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查译与顾译“Sailing to Byzantium”评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商瑞芹 王宏印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2-44,共3页
本文从'Sailing to Byzantium'的主题与风格出发,对两位翻译家查良铮和顾子欣的两种不同译本进行了评析,并作出相应的解释.
关键词 《驶向拜占庭》 翻译批评 查良铮 顾子欣
下载PDF
Symbolism and Spiritual Freedom in Yeats' Sailing to Byzantium
2
作者 李越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7期38-39,共2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ymbolism that is embodied in"Sailing to Byzantium"an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freedom W. B. Yeats expressed in the poem. Studying the contrasts of the symbols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ymbolism that is embodied in"Sailing to Byzantium"an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freedom W. B. Yeats expressed in the poem. Studying the contrasts of the symbols and the eternity and holy spirit carried by Byzantium, we can understand Yeats' life philosophy, and finally reach his spiritual freedom which perpetuates itself in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MBOLISM William BUTLER Yeats SAILING to byzantium SPIRITUAL FREEDOM
下载PDF
Seeking the Spiritual Home — Sailing to Byzantium
3
作者 李赞萍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1期207-208,共2页
As the greatest lyric poet of the 20th century,Yeats fully expresses his pursuit of eternal spiritual home in his poem“Sailing to Byzantiu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xt and discusses how the poet strives to pursue ... As the greatest lyric poet of the 20th century,Yeats fully expresses his pursuit of eternal spiritual home in his poem“Sailing to Byzantiu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xt and discusses how the poet strives to pursue his spiritual home,so as to deepen our readers’understanding of“eternity”theme in the poem.Seeking the Spiritual Home—Sailing to Byzant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ats SAILING to byzantium SPIRITUAL ETERNITY
下载PDF
拜占庭莫里斯时代的国家情形与施政方略探究
4
作者 苏聪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莫里斯继承的是晚期罗马式的国家,面对国力不逮和蛮族入侵带来的巨大威胁,为了应对复杂的国家情形,莫里斯不断进行行政与军事改革,调整制约国家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因素,以改革作为国家发展的动力,促成在伊拉克略时期找到一条转型之路,开... 莫里斯继承的是晚期罗马式的国家,面对国力不逮和蛮族入侵带来的巨大威胁,为了应对复杂的国家情形,莫里斯不断进行行政与军事改革,调整制约国家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因素,以改革作为国家发展的动力,促成在伊拉克略时期找到一条转型之路,开启了国家转型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莫里斯 改革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女性主义的拜占庭史家女性书写探究——以安娜·科穆宁为例
5
作者 杨起帆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3-86,共4页
安娜·科穆宁(Anna Komeneos)是一位具有卓越影响力的拜占庭女性历史学家,她的代表性著作《阿莱克修斯传》高屋建瓴地述写了其父阿莱克修斯在位时期拜占庭帝国行政、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兴起的马克思女性... 安娜·科穆宁(Anna Komeneos)是一位具有卓越影响力的拜占庭女性历史学家,她的代表性著作《阿莱克修斯传》高屋建瓴地述写了其父阿莱克修斯在位时期拜占庭帝国行政、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兴起的马克思女性主义视域下,安娜的撰著不仅记述了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亦是一本具有重大意义的早期女性主义著作,她在书中揭露了这一时期女性的困境,提出了女性的诉求,填补了相应的历史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安娜·科穆宁 马克思女性主义
下载PDF
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家玲 崔艳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6,共8页
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32 4— 145 3年 )曾经较好地保存了古典时期的历史遗产 ,成为中世纪地中海上首屈一指的大国 ,但终于没有摆脱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命运。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史中 ,军区制的兴衰和其政体内部存在的问题是起... 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32 4— 145 3年 )曾经较好地保存了古典时期的历史遗产 ,成为中世纪地中海上首屈一指的大国 ,但终于没有摆脱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命运。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历史中 ,军区制的兴衰和其政体内部存在的问题是起主要的、根本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灭亡 原因 军区制兴衰 传统和现实
下载PDF
戏剧人生,不朽艺术——浅析《驶向拜占庭》 被引量:5
7
作者 姚健 林玉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驶向拜占庭》系叶芝晚年诗作,阐述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和冥想。诗人运用诗剧的形式来描写一位古稀老人对生命的哀叹:戏剧人生,短暂而悲凉;与此同时,诗人把写实、象征、玄思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象征不朽艺术并带有神... 《驶向拜占庭》系叶芝晚年诗作,阐述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和冥想。诗人运用诗剧的形式来描写一位古稀老人对生命的哀叹:戏剧人生,短暂而悲凉;与此同时,诗人把写实、象征、玄思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象征不朽艺术并带有神秘色彩的拜占庭形象,表达了要把脱离肉体的灵魂附着在代表永恒的艺术品之上的愿望,用艺术去升华戏剧人生,以获得不朽和永生。这种生命观和艺术观是诗人久被压制的情欲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驶向拜占庭 戏剧人生 不朽艺术 永恒
下载PDF
论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廷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波 雷大川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首都是国家最高政权机构的所在地,是国家的政治和权力中心。首都所在地的确定对国家的大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和影响,成为历代统治者及其最高权力当局立国施政的首要问题。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的都城从罗马迁至拜占廷。这一果... 首都是国家最高政权机构的所在地,是国家的政治和权力中心。首都所在地的确定对国家的大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和影响,成为历代统治者及其最高权力当局立国施政的首要问题。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的都城从罗马迁至拜占廷。这一果决的迁都之举不仅关涉到罗马帝国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未来几个世纪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士坦丁 罗马帝国 拜占廷
下载PDF
《罗得海商法》译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小波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3期81-93,共13页
《罗得海商法》是拜占庭历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内容涉及海事贷款、船舶碰撞、共同海损、海难救助等海事法律制度,是研究拜占庭史和世界海商法史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国外学界对该法典的研究已有多年,其中英国学者阿什布尔内的校... 《罗得海商法》是拜占庭历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内容涉及海事贷款、船舶碰撞、共同海损、海难救助等海事法律制度,是研究拜占庭史和世界海商法史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国外学界对该法典的研究已有多年,其中英国学者阿什布尔内的校勘本为现行的权威文本。对该法典进行适译与注释,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罗得海商法 译注
下载PDF
精神的乌托邦——试论叶芝创作中的拜占庭形象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93-98,共6页
叶芝笔下的拜占庭形象既是非殖民化过程中爱尔兰社会的集体想象物,又包含着叶芝个人的感悟和体验。分析这一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揭示爱尔兰民族自我建构及其代言人叶芝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叶芝创作中的拜占庭形象深刻反映了世纪之交爱... 叶芝笔下的拜占庭形象既是非殖民化过程中爱尔兰社会的集体想象物,又包含着叶芝个人的感悟和体验。分析这一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揭示爱尔兰民族自我建构及其代言人叶芝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叶芝创作中的拜占庭形象深刻反映了世纪之交爱尔兰的精神冲突和内在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拜占庭形象 社会集体想象物 非殖民化
下载PDF
罗斯引进拜占廷基督教原因探微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翠红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8,共4页
罗斯统治阶级引进拜占廷基督教为国教,是基于多方面考虑的结果。首先,引进基督教为国教符合新兴罗斯国家的政治需要,新兴的国家政权需要一神教实现打击支持多神教的社会旧势力、发展对外关系的职能。其次,拜占廷基督教具有适合罗斯统治... 罗斯统治阶级引进拜占廷基督教为国教,是基于多方面考虑的结果。首先,引进基督教为国教符合新兴罗斯国家的政治需要,新兴的国家政权需要一神教实现打击支持多神教的社会旧势力、发展对外关系的职能。其次,拜占廷基督教具有适合罗斯统治阶级需要的诸多优势:强调政权高于教权的传统;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注重礼仪和允许使用地方民族语言传教等。此外,与拜占廷发展贸易联系是罗斯的经济命脉,两国历史悠久的贸易往来为拜占廷基督教在罗斯封建王公中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 拜占廷 基督教
下载PDF
现实象征中的艺术与生命之旅——再释叶芝的“拜占庭”主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福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43-47,共5页
艺术与生命的永恒存在佑护着叶芝的艺术创作历程,正是凭借这样的"佑护",诗人的艺术创作之旅才既展现为现实的经验之旅,又展现为"超验"的启示之旅和永恒的关怀之旅。在诗人的眼里,现实经验的存在乃永恒世界的"... 艺术与生命的永恒存在佑护着叶芝的艺术创作历程,正是凭借这样的"佑护",诗人的艺术创作之旅才既展现为现实的经验之旅,又展现为"超验"的启示之旅和永恒的关怀之旅。在诗人的眼里,现实经验的存在乃永恒世界的"象征","拜占庭"正好承载了这样的"象征"而成为永恒精神与艺术存在的现实代表。"拜占庭"既是现实之在,又是历史之在,更是宗教与艺术的不朽之在。它呈现给诗人的不仅是物质世界的图景,而且是永恒艺术与宗教主题的图景。所以,面对"拜占庭"及其艺术辉煌的历史,诗人及其艺术创作的"真实"就在于它要凭借现实的象征,将有限生命的超越、艺术永恒的追寻和宗教关怀的召唤之旅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拜占庭 现实的象征 永恒之旅 宗教意识
下载PDF
基辅罗斯外交浅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国春雷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97,共14页
基辅罗斯(882-1240)外交受空间因素和东正教影响,形成被动性、扩张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决定着基辅罗斯的外交宗旨。当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相对稳定,基辅罗斯外交旨在维护和平;反之,其外交宗旨或委曲求全,或以战争转化... 基辅罗斯(882-1240)外交受空间因素和东正教影响,形成被动性、扩张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决定着基辅罗斯的外交宗旨。当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相对稳定,基辅罗斯外交旨在维护和平;反之,其外交宗旨或委曲求全,或以战争转化国内危机。基辅罗斯在各个方向的外交概况为:东方威胁、威胁南方、西方较量、善待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辅罗斯 外交 拜占庭
下载PDF
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廷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三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4-88,共5页
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在中世纪呈放光彩,对世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两大文明渊源不同、特色各异,前者是伊斯兰文明而后者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由于拜占廷帝国和新兴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使这两大文明一开始就发生碰撞,但军事冲... 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在中世纪呈放光彩,对世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两大文明渊源不同、特色各异,前者是伊斯兰文明而后者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由于拜占廷帝国和新兴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使这两大文明一开始就发生碰撞,但军事冲突并没有妨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的关系涉及阿拉伯与拜占廷两大帝国数百年间的战与和、直接冲突与直接交往,是两大文明不断接触、反复较量、碰撞而又交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文明 拜占廷文明 相互关系 碰撞 融合
下载PDF
延续与转型:古代晚期视域下的历史书写——以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要阵地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逐渐兴起,对爱德华·吉本构建的“罗马世界衰落”的经典解释模式形成极大挑战。拜占廷史家塞奥非拉克特作品《历史》是研究古代晚期历史书写的极佳范例,其写作方式...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要阵地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逐渐兴起,对爱德华·吉本构建的“罗马世界衰落”的经典解释模式形成极大挑战。拜占廷史家塞奥非拉克特作品《历史》是研究古代晚期历史书写的极佳范例,其写作方式兼具“古典”与“神学”双重特征,以及其所记述的莫里斯改革反映的正是古代晚期所强调的“转型”特征,即通过改革形成与时代趋势相符的政治与军事制度,旨在探索缓解晚期罗马危机的方案,进而探寻从晚期罗马向中世纪拜占廷转型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晚期 历史书写 塞奥非拉克特 拜占廷
下载PDF
试论五至六世纪拜占庭的丝绸贸易与丝织业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爽 《古代文明》 CSSCI 2009年第1期14-21,共8页
为了控制丝绸贸易和保证丝织业生产,5—6世纪的拜占庭国家垄断了生丝交易。由于拜占庭的桑树种植地主要处于容易受波斯进攻的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山区,正常的种桑活动往往得不到保障,因此拜占庭所需生丝仍然依赖进口。为了获得较为廉价... 为了控制丝绸贸易和保证丝织业生产,5—6世纪的拜占庭国家垄断了生丝交易。由于拜占庭的桑树种植地主要处于容易受波斯进攻的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山区,正常的种桑活动往往得不到保障,因此拜占庭所需生丝仍然依赖进口。为了获得较为廉价的生丝,拜占庭利用国家权力对丝绸贸易和丝绸价格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建立了一支身份世袭的织工队伍。拜占庭的丝织业采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形成了集种桑、养蚕、纺纱、染色、绘图等一系列完整流程为一体的生产体系。丝绸贸易在拜占庭经济结构中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紫色丝绸却是拜占庭国家中央集权和社会等级制度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丝织业 丝绸贸易 垄断 紫色丝绸
下载PDF
近年来俄罗斯的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国春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9,共6页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人一直梦想重建昔日的辉煌。在为国家、民族重新定位与“寻根”的探索中,重振“第三罗马”雄风的思潮逐渐兴起,俄罗斯史学界也因此加大了对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研究的力度。综观俄罗斯学者对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的研究...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人一直梦想重建昔日的辉煌。在为国家、民族重新定位与“寻根”的探索中,重振“第三罗马”雄风的思潮逐渐兴起,俄罗斯史学界也因此加大了对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研究的力度。综观俄罗斯学者对拜占廷与古罗斯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这一课题涵盖了众多领域、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廷 古罗斯 关系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拜占庭与西欧中世纪:詹姆斯·霍华德-约翰斯通教授的拜占庭史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忠海 《古代文明》 200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本文从3个方面归纳英国学者詹姆斯·霍华德一约翰斯通的拜占庭史观。1、4—7世纪拜占庭的社会变迁和军区制的改革归因于草原游牧民族大迁徙引起的“蝶震”;2、10—11世纪间小农经济和军区制的衰落,迫使拜占庭皇帝们从约束权力和... 本文从3个方面归纳英国学者詹姆斯·霍华德一约翰斯通的拜占庭史观。1、4—7世纪拜占庭的社会变迁和军区制的改革归因于草原游牧民族大迁徙引起的“蝶震”;2、10—11世纪间小农经济和军区制的衰落,迫使拜占庭皇帝们从约束权力和控制资源两个方面下手,加大与权贵斗争的力度,但收效甚微;3、拜占庭的外交倾向,即在整个中世纪时期对西方世界事务的关注,是受“统一的罗马帝国”这一意识形态观念支配的;与此同时,在对付来自东方和北方的草原部族时,外交上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保证了拜占庭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西欧中世纪 “蝶震” 外交政策
下载PDF
拜占廷与基辅罗斯的征战贸易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晨岚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3-75,共3页
征战贸易是拜占廷和基辅罗斯的主要交往方式,战争频繁,从907年到1043年,双方发生六次大战,究其原因大都源于贸易纠纷。两国战后均签订和约,从和约来看,拜占廷和基辅罗斯的关系是平等的,但两国贸易的主导权在拜占廷,拜占廷对罗斯的贸易... 征战贸易是拜占廷和基辅罗斯的主要交往方式,战争频繁,从907年到1043年,双方发生六次大战,究其原因大都源于贸易纠纷。两国战后均签订和约,从和约来看,拜占廷和基辅罗斯的关系是平等的,但两国贸易的主导权在拜占廷,拜占廷对罗斯的贸易具有一定的殖民主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廷 基辅罗斯 征战贸易
下载PDF
罗斯东正教会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12~13世纪)
20
作者 杨翠红 张广翔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封建割据时期的罗斯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东正教会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在发展与拜占廷的关系中继续推行东正教会罗斯化的政策;在与天主教国家的关系中利用共同的基督教信仰趋利避害;通过推广东正教和抵御外来侵略,切实发展与周边国... 封建割据时期的罗斯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东正教会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在发展与拜占廷的关系中继续推行东正教会罗斯化的政策;在与天主教国家的关系中利用共同的基督教信仰趋利避害;通过推广东正教和抵御外来侵略,切实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由此增进了罗斯国家的对外联系,提升了罗斯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正教会 罗斯 拜占廷 封建割据 对外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