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经同形字考辨九则
1
作者 陈正正 李胡燕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大正藏》异文来源多样,材料丰富,首先将佛经文献中的同形字分为两类:造字同形、书写同形。然后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版本学等相关知识,借助于《中华电子佛典》数据库,利用《大正藏》异文材料,采取音、义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佛经文... 《大正藏》异文来源多样,材料丰富,首先将佛经文献中的同形字分为两类:造字同形、书写同形。然后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版本学等相关知识,借助于《中华电子佛典》数据库,利用《大正藏》异文材料,采取音、义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佛经文献中的造字同形、书写同形异文进行考订。利用异文材料考辨其中的同形字,不仅有助于认识佛经的流传过程、考察相关字形的演变,而且能够为《汉语大字典》等语文类辞书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藏》 佛经文献 异文 同形字 造字同形 书写同形
下载PDF
中国古代释家文学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舜臣 童尚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3,共12页
释家文学与佛教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学理上说,二者是不同属性的概念。释家文学文献类型多样,分布零散,遍及内典和外典。释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羽翼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释家文学研究的旨趣和思路... 释家文学与佛教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学理上说,二者是不同属性的概念。释家文学文献类型多样,分布零散,遍及内典和外典。释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羽翼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释家文学研究的旨趣和思路,既要贴近特定的历史语境,更应立足于佛教制度和佛教精神去观照释子的生活史、心态史和精神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家文学 佛教文学 文献类型 文学史意义 研究旨趣
下载PDF
从石窟题记看唐朝佛教政策对龟兹地区的影响
3
作者 齐嘉锐 屈玉丽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16-21,共6页
自唐朝控制西域以来,中原王朝的统治政策逐渐深入到了龟兹地区,为其带来了深刻影响。唐朝军事文化政策在龟兹的推行,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内容,也推动了当地佛教文化的发展。这些活动的部分痕迹保留在了龟兹石窟中,通过对石窟题... 自唐朝控制西域以来,中原王朝的统治政策逐渐深入到了龟兹地区,为其带来了深刻影响。唐朝军事文化政策在龟兹的推行,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内容,也推动了当地佛教文化的发展。这些活动的部分痕迹保留在了龟兹石窟中,通过对石窟题记的研究,或可一窥唐代佛教政策对龟兹地区佛教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地区 石窟题记 佛教政策 出土文书
下载PDF
医咒合一:试论唐代佛教医学中的密教化现象
4
作者 陈凯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25-231,共7页
随着唐代密教发展盛行,大量与密教相关的佛教医籍相继译出,唐代佛教医学的密教化现象愈发明显。通过梳理可知,唐代密教较为广泛地参与皇室与民间的医疗实践,而敦煌石窟中亦保存有不少运用密教咒术疗疾的唐代壁画。可见运用密教咒术解决... 随着唐代密教发展盛行,大量与密教相关的佛教医籍相继译出,唐代佛教医学的密教化现象愈发明显。通过梳理可知,唐代密教较为广泛地参与皇室与民间的医疗实践,而敦煌石窟中亦保存有不少运用密教咒术疗疾的唐代壁画。可见运用密教咒术解决各种医学问题是唐代佛教医学中密教化现象的重要表现,因此,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了解唐代佛教医学及密教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医学 密教 敦煌文献 敦煌壁画 唐代
下载PDF
敦煌写经题记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青山 姚磊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8-140,2+145,共3页
敦煌写经题记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时代从4世纪一直延续至11世纪。书写者来自不同区域,且身份、背景、经济和社会地位各异。这些题记是研究佛教史、民众佛教信仰和社会生活史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写经 题记
下载PDF
论敦煌文书印本佛经的卷轴式装帧设计及审美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涵乙 谭大珂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09-111,122,共4页
以中古时期敦煌文书中印本佛经的卷轴式装帧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印本佛经的卷轴结构、装帧设计、纸材的装潢工艺过程的分析,认识敦煌佛经卷轴式装帧形态的审美价值及其对后世书籍装帧形态的发展与变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敦煌文书 印本佛经 卷轴式装帧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唐宋禅宗文献“自X”类词的历史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91,共3页
唐宋禅宗语言里“自后”、“自外”、“自余”一类词可以追溯到中古汉语。“自后”是由上古汉语以来的介词“自”组成的时间短语“自Y后(已后,而后)”在一定句法环境里省缩词化的结果;“自外”、“自余”缺乏相应的“自”字短语词化的... 唐宋禅宗语言里“自后”、“自外”、“自余”一类词可以追溯到中古汉语。“自后”是由上古汉语以来的介词“自”组成的时间短语“自Y后(已后,而后)”在一定句法环境里省缩词化的结果;“自外”、“自余”缺乏相应的“自”字短语词化的历史语言基础,大约是受“自后”形成的类化影响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X”类词 禅宗文献 形成方式
下载PDF
论古代汉语教材对新语料的吸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俊之 张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和汉译佛经是上个世纪以来学者研究的热门语料,其成果应该为古代汉语教材所吸收。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出土文献 敦煌文献 汉译佛经
下载PDF
敦煌文献字词考释七则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静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7-12,共6页
敦煌文献中"逗留(逗遛)"一词,众说纷纭。研究佛经文献可知,释为"缘由"更为合理;敦煌解梦书"表门"一词郑炳林先生释为"坟墓园林之门",从上下文来看,应释为"旌表墓门之物"。"五... 敦煌文献中"逗留(逗遛)"一词,众说纷纭。研究佛经文献可知,释为"缘由"更为合理;敦煌解梦书"表门"一词郑炳林先生释为"坟墓园林之门",从上下文来看,应释为"旌表墓门之物"。"五翳面墙"、"阑恡"、"恩泽绢"、"女秽"诸家未释,"五翳面墙"应为自谦之词,"阑恡"为"阻拦、舍不得"之义,"恩泽绢"指朝廷布施给寺庙的绢帛,"女秽"为女人自称。敦煌愿文"绠缇"一词难解,实则"绠"为绳索,"缇"为赤色布帛,均为驱傩所用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佛经文献 俗字 俗语词
下载PDF
佛经文献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雪梅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佛经文献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佛经翻译对古代中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传承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内容;对佛经文献的需求推动了中外佛... 佛经文献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佛经翻译对古代中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传承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内容;对佛经文献的需求推动了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通过中外僧侣往来和各种途径,使佛教文献大量流向海外,对我国与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佛经文献经历代抄录刊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它为研究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演化、文献的版本和目录的类型提供了佐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佛经文献与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对佛经的大量需求的驱动而发明了印刷术,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使佛经文献与印刷术技术一起向海外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文献 文化交流 图书事业
下载PDF
俄藏TK58《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首版画弥勒经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丽娟 龙忠 《西夏研究》 2020年第3期59-63,共5页
俄藏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TK58《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首版画弥勒经变为木板线刻,保存完好,是西夏木刻版画中的精品。画面构图追求对称、均衡,采用斜俯视的透视方式,来表现宏大场面、人物众多、层次分明。该幅版画与壁画中的弥勒经... 俄藏黑水城汉文佛教文献TK58《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首版画弥勒经变为木板线刻,保存完好,是西夏木刻版画中的精品。画面构图追求对称、均衡,采用斜俯视的透视方式,来表现宏大场面、人物众多、层次分明。该幅版画与壁画中的弥勒经变有鲜明的区别,出现了前代没有的新样式,此幅版画弥勒经变代表了西夏佛教艺术的水平和反映出西夏弥勒信仰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 佛教文献 西夏 弥勒经变
下载PDF
敦煌寺院戒牒文书所反映的净土信仰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玉秀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敦煌遗书中保存有数十件戒牒文书,大体可分为俗人戒牒、僧尼戒牒两类。这些度牒文书使用于度牒仪式,举行仪式的地点是敦煌当地的三界寺、龙兴寺、大云寺等寺院,以三界寺居多;其授戒师则多是三界寺的道真。本文对戒牒文书中三师的历时变... 敦煌遗书中保存有数十件戒牒文书,大体可分为俗人戒牒、僧尼戒牒两类。这些度牒文书使用于度牒仪式,举行仪式的地点是敦煌当地的三界寺、龙兴寺、大云寺等寺院,以三界寺居多;其授戒师则多是三界寺的道真。本文对戒牒文书中三师的历时变化做了研究,认为这些戒牒文书的少部分采用归义军以前的戒牒式样,多以释迦牟尼佛为和上,以文殊师利为羯摩阿阇梨,以弥勒菩萨为教授师;而大部分作于归义军时期,以阿弥陀佛为坛头和尚,以释迦牟尼佛为羯摩阿阇梨,以弥勒菩萨为教授师。后者突出了阿弥陀佛的地位,并且在三师中最终确立了以阿弥陀佛为坛头和尚,以弥勒菩萨为羯磨阿阇梨的格局。阿弥陀佛和弥勒菩萨都是净土信仰中的教主,他们在三师中占据三分之二的席位,这反映净土信仰在敦煌地区民众心理上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牒 敦煌寺院 净土信仰
下载PDF
吐蕃时期敦煌密教经典的种类——中唐敦煌密教文献研究之三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晓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3,共5页
本文以中唐敦煌汉文文献中的"佛教经录"与敦煌汉藏对译文献P.2046"佛学字书"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些文献中记录的佛经名称,并且对其中的密教经典进行了重点分析,总结出蕃占时期密教经典在敦煌收藏与流行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佛经目录 佛学字书 密教经典
下载PDF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所引释氏文献考辨七则
14
作者 戴丽琴 彭树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82-185,共4页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所引释氏文献甚多,其功德无量。然其中亦有不安之处。前人亦有所辨正,今并采之,依《世说新语》顺序,指瑕七则。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刘孝标注 释氏文献
下载PDF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文本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廖旸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72,共9页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为一种未入藏的炽盛光陀罗尼经,陆续发现于敦煌、黑水城、大理佛图塔等遗址,并有多种传世本被逐渐公布。本文汇总相关材料,尝试把握该经从中唐到明代的时代特征,冀有助于将炽盛光经法的相关探讨推向深入。
关键词 《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 敦煌文书 黑水城文书 大理佛图塔写经 炽盛光佛
下载PDF
甘肃藏敦煌汉文文献巡礼 被引量:1
16
作者 邰惠莉 《丝绸之路》 2000年第S1期11-15,共5页
在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年之际 ,甘肃人民出版社对甘肃境内收藏的敦煌汉文文献进行普查、鉴定、整理、拍摄 ,结集出版了《甘肃藏敦煌文献》一书。本文对书中文献来源及特点 ,与混其中的疑伪品未收入此书的赝品作了述论。
关键词 甘肃敦煌 藏经洞 汉文献 疑伪品 赝品
下载PDF
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述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开学 《晋图学刊》 2010年第1期72-75,共4页
山西是文物大省,古籍文献资源也非常丰富,佛教典籍更独树一帜。本文从山西全省古籍收藏现状、古籍收藏特点、古籍保护体制建设、古籍修复、古籍培训、古籍安全、古籍宣传展示、珍贵古籍名录及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 山西是文物大省,古籍文献资源也非常丰富,佛教典籍更独树一帜。本文从山西全省古籍收藏现状、古籍收藏特点、古籍保护体制建设、古籍修复、古籍培训、古籍安全、古籍宣传展示、珍贵古籍名录及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山西省古籍收藏及保护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目的是希望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献 古籍保护 佛教典籍 申报工作 展览
下载PDF
浅说汉译佛典中的“毛发”及相关语词
18
作者 李丽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14,共2页
本文初步探讨了汉译佛典中“毛发”及其相关语词诸如“大如毛发”“毛发耸然(悚然)”“毛发竖立”“毛竖”等,指出它们不同于中土文献的意义和用法。
关键词 汉译佛典 中土文献 毛发
下载PDF
《盂兰盆经疏新记》日本流传考
19
作者 李铭敬 王荟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46-53,共8页
宋代大智律师元照所撰《盂兰盆经疏新记》传入日本后,以律宗寺院泉涌寺的开版印刷为嚆矢,从中世到近世数次刊行出版。该书在中国已经散佚,难以考据其传播和阅读的历史,但在日本却广为流传,并为僧侣所撰唱导文学、说话文学和佛经注疏等... 宋代大智律师元照所撰《盂兰盆经疏新记》传入日本后,以律宗寺院泉涌寺的开版印刷为嚆矢,从中世到近世数次刊行出版。该书在中国已经散佚,难以考据其传播和阅读的历史,但在日本却广为流传,并为僧侣所撰唱导文学、说话文学和佛经注疏等所征引。其中,《新记》记载的孝子故事成为唱导资料集《言泉集》的重要素材来源,说话集和佛经注疏则多引《新记》对词汇的解释。这些引书撰者包括了净土宗、禅宗、律宗、真言宗等不同宗派的僧侣,这与泉涌寺诸宗兼学的主张及其对各宗派的影响颇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照 《盂兰盆经疏新记》 汉籍传播 日本文献 佛经注疏
下载PDF
“不可思议”考辨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同姓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不可思议"是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也可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大部分辞书认为此词来自《维摩诘经》。查考相关语料可知,这一习见的成语最早出自东汉安世高《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历史上还出现过&... "不可思议"是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也可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大部分辞书认为此词来自《维摩诘经》。查考相关语料可知,这一习见的成语最早出自东汉安世高《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历史上还出现过"难思议"、"不能思议"、"其不思议"、"可不思议"、"岂不思议"等众多形式,但"不可思议"这一形式因易于口头传诵而被广泛使用。它在表示"思维和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义时,在佛经文献中比较常见;其"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义在现代口语里多用。在词义演变的发展过程中,它由名词性词语转化为形容词性词语,这是由其语义基础和人们的认知心理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思议 成语 佛家语 佛经文献 安世高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