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Kind of Biomaterials—Bullfrog Skin Collagen 被引量:3
1
作者 He LI Bai Ling LIU +1 位作者 Hua Lin CHEN Li Zhen G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Pepsin-soluble collagen was prepared from bullfrog skin and partially characterized. This study revealed interesting differences, such as molecular weight, amino acid composition,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Td), in the... Pepsin-soluble collagen was prepared from bullfrog skin and partially characterized. This study revealed interesting differences, such as molecular weight, amino acid composition,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Td), in the frog skin collagen when compared to the known vertebrate collagens. This study gives hints that bullfrog skin can be a potential, safe alternative source of collagen from cattle for use in various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lfrog skin COLLAGEN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下载PDF
牛蛙腐皮-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研究 Ⅰ.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舒新华 金燮理 +1 位作者 肖克宇 陈可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66-70,共5页
从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病蛙腐烂处深层及肝脏分离出两株致病菌,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致发牛蛙腐... 从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病蛙腐烂处深层及肝脏分离出两株致病菌,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致发牛蛙腐皮病,嗜水气单胞菌致发牛蛙红腿病,且是通过伤口感染.初步认为牛蛙因奇异变形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合并感染而致发腐皮-红腿病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腐皮 红腿病 并发症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菌
下载PDF
牛蛙腐皮-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研究Ⅱ.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3
作者 舒新华 金燮理 +1 位作者 萧克宇 金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4-59,共6页
对牛蛙腐皮 -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 .从病蛙分离出 4株细菌 ,通过对健康幼蛙的人工感染试验 ,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独立致发牛蛙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单胞菌独立致发牛蛙红腿病 ,且都是通过... 对牛蛙腐皮 -红腿病并发症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 .从病蛙分离出 4株细菌 ,通过对健康幼蛙的人工感染试验 ,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独立致发牛蛙腐皮病 ;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单胞菌独立致发牛蛙红腿病 ,且都是通过伤口感染 .初步认为牛蛙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 ,是由于奇异变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腐皮 红腿病 并发症 荧光假单胞菌
下载PDF
蟾蜍和牛蛙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洪川 魏智清 +1 位作者 张书起 叶惠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了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特点,并用阿尔辛蓝-番红(AB-S)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了组化分型.结果表明,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层中,少量分布在表... 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了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特点,并用阿尔辛蓝-番红(AB-S)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了组化分型.结果表明,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层中,少量分布在表皮层中,蟾蜍皮肤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数均极显著地高于幼体和牛蛙成体(P<0.01);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均为黏膜肥大细胞,是参与构成皮肤黏膜免疫的第一道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肥大细胞 蟾蜍 牛蛙
下载PDF
浅谈牛蛙皮的制革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学飞 王军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6,共4页
以美国大牛蛙皮为原料,通过对其组织构造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牛蛙皮制革的工艺路线,并对牛蛙皮的涂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牛蛙皮 制革工艺 涂饰
下载PDF
牛蛙皮肤显微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少华 贾钦瑞 +1 位作者 李淑娴 姚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依次采用了苏木紫-伊红(HE)染色法、Masson氏三色法,Mallory磷钨酸苏木紫染色法对牛蛙的皮肤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并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部位皮肤的超微结构差异。通过研究结果显示,牛蛙皮肤的表皮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基底层、棘细胞... 依次采用了苏木紫-伊红(HE)染色法、Masson氏三色法,Mallory磷钨酸苏木紫染色法对牛蛙的皮肤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并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部位皮肤的超微结构差异。通过研究结果显示,牛蛙皮肤的表皮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角质层。牛蛙的真皮层有大量的腺体,主要为黏液腺和颗粒腺,此外还有大量的黑色素散布于真皮层中。通过牛蛙皮肤各部位测量数据分析显示,牛蛙皮肤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牛蛙的皮肤组织形态学研究,可以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细胞间形态学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皮肤 组织形态学染色
下载PDF
牛蛙皮黑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传伯 张晶 +1 位作者 胡馨怡 赵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858-861,共4页
目的为优化牛蛙皮黑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进一步探究其溶解性及稳定性。方法本试验以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为变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测定最佳提取方案,并进一步测定其溶解性及稳定性质。结果牛蛙皮黑色素... 目的为优化牛蛙皮黑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进一步探究其溶解性及稳定性。方法本试验以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为变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测定最佳提取方案,并进一步测定其溶解性及稳定性质。结果牛蛙皮黑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1.6 mol/L,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90℃,且溶解性和稳定性良好。结论本试得到牛蛙皮黑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溶解性和漂白性均符合黑色素的一般性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黑色素 酸沉碱溶法 稳定性
下载PDF
牛蛙皮中未变性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波 李国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19,共5页
观察了胶原蛋白在牛蛙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形态。分别采用酸法和酸酶法提取得到酸溶胶原(ASC)和酶溶胶原(PSC)。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得到的胶原为未变性Ⅰ型胶原;紫外吸收峰在233 nm处;ASC的变性温度(32.60℃)高于PSC的变性温度(32... 观察了胶原蛋白在牛蛙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形态。分别采用酸法和酸酶法提取得到酸溶胶原(ASC)和酶溶胶原(PSC)。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得到的胶原为未变性Ⅰ型胶原;紫外吸收峰在233 nm处;ASC的变性温度(32.60℃)高于PSC的变性温度(32.22℃),而ASC的等电点(6.79)低于PSC的等电点(7.15);牛蛙皮胶原的氨基酸组分中,亚氨基酸的含量较牛皮的低,较鱼皮的高,同时,牛蛙皮胶原中含有牛皮胶原中没有的半胱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皮 胶原 提纯 表征
下载PDF
牛蛙背皮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夏一赫 杭柏林 +3 位作者 黄东明 张冰清 徐彦召 胡建和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3-49,共7页
研究旨在分析牛蛙背皮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活性.通过甲醇浸提法制备了牛蛙背部皮肤的抗菌肽粗提物,以琼脂糖扩散法检测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用倍比稀释法测定粗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分析粗提物的抑菌特... 研究旨在分析牛蛙背皮抗菌肽粗提物的抑菌活性.通过甲醇浸提法制备了牛蛙背部皮肤的抗菌肽粗提物,以琼脂糖扩散法检测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用倍比稀释法测定粗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分析粗提物的抑菌特性,借助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和染色变化,用pH计测定细菌培养基的pH值.结果表明:牛蛙背皮抗菌肽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MIC分别为62.5μg/m L和31.25μg/m L,但对白色念珠菌没有抑菌活性;在低质量浓度(1×MIC)时,在迟缓期没有抑菌活性,但从对数期开始发挥抑菌活性;在高质量浓度(3×MIC)时,10 min内即开始发挥抑菌活性;粗提物作用后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相反的革兰染色结果,菌体形态从杆状或球状变为丝状;培养2 h后,粗提物可提高大肠杆菌培养液的pH值,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的pH值没有影响.结果提示,牛蛙背皮抗菌肽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为后续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背皮 抗菌肽粗提物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细菌形态 生长曲线
下载PDF
弹性蛋白酶提取牛蛙皮胶原蛋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远帆 李杏 +2 位作者 陈申如 伍菱 倪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6-72,共7页
牛蛙皮是一种优质的胶原蛋白资源。为了克服用普通蛋白酶提取胶原蛋白得率低的问题,采用弹性蛋白酶处理牛蛙皮,使其胶原蛋白高效溶出,从而提高牛蛙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指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温度、pH值、反应时... 牛蛙皮是一种优质的胶原蛋白资源。为了克服用普通蛋白酶提取胶原蛋白得率低的问题,采用弹性蛋白酶处理牛蛙皮,使其胶原蛋白高效溶出,从而提高牛蛙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指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用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优化料水比和酶的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用弹性蛋白酶提取牛蛙皮胶原蛋白的最佳条件是:pH 8.0,料液比1∶10,温度55℃,加酶量45.22 U/g,时间5 h。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最大提取率为47.7%。用弹性蛋白酶提取牛蛙皮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皮 胶原蛋白 弹性蛋白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