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敕瑞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本文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 ,简要论述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重要价值。因为汉文佛典异译数量丰富 ,且具有历时层次 ,所以不但可以借助佛典异译意同文异的特点来考订词语 。
关键词 汉文异译 汉文佛典 汉语词汇 词义
下载PDF
汉译佛典中的一类特殊句式:并列成分后置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敕瑞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7-625,共9页
文章报道了汉译佛典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句式。在这一句式中有一个与连词组合的名词性成分置于全句末尾,这个后置的名词性成分和其前的某个名词性成分存在并列关系,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作"并列成分后置"。这类后置的并列成分包括四... 文章报道了汉译佛典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句式。在这一句式中有一个与连词组合的名词性成分置于全句末尾,这个后置的名词性成分和其前的某个名词性成分存在并列关系,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作"并列成分后置"。这类后置的并列成分包括四类,即"主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后置"、"宾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后置"、"兼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后置"和"定语位置上的并列成分后置"。文中通过同经异译及其他例句详细讨论了这四类后置成分,并通过梵汉对勘对它们的成因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语言接触 出格语法 同经异译 梵汉对勘
下载PDF
论同经异译的语言学价值——以《无量清静平等觉经》等三部异译经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卢巧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以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西晋竺法护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及刘宋宝云译《无量寿经》这三部异译经为例,首先对其中的讹、脱、衍、错进行了校勘。再结合中土文献考释了《汉语大词典》失收的"面类"&q... 以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西晋竺法护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及刘宋宝云译《无量寿经》这三部异译经为例,首先对其中的讹、脱、衍、错进行了校勘。再结合中土文献考释了《汉语大词典》失收的"面类""端圆""愦譊"、《汉语大词典》义项不全的"适莫"、《汉语大词典》所举例证偏晚的"贪餮"等六个语词。最后对具体的通假现象如"裁"通"才"、"造"通"曹"、"那"通"奈"、"匮"通"遗"、"施"通"势"等五组通假作了论述,不仅勾勒了通假范围扩大的轮廓,而且归纳了利用这三部异译经可印证的十组通假。文章着重于从微观的角度来论述同经异译在校勘、语词训释及破解通假等三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指出利用同经异译进行语言研究时应结合其它材料,应考虑同经异译情况的复杂性,慎重地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经异译 校勘 语词训释 通假
下载PDF
同经异译比较释词举隅 被引量:7
4
作者 汪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本文从同经异译的比较入手,考察了佛经中几个词语的含义。
关键词 同经异译 比较 释词
下载PDF
同经异译语言研究价值新探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文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7,共6页
利用同经异译相互参校,是六朝就已开始运用的佛经研究方法。在今天的语言研究中,它对于考释词语、识别新的语法成分、管窥语言的发展和译经语言的复杂性、辨通假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同经异译的对比只是给问题... 利用同经异译相互参校,是六朝就已开始运用的佛经研究方法。在今天的语言研究中,它对于考释词语、识别新的语法成分、管窥语言的发展和译经语言的复杂性、辨通假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同经异译的对比只是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成必然性,一般来说还必须有其他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同经异译 比较 语言 价值
下载PDF
同经异译佛经人名管窥——以《法华经》异译三经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源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2-26,共5页
同经异译佛经是研究汉译佛经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法华经》三部同经异译佛经中的佛经人名可以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添品法华经》与《法华经》所译佛经人名完全相同,而它们与《正法华经》所译佛经人名有一定的区别:《正法... 同经异译佛经是研究汉译佛经语言的重要语料。考察《法华经》三部同经异译佛经中的佛经人名可以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添品法华经》与《法华经》所译佛经人名完全相同,而它们与《正法华经》所译佛经人名有一定的区别:《正法华经》中的一些意译在《法华经》中被音译所取代;《正法华经》与《法华经》、《添品法华经》在意译时语词使用有些不同,但大部分都具有同义或近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经异译佛经 《法华经》 《添品法华经》 《正法华经》 佛经人名 音译 意译
下载PDF
汉译佛典中的“所可”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对西晋竺法护《持心梵天所问经》、前秦鸠摩罗什《思益梵天所问经》和北魏菩提流支《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这三部同经异译佛典中使用的“所可”一词进行比勘,可知“所可”的意思等同于“所”,“可”用作词缀,不表达实在的意义。在此基... 对西晋竺法护《持心梵天所问经》、前秦鸠摩罗什《思益梵天所问经》和北魏菩提流支《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这三部同经异译佛典中使用的“所可”一词进行比勘,可知“所可”的意思等同于“所”,“可”用作词缀,不表达实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考察“易可”、“宁可”、“难可”、“或可”、“容可”等一系列“一可”式复音词,结果表明:在中古汉语时期,“可”已经作为一个词缀在汉译佛典和中土文献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中土文献 所可 词缀 “一可”式复音词 同经异译
下载PDF
朝鲜古典小说《兔子传》原型故事略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官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56,共6页
朝鲜《兔子传》的原型故事与佛经故事具有同一性,从印度故事到朝鲜《兔子传》的诸阶段中,人们可以看到佛经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异,原来简单的动物寓言演变成了情节完整的民间故事。而在中国和朝鲜,这个民间故事又进一步改编成... 朝鲜《兔子传》的原型故事与佛经故事具有同一性,从印度故事到朝鲜《兔子传》的诸阶段中,人们可以看到佛经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变异,原来简单的动物寓言演变成了情节完整的民间故事。而在中国和朝鲜,这个民间故事又进一步改编成了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子传 佛经故事 原型故事 同一性 差异
下载PDF
“小品般若”六本异译经中“答”与“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季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汉文佛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经异译材料,这些同经异译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目前收录于《大正藏》的"小品般若"的异译经共有六部,通过对这六部异译经中表"回答"义的动词"答"与"对"穷尽性的调查... 汉文佛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经异译材料,这些同经异译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目前收录于《大正藏》的"小品般若"的异译经共有六部,通过对这六部异译经中表"回答"义的动词"答"与"对"穷尽性的调查,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全面地展现出这六部异译译经中"答"与"对"的使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般若 异译经
下载PDF
慧琳《一切经音义》各版本文字差异例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建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226-229,共4页
《慧琳音义》各版本用字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时代、刻写等因素的影响,或为异体字的不同,或为通假字之差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对《慧琳音义》原本错讹之字的考辨而疏于审校。基于上面原因,选取《慧琳音义》的部分各版本用字差异现象加... 《慧琳音义》各版本用字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时代、刻写等因素的影响,或为异体字的不同,或为通假字之差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对《慧琳音义》原本错讹之字的考辨而疏于审校。基于上面原因,选取《慧琳音义》的部分各版本用字差异现象加以考辨,一方面尽可能还原《慧琳音义》原貌,同时也可以为楷字形体演变提供更多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琳音义 用字差异 异体字 通假字
下载PDF
中古同经异译佛典语言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列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43-148,共6页
同经异译汉文佛典的语言,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同经异译佛典在汉语史研究上的价值日益引起重视。利用同经异译佛典,汉语史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词汇学方面尤为显著。笔者以为,同经异译佛典语言研究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推进全面均... 同经异译汉文佛典的语言,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同经异译佛典在汉语史研究上的价值日益引起重视。利用同经异译佛典,汉语史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词汇学方面尤为显著。笔者以为,同经异译佛典语言研究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推进全面均衡研究、加强系统性研究、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经异译 汉文佛典 汉语史
下载PDF
从程度副词看中土文献与汉译佛经的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家合 《泰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
中土文献和汉译佛经是不同质的,在语言使用上存在着不少差异。比较中土文献与汉译佛经的程度副词,可以得到六种不同的类别。程度副词在两种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主要受到使用频率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的制约。
关键词 程度副词 中土文献 汉译佛经 差异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隋文章对汉译佛经因果报应思想之容摄
13
作者 李秀花 常昭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3-97,共5页
魏晋南北朝隋,本土相关的思想文化与现实的多灾多难决定了汉地文章容摄佛经因果报应思想;汉地文章对佛经因果报应思想容摄得多少,是由该思想的相容性及相对优势决定的,此相容性、相对优势系相对于汉地相关思想文化、就满足汉地人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隋,本土相关的思想文化与现实的多灾多难决定了汉地文章容摄佛经因果报应思想;汉地文章对佛经因果报应思想容摄得多少,是由该思想的相容性及相对优势决定的,此相容性、相对优势系相对于汉地相关思想文化、就满足汉地人的需要而言;曹魏至隋,佛经因果报应思想在汉地扩散的时间越来越久,容摄该思想的汉地文章越来越多,根本而言,是因为汉地长久地存在着相关的思想文化,汉地人长久地需要它;汉地不同体裁的作品对该思想之容摄在数量上差异颇大,决定性因素是它与体裁间是否存在重要契合;汉地文章对该思想之容摄的艺术性,受体裁、作者的表达意图与现实需要、当时文学的艺术性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北朝隋 文章 佛经因果报应思想 本土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现实
下载PDF
中古佛经词语二则
14
作者 高列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辨字形是训释中古佛经词语非常重要的一环。文章通过辨认异文、俗体 ,解释了中古佛经的两个词语 。
关键词 中古佛经 异文 俗体 补正 词语
下载PDF
“时”、“地”、“人”——敦煌莫高窟开窟因缘述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柴剑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5,共5页
丝绸之路开通后,敦煌因地处其"咽喉之地",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成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文化交汇大舞台。本文即从"时"(时代背景)、"地"(地理环境)、"人"(求法开窟僧)三个方面,综合... 丝绸之路开通后,敦煌因地处其"咽喉之地",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成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文化交汇大舞台。本文即从"时"(时代背景)、"地"(地理环境)、"人"(求法开窟僧)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敦煌莫高窟的开窟因缘,指出乐僔等人最初营造的佛窟形式与内容,一定是既有浓郁的中亚、西域风貌,又融合了中原汉地风格,展现出多民族文化艺术风情,为一个多元文明、昌盛繁荣的莫高窟的形成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缘 取经 传译 开窟
下载PDF
浅谈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对比
16
作者 牟晓芳 李秀丽 《山东电大学报》 2009年第1期62-64,共3页
在中西方翻译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对佛经的翻译活动和西方世界对《圣经》的翻译历程分别体现了中西方对翻译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在对中西方宗教翻译历史做了简要回顾的同时,也对二者的翻译理论进行了大致的比较,以期从中发现中西... 在中西方翻译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对佛经的翻译活动和西方世界对《圣经》的翻译历程分别体现了中西方对翻译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在对中西方宗教翻译历史做了简要回顾的同时,也对二者的翻译理论进行了大致的比较,以期从中发现中西方翻译传统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圣经》翻译 相似性 差异性
下载PDF
同经异译研究综述
17
作者 李瑞楠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60-66,共7页
同经异译研究作为佛经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本文从同经异译的搭配使用方法、同经异译的研究内容及同经异译的使用价值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章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 同经异译 汉文佛典 汉语史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佛经异文校记七则
18
作者 朱墨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5-70,共6页
文章通过同经异译比较、不同版本藏经对照、梵汉对勘等方法,参考佛经音义,结合俗字学相关知识,对汉文佛典中的相关字词进行了考证。文章认为:“■”为“謎”之繁化;“白”为“丐”之讹写;“如”为“■”之假借;“■”为“鴝”之讹写;“... 文章通过同经异译比较、不同版本藏经对照、梵汉对勘等方法,参考佛经音义,结合俗字学相关知识,对汉文佛典中的相关字词进行了考证。文章认为:“■”为“謎”之繁化;“白”为“丐”之讹写;“如”为“■”之假借;“■”为“鴝”之讹写;“焰火”当作“焰水”;“梵光益天”当作“梵先益天”;“热那落迦”或当作“独那落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 异文 校勘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疑问词“云何”的功能演变--以《维摩诘经》汉译本为中心
19
作者 李璠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6-25,共10页
梵汉对勘与同经异译两类资料有益于汉译佛经的解读。虽然前者不能直接用于佛经词语意义演变研究,但后者可为其提供良好的语料基础。通过对《维摩诘经》中一组同经异译资料的比勘考察发现:疑问词“云何”在三国吴支谦译经中的主要用法是... 梵汉对勘与同经异译两类资料有益于汉译佛经的解读。虽然前者不能直接用于佛经词语意义演变研究,但后者可为其提供良好的语料基础。通过对《维摩诘经》中一组同经异译资料的比勘考察发现:疑问词“云何”在三国吴支谦译经中的主要用法是“作状语询问方式”;在姚秦鸠摩罗什译经中,其用法仍以“作状语询问方式”为主,不过“作主语询问事物”的用法也呈现较高的使用频率;在唐玄奘译经中,“云何”的主流用法已不再是“作状语询问方式”,而是“作主语询问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经异译 云何 《维摩诘经》
下载PDF
视域融合理论下的《佛说遗日摩尼宝经》同经异译分析
20
作者 范晓露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95-100,136,共7页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是研究汉语变迁的宝贵的材料。本文根据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佛说遗日摩尼宝经》的异译本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视域融合之时,译者的"前见"差异造成了译本的多样性。而历史造成的差异也是无法避免的...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是研究汉语变迁的宝贵的材料。本文根据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佛说遗日摩尼宝经》的异译本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视域融合之时,译者的"前见"差异造成了译本的多样性。而历史造成的差异也是无法避免的。探讨造成差异性的原因有助于挖掘其背后的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经异译 诠释学 视域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