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 and DEM based analysis of incision and drainage reorganization of the Buyuan River basin in the upper Lancang-Mekong of China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被引量:1
1
作者 GU Zhenkui FAN Hui YANG K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9期1495-1506,共12页
River incision and drainage reorganization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ite selection of many major projects including city,road and others,and are the key issues of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Studies of riv... River incision and drainage reorganization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ite selection of many major projects including city,road and others,and are the key issues of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Studies of river incision and river-network adjustment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based on extensive field evidence,such as sediment age and beheaded river system.The Buyuan River basin is a large sub-basin of the upper Lancang-Mekong,with high mountains and extremely active erosion.The latter affect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Quaternary period sediments leading to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the mai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n.This study investigates differences in the equilibrium state of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infers incision rates,and evaluates drainage divide migration timelines using the stream-power incision model,the latest morphological dating,and Chi-plots(χ–z)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DEMs) on the GIS software platform.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two significant erosion base-level decreases occurred in the Late Pleistocene at least.The incision rate of the mainstream might have been 0–2.99 mm/yr since 100 ka BP and 0–3.28 mm/yr since 46 ka BP.The Chi-values across the divides suggest that space limited(or constrained) river reorganization and that there is no severe reorganization in the basin;the imbalance of traceable erosion only exists in local areas.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of the Buyuan River basin is likely climate fluctuations rather than strong tectonic uplif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ision rate river reorganization morphometric dating buyuan river Lancang-Mekong
原文传递
澜沧江下游补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鲍思敏 张凯 +2 位作者 丁城志 陶捐 王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547,共12页
自然流淌的支流在维持建坝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补远江是澜沧江下游的重要一级支流,保持了较为天然的河流状态,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是流域土著鱼类保护区和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在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的背景下,掌握补远... 自然流淌的支流在维持建坝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补远江是澜沧江下游的重要一级支流,保持了较为天然的河流状态,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是流域土著鱼类保护区和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在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的背景下,掌握补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澜沧江乃至西南河流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于2019年4月(旱季)和2019年10月(雨季)对补远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详细调查,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50个分类单元,隶属于5门7纲68科,其中水生昆虫121种,软体动物20种,蛭类3种,寡毛类2种,甲壳类2种,涡虫、线虫各1种。毛翅目和蜉蝣目为全流域优势类群。补远江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旱季和雨季均表现为上游大于中下游,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雨季显著高于旱季。功能摄食类群中,滤食者(41.09%)和收集者(31.81%)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11.00%)、捕食者(11.21%),撕食者(4.89%)较少。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河宽(RW)、硝态氮(NO_(3)^(-)-N)、化学需氧量(COD Mn)是影响补远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功能摄食类群所受到的环境影响因素不同。生物指数(BI)和生物监测工作组记分(BMWP)系统评价显示,补远江大部分样点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少数样点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总体水生态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远江 澜沧江湄公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功能摄食类群
下载PDF
补远江流域水沙特性及其变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钟荣华 杨春明 +1 位作者 傅开道 何大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9-33,共5页
补远江是澜沧江干流来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其水文效应随着干流梯级电站相继建成而凸显,而对该流河水沙研究尚欠关注。采用补远江曼安水文站1960~2008年月平均流量和1993~2008年月平均悬移质含沙量数据,对补远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其变... 补远江是澜沧江干流来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其水文效应随着干流梯级电站相继建成而凸显,而对该流河水沙研究尚欠关注。采用补远江曼安水文站1960~2008年月平均流量和1993~2008年月平均悬移质含沙量数据,对补远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其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补远江流域水沙的年内分配不均;②流域水沙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径流量和年悬移质输沙量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③曼安流量与含沙量呈现明显正相关,拟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性 水沙变化 水沙关系 补远江流域 澜沧江
下载PDF
澜沧江云南吻孔鲃的耳石年轮特征及其年龄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丁城志 陈毅峰 +1 位作者 姚景龙 何德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69-3073,共5页
通过对采自澜沧江支流补远江的云南吻孔钯(Poropuntiushuangchuchieni)微耳石的微结构和年轮特征的观察,探讨了耳石在鉴定热带地区鱼类年龄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当年个体的微耳石磨片上没有形成明暗交替的环带,但在高倍镜下可观... 通过对采自澜沧江支流补远江的云南吻孔钯(Poropuntiushuangchuchieni)微耳石的微结构和年轮特征的观察,探讨了耳石在鉴定热带地区鱼类年龄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当年个体的微耳石磨片上没有形成明暗交替的环带,但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清晰的日轮;通过计数日轮的方法判断了云南吻孔纪当年个体的日龄在135~348d,推算云南吻孔钯的繁殖时间为12月到翌年6月,主要集中在每年1-4月;1龄以上个体耳石磨片上形成了明暗交替的环带,在透射光下明带向暗带过渡的区域为年轮;补远江水温和水位的周年变化是年轮形成的主要原因,暗带形成时间为补远江水温最高、水位逐渐升高的季节;亮带形成于水温和水位均较低的季节;通过计数耳石年轮数量,判断雄性年龄组成为1~5龄,雌性年龄组成为1-6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吻孔鲃 耳石 年轮 年龄鉴定 补远江 澜沧江
原文传递
澜沧江支流补远江对干流水温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蒋博 王福山 +2 位作者 沈忱 陆颖 倪广恒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88,共7页
水温是河流水环境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河流干支流的径流过程和水温过程存在差别,下游干流水温过程既受到干流梯级电站下泄水温的影响,又会受到大型入汇支流水温的影响。文章通过原型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澜沧江下游主... 水温是河流水环境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河流干支流的径流过程和水温过程存在差别,下游干流水温过程既受到干流梯级电站下泄水温的影响,又会受到大型入汇支流水温的影响。文章通过原型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澜沧江下游主要支流——补远江入汇后对其下游干流河段的水温影响。研究表明,2015年9—12月支流补远江水温低于干流来流水温,当补远江流量较高而干流上游电站下泄流量较低时,支流入汇会使下游干流水温降低0.8℃左右。研究结果可为综合考虑干支流联调的梯级水电调控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澜沧江 补远江 Delft3D 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