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layed Grafting as a Valid Technique in Burn Management: Experience from a Burn Unit in Oman
1
作者 Taif Alsafy Joe Jacob +10 位作者 Anish Thadathil Elias Ahmed Salah El Din Salim Mohammed Ghawas Majid Tariq Saud Albusaidi Ahmed Al Jabri Al Anood Al Hadhrami Mutazz Obeid Al Khaldi Moath Abdelhamid Shummo Karim Mohamed Haridi Aml Eid Saleh Said Al-Busaidi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Background: Early excision and grafting has been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managing major burns around the world since 1970. Considering the advances in health ca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biotics over the past 5... Background: Early excision and grafting has been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managing major burns around the world since 1970. Considering the advances in health ca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biotics over the past 50 years, delayed grafting as a techniq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burns over 15%-20% of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 could have comparable results to that of early excision. This study aims to highlight the outcomes of practicing delayed grafting in burn patients. Methods: A case serie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51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burns unit in Sultan Qaboos Hospital Salalah with over 20% TBSA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December 2019. The patients received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nd silver sulphadiazine dressing until the burn eschar had completely separated, followed by grafting. Results: Two patients were lost during the entire duration of the study. The mortality rate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early excision, while the rate of hypertrophic scarring was lower than the range reported by other studies. Concl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over 20% TBSA, delayed grafting after complete separation of eschar is still a valid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S burn units burn Management Delayed Grafting Major burns Treatment Efficacy
下载PDF
Iso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According to Burned Body Surface: Experience in a Reference Center in Mexico City
2
作者 Carlos I. Navarro-Delgadillo Jaime Aron García-Espinoza +4 位作者 Daniel De Luna-Gallardo José Martínez-López Cuahutemoc Márquez-Espriella Marco Cuervo-Vergara Rodrigo Dávila-Díaz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1年第6期106-113,共8页
<strong>Background: </strong>Burn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severe forms of trauma, as they cause an alteration in the protective barrier exerted by the sk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scribe... <strong>Background: </strong>Burn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severe forms of trauma, as they cause an alteration in the protective barrier exerted by the sk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scribe the bacterial pathogens that cause infections in the different body segments as well as to know the susceptibility in patients with burns during a period of two years. <strong>Methods:</stron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over a period of 2 years,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The analysis of the isolated microbiological agents was obtained from culture samples in different anatomic areas. The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also by groups, considering: age, sex, TBSA with Wallace's rule of nine, anatomic area affected, type of burn, depth of burn, microorganism reported in cultures, antibiotics empirically administered and mortality rate. <strong>Results: </strong>Regardless of the anatomical segment studied,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microorganism was <em>Pseudomonas aeruginosa</em>. <strong>Conclusions:</strong> Identification of the microorganisms that cause infection reduces the hospital stay, as well as the admission to the ICU. A fundamental research guideline i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st-burn consequences, and the sequelae and functional limitations that it entails, since few since few studies focus on this a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 Injury Hospital Stay Specialized burn unit Pseudomona
下载PDF
Hypnosis for burn-related pain:Case studi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3
作者 R Lynae Roberts Zoltan Kekecs +2 位作者 Laurie Lazott Omair H Toor Gary R Elkins 《World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Burn injuries create severe pai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at are highly variable between patients. Distinct types of pain during various stages of injury and recovery make treatment complex. Standard pharmacologic... Burn injuries create severe pai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at are highly variable between patients. Distinct types of pain during various stages of injury and recovery make treatment complex. Standar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pain can have adverse effects and is not effective in treating anxiety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issues.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that integrating clinical hypnosis as a complementary therapy can be highly beneficial to burn patients and their healthcare provider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s reviewed and specific hypnosis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Evidence exists indicating that adjunctive hypnosis is effective at reducing pain and procedural anxiety. Implementing a multidisciplinary burn care team that includes clinical hypnosis and focuses on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as well as pain reduction is likely to result in faster healing and reduced distress for patients and caregivers ali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NOSIS burnS burn units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ANESTHETIC HYPNOSIS
下载PDF
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超 刘卫平 +6 位作者 汤国锋 丁一 张建伟 朱希峰 王家伟 汪涛 张永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为了解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性和不同尾部空气污染物控制设备(APCDs)对VOCs的控制作用,在福建省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公司400 MW亚临界对冲燃烧机组和1 000 MW超超临界切圆燃烧机组进行在线法和离线法采样测试... 为了解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性和不同尾部空气污染物控制设备(APCDs)对VOCs的控制作用,在福建省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公司400 MW亚临界对冲燃烧机组和1 000 MW超超临界切圆燃烧机组进行在线法和离线法采样测试,获取烟气中甲烷、非甲烷总烃和其他VOCs的全流程浓度。结果表明,1 000 MW机组SCR前的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24.66 mg/m^(3))低于400 MW机组(33.36 mg/m^(3))。由于1 000 MW机组负荷和炉膛温度高,且煤在切圆燃烧炉内比对冲燃烧停留时间长,故煤燃烧更彻底。两机组SCR系统均能脱除超过70%的非甲烷总烃,400 MW和1 000 MW机组的SCR脱除效果分别为88.43%和74.32%。而在静电除尘过程(ESP)中,高压静电场可能会导致飞灰释放部分VOCs,增加烟气VOCs浓度。经所有APCDs后,400 MW机组和1 000 MW机组的VOCs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8.40和8.47 mg/m^(3),整体脱除率为73.98%和63.02%,几乎未检出甲烷。离线测试结果:印尼煤燃烧后VOCs主要为正己烷、苯系物和苯甲醛。各固体样品(如煤、灰、石膏)有机物浓度分析显示,VOCs种类与机组大小无明显关联。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燃煤电厂对空气质量影响及优化污染控制设备设计。燃煤电厂实际运营中需依具体情况优化污染控制设备,以达到最大脱除效果,也需考虑机组大小和运行效率,有效控制VOCs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性 印尼煤 机组容量 燃煤烟气 非甲烷总烃
下载PDF
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灼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解琳 沈晓娴 刘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0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灼伤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在瑞金医院灼伤科实习的8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法进行分组后确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灼伤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在瑞金医院灼伤科实习的8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法进行分组后确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名。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教学法,试验组采用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2组护生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带教老师教学满意度、出科成绩等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求知欲4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体满意度为(81.73±4.75)分、出科成绩为(89.71±4.41)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满意度[(77.32±5.17)分]、出科成绩[(80.91±6.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高灼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提升理论知识掌握并在实践中提升护生的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情景模拟教学法 灼伤科护理 护理教学 批判性思维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尾燃现象分析
6
作者 艾明 马璇 +1 位作者 詹庆丽 蒋毅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31-33,56,共4页
自2021年3月,某炼油厂800 kt/a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持续出现尾燃现象。根据烧焦罐烧焦理论,对比多套同类型装置的运行参数,从烧焦温度、催化剂停留时间、氧分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烧焦罐内催化剂停留时间过短影响了烧焦效果... 自2021年3月,某炼油厂800 kt/a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持续出现尾燃现象。根据烧焦罐烧焦理论,对比多套同类型装置的运行参数,从烧焦温度、催化剂停留时间、氧分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烧焦罐内催化剂停留时间过短影响了烧焦效果,造成催化剂燃烧不完全,产生的大量CO遇到稀相过剩氧,导致再生器出现尾燃现象。当烧焦罐藏量增至45 t/h时,停留时间延长至81~90 s,再生器稀相温度降至721℃,稀密相温差降至20℃,再生器尾燃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再生器 尾燃 烧焦温度 停留时间 氧分压 Crosser格栅
下载PDF
重症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营养治疗策略分析
7
作者 盛聪聪 陈宾 张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回顾性分析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收治的4例重症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3女1男,其中1例为女性儿童。烧伤原因均为火焰烧伤,深度以Ⅱ~Ⅲ°为主,入院时均合并有不同严重程度吸入性损伤。将患者按年... 回顾性分析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收治的4例重症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3女1男,其中1例为女性儿童。烧伤原因均为火焰烧伤,深度以Ⅱ~Ⅲ°为主,入院时均合并有不同严重程度吸入性损伤。将患者按年龄从小到大编号, 1、2、3、4号患者年龄分别为10、30、40、62岁,烧伤总面积为70%~92%、平均烧伤总面积(80.5±12.2)%,Ⅲ°烧伤面积为55%~80%、平均Ⅲ°烧伤面积(68.8±13.1)%。2号患者于伤后3 h直接收治入本院, 1、3、4号患者分别于伤后456、192及16 h由外院转入本院。并发SMAS的时间分别为伤后20、35、10、50 d。4例患者SMAS诊断均通过临床症状、腹部X线平片和腹部CT结果综合判定。SMAS确诊后治疗上予禁食,留置鼻胃管和鼻空肠管,胃肠减压,翻身床俯卧位治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深度烧伤创面早期采用切削痂后异体皮临时覆盖,后期分别用自体MEEK皮、网状皮或邮票皮移植修复创面。4例患者分别行5、8、6、7次手术,分别禁食和胃肠减压3、4、7、5 d,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3、29、60、17 d,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42、70、97、45 d,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7、53、81、25 d后,患者体重增加,营养指标显著改善,创面均完全愈合后出院,随访6~36个月后SMAS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肠内营养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 胃肠减压
下载PDF
过流导致保险丝烧毁案例分析
8
作者 刘顺兴 张宏坡 葛宇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9期55-57,共3页
针对超速保护模块电源单元保险丝烧毁问题,实测出不同上电方式的启动冲击电流波形。从电压、电流等方面对保险丝烧毁机理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超速保护模块过流导致保险丝烧毁分析方法,从瞬态能量和稳态电流两方面考虑,对不同贴片保... 针对超速保护模块电源单元保险丝烧毁问题,实测出不同上电方式的启动冲击电流波形。从电压、电流等方面对保险丝烧毁机理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超速保护模块过流导致保险丝烧毁分析方法,从瞬态能量和稳态电流两方面考虑,对不同贴片保险丝机理分析,与实测的冲击电流波形进行对比分析。此方法指导了电路设计中保险丝选型,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单元 保险丝烧毁 启动冲击电流 瞬态能量 稳态电流 保险丝选型
下载PDF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胡锡浩 许小敏 +1 位作者 金春光 陈丽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对9种抗菌药物作敏感试验,其中20株进行脉冲场凝胶分析。结果20株PAE对9种抗菌药物显示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率...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对9种抗菌药物作敏感试验,其中20株进行脉冲场凝胶分析。结果20株PAE对9种抗菌药物显示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率为30%;20株菌经脉冲场凝胶分析分别有3组菌株具有同源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脉冲场凝胶电泳是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性 PFGE 烧伤病房
下载PDF
汽化过氧化氢应用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终末消毒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寅 唐毅 +7 位作者 王亦晨 叶震遐 汪雯靓 刘怡青 滕培敏 张祎博 王群 糜琛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0-834,共5页
目的运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法对烧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终末消毒,比较不同消毒用量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灼伤整形科一间110 m^3空病房作为试验场地。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打开后放置于事先预定无遮隔的15个布点位置(距消毒机器0... 目的运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法对烧伤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终末消毒,比较不同消毒用量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灼伤整形科一间110 m^3空病房作为试验场地。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打开后放置于事先预定无遮隔的15个布点位置(距消毒机器0、1、2、3、4 m处,每处再分上、中、下3个平面),以及无盖无菌试管内15个布点(位置同前),每个位点无盖无菌试管内和无遮隔各放置一张过氧化氢指示胶带。根据病房的大小分别以8、12 g/m^3计算过氧化氢用量。待消毒5 h后,观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菌片放入肉汤培养,培养后观察结果。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8 g/m^3过氧化氢消毒时,峰值浓度为255.9 g,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为1 h 48 min;采用12 g/m^3消毒时,峰值浓度为337.6 g,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为2 h 26 min。当两种消毒用量消毒时间达到8 h,病房内的浓度基本相同。无遮隔情况下,两种消毒用量化学指示胶带均变色;无盖无菌试管内的化学指示胶带不能完全变色。过氧化氢消毒用量分别为8、12 g/m^3时,无遮隔的标本阳性率分别为6.67%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位点不同消毒用量的消毒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在临床中可作为消毒效果的初步判断。使用汽化过氧化氢进行终末消毒时要尽可能地充分暴露需消毒的物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消毒时间和消毒用量,病室内不同位点消毒效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化过氧化氢 消毒 烧伤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细菌特点及耐药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鞠晓红 宿丽娟 马爱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5-699,共5页
目的了解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烧伤外科共分离出325株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 目的了解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烧伤外科共分离出325株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标本主要分布于创面分泌物和血液;非烧伤外科分离出289株细菌,排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主要分布于痰和伤口分泌物。烧伤外科和非烧伤外科分别有68.57%和63.41%的大肠埃希菌为ESBLs株,66.10%和38.24%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MRSA。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动杆菌属的耐药率为0~7.14%,烧伤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两药的耐药率分别是56.52%和43.48%,非烧伤外科则分别是5.88%和11.76%。烧伤科大肠埃希菌较敏感的药物还有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所有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严重,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产生及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烧伤 住院患者 感染率 耐药性
下载PDF
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少娟 彭湘明 +1 位作者 赖艳榕 梁颖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变化趋势与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烧伤病房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从烧伤患者中分离病原菌54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4%),其中居首位者为铜绿假单胞菌(23.5%)...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变化趋势与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烧伤病房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从烧伤患者中分离病原菌54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4%),其中居首位者为铜绿假单胞菌(23.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4.6%)、嗜麦芽假单胞菌(6.1%)、肺炎克雷伯菌(5.9%)、大肠埃希菌(3.1%)等;革兰阳性球菌占31.9%,居首位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5%)和真菌(7.8%)。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真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为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3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虽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保持0.0%的耐药率,但两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高达87.5%和84.2%;革兰阳性球菌对多肽类抗菌药物和利奈唑胺虽保持100.0%敏感性,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比例高达91.3%和95.5%。结论该院烧伤病房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生必须重视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微生物实验人员应认真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病房 抗药性 病原菌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层流烧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静涛 庞久玲 +1 位作者 窦秀云 王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986-1987,共2页
目的探讨层流烧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在万级层流烧伤病房采用平皿暴露法监测室内自然菌沉落数,分为单纯层流组,层流加紫外线组,层流加过氧乙酸组。结果单纯层流与层流加紫外线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此两组与层流加过氧... 目的探讨层流烧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方法在万级层流烧伤病房采用平皿暴露法监测室内自然菌沉落数,分为单纯层流组,层流加紫外线组,层流加过氧乙酸组。结果单纯层流与层流加紫外线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此两组与层流加过氧乙酸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万级层流烧伤病房单纯层流和使用紫外线达不到Ⅰ类环境要求,结合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可有效补偿万级层流烧伤病房的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烧伤病房 紫外线 过氧乙酸 消毒效果
下载PDF
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在烧伤ICU的实践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杏 王雪莲 谭未燕 《中华护理教育》 2013年第11期507-508,共2页
目的 探讨在烧伤ICU应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1年3~9月烧伤ICU采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实施该模式前后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后,患者、护士、医生满意... 目的 探讨在烧伤ICU应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1年3~9月烧伤ICU采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实施该模式前后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实施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后,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P<0.01).结论 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医生、护士、患者满意度,可以尝试在其他科室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病房 病人医疗小组 责任制护理
下载PDF
重症天疱疮创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伟 李福民 +1 位作者 李巍 李利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了解外科清创术、创面半暴露疗法联合烧伤治疗单元在处理天疱疮感染创面上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重症天疱疮患者,采用SPSS 13.0软件随机分组功能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创面采取外科清创术、创面半暴露疗法,并进入烧伤治疗单... 目的了解外科清创术、创面半暴露疗法联合烧伤治疗单元在处理天疱疮感染创面上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重症天疱疮患者,采用SPSS 13.0软件随机分组功能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创面采取外科清创术、创面半暴露疗法,并进入烧伤治疗单元,对照组创面采用皮肤科传统处理方法。结果研究组入院后创面基本干燥所需时间、创面细菌涂片、培养结果由阳性转阴的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皮损疼痛、烧灼感等自觉症状好转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激素副作用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外科清创术、创面半暴露疗法联合烧伤治疗单元有利于天疱疮创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清创术 半暴露疗法 烧伤治疗单元
下载PDF
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支密 单浩 +4 位作者 邹玉秀 杨海燕 杨伟平 钦敏莉 沈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 :分析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其 β 内酰胺酶 (BLA)耐药基因类型。 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 14 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 2 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并对其中 11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 目的 :分析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其 β 内酰胺酶 (BLA)耐药基因类型。 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 14 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 2 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并对其中 11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型TEM、SHV、CTX -M - 1、CTX -M - 2、CTX -M - 9、OXA、PER及VEB。结果 :所有菌株均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敏感 ,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多粘菌素E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 3.5 %、3.8%、5 .4 %和 4 1.1% ,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在 5 5 .2 %~ 73.2 %之间 ,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 5 1.4 %~ 10 0 .0 %之间。 11株TEM型基因扩增全部阳性 ,任选 6株测序结果均为TEM - 1型。有 2株菌株扩增到SHV型基因 ,经测序均为SHV - 12型ESBLs。结论 :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状况极其严重 ,至少存在 2种不同类型的BLA基因 ,基因型分别为TEM - 1、SHV - 12。对其感染的治疗 ,应以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资料为依据 ,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 /舒巴坦、多粘菌素E及其它敏感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分离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检测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烧伤科护士负性工作情感体验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美云 许乐 +1 位作者 郑艳 林健 《中华护理教育》 2014年第12期935-938,共4页
目的了解烧伤科护士负性工作情感体验和应对方法 ,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对67名烧伤科护士进行访谈,用Claizzi资料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烧伤科护士负性工作情感体验中提炼出3个主题:工作压力大、心理负荷重、工作环境紧张,... 目的了解烧伤科护士负性工作情感体验和应对方法 ,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对67名烧伤科护士进行访谈,用Claizzi资料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烧伤科护士负性工作情感体验中提炼出3个主题:工作压力大、心理负荷重、工作环境紧张,护士对负性情绪的应对方法局限。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烧伤科护理人员的情感,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稳定护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病房 护士 负性情感
下载PDF
掺烧褐煤的直吹式超临界机组AGC控制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远 张天放 +2 位作者 邵毅 胡绍宇 张连旭 《东北电力技术》 2015年第11期1-3,共3页
某超临界机组掺烧褐煤后,制粉系统控制难度增加,锅炉主控前馈适应性变差,主蒸汽压力变化范围加大,机组不能满足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对机组掺烧褐煤后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单台磨煤机智能控制策略,修... 某超临界机组掺烧褐煤后,制粉系统控制难度增加,锅炉主控前馈适应性变差,主蒸汽压力变化范围加大,机组不能满足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对机组掺烧褐煤后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单台磨煤机智能控制策略,修改了锅炉主控前馈控制方式,增加了主蒸汽压力滑压定值变速率控制。新的控制策略已成功应用于机组的实际运行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烧褐煤 自动发电控制(AGC) 超临界机组 控制优化
下载PDF
对BICU重度烧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云霞 韩先芳 刘洪琪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84-185,192,共3页
【目的】探讨对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urn intensive care unit,BICU)重度烧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42例入住BICU的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58例入住BICU的重度烧伤患者为... 【目的】探讨对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urn intensive care unit,BICU)重度烧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42例入住BICU的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58例入住BICU的重度烧伤患者为观察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BICU入住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费用、BICU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BICU入住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创面脓毒症、导管败血症、应激性溃疡、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BICU重度烧伤患者实施护理,能减少患者入住BICU的时间,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 重度烧伤
下载PDF
不同层流级别烧伤病房不同状态下的洁净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丽君 陈华德 罗佩贤 《护理学报》 2007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烧伤层流病房的空气净化效果,比较不同级别层流病房在不同状态下的洁净度。方法用Y09-6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测不同时间段百级、千级烧伤层流病房的洁净度。检测进入不同数量护理人员对层流病房洁净度的影响。结果不同级别的... 目的研究烧伤层流病房的空气净化效果,比较不同级别层流病房在不同状态下的洁净度。方法用Y09-6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测不同时间段百级、千级烧伤层流病房的洁净度。检测进入不同数量护理人员对层流病房洁净度的影响。结果不同级别的层流病房与普通病房空气尘埃微粒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静态下百级层流病房开机15min、千级层流病房开机30min可以达到GB/T1692-1996《医院手术部建设标准》2000的净化要求,但百级层流病房开机15min与30min、千级层流病房开机30min与45min的洁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人进入层流病房时空气中≥0.5μm尘埃微粒数明显少于2人、3人进入时,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的自净时间及限制进层流病房的人员数量可以有效控制病房内≥0.5μm尘埃微粒数量,有利于保证层流病房的洁净度,预防烧伤病人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层流病房 洁净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