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文佛典里的“别人”考 被引量:3
1
作者 谭代龙 《语言科学》 2006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本文探讨了“别人”一词在汉文佛典中两种意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原因,认为通常认定见于唐代的旁指代词“别人”首见于北周翻译佛经,同时“别人”在佛经里又被用为佛教术语,有专门的意义所指,作“少数人”解。
关键词 佛典 “别人”佛教术语
下载PDF
佛经译场中的翻译理论探索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长庆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6-109,共4页
我国佛经翻译理论随着译场的建立而产生,随着译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东晋道安从宏观上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主张译文要保留原文的风格面貌。隋彦琮对译场工作人员提出了"十条八备"的标准。唐... 我国佛经翻译理论随着译场的建立而产生,随着译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东晋道安从宏观上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主张译文要保留原文的风格面貌。隋彦琮对译场工作人员提出了"十条八备"的标准。唐玄奘和道安一样,也主张保存原文的风格面貌,但他进一步从微观上提出了具体的"五不翻"原则。北宋赞宁提出的"新意六例"是对东汉以来佛经翻译的实践经验和翻译理论的总结和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孤立地看待这些不同时期的翻译思想和观点,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继承和不断发展的有机联系,最终形成了我国古代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理论体系。尽管这些原则和理论主要体现在形而下的"术"的方面,但它们对现代翻译理论的构建和翻译实践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场 翻译原则和理论 五失本三不易 十条八备 五不翻 新意六例
下载PDF
《玄应音义》疑难词释疑
3
作者 孙秀青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玄应音义》所释之词多为方俗词语,故本身不乏阙疑之处,加之一些词语在语言发展中渐趋消失,加重了我们阅读古代经籍的困难,因此对词条的深入解释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排比归纳和古文献与方言互证的方法,考释了"/"、""... 《玄应音义》所释之词多为方俗词语,故本身不乏阙疑之处,加之一些词语在语言发展中渐趋消失,加重了我们阅读古代经籍的困难,因此对词条的深入解释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排比归纳和古文献与方言互证的方法,考释了"/"、""、"趌"、"鞕、"四组词语,主要追寻其本义以此探明词源,或者纠正旧说从而理清其发展途径,因此不仅可以做到对该部佛典的订正补充,而且对阅读文学典籍、研究方俗词语以及大型辞典的编撰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应音义 方言 俗语词 佛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