含量。结果组Ⅰ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较组Ⅱ患者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似;与组Ⅱ相比,组Ⅰ患者术后48 h的CRP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48 h,组Ⅱ患者的ICAM-1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术期容量治疗,但应警惕其对患者肝功能的潜在影响,另外,羟乙基淀粉130/0.4有利于激活急性期反应蛋白,维持内皮稳定,从而减轻CABG后急性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体外循环 容量治疗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P选择素 细胞间黏附因子
下载PDF
低温停循环胸膜腔外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性手术方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发启 王春喜 +4 位作者 李荣 陈凛 郭伟 刘小平 黄志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总结低温停循环胸膜腔外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性手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 2 7例应用本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具体介绍手术步骤和治疗结果。 结果  2 6例治愈 ,随访 11个月~ 7年 ,均健在 ,无... 目的 总结低温停循环胸膜腔外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性手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 2 7例应用本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具体介绍手术步骤和治疗结果。 结果  2 6例治愈 ,随访 11个月~ 7年 ,均健在 ,无并发症 ,无复发。 1例术后 2周因肝脏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死亡。 结论 低温停循环胸膜腔外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性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根治肝静脉阻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手术方法 ,符合解剖和生理特点 ,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胸膜腔外 手术方式 布加氏综合征 体外循环 肝静脉阻塞
下载PDF
降钙素原检测对体外循环术后感染早期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戚光祖 王彦丽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79-180,18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感染与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行体外循环的106例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天采集清晨静脉血行PCT检测,同时行血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106例病人术前PCT值均〈0.0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感染与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行体外循环的106例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天采集清晨静脉血行PCT检测,同时行血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106例病人术前PCT值均〈0.046μg/L。术后血培养阳性者3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血培养阴性103例。血培养阴性病人血清PCT均于术后第1天即达峰值,且均〈5.000μg/L,后逐渐下降,第5天恢复正常;血培养阳性病人血清PCT值术后第1天最低为5.250μg/L,后逐渐升高或者维持该水平,最高为7.390μg/L。结论 PCT连续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体外循环术后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避免严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体外循环 脓毒症综合征 感染
下载PDF
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困难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秉仁 岳凤珍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灌注后肺综合征的诊断、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 16例体外循环后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及时作出诊断。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降低肺毛压和肺水含量和维护心功能等治疗措施。结果  1例合并严重的... 目的 探讨灌注后肺综合征的诊断、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 16例体外循环后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及时作出诊断。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降低肺毛压和肺水含量和维护心功能等治疗措施。结果  1例合并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 15例均痊愈出院。远期随访均无肺损伤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困难综合征 体外循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应用Bentall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
17
作者 杨丽娜 汪涛 +3 位作者 凌庆 蓝远敏 刘凤莲 何世琼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总结Bentall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实施方法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2004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施行了Bentall手术。术中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转流,经右腋动脉或右... 目的:总结Bentall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实施方法的管理经验。方法:回顾2004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施行了Bentall手术。术中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转流,经右腋动脉或右侧股动脉插管,右房二极管或上下腔静脉插管引流,冷血晶体(4:1)心脏停搏液灌注。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64.35±43.22)min、心肌阻断时间(103.58±74.52)min;转中超滤(2800±1140)mL;使用库血量(2±1)U,回收机处理血量(1635±1020)mL,回收血量(548±224)mL;重症监护室时间12-324(63±59)h;院内死亡2例,1例因形成夹层动脉瘤在开胸过程中出现夹层破裂大出血,另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结论: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实施Bentall手术中,采用正确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马凡氏综合征 BENTALL手术
下载PDF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脱机困难转体外膜氧合原因分析
18
作者 赵文婷 林茹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年第2期106-107,111,共3页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术后可因心内畸形矫治不完全、心功能不全、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外周阻力异常、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以及药物使用不当等多种原因致CPB脱机困难[1-2]。本文报告与管理不当有关的... 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术后可因心内畸形矫治不完全、心功能不全、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外周阻力异常、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以及药物使用不当等多种原因致CPB脱机困难[1-2]。本文报告与管理不当有关的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无法脱离CPB而采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体外膜氧合 体-肺循环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 脱机困难
下载PDF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心脏直视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梁贵友 牛义民 +4 位作者 刘达兴 徐刚 蔡庆勇 夏宇 罗猛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救治的1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救治的1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选择最适PEEP(5-10cmH2O);小潮气量(4- 7ml/kg);限制吸氧浓度(≤60%);双水平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36-144(54.0±17.6)h。机械通气后PaO2、Pa CO2及pH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2例,死亡率为16.7%。结论为了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心脏直视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宜采用肺保护性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肺保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后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筱娟 刘宏宝 +3 位作者 孙世仁 张鹏 王汉民 黄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4年第5期712-717,共6页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后可发生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但是关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后可发生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但是关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心脏瓣膜置换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期间,收集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手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31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17例存活(存活组),14例死亡(死亡组)。另选取16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存活组患者确诊急性肾衰竭后至开始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P<0.05)。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前,存活组和死亡组的CD4+/CD8+比值和Th1/Th2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和淋巴细胞Fas/FasL抗原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和Th1/Th2失衡。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存活组患者24 h后CD4+/CD8+比值和Th1/Th2比值增加(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和淋巴细胞Fas/FasL抗原表达降低(P<0.05),而死亡组患者CD4+/CD8+比值、Th1/Th2比值、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和淋巴细胞Fas/FasL抗原表达与存活组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是较存活组出现更晚。说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有助于改善心脏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伴急性肾衰竭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维持T淋巴细胞亚群间和Th1/Th2的平衡,下调淋巴细胞膜表面的Fas/FasL表达,减少淋巴细胞凋亡,早期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修复重建 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损伤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体外循环 T淋巴细胞亚群 TH1 TH2 心脏手术 血液滤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