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n situ monitoring campaign of a hard rock pillar at great depth within a Canadian mine 被引量:6
1
作者 Bradley Forbes Nicholas Vlachopoulos +2 位作者 Mark S.Diederichs Andrew J.Hyett Allan Punkkine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427-448,共22页
A recent research campaign at a Canadian nickel-copper mine involved instrumenting a hard rock sill drift pillar with an array of multi-point rod extensometers,distributed optical fibre strain sensors,and borehole pre... A recent research campaign at a Canadian nickel-copper mine involved instrumenting a hard rock sill drift pillar with an array of multi-point rod extensometers,distributed optical fibre strain sensors,and borehole pressure cells(BHPCs).The instrumentation spanned across a 15.24 m lengthwise segment of the relatively massive granitic pillar situated at a depth of 2.44 km within the mine.Between May 2016 and March 2017,the pillar’s displacement and pressure response were measured and correlated with mining activities on the same level as the pillar,including:(1)mine-by of the pillar,(2)footwall drift development,and(3)ore body stoping operations.Regarding displacements of the pillar,the extensometers provided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logged hourly)and the optical fibre strain sensors provid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measured every 0.65 mm along the length of each sensor).The combination of sensing techniques allowed centimetre-scale rock mass bulking near the pillar sidewalls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microstrain-scale fracturing towards the core of the pillar.Additionally,the influence and extent of a mine-scale schistose shear zone transecting the pillar was identified.By converting measured rock mass displacement to velocity,a process was demonstrated which allowed mining activities inducing displacements to be categorised by time-duration and cumulative displacement.In over half of the analysed mining activities,displacements were determined to prolong for over an hour,predominately resulting in submillimetre cumulative displacements,but in some cases multi-centimetre cumulative displacements were observed.This time-dependent behaviour was more pronounced within the vicinity of the plumb shear zone.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were also used to assess selected support member load and elongation mobilisation per mining activity.It was found that a combined static load and elongation capacity of reinforcing members was essential to maintaining excavation stability,while permitting gradual shedding of stress through controlled pillar sidewall displac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rock pillar rockBURST rock mass bulking Distributed optical fibre strain sensing EXTENSOMETER In situ monitoring High stress Dynamic support
下载PDF
岩壁吊车梁混凝土热学参数反演及仿真分析
2
作者 潘伟 《大坝与安全》 2024年第4期22-29,47,共9页
大体积混凝土参数的准确性是仿真计算的关键,通过反演得到的参数可更好地反映实际工程材料特性,使仿真结果更准确。根据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值,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考虑浇筑分层、加片冰或碎冰拌和... 大体积混凝土参数的准确性是仿真计算的关键,通过反演得到的参数可更好地反映实际工程材料特性,使仿真结果更准确。根据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值,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考虑浇筑分层、加片冰或碎冰拌和、通水冷却等多种实际影响因素,反演混凝土绝热温升参数,并以此为依托进行岩壁吊车梁真实温度应力场计算和温控敏感性分析。计算所得应力场可精准反映岩壁吊车梁真实受力情况,其中拉应力未超过工程允许拉应力,表明该工程的温控防裂措施和标准设计符合防裂需求。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浇筑温度和合理布置冷却水管能更好地降低工程温度应力,起到很好的防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岩壁吊车梁 反演分析 仿真计算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低渗储层岩石物理建模新方法及其在东海Z气田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炳颖 涂齐催 +4 位作者 刘江 娄敏 张佳佳 黄鑫 王腊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不同类型低渗储层之间也常存在较大物性变化,难以采用统一的岩石物理模型表征储层参数与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针对上述难题,提出了低渗储层分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针对中低孔-中低渗储层采用基于DEM理... 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不同类型低渗储层之间也常存在较大物性变化,难以采用统一的岩石物理模型表征储层参数与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针对上述难题,提出了低渗储层分层岩石物理建模方法:针对中低孔-中低渗储层采用基于DEM理论的流体均匀饱和模型;针对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采用基于KT理论的流体非均匀饱和模型。基于分层岩石物理建模预测的纵、横波速度与测井真实速度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在建立准确岩石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弹性参数受泥质含量、孔隙度、孔隙形状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从而指导低渗储层的岩性及“甜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孔隙结构 岩石物理建模 弹性参数 体积模量 剪切模量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高基岩出露坡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及其储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敏 刘淑娟 +3 位作者 叶莹莹 张伟 王克林 陈洪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6-685,共10页
本研究基于详尽、系统的土壤采样调查,研究了喀斯特高基岩出露坡地典型样地(100 m×100 m)内表层土壤(0~15 cm)有机碳(SOC)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并以土壤斑块加和法为基准,探讨了传统空间插值方法和基于岩石出露率、土深校... 本研究基于详尽、系统的土壤采样调查,研究了喀斯特高基岩出露坡地典型样地(100 m×100 m)内表层土壤(0~15 cm)有机碳(SOC)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并以土壤斑块加和法为基准,探讨了传统空间插值方法和基于岩石出露率、土深校正的空间插值方法在喀斯特高基岩出露地区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估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SOC和容重均值分别为75.5 g·kg^-1和0.8 g·cm^-3,变异系数分别为30.6%与47.3%,皆呈现中等变异; SOC 半变异函数的最优拟和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值和基台值分别为260.8与521.7,变程为52.5 m,其半变异函数分别在滞后距0~15.2 m与34.7~54.2 m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说明在该尺度范围内微地貌与地形显著影响 SOC 的空间分布;利用土壤斑块加和法估算的样地表层 SOC 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983.8 kg和0.1 kg·m^-2,利用传统空间插值方法估算的表层SOC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86264.0 kg和8.6 kg·m^-2,利用基于岩石出露率、土深校正的空间插值方法估算的表层SOC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2712.8 kg和0.3 kg·m^-2。其中传统空间插值方法大大高估了喀斯特地区表层 SOC 储量和碳密度值,用该方法估算的 SOC 储量为该区SOC实际储量的87.7倍,其误估率为8668.4%。说明传统地统计学方法不适合估算喀斯特高基岩出露坡地表层SOC储量及碳密度。而基于岩石出露率、土深校正的空间插值方法大大降低了估算喀斯特高基岩出露坡地表层SOC储量和碳密度的误差,为该区SOC实际储量及碳密度的2.7倍。说明校正后的地统计方法在估算该区高基岩出露坡地表层SOC储量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以上研究表明,地统计方法是表示该区SOC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传统地统计方法难以精确拟合高基岩出露坡地土壤斑块的空间分布、微地貌特征、岩石出露率以及土层深度等信息,在估算同类坡地SOC储量和碳密度时必须修正估算公式以接近实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碳密度 基岩出露率 土层深度
下载PDF
麻粒岩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魏春景 张媛媛 董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4,共13页
近年来,有关麻粒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讨论了4个相关问题:(1)麻粒岩的大地构造环境与P-T轨迹。麻粒岩可以形成于4种大地构造环境中:(a)碰撞造山带以形成高压麻粒岩为特征,为中压相系,包括曾位于地壳浅部的岩石经历构造埋深达到... 近年来,有关麻粒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讨论了4个相关问题:(1)麻粒岩的大地构造环境与P-T轨迹。麻粒岩可以形成于4种大地构造环境中:(a)碰撞造山带以形成高压麻粒岩为特征,为中压相系,包括曾位于地壳浅部的岩石经历构造埋深达到变质峰期后再折返的过程,为顺时针型P-T轨迹;也包括曾经历洋壳或陆壳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岩石折返叠加变质形成的麻粒岩,P-T轨迹以减压为主。(b)地壳伸展区以形成低压麻粒岩为特征,并可达到超高温条件,其P-T轨迹为减压加热至温度峰期,随后发生等压或降压冷却。(c)岛弧或陆缘岩浆增生区的下地壳多为高压麻粒岩相,其中侵入的辉长岩首先经历等压冷却,然后再经历升温升压进变质过程。(d)太古宙克拉通麻粒岩相表壳岩呈皮筏状分布于TTG片麻岩内部,多达到超高温条件,发育逆时针型P-T轨迹,受太古宙特殊的垂直构造体制控制。(2)麻粒岩的进变质过程与流体行为。按照流体行为,麻粒岩的进变质过程分为3种型式:(a)流体饱和进变质过程,指岩石在饱水固相线之前达到流体饱和,随后发生饱水固相线熔融与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以及阶段性熔体丢失,导致岩石中水含量降低,缺流体固相线温度升高;在峰期之后的降温过程中,发生熔融反应的逆反应,或结晶反应,形成含水矿物,结晶反应终止于缺流体固相线。(b)流体不饱和或缺流体进变质过程,指岩石在进变质过程中会处于流体缺失状态,不会发生变质反应,岩石中原来的矿物组合以亚稳定状态保留至缺流体固相线后,才开始变质演化,因此经常形成一些不平衡结构。(c)流体过饱和进变质过程,指有过量水参与的熔融反应过程,也称为水化熔融,与熔体注入或局部汇聚有关;水化熔融过程中会更多地消耗斜长石、石英及辉石等无水矿物,导致残余物中富集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含水矿物。(3)确定麻粒岩P-T条件的视剖面图方法。利用视剖面图方法分析麻粒岩的变质条件时,首先需要通过岩相学观察区分出峰期组合和最终组合;然后通过计算T-M(H2O)图解确定最终组合的含水量;最后利用所确定的水含量计算P-T视剖面图。利用P-T视剖面图分析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时,首先找到峰期矿物组合在视剖面图上的稳定域,然后再结合有价值的矿物成分等值线确定P-T条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岩相学观察确定的峰期组合和最终组合都可能受局部结构域控制,与滞留熔体的不均匀分布或原地分凝有关,此时不能简单地用全岩成分模拟其相平衡关系。(4)相平衡模拟时需要选择有效的全岩成分。当选择实测全岩成分进行相平衡模拟时,首先需要检验其有效性,即检验实测全岩成分是否能够代表薄片中所观察到的相平衡关系。方法是计算有效全岩成分,并与实测全岩成分进行对比。对于成分不均匀的变质岩石,需要处理局部结构域的成分。分如下3种情况:(a)宏观尺度的结构域,可以分别取样;(b)微观尺度的结构域,需要在显微薄片中进行图像分析,针对不同结构域分别进行相平衡模拟;(c)由叠加或退变质形成的结构域,需要确定相应的变质反应,通过对反应配平,确定有效全岩成分。此外,文中还介绍了计算岩石中的水含量、O含量和各种矿物相含量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大地构造环境 P-T轨迹 相平衡模拟 有效全岩成分
下载PDF
节理密度对围岩变形及破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刚 赵坚 +1 位作者 宋宏伟 李元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37-1741,共5页
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和岩土工程数字照相变形量测软件,研究了深埋应力场中不同断续节理密度的岩体在开挖条件下巷道围岩破裂区的产生与扩展机理,分析了围岩破坏和碎胀变形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岩体中节理密度对岩... 采用相似模型试验和岩土工程数字照相变形量测软件,研究了深埋应力场中不同断续节理密度的岩体在开挖条件下巷道围岩破裂区的产生与扩展机理,分析了围岩破坏和碎胀变形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岩体中节理密度对岩体的承载能力影响很大。与节理岩体相比,完整岩体在破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弹性变形;节理岩体即使与完整岩体具有相同的承载能力,但其稳定性及变形量却有区别,完整岩体的变形量更小、稳定性更好。产生相同的围岩破裂区,岩体中节理越密集需要的应力越低,反之亦然;在相同的应力作用下,岩体中节理越密集,表明岩体越破碎,产生的围岩破裂区就越大,围岩碎胀变形也越大,导致工程的稳定性越差;因此,岩体中断续节理的密度控制着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节理密度 稳定性 碎胀变形 围岩破裂区
下载PDF
含水量对矿岩散体流动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志根 吴爱祥 习泳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26,共4页
分析了矿岩散体中水存在的主要形式,阐述了矿岩散体流动性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含水量对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的影响,及其对细小颗粒散体摩擦力和粘结力的作用机理,得出了在放矿过程中,有效控制矿岩散体的含水量,是避免放矿堵塞和放矿大量... 分析了矿岩散体中水存在的主要形式,阐述了矿岩散体流动性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含水量对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的影响,及其对细小颗粒散体摩擦力和粘结力的作用机理,得出了在放矿过程中,有效控制矿岩散体的含水量,是避免放矿堵塞和放矿大量贫化的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岩散体 含水量 流动性 堵塞
下载PDF
开挖中的围岩破裂性质与支护对象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宋宏伟 贾颖绚 段艳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为了保证地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研究地下工程的围岩状态和支护对象很有意义.在现场实测、物理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深埋地下工程的围岩中普遍存在破裂状态,并认为这一破裂状态区域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和规律,是一个反映地应力和岩体... 为了保证地下工程的稳定和安全,研究地下工程的围岩状态和支护对象很有意义.在现场实测、物理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深埋地下工程的围岩中普遍存在破裂状态,并认为这一破裂状态区域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和规律,是一个反映地应力和岩体强度对地下工程稳定性作用的综合指标.破裂区发展产生的碎胀变形或碎胀力是地下工程支护的对象或载荷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岩体破裂区 支护对象 碎胀
下载PDF
随钻X射线衍射分析录井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占蓉 邹筱春 李芳 《录井工程》 2012年第4期1-5,79,共5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向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的区块转移,以及钻井工艺方面PDC钻头、细齿三牙轮钻头、泡沫钻井、空气钻井等新技术的应用,岩性识别更加困难,传统的依靠肉眼通过放大镜观察识别岩性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随钻岩...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向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的区块转移,以及钻井工艺方面PDC钻头、细齿三牙轮钻头、泡沫钻井、空气钻井等新技术的应用,岩性识别更加困难,传统的依靠肉眼通过放大镜观察识别岩性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随钻岩性识别、实时建立地质岩性剖面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在详述X射线衍射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YST-1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的技术特点;分别阐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实现全井段全岩分析的途径及其各自优势与劣势。实例与综合分析表明,X射线衍射分析不但可定性分析岩屑矿物组成,而且可准确确定矿物含量,将其与X射线荧光分析结合应用,即可实现全井全岩分析,也可更准确地确定岩屑中各种矿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录井 原理 特点 全岩分析 岩性识别 矿物组成 矿物含量
下载PDF
碎屑岩孔隙演化定量计算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冯旭 刘洛夫 +2 位作者 李朝玮 窦文超 郑珊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8-1207,共10页
孔隙度演化是油气藏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利用"反演回剥法"恢复孔隙度时会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将面孔率等同于孔隙度、将机械压实损失孔隙度全部归结为成岩早期、不考虑岩石表观体积的变化等。基于此,将压实作用造成的... 孔隙度演化是油气藏成藏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利用"反演回剥法"恢复孔隙度时会存在一些缺陷,包括将面孔率等同于孔隙度、将机械压实损失孔隙度全部归结为成岩早期、不考虑岩石表观体积的变化等。基于此,将压实作用造成的岩石表观体积变化考虑在内,并将压实作用分期列入计算,推导了每一期成岩作用中对应不同岩石表观体积的压实和胶结损失孔隙度和溶蚀增加孔隙度、对应古埋深孔隙度的计算公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和长63小层致密砂岩为例,结合本区的成岩相,建立了5种孔隙度演化模式,并应用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出孔隙度演化曲线。不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和压实不分段时,恢复的孔隙度存在很大的偏差,可达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表观体积 成岩相 孔隙演化 致密储层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断续节理方位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刚 赵坚 +1 位作者 宋宏伟 李元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0-865,共6页
采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节理方位的断续节理岩体中巷道围岩破裂区的产生与扩展机理,分析了围岩破坏和碎胀变形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应力的增大,围岩破裂区历经初始阶段、发展阶段与稳定阶段;不同的节理方位,巷道两帮位移的大小不... 采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节理方位的断续节理岩体中巷道围岩破裂区的产生与扩展机理,分析了围岩破坏和碎胀变形的发展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应力的增大,围岩破裂区历经初始阶段、发展阶段与稳定阶段;不同的节理方位,巷道两帮位移的大小不同,具有节理临空面的巷道上帮位移大于下帮;围岩收敛速率的每一次突然增大,意味着巷道围岩产生一次剧烈的破坏,因此必须及时地加强支护;当节理角度在30-75°时,节理方位对岩体强度的影响较大,并且影响最大的角度在60°左右,此时围岩的强度最低,稳定性最差;相比节理岩体,完整岩体的变形量小、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续节理方位 稳定性 围岩破裂区 碎胀变形
下载PDF
砂岩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对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莲明 李治平 车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628,共3页
根据岩石孔隙结构毛细管束简化模型对应Kozeny方程,在假设岩石变形束缚水均匀附着在毛细管壁的厚度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地层压力下降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理论关系式。依据岩石变形实验数据和初始束缚水饱和度Swi0,通过实例计算,确... 根据岩石孔隙结构毛细管束简化模型对应Kozeny方程,在假设岩石变形束缚水均匀附着在毛细管壁的厚度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地层压力下降束缚水饱和度变化理论关系式。依据岩石变形实验数据和初始束缚水饱和度Swi0,通过实例计算,确定了地层压力下降束缚水饱和度变化规律。5口气井岩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岩石中束缚水饱和度Swi是逐渐增加的,这对产水气井合理高效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气藏 地层压力 孔隙度 渗透率 岩石体积应变 束缚水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CT图象法的矿岩散体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学松 吴爱祥 +1 位作者 杨保华 张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77,88,共4页
利用CT技术分别获取了溶浸柱浸出过程中上部、中部以及下部三个不同区域的断面图像,通过自编的Matlab程序对图像孔隙的分形维数进行了估算,并简要分析了导致溶浸柱中孔隙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堆浸过程中矿岩散体介质的孔隙结... 利用CT技术分别获取了溶浸柱浸出过程中上部、中部以及下部三个不同区域的断面图像,通过自编的Matlab程序对图像孔隙的分形维数进行了估算,并简要分析了导致溶浸柱中孔隙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堆浸过程中矿岩散体介质的孔隙结构存在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异型,孔隙结构变异程度同细颗粒在物理及化学作用下的迁移与堆积等因素相关;孔隙分维数在浸前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浸后则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区域位置断面分维数浸出后较浸出前均有所增加,下部增加幅度为上部的近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矿岩散体介质 孔隙结构 CT技术
下载PDF
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0
14
作者 靖洪文 宋宏伟 郭志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0-564,共5页
通过对软岩巷道工程特征的研究,提出用定量指标——稳定的围岩松动圈厚度值Lp(Lp≥150 cm )来判定“软岩巷道工程”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围岩松动圈碎胀、水胀及复合等变形机理,提出对大松动圈碎胀变形Ⅳ,Ⅴ类... 通过对软岩巷道工程特征的研究,提出用定量指标——稳定的围岩松动圈厚度值Lp(Lp≥150 cm )来判定“软岩巷道工程”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围岩松动圈碎胀、水胀及复合等变形机理,提出对大松动圈碎胀变形Ⅳ,Ⅴ类软岩采用锚喷网支护,Ⅵ类软岩采用联合支护,对水胀变形软岩首先采用综合防治水措施的新思路,并被大量的工程证明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松动圈 控制技术 变形机理 巷道支护
下载PDF
三峡库区碎石含量对紫色土容重和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小燕 蔡崇法 +1 位作者 李鸿 谢德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9-386,共8页
土壤容重和孔隙分布特征是土壤重要的基本物理性质,但有关含碎石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及碎石含量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三峡库区紫色土中存在大量的碎石,为了深刻了解和评价土壤中碎石对容重与大孔隙形成的可能作用,通过野外调查... 土壤容重和孔隙分布特征是土壤重要的基本物理性质,但有关含碎石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及碎石含量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三峡库区紫色土中存在大量的碎石,为了深刻了解和评价土壤中碎石对容重与大孔隙形成的可能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典型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实验,探讨了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中的碎石体积含量以及不同粒径碎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对土壤容重和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的孔隙度和饱和含水率随着碎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小碎石本身具有一定的持水、供水性能;碎石含量对土壤的总容重、细土容重有显著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的总容重逐渐增加,而细土容重与碎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土壤孔隙分布特征与碎石含量密切相关,随着碎石含量的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减少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即大孔隙呈增加趋势,碎石的存在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透水性能。本研究为山区农用地灌溉与水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碎石 容重 孔隙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异常高压地层的纵波速度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余夫 金衍 +2 位作者 陈勉 牛成成 李晓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前已经可以利用试验方法解释纵波速度在砂泥岩与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地层的变化特征,但机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Biot理论,建立了纵波速度方程,分析了纵波速度的主要组成;探讨了影响纵波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解释了异常高压地层的纵... 目前已经可以利用试验方法解释纵波速度在砂泥岩与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地层的变化特征,但机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Biot理论,建立了纵波速度方程,分析了纵波速度的主要组成;探讨了影响纵波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解释了异常高压地层的纵波速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异常高压地层,砂泥岩的骨架体积弹性模量大幅变小,基质型碳酸盐岩的骨架体积弹性模量几乎不变,裂缝性碳酸盐岩的骨架体积弹性模量小幅变小。研究表明,骨架体积弹性模量决定了砂泥岩与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的纵波速度变化特征,可以根据骨架纵波速度分析饱和流体岩石的纵波速度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速度Biot理论 骨架体积弹性模量 压力异常
下载PDF
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继新 彭仕宓 +2 位作者 黄述旺 肖昆 余一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21-25,共5页
异常高压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流体的产出,使储层岩石受力发生改变并使储层岩石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弹塑性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到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研究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 异常高压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流体的产出,使储层岩石受力发生改变并使储层岩石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弹塑性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到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研究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出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变形规律及变形方程,以此理论推导指导试验,将理论研究与实验规律相结合,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对实际岩心样品进行了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能精确的描述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完全吻合,进一步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进而探讨了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对气藏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岩石 应力敏感性 体积应变
下载PDF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孔隙度的求取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良鑫 雷雄 刘学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1-607,共7页
孔隙度在岩石物理和地震勘探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水饱和地层的孔隙度可以用于求海底地层的弹性模量进而求取纵横波速度、识别水合物以及估计水合物的储量等.然而在没有打钻的情况下要相对准确地了解海底未固结成岩地层的孔隙度... 孔隙度在岩石物理和地震勘探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水饱和地层的孔隙度可以用于求海底地层的弹性模量进而求取纵横波速度、识别水合物以及估计水合物的储量等.然而在没有打钻的情况下要相对准确地了解海底未固结成岩地层的孔隙度变化趋势是困难的.历史上有学者提出了几个模型,都是基于孔隙度随深度的增加呈现指数下降的趋势,并且需要知道指数模型中的若干参数,因此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孔隙度是否随深度增加而呈现指数下降,二是指数模型中参数如何选取.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即利用海底介质的压实性从表层开始往下逐层求取水饱和地层的孔隙度,此方法被称之为"体积模量法",它仅需要知道表层孔隙度和地层矿物组分,从而节省了勘探成本.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南海地区和美国ODP井数据,结果与测井数据以及地震反演数据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体积模量 未固结成岩 水饱和 岩石物理
下载PDF
储层流体及其在岩石孔隙中的核磁共振弛豫温度特性 被引量:22
19
作者 谢然红 肖立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0-283,284,共5页
温度是影响核磁共振弛豫的一个因素。目前国内各实验室所做的核磁共振实验测量大都局限在室温下,实验温度与地下储集层温度有很大差别,因此有必要研究温度对流体及饱和流体岩石的核磁共振弛豫的影响,提高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精度。本... 温度是影响核磁共振弛豫的一个因素。目前国内各实验室所做的核磁共振实验测量大都局限在室温下,实验温度与地下储集层温度有很大差别,因此有必要研究温度对流体及饱和流体岩石的核磁共振弛豫的影响,提高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评价精度。本文选取自由水、不同粘度脱气原油、饱和水以及饱和变压器油的储层贝瑞砂岩和储层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变温实验,测量温度从25℃变化到90℃。结果表明:自由水和原油的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饱和水贝瑞砂岩和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弛豫的影响不同,饱和水贝瑞砂岩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饱和水碳酸盐岩横向弛豫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无论是饱和油的贝瑞砂岩或是饱和油的碳酸盐岩,其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核磁共振弛豫的影响,会造成室温下得到的横向弛豫时间截止值(T2cutoff)与储层温度下的实际值有偏差,影响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的计算结果,建议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释及应用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横向弛豫时间 实验测量 温度特性 自由流体 饱和流体岩石
下载PDF
用渗透性随埋深变化趋势反求岩体变形模量的简化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旭升 蒋小伟 万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3980-3984,共5页
取得大尺度范围岩体的宏观力学参数是地质工程领域的难题。渗透性随埋深衰减的趋势恰恰反映岩体在大尺度范围的渗流场-应力场耦合行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契机。根据自重应力作用下岩体的应变-渗透耦合机制,以孔隙度和裂隙宽度为中间参... 取得大尺度范围岩体的宏观力学参数是地质工程领域的难题。渗透性随埋深衰减的趋势恰恰反映岩体在大尺度范围的渗流场-应力场耦合行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契机。根据自重应力作用下岩体的应变-渗透耦合机制,以孔隙度和裂隙宽度为中间参数,建立利用渗透性随埋深变化趋势反求岩体变形模量的简化模型,推导了岩块体积模量和结构面法向刚度的反演公式。这种简化模型是在假设岩体物质结构相对均匀、只存在单组裂隙、无构造应力的理想情况下建立的,但为获取大尺度范围岩体的宏观应力-应变参数提供一种新的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体积模量 法向刚度 渗透性 埋深 岩体 裂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