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菌体脂肪酸成分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杜春明 焦振泉 +1 位作者 郭云昌 刘秀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3-616,共4页
目的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菌体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菌体脂肪酸成分,并利用MIDI-FAME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椰毒假单胞菌的菌株与唐菖蒲伯克霍尔... 目的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菌体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菌体脂肪酸成分,并利用MIDI-FAME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椰毒假单胞菌的菌株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中其他致病型菌株的脂肪酸成分非常相似,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它的分类地位。另外还发现C16∶0.2OH、C18∶1.2OH和C16∶1.2OH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米酵菌酸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联系。结论由脂肪酸成分分析确认了椰毒假单胞菌的分类地位,为进一步研究它的产毒机制和致病机理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脂肪酸
下载PDF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产毒差异菌株菌体脂肪酸分析
2
作者 黄秀丽 罗月珍 +5 位作者 黄永德 王晓琴 朱文娟 张丰芸 赵智锋 陈嘉聪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3期139-144,共6页
为了探讨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和面积归一法分别对产毒差异菌株的菌体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9株菌株共分离到11种组分,其中十六碳酸(C16:0)、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7:1)以及顺,... 为了探讨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和面积归一法分别对产毒差异菌株的菌体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9株菌株共分离到11种组分,其中十六碳酸(C16:0)、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7:1)以及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依次为43.85%、25.84%和14.75%。培养基及培养温度是影响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相同培养条件下,9株菌株菌体脂肪酸组成相似度达90%以上。毒性试验后,不产毒菌株10574与产毒菌株菌体脂肪酸均发生相似变化,即顺-9-十八碳一烯酸(C18:1n9c)含量降低,而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升高。生长条件是影响菌体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生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米酵菌酸 毒黄素 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