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李觏佛教观的双重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承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李觏佛教观具有双重性,既有排佛的一面,也有容佛的一面。李觏排佛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以经济建设、财富积累和社会秩序为内容的物质领域,一是儒家礼治伦理领域。而容佛主要表现在对佛教某些教义、佛教教化功能的肯定。李觏佛教观的... 李觏佛教观具有双重性,既有排佛的一面,也有容佛的一面。李觏排佛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以经济建设、财富积累和社会秩序为内容的物质领域,一是儒家礼治伦理领域。而容佛主要表现在对佛教某些教义、佛教教化功能的肯定。李觏佛教观的双重性特征是极富启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觏 佛教观 双重性
下载PDF
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影响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早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45-148,共4页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 王维 诗歌 世界观 心性论 禅定思想
下载PDF
用“释迦”的魔笛,吹出理想人生的音符——论许地山文学作品中的佛教文化意蕴
3
作者 孙玉生 《北方论丛》 2002年第5期39-43,共5页
佛教文化充溢着许地山的多种创作文本。“人生苦”是佛教文化的核心问题 ,许地山在文学作品中对此的阐述是他现实人生的具体体验 ,也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曲折显现。而他在阐述宗教理论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佛教文化的反叛 ,又说明了他... 佛教文化充溢着许地山的多种创作文本。“人生苦”是佛教文化的核心问题 ,许地山在文学作品中对此的阐述是他现实人生的具体体验 ,也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曲折显现。而他在阐述宗教理论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佛教文化的反叛 ,又说明了他对待宗教文化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 ,乃是一种哲学上的“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许地山 文学作品 人生观 价值观 中国 现代作家
下载PDF
“佛系”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的负面影响及引导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惜群 黄思琦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佛系”文化是近年来流行的、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科学揭示“佛系”文化的本质及其与人生观的内在关联性,辩证审视“佛系”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形成发展的影响,并从强化价值引领、加强人文关怀和注重心理疏导等层面探... “佛系”文化是近年来流行的、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科学揭示“佛系”文化的本质及其与人生观的内在关联性,辩证审视“佛系”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形成发展的影响,并从强化价值引领、加强人文关怀和注重心理疏导等层面探讨消除“佛系”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负面影响之策略,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文化 大学生 人生观 影响 引导策略
下载PDF
“佛系青年”现象:因何而生与何以引导 被引量:1
5
作者 欧庭宇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2年第2期60-65,共6页
“佛系青年”现象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热点课题,主要表现为“无所谓”的人生态度、“无所求”的学习状态、“无所为”生活哲学等特点,实质是对“丧文化”的变异与进化。其形成原因是:利益分化带来青年人生前途的焦虑,多元文化对青年个体... “佛系青年”现象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热点课题,主要表现为“无所谓”的人生态度、“无所求”的学习状态、“无所为”生活哲学等特点,实质是对“丧文化”的变异与进化。其形成原因是:利益分化带来青年人生前途的焦虑,多元文化对青年个体价值的冲击,丰厚物质导致理想青年角色的退场,网络媒介加速健康青年心态的弱化。为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其引导策略有:党和政府加强多渠道领导,为青年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注重青年的教育引导,提升自身思想行为的调适能力;加强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力,营造良好表达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亚文化现象 社会思潮 习近平青年观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