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保护大鼠肝脏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毅 汪爽 詹兴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柴胡对急性肝脏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8)、普食组(n=24)和柴胡组(n=24),采用常温下肝门血流完全阻断60min制备大鼠肝脏缺血性损伤模型,动态检测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 目的 探讨中药柴胡对急性肝脏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8)、普食组(n=24)和柴胡组(n=24),采用常温下肝门血流完全阻断60min制备大鼠肝脏缺血性损伤模型,动态检测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及肝组织5′-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 结果 术后1d,各组大鼠血清ALT,AST(kU/L,(?)±s)均明显高于正常(ALT:普食组116±18或柴胡组105±18 vs 正常22±8;AST:192±25或175±23 vs 26±8,P<0.05);而5′-NT(U/g)活性明显低于正常(0.65±0.03或0.68±0.04 vs 1.65±0.09,P<0.05);术后4d,实验组上述指标虽部分恢复,但仍未达正常水平;其中普食组较柴胡组恢复慢,且有明显差异(普食组vs柴胡组,ALT 107±15 vs 62±12,AST 167±20 vs 71±14,5′-NT 0.82±0.04 vs 1.12±0.07,P<0.05);术后7d,柴胡组ALT,AST均恢复正常,而普食组尚未正常,柴胡组肝组织5′-NT(1.01±0.05 vs 1.50±0.08,P<0.05)明显高于普食组。 结论 柴胡对肝脏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血清转氨酶、保护肝功能、抑制肝损害,为临床上应用柴胡治疗肝脏手术后肝功能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柴胡 药理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柴胡煎剂治疗肝脏缺血性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汪爽 高毅 詹兴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肝脏缺血性损伤后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及柴胡煎剂的治疗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肝门完全阻断的模型,观察肝脏缺血性损伤后柴胡组和普食组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术后1d各组... 目的 研究大鼠肝脏缺血性损伤后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以及柴胡煎剂的治疗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肝门完全阻断的模型,观察肝脏缺血性损伤后柴胡组和普食组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术后1d各组肝窦内皮细胞孔隙加大,内皮破坏,内皮之间可见孔道,内皮细胞核内染色质浓聚,核膜仍完整;肝细胞肿胀,线粒体明显肿胀,基质变化,粗面内质网肿胀,脱颗粒,粗面内质网增多,细胞内糖原减少,细胞内溶酶体增多。细胞膜特化部分如桥粒、毛细胆管区微绒毛有轻微破坏。术后4d普食组肝窦内皮细胞孔隙大,内皮细胞核内染色质浓集于核膜;肝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基质密度变淡,内嵴结构模糊;粗面内质网排列不规则,脱颗粒,细胞膜破裂,肿胀变性的细胞器游离于胞外。柴胡组肝细胞轻度肿胀,核形态规则,出现吞饮小泡,肝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结构模糊,部分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糖原颗粒减少,可见溶酶体及脂滴,内皮膜欠光滑,基底部与肝细胞膜联系欠紧密。术后7d普食组肝细胞仍见轻度肿胀,线粒体轻度肿胀,结构模糊,基质变化,其内嵴变短,膜结构欠清楚;粗面内质网排列欠规则,糖原颗粒较少,可见少量溶酶体及脂滴。内膜欠完整,基底部与肝细胞联系欠紧密,柴胡组肝细胞未见肿胀,基本恢复到正常形态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肝缺血 病理学 柴胡前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