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从质量平衡角度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O2 的规律 ;同时对14 C 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14 C 甲...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从质量平衡角度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可提态残留 (14 C ER)以及矿化为14 CO2 的规律 ;同时对14 C BR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在腐殖质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14 C 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的14 C ER ,其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 .甲磺隆母体化合物在 7种土壤中的半减期为 1 3 3~ 66 6d ,降解速率常数λ(d- 1)与 pH呈显著负相关 .②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的14 C BR ,其含量在培养初期的 2 0d内 ,与土壤 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培养 2 0d后 ,14 C BR的含量只与土壤 pH呈显著负相关 .pH是14 C 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的14 C BR的最大值约为引入量的 1 9 3 %~ 5 2 6% .③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 ,7种土壤中的14 C BR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但其分布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 .因此 ,在14 C 甲磺隆形成BR的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 胡敏酸 .④在整个培养试验期间 (1 80d)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通过三嗪杂环开环矿化为14 CO2的量约占引入量的 1 2 9%~ 2 7 0 % ,其在碱性土壤中更难被矿化为14 CO2 .展开更多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的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14 C BR在腐殖质中的动态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 :( 1 )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的14 C BR含量在培养初期的 2 0d内与土壤p...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的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14 C BR在腐殖质中的动态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 :( 1 )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的14 C BR含量在培养初期的 2 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 2 0d后 ,14 C BR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是14 C 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 C -甲磺隆在各类土壤中的14 C BR的最大值分别占引入量的 48 5%、46 5%、52 6%、1 9 3 %、49 7%、42 0 %和 46 5% ;( 2 )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 ,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14 C BR ,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前者中的相对百分比大于后者 ,而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土壤中14 C 甲磺隆BR的形成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展开更多