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巴平石英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C-H-O同位素及稀土元素证据
1
作者 何丽佳 阮青锋 +2 位作者 邱志惠 程诗渤 周子涵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42,共17页
为探讨碳酸盐岩区石英矿床的成因机理,对桂西巴平石英矿床中的水晶、脉石英、方解石和赋矿围岩(白云岩)进行了分析测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水晶和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可见富CO_(2)两相及三相... 为探讨碳酸盐岩区石英矿床的成因机理,对桂西巴平石英矿床中的水晶、脉石英、方解石和赋矿围岩(白云岩)进行了分析测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水晶和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可见富CO_(2)两相及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为H_(2)O和CO_(2),气相成分为H_(2)O、CO_(2)和少量N_(2)。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0~312℃,盐度为0.41%~6.16%NaCl_(eqv),属CO_(2)-H_(2)O-NaCl体系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热液流体。水晶和脉石英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型,具有明显的Eu、Tb、Ho、Yb负异常,推测其母岩浆流体是亏损Eu的,成矿流体与深部的隐伏花岗岩体有关。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明显右倾型式,具有轻稀土富集和轻微的Eu正异常,指示其形成于氧化环境,白云岩的Ce负异常指示其形成于低温氧化环境。水晶及脉石英的δD_(SMOW)和δ^(18)OH_(2)O分别为-75.5‰~-54.1‰和5.72‰~7.06‰,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方解石及白云岩的δ^(13)CPDB分别为-3.92‰~-3.35‰和2.41‰~3.59‰,δ^(18)O_(SMOW)分别为18.84‰~19.13‰和23.25‰~27.45‰,表明方解石的CO_(2)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海相碳酸盐岩。成矿过程中深部岩浆热液沿深大断裂侵入,富Si流体沿断裂、裂隙运移过程中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大量的CO_(2)进入到热液中。成矿环境的pH值、压力的降低及流体沸腾作用促使方解石和SiO_(2)开始沉淀,并随着温度和压力持续降低,H_(4)SiO_(4)溶解度不断降低,SiO_(2)大量沉淀,最后形成石英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成矿流体 石英矿床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盆梁金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及C-H-O-S-Pb同位素的制约
2
作者 葛战林 顾雪祥 +5 位作者 章永梅 高永宝 郝迪 郑艳荣 刘明 王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7-898,共22页
金盆梁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勘查的一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尚不清楚。矿体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粉砂质板岩和钙质板岩中,以浸染状、脉状金锑矿化为主,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毒砂-黄铁矿-硅化阶段(Ⅰ)、石英-辉锑... 金盆梁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勘查的一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成因与成矿机制尚不清楚。矿体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粉砂质板岩和钙质板岩中,以浸染状、脉状金锑矿化为主,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毒砂-黄铁矿-硅化阶段(Ⅰ)、石英-辉锑矿-白铁矿±锑氧化物阶段(Ⅱ)和方解石-石英阶段(Ⅲ)。流体包裹体及C-H-O-S-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Ⅱ阶段主要为金锑矿化,以H_(2)O-NaCl两相包裹体占绝对优势,成矿流体属于中温(200~290℃)、低盐度(w(NaCl_(eq))为0~6.0%)、低密度(0.64~0.99 g/cm^(3))的H_(2)O-NaCl±CO_(2)体系,以循环大气降水为主。无矿化的Ⅲ阶段主要发育H_(2)O-NaCl两相包裹体,含少量CO_(2)-H_(2)O-NaCl±CH_(4)、纯CO_(2)±CH_(4)及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流体以中低温(140~280℃)、低盐度(w(NaCl_(eq))为2.0%~8.0%)、低密度(0.68~1.02 g/cm^(3))的富CO_(2)-H_(2)O-NaCl±CH_(4)体系为主,或存在少量高温、高盐度、高密度H_(2)O-NaCl体系的岩浆热液混入。硫化物δ^(34)S值为较大负值(−12.50‰~−10.20‰),Pb同位素组成具上地壳源铅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综合研究表明,金盆梁金矿的成因类型属于卡林型金矿,水-岩反应(围岩硫化作用)是金富集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流体包裹体 c-h-o-S-Pb同位素 金盆梁金矿床 南秦岭
下载PDF
Carbon isotopes of graphite:Implications on fluid history 被引量:26
3
作者 F.J.Luque E.Crespo-Feo +1 位作者 J.F.Barrenechea L.Ortega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97-207,共11页
Stable carbon isotope geochemistry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recognition of funda- mental isotope exchange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carbon in the lithosphere and permits the elab- oration of m... Stable carbon isotope geochemistry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recognition of funda- mental isotope exchange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carbon in the lithosphere and permits the elab- oration of models for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Carbon isotope ratios in fluid-deposited graphite are powerful tools for unravelling the ultimate origin of carbon (organic matter, mantle, or carbonates) and help to constrain the fluid history 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graphite deposition. Graphite precipitation in fluid-deposited occurrences results from C02- and/or CH4-bearing aqueous fluids. Fluid flow can be considered as both a closed (without replenishment of the fluid) or an open system (with renewal of the fluid by successive fluid batches). In closed systems, carbon isotope systematics in graphite is mainly governed by Rayleigh precipi- tation and/or by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ffecting the fractionation factor between fluid and graphite. Such processes result in zoned graphite crystals or in successive graphite generations showing, in both cases, isotopic variation towards progressive 13C or 12C enrichment (depending upon the dominant carbon phase in the fluid, C02 or CH4, respectively). In open systems, in which carbon is episodically introduced along the fracture systems, the carbon systematics is more complex and individual graphite crystals may display oscillatory zoning because of Rayleigh precipitation or heterogeneous variations of 613C values when mixing of fluids or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luids are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graphite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 carbon isotopes cRUST c-o-h fluids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Jinman Copper Vein Deposit,West Yunnan Province,China─Ⅱ.Fluid Inclusion and Stable Isotop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6
4
作者 季宏兵 李朝阳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8年第1期81-90,共10页
The Jinman deposit is a Ag-bearing copper vein deposit located at the north marginof the Lanping-Simao back-arc basin in West Yunnan. Systematic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s andstable isotop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 The Jinman deposit is a Ag-bearing copper vein deposit located at the north marginof the Lanping-Simao back-arc basin in West Yunnan. Systematic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s andstable isotop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filling-replacement stage and the boiling-exhala-tive precipitation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at T1 = 140 - 280℃ and T2 = 94 - 204℃under pressure of (600 - 1200) ×105 Pa. The salinity of ore-forming solutions ranges from 5 wt%-20. 8 wt% (NaCl). Sulphide δ34S(CDT) values are in the rang of - 9.6‰ - + 11.03% witha range of 22. 66‰ showing an apparent "pagoda"-shaped distribution in histogram. Mean-while, the δ34S values of the various sulphid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s of isotope equi-librium fractionation, i. e., δ34SPy>δ34 SCp> δ34SBn. The TS/TOC ratios of the ores are widelyvariable between 0.16 and 5. 54 with no correlation of any kind can be established. Accirding to themodel of Ohmoto, the oxidation-reduction ratios of sulfur species in ore-forming solutions at the twomineralization stages were calculated to be R’1 = 2. 16×10(-17) and R’2 = 1. 55×104. δ13CCO2 (PDB)values obtained from fluid inclusions in calcite and quartz are between - 8.12‰ - - 3. 18‰, av-eraging - 5. 26‰, which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antle-derived CO2.Inclusions in quartz yield δ13CCH4(PDB) between - 32. 11‰ and - 22. 04‰ (averaging- 26. 69‰),similar to that of methane in modern geothermal gases. For the ore-forming soutions, δ18OH2O(SMOW) values are between - 10. 57‰ and + 9. 77‰ and δDH2O(SMOW) are between - 51‰and - 135‰.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isotope exchange during waterrock reactions, most ofthe data are plotted along or close to the line defined by the reaction of meteoric water withclastic rocks, while a small part of the points fall near the reaction line of magmatic water withclastic rocks. In δ13C vs. δ18O diagram, the ore-forming soutions are plotted for the most partinto the mixing area between the meteoric fluid and the deep-seated fluid and partially on themixing line of P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硫同位素 铜矿床 氢同位素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云南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 被引量:46
5
作者 孙丰月 石准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文主要从流体来源、组成及其运移等方面介绍了幔源C-H-O流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上地幔不同深度上存在两个C-H-O流体储区的看法,即上部的富CO_2储区及下部的富H_2O储区。进一步分析了地幔流体的地球化学和动力... 本文主要从流体来源、组成及其运移等方面介绍了幔源C-H-O流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上地幔不同深度上存在两个C-H-O流体储区的看法,即上部的富CO_2储区及下部的富H_2O储区。进一步分析了地幔流体的地球化学和动力学意义,初步探讨了它与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岩浆活动及有关成矿作用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 c-h-o流体 大陆板块 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C-O-H流体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晋阳 郑海飞 曾贻善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1期91-96,共6页
C O H流体是地球内部流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确定高温高压下它们的组成关系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氧化还原环境以及促进包裹体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温高压实验确定了它们与石墨平衡存在一个间断温度 ,理论计算一般在此温度之上进行... C O H流体是地球内部流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确定高温高压下它们的组成关系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氧化还原环境以及促进包裹体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温高压实验确定了它们与石墨平衡存在一个间断温度 ,理论计算一般在此温度之上进行。当压力、温度确定时 ,再加上一个外部条件如fO2 或H/O比值 ,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平衡组成。由于缺乏流体组分的高温高压热力学数据 ,目前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存在差别。电解质的出现和动力学因素影响着流体组分的平衡计算。加强系统研究 ,在实验中尽量采用就位分析的方法 ,获取更多更可靠的高温高压热力学数据 ,加强流体平衡影响因素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流体 组合 高温高压实验 热力学计算 地幔 地壳 包裹体
下载PDF
西藏邦铺斑岩矽卡岩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来自流体包裹体及C_H_O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晓燕 杨竹森 +3 位作者 周金胜 裴英茹 张雄 徐玉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92,共18页
选取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东段的邦铺矿床斑岩矿区2条勘探线上的11个钻孔,进行了详细的岩芯编录和矿物组合、脉体穿切关系研究,将该矿床内与斑岩成矿相关的脉体划分为A、B、D脉3种类型。通过对矽卡岩矿区的详细地表及平硐观察,发现了石... 选取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东段的邦铺矿床斑岩矿区2条勘探线上的11个钻孔,进行了详细的岩芯编录和矿物组合、脉体穿切关系研究,将该矿床内与斑岩成矿相关的脉体划分为A、B、D脉3种类型。通过对矽卡岩矿区的详细地表及平硐观察,发现了石榴子石、阳起石、绿帘石等一系列代表流体演化特征的矿物。邦铺矿床具有典型斑岩型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从中心向外依次表现为黑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泥化呈"补丁状"无规则分布在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之上。矽卡岩化则以典型矽卡岩矿物的出现为特征。A脉中绝大多数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0~550℃,盐度主要集中在两个区间内,分别为17.0%~22.0%(气液两相包裹体)和30.8%~67.2%(含子晶包裹体);B脉中绝大多数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80~550℃,盐度主要集中在1.6%~10.1%、23.2%~24.5%(气液两相包裹体)和30.8%~67.2%(含子晶包裹体)3个区间内;D脉中绝大多数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3~450℃,盐度为7.3%~11.6%。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斑岩成矿的相关流体具有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演化的特征;形成A、B脉的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由此导致的压力波动是Mo、Cu沉淀的主要原因。16件与斑岩成矿相关的石英δDV-SMOW=-107.1‰^-185.8‰,δ18OV-SMOW=9.5‰~14.5‰;15件与矽卡岩成矿相关的石榴子石、绿帘石、石英及方解石δDV-SMOW=-184.7‰^-126‰,δ18OV-SMOW=3.9‰~12.9‰;4件斑岩成矿后期的方解石δ18OV-SMOW=-1.6‰~10.4‰,δCV-PDB=-6.5‰^-3.4‰;6件与矽卡岩成矿相关的方解石δ18OV-SMOW=1.8‰~11.9‰,δCV-PDB=-5.1‰~4.6‰。C_H_O同位素分析数据表明,邦铺整个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流体主要经历了岩浆脱水去气和大气降水加入这两大地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邦铺 西藏
下载PDF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C、H、O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3 位作者 唐菊兴 曹亮 彭三国 甘金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3-833,共11页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矿化期的方解石和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C、H、O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C_(PDB)值范围为-2.71‰~1.21...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矿化期的方解石和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C、H、O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C_(PDB)值范围为-2.71‰~1.21‰,δ^(18)OSMOW值范围为16.09‰~22.48‰,团结、李梅、土地坪、蜂塘和大石沟各铅锌矿床中主成矿期方解石的13C、18O同位素依次表现出逐渐降低的特征,在δ^(18)O_(SMOW)-δ^(13)C_(PDB)图上主要介于原生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花垣矿区围岩的δ^(13)C_(PDB)值范围为0.15‰~1.17‰,δ^(18)O_(SMOW)值范围为19.79‰~23.89‰,指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的特征。方解石和闪锌矿样品中流体的δD_(SMOW)变化于-91.1‰^-15‰之间,δ18Ofluid变化范围为-4.1‰~9.25‰,在矿区范围内流体的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δ^(18)O_(fluid)-δD_(SMOW)图显示,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是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与围岩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中方解石和闪锌矿矿物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同位素 成矿流体 铅锌矿 湘西花垣
下载PDF
云南荒田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和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瑞麟 张宝林 +2 位作者 武广 沈晓丽 刘军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4-700,共27页
荒田铅锌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与华夏地块和三江地块相接,属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南延部分,川-滇-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南部。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底部与下二叠统茅口组接触面上及其附近的玄武质-灰质角砾岩层中。本文应用... 荒田铅锌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与华夏地块和三江地块相接,属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南延部分,川-滇-黔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南部。矿体赋存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底部与下二叠统茅口组接触面上及其附近的玄武质-灰质角砾岩层中。本文应用流体包裹体和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来探讨荒田铅锌矿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性质具有阶段性演化特征,早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Ⅰ)出现含子矿物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H_2O包裹体的组合发育特征,均一温度介于245~320℃,平均为270℃;到中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阶段Ⅲ)则逐渐变为以H_2O包裹体为主要类型,均一温度分别介于180~250℃和100~210℃,平均为224℃和174℃。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表现出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逐渐降低的趋势。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气相成分为H_2O、CO_2、CH_4以及N_2。碳、氧同位素组成(δ^(13)C_(PDB)值介于-8.54‰~3.76‰,δ^(18)O_(SMOW)值介于8.57‰~24.22‰)在δ^(18)O-δ^(13)C图上分布于原生碳酸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之间,指示CO_2可能来自地幔、海相沉积碳酸盐岩溶解和沉积物中有机质的脱羟基作用。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值介于-97.4‰~-71.4‰,δ^(18)O_水值介于-4.6‰~8.0‰)在δD-δ^(18)O图上落在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过渡带上,推测热液流体运移过程中与顺层下渗的大气降水流体混合,期间可能有海水的加入。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5.5‰~10.3‰,指示矿化剂硫具有多种来源,除了直接来自玄武岩外,还来自古海水硫酸盐和碳酸盐岩地层,硫酸盐通过热化学还原(TSR)过程发生还原作用。矿石硫化物铅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比值分别为38.320~39.365、15.603~15.860和18.136~18.786,数据分布呈线性趋势,几乎所有点均落在地壳铅平均演化线以上,且位于峨眉山组玄武岩、碳酸盐岩地层和基底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范围之内,说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铅同位素在成矿之前存在均一化过程。结合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认为荒田铅锌矿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叠加岩浆热液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S-Pb同位素 成矿流体 荒田 MVT型铅锌矿 官厅铅锌成矿带
下载PDF
幔汁(ACOHNS)流体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78
10
作者 杜乐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91-99,共9页
详细探讨了幔汁及幔汁活动对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的重大影响,分析幔汁的成分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地质作用的控制。
关键词 氢型幔汁 碱型幔汁 氧型幔汁 幔汁上涌 曲率效应 幔汁活动 地质作用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对湘中古台山金矿床成因制约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伟 谢桂青 +1 位作者 张志远 张兴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89-3506,共18页
古台山金矿是湘中盆地最典型的高品位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和震旦系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探明古台山金矿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 古台山金矿是湘中盆地最典型的高品位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和震旦系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探明古台山金矿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及H-O同位素分析,对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铁白云石进行了C-O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石英主要发育CO_2三相和水溶液两相包裹体,金沉淀阶段CO_2三相包裹体丰度最高,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80~320℃之间,盐度集中在0~13%NaCleqv之间。激光拉曼显示不同阶段石英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12及少量的CH_4和N_2。不同阶段石英的δ^(18)O_(V-SMOW)变化范围为15.6‰~17.9‰,对应的δ8OH_2O变化范围为4.5‰~8.3‰,δD_(V-SMOW)变化范围-78‰^-49‰,显示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水参与。铁白云石的δ^(13)C_(PDB)集中在-10.3‰^-8.6‰,δ^(18)O_(V-SMOW)分布在13.9‰~15.7‰之间,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流体不混溶、CH_4气体存在、围岩及脉体发生硫化-碳酸盐化等因素是导致古台山矿床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综合上述分析,推测古台山金矿可能是一个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矿床成因 古台山金矿床 湘中Au-Sb矿集区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大坪金矿床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石贵勇 孙晓明 +4 位作者 张燕 熊德信 翟伟 潘伟坚 胡北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51-1759,共9页
大坪金矿是云南哀牢山金矿带中最大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之一,其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晚元古代闪长岩岩体中金矿和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地层中金矿。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研究表明,闪长岩岩体中金矿δ18OH2O为2.39‰~7.59‰,δD为-8... 大坪金矿是云南哀牢山金矿带中最大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之一,其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晚元古代闪长岩岩体中金矿和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地层中金矿。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研究表明,闪长岩岩体中金矿δ18OH2O为2.39‰~7.59‰,δD为-85‰~-60‰,热液方解石的δ13C值为-4.7‰~-4.6‰,黄铁矿δ34S值为-2.8‰~7.6‰,平均3.1‰,方铅矿δ34S值为0.2‰~6.3‰,平均2.0‰,而灰岩地层中金矿的δ18OH2O值为4.36‰~6.82‰,δD为-75‰~-67‰,热液铁白云石和方解石δ13C为-7.6‰~-0.5‰,黄铁矿δ34S值为2.2‰~10.2‰,平均6.5‰,显示大坪金矿中两种主要金矿类型成矿流体的组成和来源基本一致,均主要为来自下地壳的变质流体组成,但有地幔流体加入。大坪金矿属于剪切带控制的中深中温热液型金矿,其成矿与哀牢山金矿带在喜马拉雅早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有关。来自下地壳和地幔的深源流体沿超壳剪切带上升,在地壳浅部向次级断裂构造流通,分别在闪长岩体和灰岩地层中成矿。围岩不是大坪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h-o-c-S同位素组成 新生代造山型金矿 大坪金矿 哀牢山金矿带
下载PDF
贵州都匀撒朗重晶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及H-O-C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明勤 李应辉 +2 位作者 张丰 田欢欢 梁坤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9-522,共14页
贵州都匀撒朗重晶石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都匀陆缘盆地区之都匀南北向构造变形区,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脉状或囊状产于层间破碎带及构造交汇部位,受构造控制明显。本文在野外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 贵州都匀撒朗重晶石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都匀陆缘盆地区之都匀南北向构造变形区,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脉状或囊状产于层间破碎带及构造交汇部位,受构造控制明显。本文在野外矿床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及H-O-C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撒朗重晶石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具有中低温(95~240℃)、峰值温度(140℃)为低温、低盐度(均值4.9%~9.1%NaCleqv)、中等密度(均值0.95~0.97 g/cm^(3))特征的Ca^(2+)-Na^(+)-Cl−-SO_(4)^(2−)类型水;重晶石流体包裹体水H同位素组成为−48‰~−38‰、O同位素组成为0.55‰~12.05‰,显示成矿流体水来源于大气降水或与围岩水岩反应后的演化大气降水;矿石中与重晶石共生的方解石C同位素组成为−1.9‰~−1.0‰、O同位素组成(SMOW标准)为20.40‰~21.01‰,指示碳来自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矿床的形成晚于围岩,是在围岩地层形成之后,为后期构造及热液活动使其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在相应构造部位富集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c同位素 矿床地球化学 撒朗重晶石矿床 贵州都匀
下载PDF
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C-O-H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沙建泽 王涛 +3 位作者 徐荣 邓明国 孙涛 燕利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0-919,共10页
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花开佐组二段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本次通过研究与该矿床铜矿化关系密切的石英及方解石C-H-O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其成矿流体来源,进而探讨该矿床成因。研究发... 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花开佐组二段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本次通过研究与该矿床铜矿化关系密切的石英及方解石C-H-O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其成矿流体来源,进而探讨该矿床成因。研究发现,该矿床中主成矿阶段与铜矿共生的方解石样品的δ13 C V-PDB值变化于-6.93‰~-6.16‰,均值为-6.69‰,δ18 O V-SMOW值变化于10.88‰~13.07‰,均值为11.98‰;与铜矿共生的石英样品的δ18 O V-SMOW值变化于14.22‰~16.88‰,均值为15.93‰,δD V-SMOW值介于-87.0‰~-61.7‰,均值为-75.99‰,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岩浆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由于澜沧江深大断裂和雪龙山断裂长期活动,伴有深部岩浆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充填,形成铜厂箐脉状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同位素 流体来源 矿床成因 铜厂箐铜矿床 维西县 滇西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金矿流体包裹体与C-H-O-S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硕浦 王建平 +3 位作者 许展 王继春 吕钊 杨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6-298,共13页
白乃庙金矿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白乃庙岛弧区域,是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金成矿远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白乃庙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C-H-O-S稳定同位素的系统工作,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测试均一温度... 白乃庙金矿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白乃庙岛弧区域,是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金成矿远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白乃庙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C-H-O-S稳定同位素的系统工作,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测试均一温度(126.5~283.4℃)和盐度(0.88%~7.59%NaCl equiv)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征。C-H-O同位素特征(δD_(SMOW)为-129‰~-119.5‰,δ^(18)O H_(2)O为-11.06‰~-7.96‰;δ^(13)C_(PDB)为-5.80‰~-3.20‰,δ^(18)O_(SMOW)为-1.06‰~19.91‰)指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且以大气降水为主体。δ^(13)C_(PDB)变化范围很小,而δ^(18)O_(SMOW)变化范围较大,这一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与围岩有明显的交换反应。S同位素数据(-1.82‰~-4.24‰)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体系。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特征以及稳定同位素特征,认为白乃庙金矿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c-o-S同位素 矿床成因 白乃庙金矿 内蒙古
下载PDF
新疆萨喀尔得铜矿C-H-O-S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兵团 王先林 +2 位作者 石满乾 王利鹏 柳志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新疆萨喀尔得铜矿属中低温热液型,该矿石英和方解石样品中δ13CPDB值为-17.3‰^-0.7‰,δ18OSMOW为16.2‰~22.4‰,δ18OH2O水值为6.9‰~12.5‰,δD变化于-73.8‰^-52.4‰之间。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发生循环加热的建造水,并... 新疆萨喀尔得铜矿属中低温热液型,该矿石英和方解石样品中δ13CPDB值为-17.3‰^-0.7‰,δ18OSMOW为16.2‰~22.4‰,δ18OH2O水值为6.9‰~12.5‰,δD变化于-73.8‰^-52.4‰之间。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发生循环加热的建造水,并混合变质水和岩浆水;成矿早期流体中的C主要来源于地层水或大气降水,晚期有深部岩浆水的加入。δ34S值变化范围为0.2‰~6.1‰,表明流体中的S主要来自岩浆或上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S同位素 成矿流体 萨喀尔得铜矿 新疆
下载PDF
陕西商南三官庙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C-H-O-S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超 王瑞廷 +3 位作者 刘云华 薛玉山 胡西顺 牛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1564,共14页
三官庙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北部逆冲推覆构造带内,为断裂构造控矿的热液型矿床。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成矿早阶段(S1)、主阶段(S2)和晚阶段(S3)。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为150~420℃,盐度为2.1%~24.1%;成矿晚阶段T_... 三官庙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秦岭北部逆冲推覆构造带内,为断裂构造控矿的热液型矿床。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成矿早阶段(S1)、主阶段(S2)和晚阶段(S3)。成矿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为150~420℃,盐度为2.1%~24.1%;成矿晚阶段T_(h)为81~190℃,盐度为5.6%~22.2%。包裹体研究显示,在成矿主阶段温度>250℃时,以流体混合作用为主而导致矿物沉淀;在成矿主阶段温度<250℃及成矿晚阶段,以流体沸腾作用为主而导致矿物沉淀。成矿主阶段成矿流体的δD_(V-SMOW)为-84.4‰~-77.0‰,δ^(18)O_(H_(2)O)为5.0‰~5.7‰,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同时混入了外来流体。成矿流体的δ^(13)C_(ΣC)为-13.5‰~-5.2‰,反映碳为岩浆来源并受到低温蚀变的影响。黄铁矿单矿物δ^(34)S_(CDT)为-2.73‰~-1.31‰;毒砂单矿物δ^(34)S_(CDT)为-3.36‰~0.03‰,反映成矿物质硫为典型的单一岩浆来源。综上分析,认为三官庙金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其成矿机制为:印支期末,在钠长(角砾)岩形成过程中,含金热液流体沿断裂构造运移,在距离钠长(角砾)岩较远地段的层间破碎带内,成矿流体发生混合及沸腾作用,促使成矿物质发生沉淀,最终形成三官庙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S稳定同位素 矿床成因 三官庙金矿床 陕西商南
下载PDF
辽南大东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浩 李勇 +5 位作者 孙新胜 王东波 马双 刘泰冀 孙立秋 周頔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8-460,共23页
大东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辽东古裂谷的西端。矿体主要产于古元古界盖县岩组二段绢云千枚岩内,呈似层状、透镜状、褶皱状、脉状,受NWW向褶皱构造和NE向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 大东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辽东古裂谷的西端。矿体主要产于古元古界盖县岩组二段绢云千枚岩内,呈似层状、透镜状、褶皱状、脉状,受NWW向褶皱构造和NE向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少量碳酸盐化。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毒砂和磁黄铁矿,另有少量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银金矿等。岩浆热液期为主成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早期无矿石英阶段(1)、石英-金-毒砂-黄铁矿阶段(2)、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4),其中(2)和(3)阶段为金主要成矿阶段。该矿床岩浆热液期石英中发育5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Ⅰ型)、富气相包裹体(Ⅱ型)、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Ⅲ型)、CO2-H2O三相包裹体(Ⅳ型)和单相包裹体(Ⅴ型)。Ⅲ-1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55~482℃,w(NaCleq)5.86%~34.51%;Ⅲ-2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11~450℃,w(NaCleq)1.91%~33.59%;Ⅲ-3阶段主要发育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58~420℃,w(NaCleq)2.41%~33.31%。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各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类似,主要为CO2、CH4以及少量N2。岩浆热液期成矿流体的C、H、O同位素特征显示:δ13CV-PDB为-18.6‰^-9.6‰,δDV-SMOW为-98.3‰^-77.1‰,δ18OH2O为2.97‰~7.43‰,暗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并混有部分大气降水和围岩有机碳组分。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流体的不混溶作用为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其次,地层中早期形成的碳质、黄铁矿层可能为成矿物质沉淀的有利成矿结构面。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辽南大东沟金矿 胶-辽-吉活动带中段
下载PDF
Mantle Redox State Evolution in Easter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被引量:2
19
作者 LI Jianping +2 位作者 (李建平) WANG Jian(王建)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Using the secondary spinel standard, the authors have precisely measured theFe^(3+)/SIGMA Fe values of spinels in mantle xenoliths from Cenozoic basalts in eastern China, andestimated the oxygen fugacities recorded by... Using the secondary spinel standard, the authors have precisely measured theFe^(3+)/SIGMA Fe values of spinels in mantle xenoliths from Cenozoic basalts in eastern China, andestimated the oxygen fugacities recorded by 63 mantle xenoliths through olivine-orthopyroxene-spineloxygen baro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xygen fugacities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ineastern China are higher in the south than in the north. Among them, the oxygen fugacity of theNorth China craton lithospheric mantle is the lowest,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ceanic mantle, whilethat of Northeast and South China ar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global continental mantle. Thevariations of mantle redox state in eastern China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O-H fluids derivedfrom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According to the mantle oxidation stat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the C-O-H fluids in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of eastern China consist mainly of CO_2 and minor H_2O,but CH_4-rich fluids should come from the asthenosphere where the oxidation state is l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tle xenoliths from eastern china lithospheric mantle asthenosphericmantle redox state mantle c-o-h fluids
下载PDF
桂西隆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与C-H-O-He-Ar同位素对成矿流体来源的制约
20
作者 安鹏 陈懋弘 +2 位作者 孔志岗 陈港 王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7-926,共20页
广西隆或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隆或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为一产于C/D不整合面上的层状卡林型矿床。为了查明隆或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探讨矿床成因,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 广西隆或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隆或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为一产于C/D不整合面上的层状卡林型矿床。为了查明隆或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探讨矿床成因,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及C-H-O-He-Ar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石英、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有少量CO_(2)三相包裹体。其中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0.4~282.6℃,盐度w(NaCleq)集中在2.57%~8.41%,密度为0.774~0.938 g/cm^(3);方解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78.5~237℃,盐度w(NaCleq)集中在2.9%~7.17%,密度为0.845~0.935 g/cm^(3),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通过计算得出成矿流体的成矿压力为45.83~74.17 MPa,成矿深度为1.611~2.472 km。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5.5‰~28.7‰,对应的δ^(18)O_(H2O)为14.10‰~17.18‰,δD_(V-SMOW)值为-79‰~-51‰,两个阶段石英H、O同位素投点虽位于变质水区域及附近,但Ⅱ阶段石英具有向岩浆水漂移的趋势。方解石的δ^(13)CPDB集中在-6.5‰~-4.6‰,δ^(18)OV-SMOW分布在19.9‰~21.1‰,其投点靠近海相碳酸盐岩区域,表明方解石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石英包裹体中3 He/4 He的值为0.351~0.744 Ra,位于地幔氦和地壳氦之间,幔源He(%)值为5.11%~11.17%,说明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方解石中3 He/4 He值为0.038~0.073 Ra,位于地壳氦附近。石英、方解石的40Ar/36Ar值为303.1~436.4,经计算得成矿流体中大气40Ar贡献介于67.71%~97.49%,表明了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并且有大量大气水的参与。综上分析,文章推测隆或金矿床中原始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流体,原始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盆地建造水发生混合,形成了多流体混合的成矿流体,并且随着成矿的进行,大量的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渗入。结合构造环境、矿化蚀变等特征,文章认为隆或金矿床为中低温低压浅成热液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he-Ar同位素 矿床成因 隆或金矿 桂西孤立台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