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宋临安大石佛院园林复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单怡辰 沈实现 +1 位作者 晋亚日 汪笑雪 《园林》 2024年第5期91-99,共9页
大石佛院是南宋时期西湖最负盛名的寺庙园林之一,至今最远可追溯到公元前秦朝时,当时相传其作为秦始皇揽船石。南宋时期,大佛头作为泛舟西湖北望宝石山的重要地标,是《西湖清趣图》中突出且重要的寺庙园林,其睒电窗的窗式与朱墙壶门是... 大石佛院是南宋时期西湖最负盛名的寺庙园林之一,至今最远可追溯到公元前秦朝时,当时相传其作为秦始皇揽船石。南宋时期,大佛头作为泛舟西湖北望宝石山的重要地标,是《西湖清趣图》中突出且重要的寺庙园林,其睒电窗的窗式与朱墙壶门是南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寺庙建筑形式。在详细考据有关大石佛院的文献古籍和历史绘画的基础上,梳理其历史沿革,并从周边环境、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园林活动等诸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将大石佛寺分为大石佛院、十三间楼和兜率寺三个部分,并结合《西湖清趣图》进行寺庙内外的复原想象,还原南宋时期大石佛院的园林盛景。大石佛院的复原研究为山地寺庙园林的研究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南宋西湖园林研究的后续展开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园林 大石佛寺 寺庙园林 园林复原 山地园林 西湖园林
下载PDF
南朝民歌《四月歌》所反映的民俗佛教内容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开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7-50,共4页
南朝民歌《四月歌》表面上写的是青年男女的恋爱 ,但是其中隐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佛教内容。
关键词 民歌 民俗佛教 浴佛节 南朝 《四月歌》 文学研究 文学内容
下载PDF
河北井陉千佛岩石窟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闻博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中国晚期石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资料较为缺乏。千佛岩石窟位于河北省井陉县,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石窟始建年代应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鼎盛期在明代中后期,现存造像应修造于明代。石窟主要反映了明代当地民众的信仰... 中国晚期石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资料较为缺乏。千佛岩石窟位于河北省井陉县,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石窟始建年代应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鼎盛期在明代中后期,现存造像应修造于明代。石窟主要反映了明代当地民众的信仰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岩 石窟 宋代 明代
下载PDF
宋代罗汉图像的世俗化倾向 被引量:4
4
作者 司开国 葛晓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佛教设像传道以佛、菩萨、罗汉雕塑为主要载体。宋代罗汉雕塑以保圣寺、紫金庵、灵岩寺的罗汉泥塑为代表,同时由于宋代水墨画兴盛,出现了许多画罗汉的名家如刘松年、牧溪、梁楷等,从而形成了罗汉雕塑与罗汉绘画并存的艺术现象。渊源于... 佛教设像传道以佛、菩萨、罗汉雕塑为主要载体。宋代罗汉雕塑以保圣寺、紫金庵、灵岩寺的罗汉泥塑为代表,同时由于宋代水墨画兴盛,出现了许多画罗汉的名家如刘松年、牧溪、梁楷等,从而形成了罗汉雕塑与罗汉绘画并存的艺术现象。渊源于印度的罗汉逐渐变成中国的罗汉,罗汉雕塑世俗化了。与此同时,罗汉的绘画性削弱了罗汉塑像的神圣感,更增加了世俗化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罗汉雕塑 罗汉绘画 世俗化
下载PDF
宋遗民词中“云”意象的解读——兼论佛道思想对宋遗民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楹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3-26,共4页
具有特定历史和审美内涵的“云”意象,与佛道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苦难时代,也是宋遗民词 人希逸隐遁的群体象征,本文试择取宋遗民词中有典型意义的几例“云”意象予以剖析,并考察宋遗民词人的山水自然审美观 和忧... 具有特定历史和审美内涵的“云”意象,与佛道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宋元易代之际的苦难时代,也是宋遗民词 人希逸隐遁的群体象征,本文试择取宋遗民词中有典型意义的几例“云”意象予以剖析,并考察宋遗民词人的山水自然审美观 和忧患意识,以透视宋遗民词中情感活动和创作心理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遗民词 意象 佛道思想
下载PDF
禅宗的“顿悟成佛”对唐宋之际寺僧经商的影响
6
作者 薛志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唐宋之际,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其影响遍布大江南北。当时寺院僧尼的经商行为也较之前代更普遍,形式更多样,更加堂而皇之而不顾及原始佛教教义的约束。究其因,主要是受到当时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禅宗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及... 唐宋之际,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其影响遍布大江南北。当时寺院僧尼的经商行为也较之前代更普遍,形式更多样,更加堂而皇之而不顾及原始佛教教义的约束。究其因,主要是受到当时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禅宗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及其成佛主张则更为有力地促进了寺僧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寺僧 经商 禅宗 顿悟成佛 影响
下载PDF
重庆市梁平县双桂堂“浴佛”仪规诵经套曲研究
7
作者 郭莘舫 郭羿努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18,共6页
对寺庙音乐的探究,是廓清以寺庙为单位的音乐文化“元系统”构成状态的必要环节。寺庙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载了区域人类宗教社会实践的历史和现状,更重要的是在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传统的民... 对寺庙音乐的探究,是廓清以寺庙为单位的音乐文化“元系统”构成状态的必要环节。寺庙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载了区域人类宗教社会实践的历史和现状,更重要的是在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成果,被寺庙文化生态循环系统悄然吸纳,并在寺庙文化生态循环中得以继承、得以改造、得以保护,长久储存至今,等待勤耕于民族文化园地的人们去发现、去挖掘,拂去历史的尘埃,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作用于区域人类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作用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双桂堂 浴佛仪规 诵经套曲 音乐“元系统”
下载PDF
俗曲、佛曲《转调货郎儿》
8
作者 胡东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131,共7页
将金元时期的民间俗曲《九转货郎儿》应用于佛乐,首见于《永乐北藏》中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集,但该集中只记载有曲名、牌名与歌词,并无曲调。本文依据中国传统音乐"一曲多词""一曲多变"的传承特点,... 将金元时期的民间俗曲《九转货郎儿》应用于佛乐,首见于《永乐北藏》中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集,但该集中只记载有曲名、牌名与歌词,并无曲调。本文依据中国传统音乐"一曲多词""一曲多变"的传承特点,通过对俗曲《九转货郎儿》与佛曲《转调货郎儿》的歌词词格对比分析,探讨两曲曲调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依相存之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宋、元以降的佛曲民俗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转货郎儿 转调货郎儿 俗曲 佛曲 曲牌
下载PDF
唐佛曲与古典戏剧之起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贺 《甘肃理论学刊》 2018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盛行于唐代的佛曲对当时的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带来了佛教音乐艺术的变革,而且推动了唐音乐文学的曲艺化、庶民化的发展趋势。戏剧的起源与形成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近代学者王国维提出戏剧起源于宋元以... 盛行于唐代的佛曲对当时的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带来了佛教音乐艺术的变革,而且推动了唐音乐文学的曲艺化、庶民化的发展趋势。戏剧的起源与形成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近代学者王国维提出戏剧起源于宋元以来,学者多承袭此说,然尚有可补之处。本文尝试发挥前人未尽之言,就佛曲与古典戏剧之起源进行深入的分析,着重探讨敦煌卷子中保留的佛曲戏剧。佛曲对戏剧起源起到了润滑和催化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古典叙事文学的曲艺化和庶民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佛曲 戏剧 起源
下载PDF
解冤释结:川渝地区解冤结菩萨造像研究
10
作者 谈北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8,共10页
解冤结菩萨造像的标志性特征为菩萨座下造一牛,呈骑牛状,集中分布于今四川安岳、重庆大足地区,从五代延续至南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此造像题材的产生是唐末五代解冤结信仰急剧发展的结果,是佛教世俗化、民间化的产物。解冤结菩萨的主... 解冤结菩萨造像的标志性特征为菩萨座下造一牛,呈骑牛状,集中分布于今四川安岳、重庆大足地区,从五代延续至南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此造像题材的产生是唐末五代解冤结信仰急剧发展的结果,是佛教世俗化、民间化的产物。解冤结菩萨的主要功能为解冤释结,使得"冤家不相遇会",时至北宋末年其功能已相当完备。解冤结菩萨骑牛形象很可能是蜀地炽盛光佛乘牛车简化后的形象,图像的粉本来源于当时川渝地区的佛教中心成都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冤结菩萨 五代至南宋 民间化 炽盛光佛
下载PDF
李从训《罗汉观佛陀诞生图》赏析及考释
11
作者 辛旗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11,共7页
《罗汉观佛陀诞生图》构图严谨,笔法犀利,堪称上品。笔者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分别从历史背景、绘画风格与材料、画中罗汉像及题款等因素,认定其应为两宋之间画院待诏李从训的真迹,并阐明了这幅作品的历史和社会寓义。
关键词 李从训 《罗汉观佛陀诞生图》 宋代
下载PDF
宋代儒学复兴中的女子礼佛
12
作者 徐爽 《史志学刊》 2019年第3期31-36,共6页
宋代是儒学复兴与重建的重要时期,而佛教文化是以儒学对立面的形式存在。士大夫们强烈呼吁和倡导重建儒学的中心地位,并以排佛斥佛为己任,而与他们联系最紧密、接触最频繁的人——母亲、妻子和女儿却是佛教的信仰者,在家礼佛是她们的生... 宋代是儒学复兴与重建的重要时期,而佛教文化是以儒学对立面的形式存在。士大夫们强烈呼吁和倡导重建儒学的中心地位,并以排佛斥佛为己任,而与他们联系最紧密、接触最频繁的人——母亲、妻子和女儿却是佛教的信仰者,在家礼佛是她们的生活方式。这原本应该是最直接的冲突,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而是相安无事甚至和睦融洽。本文对女子礼佛现象做一解析,并以历史的眼光来认识宋代女子本身的风貌、生活境遇及其诸多层面的社会关系,从而呈现宋代女子实际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子 礼佛 儒家
下载PDF
川渝地区唐宋药师佛龛像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符永利 《石窟寺研究》 2015年第1期48-65,共18页
四川、重庆地区作为中国石窟艺术集中分布区,保存有大量的药师佛造像,但因分布十分零散,数量与影响又不及西方、弥勒净土之类的其他造像,故一直以来缺乏深入系统的专门性探究。从总体分布来看,川北时代较早,组合较简单,越向南发展则年... 四川、重庆地区作为中国石窟艺术集中分布区,保存有大量的药师佛造像,但因分布十分零散,数量与影响又不及西方、弥勒净土之类的其他造像,故一直以来缺乏深入系统的专门性探究。从总体分布来看,川北时代较早,组合较简单,越向南发展则年代相对较晚,组合也越趋复杂化,同时更加世俗化,并不严格遵照佛典仪轨,体现出更多的民间化倾向。这与整个川渝地区石窟造像的传播演化趋势、民间造像兴盛等状况是相一致的。从龛形而言,药师佛龛大多为双层龛,这是川渝地区特有的龛形,表现出其独特性。在造像特征上,药师佛多着双领下垂式佛衣,以宝珠、药钵、锡杖等为标志,除了单尊及常见的'东方三圣'之外,引人注目的是与释迦佛、阿弥陀佛、观音、地藏甚至文殊等进行多种组合,并进而汇合成包容繁多的药师经变组合。这种造像依据除了佛典之外,民间的实际需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川渝药师佛龛像的来源除了主要考虑长安、洛阳地区因素之外,与敦煌、麦积山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药师龛像 唐宋 类型组合 依据源流
原文传递
黄岩瑞隆感应塔及其佛造像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松涛 《东方博物》 2018年第3期29-37,125+6,共11页
瑞隆感应塔位于台州市黄岩区九峰公园,始建于吴越末期,历代经多次修缮,保存至今。瑞隆感应塔设置佛龛48座,原有佛像48尊,现存佛像31尊,其中石雕佛像15尊,陶制佛像16尊。佛像均系北宋时期的释迦牟尼坐像,工艺水平较高,为研究吴越末期至... 瑞隆感应塔位于台州市黄岩区九峰公园,始建于吴越末期,历代经多次修缮,保存至今。瑞隆感应塔设置佛龛48座,原有佛像48尊,现存佛像31尊,其中石雕佛像15尊,陶制佛像16尊。佛像均系北宋时期的释迦牟尼坐像,工艺水平较高,为研究吴越末期至宋代佛教在江南地区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隆感应塔 佛像 吴越 北宋 黄岩
原文传递
陕西延安富县拱桥沟石窟调查简报
15
作者 杨军 张建荣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5,共9页
2013年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对陕西延安富县拱桥沟石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石窟中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造像题记以及石窟形制、造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该石窟作为有确切纪年的宋代石窟,在全国尚不多见,它的发... 2013年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对陕西延安富县拱桥沟石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石窟中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造像题记以及石窟形制、造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该石窟作为有确切纪年的宋代石窟,在全国尚不多见,它的发现为研究陕北宋代石窟造像风格和佛教艺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沟石窟 北宋 三圣像 鄜州 直罗
原文传递
河北唐县卧佛寺摩崖造像调查与分析
16
作者 周睿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118,共13页
河北唐县卧佛寺摩崖造像曾因修建水库一度隐没水下,近年水库干涸得以重现。由题记可知此处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现存造像89龛138尊,其中身长4.5米的卧佛是华北地区形体最大的石刻涅槃像。造像以大型涅槃龛像为中心设计... 河北唐县卧佛寺摩崖造像曾因修建水库一度隐没水下,近年水库干涸得以重现。由题记可知此处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现存造像89龛138尊,其中身长4.5米的卧佛是华北地区形体最大的石刻涅槃像。造像以大型涅槃龛像为中心设计并雕刻,涅槃与三身佛组合意在宣扬大乘佛教权道化现思想,涅槃和弥勒组合用以表述佛法传承理念。为数众多的千佛龛像由不同村落僧俗供养人出资雕刻,应有积功累德、往生净土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县 卧佛寺 北宋 摩崖造像 涅槃像
原文传递
从词史建构$文献考辨重论李白词的真伪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青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9,共12页
欧阳炯《花间集序》所标举“应制《清平乐》词四首”,是李白词作中最可靠的一组作品,其一二两首一直流传至今。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北宋时即已流传,南宋时《景宋咸淳本李太白文集》和黄升《词选》、何士信《草堂诗余》等皆收... 欧阳炯《花间集序》所标举“应制《清平乐》词四首”,是李白词作中最可靠的一组作品,其一二两首一直流传至今。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北宋时即已流传,南宋时《景宋咸淳本李太白文集》和黄升《词选》、何士信《草堂诗余》等皆收录。现有的质疑不足以否定其非李白所作,宜尊重宋人的意见。欧阳炯《花间集序》推举“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实际上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初祖地位。黄升《词选》另推李白《忆秦娥》《菩萨蛮》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后世词家,多祖黄升之论。风格上,李白词兼开豪放和婉约二派;创作机制上,又兼有宫廷应制和自我抒情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词 清平乐 清平调 菩萨蛮 忆秦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