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uld Buddhist Mountains Go Public?
1
《ChinAfrica》 2012年第9期12-13,共2页
Money and religion,have always been at odds, and when several famous Buddhist temples in China recently sought to go public, the line separating religion and riches was once again blurred. The Putuo Mountain, one of C... Money and religion,have always been at odds, and when several famous Buddhist temples in China recently sought to go public, the line separating religion and riches was once again blurred. The Putuo Mountain, one of China's four major Buddhist mountains, drew particular attention when its officials announced their intention to go publ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uld buddhist mountains Go Public
下载PDF
Study on Futon Patterns in Mural of Buddhist Temple in Wutai Mountain under Digital Vision
2
作者 WANG Zhi-jun GAO Shuai-ru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Dao Xuan’s Gantonglu records:“About fifteen kilometers down from the southeast of the Wutai Mountain,there is the ancient Dafu Lingjiu Temple,and there are two Taoist temples in the east and west,where Buddhist matt... Dao Xuan’s Gantonglu records:“About fifteen kilometers down from the southeast of the Wutai Mountain,there is the ancient Dafu Lingjiu Temple,and there are two Taoist temples in the east and west,where Buddhist matters are fulfilled.According to ancient legend,it was made by Emperor Ming of the Han Dynasty”(Daoxuan,Tang Dynasty,p.257).It can be seen that Buddhism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Wutai Mountain sin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and Buddhist temple murals have been painted on the walls of templ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playing the role of spreading scriptures and decorating the walls.The pattern of Buddha’s futon base in the murals reflects the worship and rank differences of Buddhist monks in different periods.As a medium of meditation and worship,futuan is also a ritual instrument in Buddhist legend,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e research on the style of fut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rescoes in the temple of Wutai Mountain mainly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frescoes and futon,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base shape,pattern,composition and color of the futon in the frescoes of the temple.Explore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behind the futon st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ral paintings of buddhist temple in Wutai mountain FUTON the style digital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百度指数的佛教旅游地网络关注度分析——以敦化六鼎山景区为例
3
作者 王秀娟 金光益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以佛教文化旅游地敦化六鼎山为研究地案例,基于百度指数2011—2020年每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研究方法测算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佛教文化地敦化六鼎山的年际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 以佛教文化旅游地敦化六鼎山为研究地案例,基于百度指数2011—2020年每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研究方法测算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佛教文化地敦化六鼎山的年际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月际变化旅游网络关注度高峰期和平淡期差异性较小;周内变化旅游网络关注度最高峰由星期四延后到星期六。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具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旅游地 敦化六鼎山 百度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大足宝顶山石刻开凿者重考
4
作者 牟群 杨贤水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5期45-64,共20页
本文于大足学研究中,首次提出宝顶山石刻并非由赵智凤开凿,而另有其人其因。宝顶山石刻并非学界约定俗成的民间工程性质,而具皇家工程属性。本文提供一种跨界综合的方法论,通过图像分析与文献解读,提出宝顶山并非密宗道场,而是佛教各宗... 本文于大足学研究中,首次提出宝顶山石刻并非由赵智凤开凿,而另有其人其因。宝顶山石刻并非学界约定俗成的民间工程性质,而具皇家工程属性。本文提供一种跨界综合的方法论,通过图像分析与文献解读,提出宝顶山并非密宗道场,而是佛教各宗集成。进而认为,宝顶山释儒道三教融合以及世俗化特征,来自皇权意志与民间诉求的互为与包容,形成巴蜀地域实用主义宗教观、审美艺术观,提出宝顶山石刻是借佛教教义、形象,传播儒学伦理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摩崖 开凿者重考 皇家工程 佛宗集成 以佛宣儒 开放包容
下载PDF
青莲寺金代碑刻书风浅析
5
作者 和梦丹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青莲寺内现存金代碑刻楷书6方、行书3方,草书1方,共计10方。以《硖石山福严院重修佛殿记》《硖石山福岩禅院记》为例,与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传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书风受苏轼、颜真卿等人影响较深,并据此对碑群书风成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青莲寺 金代碑刻 硖石山福严院重修佛殿记 大金泽州硖石山福岩禅院记
下载PDF
秦岭佛教碑刻价值初探
6
作者 吴敏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6-32,共7页
秦岭佛教碑刻之于中国佛教史抑或佛教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秦岭所见佛教碑刻为考察对象,以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宏大背景,就其在建寺弘法及译经、宗派创立及流传、区域发展及流布、造像功德及信仰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秦岭佛教碑刻之于中国佛教史抑或佛教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秦岭所见佛教碑刻为考察对象,以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宏大背景,就其在建寺弘法及译经、宗派创立及流传、区域发展及流布、造像功德及信仰等方面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初步说明和归纳。由此提出,学界应注重秦岭佛教碑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佛教碑刻 价值
下载PDF
海市蜃楼——通海秀山涌金寺古柏阁考察
7
作者 刘妍 王艺霏 秦瑞烨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3期99-121,共23页
针对涌金寺古柏阁进行相对完整的建筑构造、历史文献考察,对古柏阁的设计意匠进行推理与解读,并复原古柏阁的营造史。首先基于视线分析关注建筑的山地设计原理,即建筑如何通过高差实现楼阁幻象的“视觉魔术”,随后剖析建筑的早期内部构... 针对涌金寺古柏阁进行相对完整的建筑构造、历史文献考察,对古柏阁的设计意匠进行推理与解读,并复原古柏阁的营造史。首先基于视线分析关注建筑的山地设计原理,即建筑如何通过高差实现楼阁幻象的“视觉魔术”,随后剖析建筑的早期内部构架与晚期外部表皮的结构关系,并针对斗栱、角梁、歇山构造及接柱做法进行构造观察。针对古柏阁独特的底层架空构造,提出其属于平坐结构,而非既有研究所认为的干栏构造。同时对平坐结构进行构造复原,并与遗存构件实物的榫卯构造实现互证。在系统梳理地方志与碑文后,整理寺院历史尤其是古柏阁相关营造史,指出古柏阁的独特构造与空间营造是附会《华严经》中的“弥勒楼阁”,以服务寺院的华严法会。总结出古柏阁的历史改造正是通海地方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转向的物质与空间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建筑 佛教建筑 山地建筑 建筑考古学 平坐
下载PDF
空中楼阁上帝阙——通海秀山玉皇阁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妍 王慕娴 +1 位作者 李锗淳 夏雨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2期79-97,共19页
通过建筑群的流线组成与视线分析,讨论玉皇阁“天上宫阙”的设计意匠;重点考察山门区域,观察如何使用建筑语言实现“云层”的营造以及穿云驾雾的体验;在“云层”区域中,通过对雕龙与云纹等石刻主题的考察,对重要建筑节点“玄真天上坊”... 通过建筑群的流线组成与视线分析,讨论玉皇阁“天上宫阙”的设计意匠;重点考察山门区域,观察如何使用建筑语言实现“云层”的营造以及穿云驾雾的体验;在“云层”区域中,通过对雕龙与云纹等石刻主题的考察,对重要建筑节点“玄真天上坊”在地震后的改造进行建筑考古;讨论主殿红云殿构架的组成与改造史。最终,结合碑文等文献,构架出寺庙的改造史与佛道轮回的使用史。通过玉皇阁一例,侧面得见云南通海在历史上虽处边疆,但作为中央政权文化输出的节点后,儒释道信仰交融、文化繁盛的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建筑 道教建筑 佛教建筑 设计意匠 山地建筑 视线分析 建筑考古学
下载PDF
琅琊山佛教寺院建筑特征初探
9
作者 季文媚 李明愿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121-126,共6页
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中,佛教寺院作为物质载体,展现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安徽滁州琅琊山佛教寺院琅琊寺为研究对象,琅琊寺是安徽地区能够反映传统建筑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从寺院选址、空间布局、... 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中,佛教寺院作为物质载体,展现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安徽滁州琅琊山佛教寺院琅琊寺为研究对象,琅琊寺是安徽地区能够反映传统建筑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从寺院选址、空间布局、接地方式、平面形制、立面构图、装饰艺术六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在挖掘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琅琊山佛教建筑特征,并探究琅琊寺的建筑之美响应在群山、流水、殿落与亭廊之间,展示了空间组合所赋予的和谐与韵味,研究琅琊寺的建筑特征对于认识地区文化内涵和研究安徽地区历史进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琊山 佛教寺院 地域文化 建筑特征 空间布局
下载PDF
秦岭北麓长安区佛寺建筑空间分布初探
10
作者 范珂珂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期214-216,共3页
长安区现存佛寺数量众多,是我国几大佛教祖庭的发源地,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秦岭北麓山明水秀,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受秦岭北麓地域文化及传统佛教文化因素的影响,多数佛寺选择秦岭北麓作为建寺地址。本研究主要分析秦岭北麓长安区一带... 长安区现存佛寺数量众多,是我国几大佛教祖庭的发源地,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秦岭北麓山明水秀,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受秦岭北麓地域文化及传统佛教文化因素的影响,多数佛寺选择秦岭北麓作为建寺地址。本研究主要分析秦岭北麓长安区一带佛寺建筑空间分布,以长安区佛寺分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及地图分析的方法,从佛寺空间形态的视角对这一地区佛教建筑群的分布进行了梳理,分析长安区佛寺建筑分布的类型和选址原因,对研究传统佛寺建筑营造理念和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现代佛寺建设发展提供合理的选址和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佛寺选址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历史上横断山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格局演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静 王丽萍 +1 位作者 马月伟 欧光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9-173,180,共6页
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布测度函数、地形信息提取方法分析横断山区藏传佛教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藏传佛教传入期内仅依靠宗教自身力量在横断山区传播,受地形影响较大,会在地势平缓、有宗教区位意义的县域... 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布测度函数、地形信息提取方法分析横断山区藏传佛教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藏传佛教传入期内仅依靠宗教自身力量在横断山区传播,受地形影响较大,会在地势平缓、有宗教区位意义的县域首先发展,在金沙江上游和甘孜州南部形成散点状的分布点;(2)藏传佛教与上层政治环境和地方部族势力结合后快速向高海拔地区拓展,在横断山区北部地区形成高-高聚集区,南部地区形成低-低聚集区;(3)传播过程中,由道路、河流组成的交通网络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廊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横断山区 空间演变
下载PDF
五台山佛教文化翻译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耀文 张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1-73,92,共4页
目前,山西省五台山圣地的译介材料中存在各种误译、错译和译文不规范的问题,已经影响到该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章试图通过对佛教文化翻译规范化研究来改变这一局面,以促进山西省旅游经济的复苏。
关键词 五台山 佛教文化 译文规范化 旅游经济
下载PDF
论终南山“中国佛教祖庭文化区”创意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光华 曹振明 +2 位作者 王达山 王彪 杜镇 《唐都学刊》 2009年第2期21-26,共6页
终南山集中了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中的五大宗派祖庭,目前终南山的一些佛教祖庭已经有了局部的开发,但整体水平较低。应围绕终南山"中国佛教祖庭文化区"这一概念,按照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三者互动的战略,在局部特... 终南山集中了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中的五大宗派祖庭,目前终南山的一些佛教祖庭已经有了局部的开发,但整体水平较低。应围绕终南山"中国佛教祖庭文化区"这一概念,按照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三者互动的战略,在局部特色有效开发基础上,实现整体与局部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将终南山建设成为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综合性的有品牌特色的中国佛教祖庭文化旅游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南山 佛教 佛教祖庭文化区 文化创意
下载PDF
梵净山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探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5-60,共6页
贵州梵净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区网成员(MAB)之一,是举世公认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两者重合的双料名山,成为中国少有的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和谐共存... 贵州梵净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区网成员(MAB)之一,是举世公认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两者重合的双料名山,成为中国少有的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和谐共存的典范之一。文章分析梵净山佛教文化的历史源流及其重大影响,其次通过梵净山现存的珍贵碑刻和历史文献,深入探析梵净山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指出梵净山浓厚的佛教文化对梵净山生态保护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佛教文化 生态保护
下载PDF
普陀山佛教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桂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普陀山佛教文化 ,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本文主要介绍了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的由来、佛教文化发展历程、历史上的高僧及主要修行法门、帝王及信众的护持、寺塔建筑、诗书联额、“海天佛国”
关键词 普陀山 观音 佛教文化
下载PDF
九华山佛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晓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九华山佛茶文化旅游既有历史优势,又有区位优势,开发九华山佛茶文化旅游是将九华山的佛教旅游资源与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寺院茶文化相结合。更新观念、重视特形象设计、丰富完善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和不断开拓旅游市场等是九华山... 九华山佛茶文化旅游既有历史优势,又有区位优势,开发九华山佛茶文化旅游是将九华山的佛教旅游资源与茶文化旅游资源中的寺院茶文化相结合。更新观念、重视特形象设计、丰富完善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和不断开拓旅游市场等是九华山佛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茶文化 旅游开发 九华山
下载PDF
九华山佛教旅游文化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沧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28-33,共6页
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首批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千百年来 ,九华山就成为文人游客向往骏奔的圣地、香客僧尼顶礼膜拜的道场。九华山的旅游资源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就在于它富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本文从旅游审美的... 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首批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千百年来 ,九华山就成为文人游客向往骏奔的圣地、香客僧尼顶礼膜拜的道场。九华山的旅游资源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就在于它富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本文从旅游审美的视角 ,就僧尼传奇圣迹、寺庙建筑文化、山水的佛文化内涵及佛教的习俗等方面 ,探讨九华山佛教文化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华山 山水 佛教文化 审美
下载PDF
南充青居山佛教文化遗存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符永利 罗洪彬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青居山,佛教文化兴盛,唐代即开始建寺凿窟,创建药师道场,明代又有昇皓禅师在此弘法传道,创立牧牛道场。据调查,青居山目前遗留有较为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现有石窟造像12龛,唐、宋、明、清碑刻题记11通,造像题...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青居山,佛教文化兴盛,唐代即开始建寺凿窟,创建药师道场,明代又有昇皓禅师在此弘法传道,创立牧牛道场。据调查,青居山目前遗留有较为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现有石窟造像12龛,唐、宋、明、清碑刻题记11通,造像题材主要有药师佛、横三世佛、释迦佛、观音、天龙八部等,石刻题记以造像记、妆修记、游记等为主。这为我们研究青居山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居山 石窟造像 碑刻题记 佛寺
下载PDF
晋北佛教造像发展脉络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俊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1-33,共3页
魏晋佛教造像鼎盛时期雕凿的云冈石窟和四大菩萨之首的文殊道场五台山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北传佛教的里程碑。晋北佛教造像是汉传佛教的圣地,其发展与演变的脉络清晰,传承有序,时代上贯穿始终,尤以云冈石窟和五台山佛教造像规格和艺... 魏晋佛教造像鼎盛时期雕凿的云冈石窟和四大菩萨之首的文殊道场五台山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北传佛教的里程碑。晋北佛教造像是汉传佛教的圣地,其发展与演变的脉络清晰,传承有序,时代上贯穿始终,尤以云冈石窟和五台山佛教造像规格和艺术水平代表着当时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其留存至今的造像种类也十分丰富,塔寺、石窟中的造像最多,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出自晋北的单体金、银、铜、石造像,以及版画、卷轴画、水陆画也堪称稀世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 佛教美术 五台山 云冈石窟
下载PDF
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梵净山佛教考论(上)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路平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19,共7页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 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著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 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 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著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 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教影响,其各寺历代住持多为蜀僧,传承可考者即有十世,至明季始 传破山临济禅宗一系。明清以来,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故数百年来,黔、湘、 鄂、川、赣、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至今仍香火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山 梵净山 道场 佛教 明初 考论 教派 禅宗 菩萨 住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