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Relative Positio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ubway Structures
1
作者 Li Fangjie Zhao Fengxin Zhang Yushan You Hongb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1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viscoelastic artificial boundary, a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ubway structures. ...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viscoelastic artificial boundary, a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ubway structures.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relative positions between ground building and subway structur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when considering the exist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the relative story displacements and internal forces of subway structures are changed greatly. Further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on subway structure changes as the distance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way structure Ground building Relative position Seismic response
下载PDF
Reverse construction of Harbin aerospace building basement
2
作者 XIE Ming, JANG Qign-yuan, CAO Zheng-gang (School of Architechrral Engineering and Desig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0年第S1期1-3,共3页
Presents the reverse construction of Harbin Aerospace Building basement,which features improved working conditions,short time of construction,and reduced construction cost.
关键词 high buildING basement REVERSE ConSTRUCTIon of basement ConSTRUCTIon COST
下载PDF
The Behavior of Multi-Story Buildings Seismically Isolated System Hybrid Isolation (Friction, Rubber and with the Addition of Rotational Friction Dampers)
3
作者 Alaa Barmo Imad H. Mualla Hala T. Hasan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Increasing buildings’ resistance to earthquake forces is not always a desirable solution especially for the building contents that are irreplaceable or simply more valuable than the actual primary structure (e.g. mus... Increasing buildings’ resistance to earthquake forces is not always a desirable solution especially for the building contents that are irreplaceable or simply more valuable than the actual primary structure (e.g. museums, data storage Centre’s, etc.). Base isolation and seismic dampers can be employed to minimize inter-story drifts and floor accelerations via specially designed isolation and dampers system at the structural base, or at higher levels of the superstructure. In this research, we’ll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buildings isolated using isolation system hybrid consisting of Lead-Rubber Bearings (LRB), Flat Sliding Bearings (FSB), with the addition of Rotation Fiction Damper (FD) at the base, then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buildings that have traditional foundation, in terms of the (period, displacement and distribution shear force and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t conducts TIME HISTORY seismic analysis for some varying height buildings (eight, twelve, sixteen, and twenty stories), with help of SAP2000 using an earthquake acceleration-time history for (El- Centr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insulation system Hybrid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origin in terms of reducing displacements and base shear with in-creasing height of the building, but has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rift, which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drift with the increased flexibility of the 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ISOLaTIon basement ISOLaTIon Response of buildings the Passive Control DaMPING DRIFT
下载PDF
Structural Design of a Tall Building with Underpinning Structure in Guangzhou
4
作者 Yu-Hong Ling Hong-Wei Ma Shao-Feng Li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4年第6期93-101,共9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tall building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core shear walls in Guangzhou downtown.To decrease the construction cost,wide flat beam with 400 mm ×650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tall building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core shear walls in Guangzhou downtown.To decrease the construction cost,wide flat beam with 400 mm ×650 mm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are adopted for main beam.Special measures are used to decrease noncoincident centers of mass and stiffness.Because subway tunnels cross the building underground,inclined columns,the second and third floor underground together function as the underpinning structures.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ransform beam,the proposed underpinning structures show good performance without using large dimensional bending members.Special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beams connecting with the inclined column in the underpinning structures,and these beams show large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Settlement observations after completion construction indicate that the building as well as the proposed design measures work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l building subway tunnel structural design underpinning structure
下载PDF
基于Building EXODUS的地铁站疏散仿真模拟及优化设计
5
作者 王仲 周庆 +1 位作者 杨艳 王海涛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期63-66,126,共5页
运用疏散模拟软件Building EXODUS,对地铁站实际项目进行火灾安全疏散模拟,研究地铁站疏散时间、疏散者行为、疏散路线及各个关键节点的通行能力等问题。根据模拟结果和数据优化地铁站流线组织和建筑布局,大大缩短地铁站安全疏散时间,... 运用疏散模拟软件Building EXODUS,对地铁站实际项目进行火灾安全疏散模拟,研究地铁站疏散时间、疏散者行为、疏散路线及各个关键节点的通行能力等问题。根据模拟结果和数据优化地铁站流线组织和建筑布局,大大缩短地铁站安全疏散时间,提高其服务水平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火灾情况下的安全疏散应考虑疏散者心理及火灾产生的影响,合理布置楼梯、闸机等可提高疏散效率,引导设施(如栏杆等)的设置可优化疏散路线,避免关键节点拥堵对安全疏散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火灾 仿真模拟 安全疏散 building EXODUS
下载PDF
城市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艺瑶 《北方建筑》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为了降低城市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绿色建筑的全年总能耗占比,提出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包括采光设计、节地设计和环保设计。采光设计运用技术引入自然光,并通过手动照明补偿不足;节地设计采用垂直布局减少占地面积;环保设计利用BIM技术实... 为了降低城市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绿色建筑的全年总能耗占比,提出一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包括采光设计、节地设计和环保设计。采光设计运用技术引入自然光,并通过手动照明补偿不足;节地设计采用垂直布局减少占地面积;环保设计利用BIM技术实现高质量环保建筑。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可将年度总能耗占比降至83.2%,满足预期标准,优化了城市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地下空间 绿色建筑 节能与环保技术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underground subway station-surrounding soil mass-ground adjacent building system 被引量:3
7
作者 Guobo WANG Mingzhi YUAN +1 位作者 Xianfeng MA Jun W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24-435,共12页
Ground buildings constructed above metro station have increased very quickly due to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in urban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Underground subway station-Surrounding soil mas... Ground buildings constructed above metro station have increased very quickly due to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in urban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Underground subway station-Surrounding soil mass- Ground adjacent buildings (USG) system subjected to various seismic loading is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analysis. The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the calculation domain, boundary condition, and contact property between soil and structure based on the real project. The reciprocal influence between subway station and ground adjacent build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soil mass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numerical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act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rounding soil mass depends on its own dimension, and the presenc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has certain impact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ground adjacent building. Due to the presenc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and ground adjacent building,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generated by the USG system cannot be ignored.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in the US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subway station ground adjacent building seismic response
原文传递
地基和基础对建筑物地铁振动响应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张婧 宋瑞祥 +3 位作者 刘必灯 邬玉斌 吴琼 杨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4,共8页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用地日益紧缺,建筑物与地铁线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于临近地铁的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对于建筑结构开展抑制地铁振动的优化设计渐趋必要。以某临近地铁的待建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用地日益紧缺,建筑物与地铁线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于临近地铁的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对于建筑结构开展抑制地铁振动的优化设计渐趋必要。以某临近地铁的待建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基础形式(桩筏基础和筏板基础)及不同地基类型(非挤土地基和挤土地基)建筑物的地铁振动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桩筏基础抑制地铁振动的能力略优于筏板基础,基础形式变化对建筑物室外振动的影响不显著,且不会改变建筑物室内振动水平随楼层升高的变化规律,基础形式不同使建筑室内振动分布发生变化,但变化的规律性不显著;非挤土地基抑制地铁振动的能力明显优于挤土地基,地基类型变化亦不会改变建筑物室内振动水平随楼层升高的变化规律,但对建筑室外和室内振动响应的影响都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振动控制 地基基础 建筑结构 振动响应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临近高层建筑施工对已建地铁区间隧道及车站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周成涛 乔宇 +1 位作者 李志涛 高僖 《重庆建筑》 2024年第9期46-48,55,共4页
临近高层建筑基坑开挖及新建结构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卸载和加载作用,会对临近地铁区间隧道和车站的受力和变形产生影响。该文以重庆市某高层建筑施工与邻近的轨道车站和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背景,通过三维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高层建筑不同... 临近高层建筑基坑开挖及新建结构等施工过程产生的卸载和加载作用,会对临近地铁区间隧道和车站的受力和变形产生影响。该文以重庆市某高层建筑施工与邻近的轨道车站和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背景,通过三维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高层建筑不同施工阶段对邻近地下结构产生的受力和变形影响。结果表明:(1)引起整体隧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因素是基坑开挖,其次是新修建筑的加载作用;(2)隧道整体结构在建设活动中有先向基坑侧靠拢变形并上浮的趋势,随着后续施工会发生逐渐回弹的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建筑施工 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在地铁上盖结构中的减振效果研究
10
作者 陆德成 周颖 +2 位作者 王睿 马开强 王梁坤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地铁振动带来的舒适度问题已经成为地铁上盖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地铁上盖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可以兼顾对水平向地震和竖向地铁振动响应进行控制,在地铁上盖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橡... 地铁振动带来的舒适度问题已经成为地铁上盖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地铁上盖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可以兼顾对水平向地震和竖向地铁振动响应进行控制,在地铁上盖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橡胶隔震支座和碟形弹簧的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并通过原型支座试验对其竖向刚度和解耦效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某地铁上盖结构工程项目为背景,采用现场振动测试获得的地铁振动时程作为激励,建立了三维振震双控结构模型并进行了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置三维振震双控支座后,该结构水平向隔震效果显著;竖向Z振级减小,有效提高了地铁上盖结构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振震双控支座 碟形弹簧 地铁上盖结构 地铁振动 舒适度评价
下载PDF
地铁振动引发地面与建筑物响应及其减振研究
11
作者 刘星宇 刘叔灼 陈俊生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0期83-89,共7页
本文针对地铁振动对建筑造成的振动噪音问题,以广州地铁9号线地质勘察报告为基础,基于ABAQUS建立轨道-隧道-土层-建筑有限元模型,研究地面距隧道不同水平距离拾振点受到地铁振动的振动变化规律和地铁振动在建筑物中随楼层变化的传播规律... 本文针对地铁振动对建筑造成的振动噪音问题,以广州地铁9号线地质勘察报告为基础,基于ABAQUS建立轨道-隧道-土层-建筑有限元模型,研究地面距隧道不同水平距离拾振点受到地铁振动的振动变化规律和地铁振动在建筑物中随楼层变化的传播规律,并探究空沟隔振对地铁振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地铁运行引起的土层和建筑物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其中建筑物竖向振动与水平振动的比值更大;地面拾振点随着距离隧道水平距离的增大,振动衰减明显,其中初始的0~20 m段振动衰减最大;建筑物随楼层的增加振动变化不大,建筑振动能量主要以低频频段5~15 Hz为主,振动峰值分布在10 Hz附近;空沟隔振效果良好,对建筑物的加速度振级衰减率达到了4%,且中间楼层的衰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 有限元模型 建筑物振动 振动特性 空沟隔振
下载PDF
地铁邻近超高层建筑振动响应及减振降噪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科 林治平 +3 位作者 黄俊光 毕俊伟 李长江 邱艳萍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3,共6页
地铁运行引起的邻近建筑振动和二次辐射噪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重要影响。以某邻近地铁拟建超高层建筑为背景,利用MIDAS GTS NX建立隧道-土体-建筑物的3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地铁荷载下建筑物各楼层的竖向振动和二次辐射噪声特性,结合... 地铁运行引起的邻近建筑振动和二次辐射噪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重要影响。以某邻近地铁拟建超高层建筑为背景,利用MIDAS GTS NX建立隧道-土体-建筑物的3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地铁荷载下建筑物各楼层的竖向振动和二次辐射噪声特性,结合建筑基坑围护结构提出地下连续墙加深+嵌固段外贴橡胶层、肥槽回填减振耗能材料、基底铺设PVC减振垫层的组合措施,并研究其减振降噪特性。结果表明:建筑各楼层的振动和二次辐射噪声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分布趋势。组合措施能有效减小地铁邻近建筑物的振动,对50Hz以上振动的减振效果更为显著。采用组合措施能明显降低建筑物各楼层的二次辐射噪声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运行 超高层建筑 振动 二次辐射噪声 减振降噪
下载PDF
平面SV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13
作者 刘中宪 王建旭 金立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该研究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BEM),研究了平面SV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表明:“建筑群-隧道群”系统存在显著的动力相互作用,其规律与入射波性质、建筑物... 该研究采用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方法(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BEM),研究了平面SV波入射下地上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表明:“建筑群-隧道群”系统存在显著的动力相互作用,其规律与入射波性质、建筑物和隧道数量排布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比不同建筑物数量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能够发现:低频波作用下,建筑物对下穿隧道的动力响应有放大作用,而高频波作用下则会削弱隧道的动力响应,最多可以降低37.5%左右。从频域分析中可以看出:隧道对地震波有较强的屏蔽作用,从而降低了其上建筑群的地震响应。建筑群的存在降低了各个单体建筑的动力响应,但在高频波作用时位于建筑群来波一侧的建筑会产生较大的动力响应。该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建筑群-地铁隧道群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以及地上建筑和地铁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铁隧道 地上建筑群 间接边界元法(IBEM) 频谱特性
下载PDF
房建施工中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伟昂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191-193,共3页
以某房建工程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为案例,在其项目概况及技术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流程中多个环节进行研究,并对地下室后浇带防水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压试验的进行,在24 d时的渗水量显著低于临界值2.0 mm。此次... 以某房建工程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为案例,在其项目概况及技术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流程中多个环节进行研究,并对地下室后浇带防水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压试验的进行,在24 d时的渗水量显著低于临界值2.0 mm。此次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建施工 后浇带 防水技术 地下室外墙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地铁站旁建筑施工期间交通疏解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新良 吴超 +1 位作者 邱进强 宋思聪 《四川建材》 202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建筑施工过程中伴随着道路封闭、施工设备占道、交通流量急剧增加等问题,给地铁站附近的交通疏解带来巨大挑战。基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小梅沙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基坑支护、土石方及桩基础工程项目,采用4种交通量预测方法对研究... 建筑施工过程中伴随着道路封闭、施工设备占道、交通流量急剧增加等问题,给地铁站附近的交通疏解带来巨大挑战。基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小梅沙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基坑支护、土石方及桩基础工程项目,采用4种交通量预测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地铁站未来年份的交通量进行预测,设计交通疏解方案并以拥挤度和连通性为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地铁站交通量在未来年份中将持续增长;采用本研究设计的交通疏解措施后,该区域道路的拥挤度和连通性均优于现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地铁站 建筑施工 交通疏解
下载PDF
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边区逆作法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强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5期186-189,共4页
为解决高层建筑多层带地下室施工中存在结构应力过低,造成建筑失稳的问题,以某工程项目为例,进行对其边区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研究。通过划分逆作边区及正作中区、多层地下室边区逆作法基坑支护、确定施工方案与施工效果分析,验证边区逆作... 为解决高层建筑多层带地下室施工中存在结构应力过低,造成建筑失稳的问题,以某工程项目为例,进行对其边区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研究。通过划分逆作边区及正作中区、多层地下室边区逆作法基坑支护、确定施工方案与施工效果分析,验证边区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施工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也验证了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结构应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地下室 边区 逆作法 设计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地铁车辆段上盖框架-核心筒结构车致振动试验研究
17
作者 温玉君 张君秋 +3 位作者 周颖 张增德 郭启航 徐骁航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4期83-91,共9页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受到了许多开发商的青睐。然而,由于地铁上盖建筑的位置特殊,盖下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可能造成上盖建筑的舒适度较差,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车辆段上盖建...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受到了许多开发商的青睐。然而,由于地铁上盖建筑的位置特殊,盖下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可能造成上盖建筑的舒适度较差,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的地铁致振动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选取上海徐泾车辆段上盖框架-核心筒结构办公楼进行振动响应测试,分析了结构内不同楼层的振动加速度变化和频谱规律,并利用Z振级、三分之一倍频程对不同楼层的竖向振动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三向加速度整体呈衰减趋势,4~8 Hz的低频振动分量不断增加。竖向加速度放大较水平向加速度放大更明显,高楼层Z振级也出现放大效应,且多数工况18层Z振级大于1层Z振级。在三分之一倍频程评价中,13层和18层在4 Hz附近超限或接近限值,其他盖上测试楼层未出现超限现象。在设计中应关注盖上结构高楼层的振动情况,提高其舒适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地铁车辆段上盖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 地铁振动 现场实测 振动放大区 舒适度评价
下载PDF
叠层厚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及其震振双控性能分析
18
作者 张增德 温玉君 +2 位作者 周颖 徐骁航 马开强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实现地铁上盖建筑的震振双控效果,可将叠层厚橡胶支座用于该类结构体系转换层。与普通橡胶支座相比,叠层厚橡胶支座的单层橡胶厚度较大,既可用于水平隔震,又可减小上部结构的竖向振动。为准确评估其在地铁上盖建筑中的效果,设计了第... 为实现地铁上盖建筑的震振双控效果,可将叠层厚橡胶支座用于该类结构体系转换层。与普通橡胶支座相比,叠层厚橡胶支座的单层橡胶厚度较大,既可用于水平隔震,又可减小上部结构的竖向振动。为准确评估其在地铁上盖建筑中的效果,设计了第一形状系数为6.82的叠层厚橡胶支座,并对足尺支座开展竖向压缩、水平剪切、竖向拉伸和高面压稳定性能试验。探究了竖向压应力、剪应变和加载频率等对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设计阶段叠层厚橡胶支座竖向压缩刚度、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和拉应力值等性能指标。基于试验力学性能指标,建立了固接模型、普通橡胶支座和叠层厚橡胶支座的地铁上盖结构模型,分别以选取的地震波和实测三向地铁振动为激励,通过时程响应分析,验证了叠层厚橡胶支座的震振双控效果,为地铁上盖建筑的震振双控提供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厚橡胶支座 第一形状系数 力学性能 地铁上盖建筑 震振双控
下载PDF
基于GIS+BIM的地铁工程实景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19
作者 王雪健 王家远 +2 位作者 张育雨 张立杰 周小林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针对地铁工程项目可视化管理中存在的模型精细化不足、数据集成与展示不充分及真实性欠缺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利用GIS和BIM技术作为解决方案,提升地铁工程实景三维建设的效果。首先研究构建了地铁工程实景三维平台的建设框架,分析了数... 针对地铁工程项目可视化管理中存在的模型精细化不足、数据集成与展示不充分及真实性欠缺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利用GIS和BIM技术作为解决方案,提升地铁工程实景三维建设的效果。首先研究构建了地铁工程实景三维平台的建设框架,分析了数据集成与融合、动态层次加载、模型轻量化与显示等关键技术。随后以深圳地铁14号线工程为案例,进行了实景三维可视化平台的建设与功能应用。案例涵盖了工程建设管理图、空间分析可视化、多视角场景漫游及BIM可视化与属性查询等内容,实现了地铁工程项目多源异构数据与模型的集成,提供了多尺度的实景三维可视化展示,为项目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 建筑信息模型 实景三维 数据集成 可视化
下载PDF
地铁站绿色空间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20
作者 徐翔 管振忠 王国力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210-212,216,共4页
在地下空间开发与地铁站建设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绿色地铁等交通建筑的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在实际项目的开发实践中存在建筑能耗大、站内空间品质较差等问题。文章通过对绿色地铁站优化标准与研究资料的分析,针对需求与空间开发的难... 在地下空间开发与地铁站建设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绿色地铁等交通建筑的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在实际项目的开发实践中存在建筑能耗大、站内空间品质较差等问题。文章通过对绿色地铁站优化标准与研究资料的分析,针对需求与空间开发的难点,以环境的舒适与节能为基础,提出空间性能优化的原则,总结梳理出对地铁车站绿色空间性能优化的设计措施。从优化设计措施,从视觉空间优化、光环境优化、声环境优化、热湿环境优化、空气通风优化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地铁站的绿色化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建筑性能优化 舒适度 节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