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范璐 栾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3期8098-8101,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参照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对样品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检测。按照GB 5009.189-2016《食品...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参照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对样品进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检测。按照GB 5009.1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检测样品中的米酵菌酸,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微生物鉴定。结果2份样品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含量分别为18.0和24.2 mg/kg。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
下载PDF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产毒差异菌株菌体脂肪酸分析
2
作者 黄秀丽 罗月珍 +5 位作者 黄永德 王晓琴 朱文娟 张丰芸 赵智锋 陈嘉聪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3期139-144,共6页
为了探讨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和面积归一法分别对产毒差异菌株的菌体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9株菌株共分离到11种组分,其中十六碳酸(C16:0)、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7:1)以及顺,... 为了探讨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和面积归一法分别对产毒差异菌株的菌体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9株菌株共分离到11种组分,其中十六碳酸(C16:0)、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7:1)以及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依次为43.85%、25.84%和14.75%。培养基及培养温度是影响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相同培养条件下,9株菌株菌体脂肪酸组成相似度达90%以上。毒性试验后,不产毒菌株10574与产毒菌株菌体脂肪酸均发生相似变化,即顺-9-十八碳一烯酸(C18:1n9c)含量降低,而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升高。生长条件是影响菌体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生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米酵菌酸 毒黄素 脂肪酸
下载PDF
乳清发酵粉对鲜湿河粉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周玥 董建华 +4 位作者 王海银 郑柏根 郭慧青 潘建泽 李超文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期200-203,共4页
本课题通过采用添加不同比例乳清发酵粉的方式,考察乳清发酵粉对鲜湿河粉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特别是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培养基体系中,0.1%乳清发酵粉可有效完全抑制4-lgCFU/mL唐菖蒲... 本课题通过采用添加不同比例乳清发酵粉的方式,考察乳清发酵粉对鲜湿河粉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特别是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培养基体系中,0.1%乳清发酵粉可有效完全抑制4-lgCFU/mL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生长,呈现量效关系。仅添加0.1%乳清发酵粉即可有效遏制湿河粉体系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生长繁殖。以脱氢乙酸钠为对照,进一步探究乳清发酵粉对鲜湿河粉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情况下,乳清发酵粉的保鲜综合效果更优,且当乳清发酵粉的添加量为0.1%和0.15%时,可分别将鲜湿河粉的贮存期延长至36 h和48 h。本课题为具有清洁标签的乳清发酵粉在鲜湿河粉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发酵粉 鲜湿河粉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椰毒假单胞菌 保鲜 清洁标签
下载PDF
2018—2020年广东省河粉类食品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子慧 黄芮 +2 位作者 梁骏华 闻剑 张永慧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河粉类食品相关米酵菌酸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米酵菌酸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河粉类食品相关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5起因食用河粉类食品引... 目的分析广东省河粉类食品相关米酵菌酸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米酵菌酸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河粉类食品相关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0年广东省共报告5起因食用河粉类食品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中毒21人,死亡9人,病死率为42.9%;临床特征出现较多的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主要发生在第三、四季度。广东省5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涉事食品均为食品加工厂批量生产的湿淀粉制品或湿大米制品,且发现涉事河粉存在异于传统的特点:添加了较大量的淀粉;使用了脱氢乙酸钠;在常温下保存超过24 h,但并没有明显的腐败变质。结论该5起河粉类食品中毒事件是罕见的由加工食品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需要进一步分析该类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消费提示和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引导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合理保存食品,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和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酵菌酸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帼萍 梁泉 +5 位作者 黄庭轩 杨祖顺 许燕 国译丹 李洪春 张练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起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鉴定引起中毒的致病因素。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的4份食物样品参照GB/T 4789.29—2003进行微生物常规培养,对其中分离的疑似目标菌株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16S ... 目的分析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起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鉴定引起中毒的致病因素。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的4份食物样品参照GB/T 4789.29—2003进行微生物常规培养,对其中分离的疑似目标菌株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并对样品进行动物中毒试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样品中的米酵菌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分离的3株食源性致病菌的16S rRNA序列比对和VITEK 2COMPACT生化鉴定结果均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均可产毒使小鼠死亡,且样品中米酵菌酸含量超标,产毒量最高达9.67 mg/kg。结论该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吊浆粑,产生大量米酵菌酸所致。从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该菌株应为我国命名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farinoferment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浆粑 食物中毒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毒素 米酵菌酸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食源性致病菌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