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台智顗的管理智慧
1
作者 骆海飞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1期155-161,225,共8页
智顗是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在浮度诸方与住寺领众之际表现出非凡的管理智慧。他应机说法,巧结善缘,为天台宗的创立赢得了丰厚的人脉资源;他取舍进退,张弛有度,为天台宗的创立营造起良好的外部环境;他随方毗尼,与时俱进,为天台宗... 智顗是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在浮度诸方与住寺领众之际表现出非凡的管理智慧。他应机说法,巧结善缘,为天台宗的创立赢得了丰厚的人脉资源;他取舍进退,张弛有度,为天台宗的创立营造起良好的外部环境;他随方毗尼,与时俱进,为天台宗寺院的法制建设保驾护航;他躬身垂范,奖训得宜,成为天台宗僧团的现实依托与精神象征。借由非凡的管理智慧,佛教天台宗从无到有,绵延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智顗 管理智慧 应机说法 随方毗尼 取舍进退 躬身垂范
下载PDF
论佛家智慧对大学生心理建构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含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98-100,110,共4页
佛教关心的是人的心灵。佛教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积聚了无尽的智慧宝藏。当代大学生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个人中心主义、行为放纵主义、及时享乐主义、目标虚无主义等。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开辟新路... 佛教关心的是人的心灵。佛教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积聚了无尽的智慧宝藏。当代大学生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个人中心主义、行为放纵主义、及时享乐主义、目标虚无主义等。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开辟新路径。向大学生正确宣传佛家理论,帮助大学生运用佛学智慧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身心健康,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建构将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家智慧 大学生 心理建构
下载PDF
汉语佛教成语中的佛学智慧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栋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汉语佛教成语正是两种文化——梵、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汉语佛教成语已成为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影响着其它文化形态。它蕴涵着丰富的佛学智慧和人生哲...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汉语佛教成语正是两种文化——梵、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汉语佛教成语已成为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影响着其它文化形态。它蕴涵着丰富的佛学智慧和人生哲理,指导我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智慧、正确的处世原则和真诚的警策规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佛教成语 佛学智慧 人生哲理
下载PDF
用“心”教学的智慧——《坛经》禅悟“顿教”思想及其教学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如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5,共4页
《坛经》中所蕴含的禅悟思想值得研究。慧能以悟成祖,也以悟教人,其"顿教"具有重视禅机的把握、问答机智而犀利、唤醒个人自我体验、不受文字拘束等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其禅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 《坛经》中所蕴含的禅悟思想值得研究。慧能以悟成祖,也以悟教人,其"顿教"具有重视禅机的把握、问答机智而犀利、唤醒个人自我体验、不受文字拘束等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其禅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慧能 禅悟 顿教 智慧 影响
下载PDF
寺院养老的灵性生活秩序:从俗智到圣智的转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昭 高良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5,共9页
进入佛教安养院养老的老年人将经历生活方式由世俗到神圣的模式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逻辑关涉两个方面:其一,对生命意义进行解释和判断的价值观基础,逐渐由俗世价值观转为佛教价值观,即俗智的消减与圣智的递增;其二,灵性生活秩序作为安... 进入佛教安养院养老的老年人将经历生活方式由世俗到神圣的模式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逻辑关涉两个方面:其一,对生命意义进行解释和判断的价值观基础,逐渐由俗世价值观转为佛教价值观,即俗智的消减与圣智的递增;其二,灵性生活秩序作为安养院所强调的精神生活秩序被逐渐建构起来,也就是安宁的心灵与超脱的信念之统一。佛教安养院的养老方式超越了血缘家庭,提供了一种其他养老机构缺乏的精神生活秩序,提供了另一种审视养老伦理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安养院 寺院养老 俗智 圣智 灵性生活秩序
下载PDF
基于佛教世界观进路的人工智能体开发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东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87-92,共6页
佛教认识中关于伦理问题的研究体现了生命体自我创生、自我组织的模式。佛教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促使佛教世界观确信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到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编辑具有佛教特色的程序促使佛教世界观向人工智能体转化,可能代表了人工智... 佛教认识中关于伦理问题的研究体现了生命体自我创生、自我组织的模式。佛教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促使佛教世界观确信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到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编辑具有佛教特色的程序促使佛教世界观向人工智能体转化,可能代表了人工智能体开发的一条进路。在佛教独特的慈悲心与智慧的感应下,人工智能有望超越自我,因此人类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关系很有可能会突破单纯的智能体伦理界限,而走向人机和谐共生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人工智能体 科技伦理 认知科学 慈悲心 智慧
下载PDF
《四十二章经》的考辨与义理——基于太虚《四十二章经讲录》的探讨
7
作者 闫伟 杨国平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21-125,共5页
近代学者对《四十二章经》的真伪、性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辨。综合观之,《四十二章经》为汉代所译佛经,实为一部与《阿含经》《法句经》关系甚密的经抄,并且没有支谦译本。虽历经后世佛徒更变,然并非伪作,教理上兼大小二乘。太虚《四... 近代学者对《四十二章经》的真伪、性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辨。综合观之,《四十二章经》为汉代所译佛经,实为一部与《阿含经》《法句经》关系甚密的经抄,并且没有支谦译本。虽历经后世佛徒更变,然并非伪作,教理上兼大小二乘。太虚《四十二章经讲录》明其大乘义理,尤重其般若与精进,允承该经为中土佛教最早真实教典。近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实为当代佛教学术研究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二章经》 太虚 经抄 般若 精进
下载PDF
论谢灵运对般若性空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8
作者 姜剑云 许海岩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5-88,105,共5页
谢灵运"自弱龄奉法",从小接触佛教,再加上生而颖悟的自身条件、佛经大量传译的文化氛围,使他一生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佛事,润改佛经,与高僧辩论、交游。这一切都使佛学渗透在他的思想、灵魂深处,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 谢灵运"自弱龄奉法",从小接触佛教,再加上生而颖悟的自身条件、佛经大量传译的文化氛围,使他一生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佛事,润改佛经,与高僧辩论、交游。这一切都使佛学渗透在他的思想、灵魂深处,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他的佛学般若思想,在他对佛经的注解中以及在诗文创作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般若思想 文学创作 佛经翻译 佛教情结
下载PDF
汉字书法与藏传佛教绘画的完美结合——评吴苏荣贵的佛教绘画作品《般若心经》 被引量:1
9
作者 孔静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7-62,共6页
分析吴苏荣贵博士佛教美术创作《般若心经》的缘由、经过、创作心得等,评述他以禅者的智慧之心创作出了汉字书法与藏传佛教绘画相结合的全新形式的佛教美术作品。
关键词 佛教美术 《般若心经》 书法 绘画
下载PDF
遣除语言的遮蔽——文殊与“不二法门”
10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5,78,共6页
“不二法门”的发露及彰显与文殊有特殊的渊源关系。文殊的“说不可”与众菩萨的“说可说”以及维摩诘的索性“不说”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关键词 五台山 佛教文化 文殊智慧 不二法门
下载PDF
超绝的终极之思——文殊“第一义谛”的现代启示
11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善说"第一义谛"是文殊助佛弘法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异风格,其中所蕴含的极具东方智慧的终极之思可给现代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五台山佛教文化 文殊智慧 第一义谛
下载PDF
自在三昧:文殊禅法的特质
12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11,23,共3页
"自在三昧"是文殊禅法的特质,由文殊在所说中显示并由佛陀所揭示,彰显出"无心用道"的般若深智。
关键词 五台山佛教文化 文殊智慧 自在三昧
下载PDF
文殊智慧中的和谐原理
13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8,27,共3页
文殊通过“六妙”智慧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人相和、与物相谐,从而大而化之、圆而通之、等而齐之、和而谐之,进而获得超越之意、和谐之理、圆融之境、自在之法和善转之力。这既是对文殊智慧本义的系统还原,也是... 文殊通过“六妙”智慧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人相和、与物相谐,从而大而化之、圆而通之、等而齐之、和而谐之,进而获得超越之意、和谐之理、圆融之境、自在之法和善转之力。这既是对文殊智慧本义的系统还原,也是对文殊智慧特色的哲学重构。文殊智慧中所蕴涵的有机整体观、辨证思维、超越精神以及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和谐圆融精神,在当今矛盾重重的多极化社会里仍然富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智慧 六妙法门 和谐原理 佛教哲学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佛经故事与哈萨克民间故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守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8-183,188,共7页
佛经中包含大量印度故事,它们伴随佛经汉译传入中国,蜕化为中国各族民间故事的血肉。康居部是哈萨克草原最早信仰佛教的民族,古代康居高僧很早就从事佛经译述,使许多源于佛经的印度故事在现代哈萨克口头文学中世代相传,至今仍有踪... 佛经中包含大量印度故事,它们伴随佛经汉译传入中国,蜕化为中国各族民间故事的血肉。康居部是哈萨克草原最早信仰佛教的民族,古代康居高僧很早就从事佛经译述,使许多源于佛经的印度故事在现代哈萨克口头文学中世代相传,至今仍有踪迹可寻。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的超拔想象、深邃智慧和奇诡构想,正是融合中印民间叙事艺术所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故事 康居 买智慧 木师画师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哲学观与容格箱庭疗法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陈振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4,191,共7页
箱庭疗法是由瑞士心理治疗师多拉·卡尔夫以荣格分析心理学原理及东方哲学为基础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而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也同样与代表东方哲学的藏传佛教哲学有着密切和深刻的联系。本文尝试从箱庭作品与曼陀罗(坛城)... 箱庭疗法是由瑞士心理治疗师多拉·卡尔夫以荣格分析心理学原理及东方哲学为基础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而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也同样与代表东方哲学的藏传佛教哲学有着密切和深刻的联系。本文尝试从箱庭作品与曼陀罗(坛城)的内在联系、箱庭治疗过程中箱庭作品的系列变化与转识成智的佛教实践的对比两个方面来阐释箱庭疗法的藏传佛教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庭疗法 曼陀罗 转识成智 藏传佛教哲学观
原文传递
善巧方便概念思想视角的大乘佛教新解读——写在拙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出版后
16
作者 程恭让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2期3-9,252,共8页
在新的学术思想高度继续探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重新体认大乘佛教的思想实质会发现,在初期大乘佛教的经典结集活动中,曾经出现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作为中心的思潮和运动。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二者之间,是不一不二、不即不离、平衡... 在新的学术思想高度继续探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重新体认大乘佛教的思想实质会发现,在初期大乘佛教的经典结集活动中,曾经出现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作为中心的思潮和运动。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二者之间,是不一不二、不即不离、平衡开发、辩证彰显的关系。这一思想义理是初期大乘佛教思想之核心义理,同时也应当是今天面对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文化环境,佛教思想信仰转型发展的重大理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巧方便 般若智慧 佛典汉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