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邓晓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共10页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都是"天人合一"的,而"天"在此时既是自然,也是神,所以是"自然宗教",因而自然、神、人是浑然一体的。在中国,远古"天人合一"或混沌未分的状态并未被改变,而是沿袭下来。神和自然合称为"天道",其中,神方面和人合为一体则成为"圣人",自然方面和人合一则叫做"真人"。儒家主张做"圣人",道家主张做"真人",这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天人合一。西方从希腊神话起,代表自然的旧神和代表精神生活的新神开始有了分化,有了"神—人—自然"三维结构的雏形。但这种分化在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也体现为各种不同方式,从而表现出与中国文化模式不尽相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天人合一 神一自然人 儒道佛 神话 基督教
下载PDF
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续)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晓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共12页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都是"天人合一"的,而"天"在此时既是自然,也是神,所以是"自然宗教",因而自然、神、人是浑然一体的。在中国,远古"天人合一"或混沌未分的状态并未被改变,而是沿袭下来。神和自然合称为"天道",其中,神方面和人合为一体则成为"圣人",自然方面和人合一则叫做"真人"。儒家主张做"圣人",道家主张做"真人",这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天人合一。西方从希腊神话起,代表自然的旧神和代表精神生活的新神开始有了分化,有了"神—人—自然"三维结构的雏形。但这种分化在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也体现为各种不同方式,从而表现出与中国文化模式不尽相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天人合一 神一自然一人 儒道佛 神话 基督教
下载PDF
蒙古神话与佛教神话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那木吉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5-30,共6页
蒙古神话与佛教神话以及信仰佛教的一些国家和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是蒙古神话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比较研究的可能性、比较研究的领域、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比较研究资料、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四个方面去设计论证了该课题。
关键词 蒙古神话 佛教话神 佛教信仰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列子》“愚公移山”寓言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小九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4,21,共5页
《列子》“愚公移山”寓言有很高的思想文化含量,是远古神话、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交融互补的典范。移山神话体现了“人”与“山”的关联、对抗,从中可以捕捉到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道家思想构成愚公移山寓言的“底色”,愚公... 《列子》“愚公移山”寓言有很高的思想文化含量,是远古神话、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交融互补的典范。移山神话体现了“人”与“山”的关联、对抗,从中可以捕捉到中华民族精神的萌芽:道家思想构成愚公移山寓言的“底色”,愚公的道家气质主要表现为大智若愚的智慧、天地无私的胸怀、乐观达观的心态、精诚之至的执着等;儒家思想是愚公移山寓言的“主色”,愚公的儒家风格体现在入世姿态、仁爱品德、自强精神等;佛家思想是愚公移山寓言的“配色”,愚公的佛家意味主要是大慈大悲、众生平等、勤勉精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公移山 神话 道家 儒家 佛家
下载PDF
虚构的神话——略论许地山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不足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燕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1-23,共3页
许地山小说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坎坷命运,因作者并不把她们的品质具体化为可供观照的感性情节,并没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她们内心的纷争,而使女性形象缺乏活泼的生命情致。原因有二:一、许地山的宗教观制约着他对人性丰富性的表达,他把人性等... 许地山小说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坎坷命运,因作者并不把她们的品质具体化为可供观照的感性情节,并没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她们内心的纷争,而使女性形象缺乏活泼的生命情致。原因有二:一、许地山的宗教观制约着他对人性丰富性的表达,他把人性等同于佛性,这就使得他创造的女性形象缺乏人性深度;二、女性在他的男性视角打量下,已成为他表达自我观念的象征符号,不可能具有真实的生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女性形象 女性神话 佛性
下载PDF
凋敝的神园:神话资源转化中多重力量的博弈 被引量:2
6
作者 霍志刚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4-19,共6页
神话资源转化研究已成为神话学热点话题,以往相关研究多是对成功案例的探讨,缺乏对神话资源转化限度与效度问题的反思。以西双版纳神话园为个案,分析其凋敝的市场因素和文化因素可以发现:其凋敝的市场因素在于未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神话资源转化研究已成为神话学热点话题,以往相关研究多是对成功案例的探讨,缺乏对神话资源转化限度与效度问题的反思。以西双版纳神话园为个案,分析其凋敝的市场因素和文化因素可以发现:其凋敝的市场因素在于未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而被市场所淘汰,缺乏区位优势;深层的文化因素则在于,没有融入活态的民俗,没有激活文化认同,在神话资源转化时受到佛教的制约,其选址点也并非地方民众信仰的圣迹,缺少信仰的根基。只有遵循市场规律,选取神话传统的核心符号,激活文化认同,尊重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才能提升盈利性神话资源转化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遗产旅游 傣族 文化认同 佛教
下载PDF
隋文帝早年政治神话研究
7
作者 余海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77-84,共8页
隋文帝早年政治神话是一个具有儒家和佛教双重色彩的帝王受命神话,官方文献资料与佛教文献资料对其内容的书写与流变各不相同。它不仅延续了传统帝王受命的叙事模式,还开创出一个新的佛化帝王模式,成功解决了隋文帝政权来源合法性的问题... 隋文帝早年政治神话是一个具有儒家和佛教双重色彩的帝王受命神话,官方文献资料与佛教文献资料对其内容的书写与流变各不相同。它不仅延续了传统帝王受命的叙事模式,还开创出一个新的佛化帝王模式,成功解决了隋文帝政权来源合法性的问题,对隋文帝政治天命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隋文帝早年政治神话中的政治预言隐喻了中古社会的重要历史史实。因此,通过对隋文帝早年政治神话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古历史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智仙 佛教 政治神话
下载PDF
神格与凡人之间:关羽神话的历史表现议题
8
作者 王骏光 《晋阳学刊》 2021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关羽死后在文化实践中确立神格,成为神话的主体。关羽神话是以历史为基石的神话。“义”作为一种历史书写原则,是关羽神话中重要的符号。当神话在历史中重演时,意味着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起联系,人们从神话中得到历史经验。佛道二家借助... 关羽死后在文化实践中确立神格,成为神话的主体。关羽神话是以历史为基石的神话。“义”作为一种历史书写原则,是关羽神话中重要的符号。当神话在历史中重演时,意味着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起联系,人们从神话中得到历史经验。佛道二家借助于感应思想与鬼神观,在关羽神话中赋予了死后存在的特质。儒家则为了消解佛道二教的影响,将关羽认定为“正直公忠”之凡人,赋予其伦理道德的意义。社会史、文化人类学和新史学的不同方法,为神话问题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神话 历史的神话化 历史表现 死后存在 儒释道
下载PDF
昆仑文化意义的递变 被引量:3
9
作者 钟宗宪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8,157,158,共16页
"西方"在中国神话里成为"帝"所在的圣域,起自于周人的信仰观念,并创造出"昆仑"一词,而逐渐形成完整的神话系统。《山海经》的"昆仑",可以区分为小昆仑、大昆仑和泛昆仑等三个层次,《西山经》... "西方"在中国神话里成为"帝"所在的圣域,起自于周人的信仰观念,并创造出"昆仑"一词,而逐渐形成完整的神话系统。《山海经》的"昆仑",可以区分为小昆仑、大昆仑和泛昆仑等三个层次,《西山经》是主要的依据。随着神仙思想的扩大和佛教的传播,"昆仑"不仅成为"仙乡",位置产生变化,同时也与佛教"须弥山""阿耨达太山"等开始有了混合宗教崇拜与地理认知的新理解。若从真实地理的角度考察,则有"黄河河源"和"域外接壤"两种不同的思路。然而唯一不变的是,"昆仑"始终是关于"他界""异域"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 崑崙 神话 仙话 地理 文化 佛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