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敕修百丈清规》的法律属性与法律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继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4,共6页
清规是中国佛教创制的组织管理制度,而《敕修百丈清规》是佛教清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文献。该清规由国家授权编撰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此其属性与以前的佛教清规完全不同,已经从佛教组织的自制规约上升为国家的宗教法规,其内容... 清规是中国佛教创制的组织管理制度,而《敕修百丈清规》是佛教清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文献。该清规由国家授权编撰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此其属性与以前的佛教清规完全不同,已经从佛教组织的自制规约上升为国家的宗教法规,其内容涉及多种宗教法律关系,并设定了很多新的宗教权利、义务关系,对其后的佛教组织管理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敕修百丈清规》 法律关系
下载PDF
试谈四川德格成文法与藏传佛教及西藏地方传统成文法之间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索南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17-120,共4页
德格土司制定的十三条成文法与历代西藏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有着渊源关系,而历代西藏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又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因而德格土司制定的十三条成文法,无论在内在指导精神还是外在表现形式上,都受到了藏... 德格土司制定的十三条成文法与历代西藏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有着渊源关系,而历代西藏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又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因而德格土司制定的十三条成文法,无论在内在指导精神还是外在表现形式上,都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影响,尤其是藏传佛教戒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戒律 德格成文法 西藏地方传统法
下载PDF
务宜远人:明朝藏地僧俗贡使违规私茶处罚的立法与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邓前程 徐学初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与明朝茶禁无论是茶立法上,还是执法实践中,严厉惩治把关将吏失职及自营和茶商违禁相比,对藏地僧俗兴贩和夹带等违制行为,其立法相对粗略,处惩力度不仅较轻,而且极为灵活。这种双重评判标准的立法与因地域因人事的实践操作方式,实质上,... 与明朝茶禁无论是茶立法上,还是执法实践中,严厉惩治把关将吏失职及自营和茶商违禁相比,对藏地僧俗兴贩和夹带等违制行为,其立法相对粗略,处惩力度不仅较轻,而且极为灵活。这种双重评判标准的立法与因地域因人事的实践操作方式,实质上,充分显现出明朝有别于元清的治藏特色,就是要以经济手段“联番制虏”,促使并强化藏区政治内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法 藏地僧俗 违制 宽宥
下载PDF
浅议佛教戒律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瑞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5-60,66,共7页
佛教戒律是佛教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密切,在社会控制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但戒律的持守更注重于内心的自律。戒律的制定有两个目的,一是约束和指导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维护僧团的和合共处。佛教"诸恶莫作,众... 佛教戒律是佛教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密切,在社会控制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但戒律的持守更注重于内心的自律。戒律的制定有两个目的,一是约束和指导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维护僧团的和合共处。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宗旨主要通过戒律予以实现,戒律中包含着许多具有现代价值的思想观念,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菩萨戒思想将佛教"扬善"的精神发扬光大,禅宗"无相戒"思想化他律为自律,"六和敬"是僧团共处的基本原则。这些积极的戒律思想不仅在佛教自身发展中意义重大,使戒律成为佛教的根本生命力,其具有的社会控制功能对法律、道德的建设亦具有补充和借鉴价值,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契合点,值得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法律 道德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中国古代佛教法的证成
5
作者 陈晓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91-97,共7页
原始佛教法是由佛陀所制定并且为世俗法所承认的,原始佛教规范具备法律要素,既有内部立法权,也得到了世俗统治者的承认,是"未完备世界"的法律,而中国佛教法的效力渊源来自于两部分,一是佛教内部立法权的确立,此为佛教法立法... 原始佛教法是由佛陀所制定并且为世俗法所承认的,原始佛教规范具备法律要素,既有内部立法权,也得到了世俗统治者的承认,是"未完备世界"的法律,而中国佛教法的效力渊源来自于两部分,一是佛教内部立法权的确立,此为佛教法立法权的继承,主要是"适宜"规则的运用。二是世俗政权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佛教法 中国古代佛教法 “移植-嫁接-改良”理论 “适宜”规则
下载PDF
方兴未艾的台湾僧教育——台湾解严后佛学院所崛起原因初探
6
作者 何绵山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3-37,共5页
台湾解严后佛学院所崛起原因:光复以来台湾佛教育未曾中断,佛教界对佛教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召开各种类型的佛教教育研讨会,创办者有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佛学院所在经济上有充分保障,现任院所长、教务长等都有较高学历和从事教育... 台湾解严后佛学院所崛起原因:光复以来台湾佛教育未曾中断,佛教界对佛教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召开各种类型的佛教教育研讨会,创办者有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佛学院所在经济上有充分保障,现任院所长、教务长等都有较高学历和从事教育的经验,学生在院所学习时各种费用全免并有奖学金,毕业后多方面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解严 佛学院所 崛起 原因
下载PDF
鲁迅的虚无观与佛教文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礼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佛教作为研究与解决人类精神的学问,是人的心灵栖息之地,对鲁迅影响颇深。佛教文化的人生即苦、地狱意象、普度众生、万法皆空与鲁迅的虚无观形成有极大的联系。
关键词 佛教文化 普度众生 万法皆空 虚无观
下载PDF
佛教戒律与康德的诫律之比较研究
8
作者 陈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2,共6页
佛教大小乘戒律和康德的诫律并不完全相同,大小乘戒律之间也有区别,要探讨彼此间的差异,从社会学意义上考察佛教戒律和康德诫律之间的异同,是一条比较恰当的研究路径。并进而探讨菩萨杀人背后隐藏的另类戒律,揭示康德说谎杀人背后隐藏... 佛教大小乘戒律和康德的诫律并不完全相同,大小乘戒律之间也有区别,要探讨彼此间的差异,从社会学意义上考察佛教戒律和康德诫律之间的异同,是一条比较恰当的研究路径。并进而探讨菩萨杀人背后隐藏的另类戒律,揭示康德说谎杀人背后隐藏的真正精神,以及二者之间的不同。考察了小乘戒律和康德道德主义者对菩萨杀人的批判以及菩萨戒对小乘戒律和康德道德主义者的回应。针对大乘菩萨戒和康德的自律进入世俗社会出现的伦理困境,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道德律 意志自由
下载PDF
唐代的佛教崇拜对王化之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洁琳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8-134,共7页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成熟期,社会上形成自上而下的崇佛风潮。皇权托政佛门、以佛治国,将佛家的斋日与戒律纳入唐律,在刑罚的执行上表现出仁慈恶杀,运用佛教的处俗之德强化王化之制,以期佐治安民。士僧潜心悟道,通过宣扬事君以忠、侍亲...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成熟期,社会上形成自上而下的崇佛风潮。皇权托政佛门、以佛治国,将佛家的斋日与戒律纳入唐律,在刑罚的执行上表现出仁慈恶杀,运用佛教的处俗之德强化王化之制,以期佐治安民。士僧潜心悟道,通过宣扬事君以忠、侍亲有敬的伦理道德,劝人归善,协契王道。民众信佛,受佛家的禅定、报应、涅槃等思想的影响,随顺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崇拜 援佛入法 儒佛双修 禅定 涅槃
下载PDF
中古律部汉译佛经异文考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庆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40-144,共5页
佛典异文对佛经文献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不同藏经版本对勘的基础上,对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捲-■""斷-齘""賞-掌""簸-伐"等九则异文进行了分析,辨正异文是非,匡正刊刻谬误,释读疑难字词... 佛典异文对佛经文献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不同藏经版本对勘的基础上,对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捲-■""斷-齘""賞-掌""簸-伐"等九则异文进行了分析,辨正异文是非,匡正刊刻谬误,释读疑难字词,为佛经语言研究和佛典文献释读提供准确可靠的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律部 异文
下载PDF
汉译佛教广律之六众比丘因缘
11
作者 郜林涛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六众比丘是早期僧团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与早期佛教戒律的制定有很大关系。通过梳理六人身份与事迹,分析汉译佛教广律中所载六人的鲜明个性及与之相关的制戒因缘,同时考察六人作为释族比丘的重要成员与提婆达多破僧这一重大事... 六众比丘是早期僧团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与早期佛教戒律的制定有很大关系。通过梳理六人身份与事迹,分析汉译佛教广律中所载六人的鲜明个性及与之相关的制戒因缘,同时考察六人作为释族比丘的重要成员与提婆达多破僧这一重大事件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早期佛教史尤其是佛教戒律起源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律 六众比丘 制戒因缘
下载PDF
中古律部汉译佛经词语考释四则
12
作者 丁庆刚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文章对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金櫻""辞設""菱芡""木灌"等四则词语予以考辨,纠正讹误,梳解文意,以期对律部佛经文献语言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律部佛经 词语 考辨
下载PDF
青海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法治化研究
13
作者 张立群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80,共7页
青海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法治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地方实践,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探索。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宗教工作法治化... 青海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法治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地方实践,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探索。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宗教工作法治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需要。本文就此问题从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法治化取得的成效、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法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推进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法治化的对策建议进行思考,力争使藏传佛教事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有序化,实现在法治轨道上的有效治理,有力推进“法治青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传佛教事务 宗教治理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下载PDF
从白居易《病中五绝句之四》论中华传统养生
14
作者 任俊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9期145-147,共3页
此文从白居易《病中五绝句之四》入手,提取其养生思想及实践操作——顺势原则、打坐实操、养心为要,并结合中华传统养生理论抑或进行发挥,加以应用,如论及顺势原则时,从读书、房事角度倡言要顺身体之势,谨防过劳;抑或进行阐释,昭彰其养... 此文从白居易《病中五绝句之四》入手,提取其养生思想及实践操作——顺势原则、打坐实操、养心为要,并结合中华传统养生理论抑或进行发挥,加以应用,如论及顺势原则时,从读书、房事角度倡言要顺身体之势,谨防过劳;抑或进行阐释,昭彰其养生作用,如论及打坐实操时,从养心、养阳方面佐证其养生价值;抑或提供途径,示之以方,如谈及养心为要时,从知足、平心角度论述如何通过静心以达养心,最终实现延年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养生思想 顺势原则 打坐实操 养心为要 五绝句
下载PDF
论佛教对中国法治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丽 刘志坚 《政法学刊》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佛教自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及传统法律制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戒律、因果律、佛教人文精神的阐述对现代法治、法律的比较与中国法治的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戒律 因果律 本土化 人性 法治
原文传递
试论郗超之《奉法要》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关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7-70,共4页
郗超的《奉法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由"戒"到"定",由"定"再到"慧"的奉法历程;深刻地阐释了佛法要义,对当时名士对佛教的理解与追随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郗超 《奉法要》 居士佛教 八苦 五戒
下载PDF
《法苑珠林》引《冥报记》校点补正
17
作者 范崇高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49-53,共5页
比照方诗铭辑校的《冥报记》以及《太平广记》等书,对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中有关《冥报记》的内容提出校勘和标点方面的补充与修正意见二十八条。
关键词 《法苑珠林》 《冥报记》 校勘 标点
下载PDF
从《摩诃僧祇律》语序看中古译经语言特点
18
作者 张文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47-63,共17页
《摩诃僧祇律》能够反映中古译经的语言特点,具有研究上的独特价值。本文以Dryer(2005)所讨论的语言参数为基础,通过比较同时期的中古译经《百喻经》、本土文献《世说新语》以及同为语言接触影响的蒙元时期的《元典章·刑部》中的语... 《摩诃僧祇律》能够反映中古译经的语言特点,具有研究上的独特价值。本文以Dryer(2005)所讨论的语言参数为基础,通过比较同时期的中古译经《百喻经》、本土文献《世说新语》以及同为语言接触影响的蒙元时期的《元典章·刑部》中的语序,分析了《摩诃僧祇律》的语序面貌及其特殊性。中古译经《摩诃僧祇律》语序的特殊性与语言接触时间因素、类型因素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诃僧祇律》 语序 中古译经
原文传递
梵净山特色佛教文化建设研究
19
作者 黄尚文 《知行铜仁》 2009年第3期74-80,共7页
通过对湖南常德诗墙和台湾佛光山等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在建设梵净山佛教文化时,应当注意形成梵净山特色的弥勒净土信仰和法相唯识学研究。
关键词 梵净山 佛教文化 文化建设 法相唯识学
原文传递
佛教观念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义和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十恶"重罪制度,以及关于死刑执行日期的限制,均受到佛教教义的直接影响。另外,佛教地狱、业镜、福报等观念,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古代司法及司法官。中...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古代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十恶"重罪制度,以及关于死刑执行日期的限制,均受到佛教教义的直接影响。另外,佛教地狱、业镜、福报等观念,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古代司法及司法官。中国古代法律,从制度设计到司法实践,深深打上了佛教观念的烙印。从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感受到文化交融与制度进步的双重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观念 中国古代法律 十恶 业镜 福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