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寺行香制度与唐代文人及其诗歌创作
1
作者 李谟润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些史料,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参与国忌佛寺行香的盛况。现存唐人描写国忌佛寺行香的诗歌虽不多,但仍留下一些对已故帝王功业的尊崇仰慕与对当下政权稳固的忧虑及思考等重要心理印迹和信息,透露出与唐代诗人及唐诗创作关联的诸多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行香制度 唐代文人 佛寺体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唐长安城佛寺景观风貌及游憩活动量化研究--基于古诗文本挖掘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伟昊 张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唐长安城佛寺曾以优美的内部环境、平川式的寺院园林闻名于世,然而其实际景象已经在历史变迁中成为陈迹。以260篇唐长安城佛寺游览诗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探究唐长安城佛寺景观意象、佛寺游憩活动内容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 唐长安城佛寺曾以优美的内部环境、平川式的寺院园林闻名于世,然而其实际景象已经在历史变迁中成为陈迹。以260篇唐长安城佛寺游览诗为研究材料,试图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探究唐长安城佛寺景观意象、佛寺游憩活动内容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唐长安城佛寺中的云霞、佛殿、树木、山体等风景最容易被文人所感知,唐长安城佛寺具备庄严的佛殿形象以及优美的山林风貌特点,营造出佛教崇尚的理想环境。佛寺包含了围绕佛寺入口、佛殿、内院、寺外产生的4类景观意象,以及文人常在佛寺中进行的5类游憩活动。依据佛寺景观意象、游憩活动特点,及其分别在城中的空间分布特点,所得结论可为地域佛寺艺术创作与博物馆主题陈列提供理论借鉴,为西安城中佛寺的景观更新及游憩活动安排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在对古诗文本中的景观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以及空间分析中具有优势,对佛寺景观及文化塑造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唐长安城佛寺 佛寺诗 文本分析 景观意象 游憩活动
下载PDF
南宋浙闽“猴行者”来源再探——以顺昌、泉州的田野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蔡铁鹰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32-35,共4页
南宋后期浙闽一带,出现了若干与"猴行者"相关的资料,曾被学者作为《西游记》诞生在浙闽的重要证据。通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专项田野考察得出结论:浙闽一带不具备诞生《西游记》的文化内源,普遍存在的齐天大圣崇拜在宋元时还... 南宋后期浙闽一带,出现了若干与"猴行者"相关的资料,曾被学者作为《西游记》诞生在浙闽的重要证据。通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专项田野考察得出结论:浙闽一带不具备诞生《西游记》的文化内源,普遍存在的齐天大圣崇拜在宋元时还是比较单纯的民间宗教,与佛教、"猴行者"、取经故事都没有任何关系,它被吸收进取经故事并与"猴行者"合并,应该与杂剧《西游记》出现的时期对应;开元寺"猴行者"浮雕上"孔雀王经"字样的再发现,确认了"猴行者"的密宗身份及其与唐代不空三藏的关系,与唐僧取经故事大量孕育于中唐西北的新说遥相呼应,证明"猴行者"对于浙闽来说是一种外源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猴行者” 齐天大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开元寺西塔
下载PDF
权力、文化、时代:佛寺进入文学空间的三重路径——以唐代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为核心
4
作者 朱怡雯 柏红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 唐王朝建立伊始,帝王在对国家版图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由此产生许多新的风景名胜。起初,文士进入佛寺空间与皇家权力的引导有关。唐圣历元年,武则天访问龙门佛寺群,开创了唐代历史上以佛寺为题的诗歌创作局面;唐景龙二年,唐中宗举行的慈恩寺应制,树立了佛寺作为文学创作空间的典范。此后佛寺诗大量涌现,文士将探寻文化渊源作为访寺的主要目的,并在此空间中续接先贤文化传统,彰显唐代士林精神。时代的变迁又促使文人生活、心态发生转变,由此导致佛寺诗创作内容的多样化。本文以慈恩寺、东林寺、青龙寺三座寺院作为考察对象,旨在探析佛寺如何进入唐诗创作并成为一类重要的文学空间,发现权力的引领、文化的渊源以及时代的变迁是促使唐代佛寺诗兴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唐代佛寺诗 佛寺与唐诗创作
下载PDF
佛寺与浙东唐诗之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谟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寓居,浙东诗路上,文人与佛寺结缘更为普遍,并成为习尚,佛寺成了文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文人游寺、寓寺,感受寺院自然与文化氛围,一些群体性文学活动发生于此,一些诗僧亦于此过着独特的寺院生活。佛寺文化因而融入浙东诗路,影响诗路文学与诗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浙东诗路 游寺寓寺 宦游 漫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